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穿”语文教育名家的一种“本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0 09:4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揭穿”语文教育名家的一种“本质”
——肖家芸老师和他的语文“活动式”教学随感
上海市时代中学   沈小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说一两句题外话。我是一名很普通的语文老师,是一名来自上海、更是来自安庆、来自芜湖的普通老师。上海不是我的故乡,在我心里,安庆是我的第一故乡,芜湖则是我的第二故乡。皖西南的安庆宿松,是生我养我让我曾经安身立命的美丽故土;芜湖则是我心目中的精神圣地。因为,这里有安徽师大,我的学历学位的完成就在这里;更因为,这里有蔡澄清先生,有肖家芸先生,还有许多令我永远尊敬与怀想的师长与朋友。九十年代后半期,就在芜湖,我有幸得以参加闻名全国的语文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的点拨教学实验课题研究活动,从此得有机会亲聆蔡澄清先生对我教学与求学以至整个人生的点拨与教导;今天,又因为肖家芸先生的语文活动式教学,我得有与芜湖的第二次亲缘,让我再次感受到芜湖人杰地灵的神圣。这里,请让我对为我创造了这样一个与大家交流机会的肖家芸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揭穿”语文教育名家“成名成家”的“本质”》。而且,我还要加上三句“不合时宜”的话:
  第一句话是:大家不要被肖老师和他的“活动式”教学所迷惑;
  第二句话是:大家不要被名家和名家的改革所迷惑;第三句话是:大家不要被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所迷惑。
  我所要说的仅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一点浅陋之见,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与同仁批评指正。
  请允许我从第三句话有关背景说起。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推行了多年,进行得可谓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是实际效果到底如何?首先,我是非常赞成改革的,也非常赞成教育改革,更是非常赞成新课程改革;没有改革,哪来进步。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面对现实,我却要叩问,我们目前实施的许多教育改革是否真的实现了我们的改革初衷?对于每次改革的成与败,我们相关部门是否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利于今后改革借鉴以免少走弯路?而每次改革是否真的符合我们各地的教育现状与教学实际?或者说这些改革的推行,是否经过了周密的科学论证?改革下来,是否仅是形式层面的做得多而实质性的东西做得太少?也就是说,改革是否给学生、给教师以至给教育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是否反而带来了更大的混乱?并且,历来,我们语文教学受到的冲击与伤害往往又是最大的。
  2006年3月,全国诸多语文教育专家如于漪、钱梦龙、陈钟梁、余映潮、胡明道、陈军、韩军、郑桂华、邓彤等相约在杭州举行了“本色语文”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次活动?为什么要称之为“本色”?就是针对全国上下语文新课改中逐渐出现迷失“自我”、发生“错位”的现状而召开的,目的就是要呼吁语文教育正本清源,返朴归真,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貌和应有的地位。
  而我对此的理解就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实施语文教学改革,一定要在探寻、遵循语文学科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不然,我们的语文教育不仅不能前进,反而会倒退。
  我之所以说“大家不要被肖老师和他的活动式所迷惑”、“不要被名家和他的学说所迷惑”;之所以说“揭穿”语文教育名家的“本质”,就是因为我认为,不仅肖家芸老师和他的活动式教学,可以说自从有“语文”以来,承前启后的众多语文教育名家和他们的语文改革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不断探寻、不断遵循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来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这些教育名家绝对不是为了改革的任务、改革的形式、改革的口号而进行的“鹦鹉学舌”式、“跟风”式、“遵命”式的所谓的改革。我想,我们作为一线教师,从事改革也好,跟名家学习也好,如果不懂得去学习其最本质的最有规律性的东西,而是一窝蜂跟着上,只是盲从,只是被牵着鼻子走,意义就不大,甚至毫无意义。
  我想,肖家芸老师和所有语文名家名师之所以成名成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在探寻语文教育规律方面比我们普通语文教师付出的多得多,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从而也就比我们更能够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来从事语文的教学与研究,从而才有教学品质可言,也才有他们的成就以至自成一家、卓然独立。
  请看肖家芸老师的语文“活动式教学”所倡导的“活动”,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的,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互动互补的、有序有效的主体实践活动。其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雕塑,即非智力活动。总之,语文“活动式教学”即以学生的主体活动(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有机结合)为基本方式,来构建语文教学的操作平台,推进语文的全程教学。
  可见,肖老师的语文活动式教学的倡导、实践与确立,正是一直坚持在探索、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轨道上运行,才显示了新课改背景下她独有的光辉。不必说肖老师语文活动式教学日趋成熟后所进一步体现出来的新课改的新理念,诸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平台,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仅是当初肖老师开展的作为语文活动式教学雏形的“五小”活动,即闪烁着肖老师和他的同仁们在探索语文学习规律方面的智慧的光芒。这“五小”,今天可能大家习以为常了,好像觉得也没什么。我以为,事实上,往往只有在语文教学的阵地上滚爬跌打过无数、只有在语文教学的迷魂阵里痛苦困惑过无数、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在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漫漫长夜之后,才会有这点“小小”的曙光出现。这“小”,正因为是参悟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浓缩了教育的智慧的精华的“小”,所以她不仅不“小”,而且是小中见大的大手笔。如今,这“五小”果真发展成为今天规模、影响如此之大的语文活动式教学实验,这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只有探寻、遵循语文的“规律”,才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我想,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到于漪、钱梦龙、蔡澄清等等名家的语文教育思想,直到今天,细细看来,都是遵从了语文学科的规律才有了其独到的地位、价值与生命力。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所提到的诸多理念,这些语文前辈的论说与主张里哪一样没有深刻地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现在一些所谓的新理念其实也新不到哪里,有些不过是一些名词术语的花样变换而已。
  由此,我进一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新课改的大旗高高飘扬之后,整个语文教育界再也没有出现课改以前,即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于漪他们这一辈众多名家所形成的既自成一家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蔡澄清、欧阳黛娜、钟德赣、洪宗礼、张富等等,真的是群星灿烂,蔚为大观。如今,像肖家芸老师这样的后辈名家,好像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而且能够数得出来的也还是八九十年代那老一辈名家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老”面孔了,像这次与会的蔡明先生,以及程翔、陈军、程红兵、韩军等等。并且,就全国范围而言,他们中间个别人的影响我只感觉“日渐式微”,虽然他们个人的努力与成就不可忽视;遑论语文名家“辈出”、后继有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难道是新一轮改革的推进,没有按照教育的规律尤其是语文教学的规律来办事,从而反把不少“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了”吗?
  比如钱梦龙先生,1984年他就倡导了“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今天以新课程标准来观照,我认为是绝对具备了“新理念”。我们细细研究他还是八十年代的教学实录或是观看他的上课录像,就会惊叹,他老人家竟然那么早就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了!
  而且钱梦龙先生还特别关注“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我们的民族语教育”,他认为“汉民族语教育,正是我国的语文教学之魂。”“如今我们语文教育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失魂落魄’ 了”;所以特别强调要“遵从我们汉民族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来教学”,从而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一提的是,叶圣陶、钱梦龙这两位语文教育名家,本身都不是所谓科班出身,都没有进过大学读书,但是他们所读书之多,他们的学力之深,他们的汉语言底子之厚,今天,我们语文教师甚至研究语文的许多专家学者队伍里有多少可望其项背?——倒是如今到中学任教的有些像研究生这样的“高级”科班,上一堂课错别字竟有两三个——我想我们中国的语文该如何教,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叶圣陶钱梦龙他们和像他们一样的深谙民族语文之道的人,而不是谁都可以对语文该怎么学怎么教而任意地指手划脚。
  令我想不通的是,身处上海,为什么我几乎感受不到钱梦龙先生和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影响?经常耳闻目睹的乃是层出不穷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名词新术语。
  我以为,如果改革只是一味求“新”,只会一心崇“洋”,把我们自己具有民族特色的语文教育长期以来积累的这些传统的宝贝都弃之如敝履,在改革的旗号下漠视、淡化以至全然忘记,那么,这种改革到底会走多远、甚至会带来多大程度上的危害,我想,我们语文教师不能不关注深思。我认为,这也就是我们是否能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并重视传承与创新并举来进行教学与改革的问题。
  这里,我还想以我自己的一点经历为例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明同一话题。
  我是2001年9月调到上海,2002年3月,全区举办了第三届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这是一次比赛项目很多、比赛规模很大的赛事,要求全区中青年语文教师必须全部参加,而且评比不分初中高中。我当时正接手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准备。而结果,我却有幸获得了教师当堂写作比赛一等奖【这项一等奖一共只有两名】、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粉笔字、情景说话、作文批改等均获三等奖;最后荣获综合评比一等奖;同时也创造了自这项比赛举办以来初中老师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一等奖的历史。综合评比一共有五位老师一等奖,除了我,其他获奖者都是上海市市重点、区重点高中的老师,比如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育才中学的老师。而要获得综合评比一等奖,必须要课堂教学比赛取得一等奖。当时,课堂教学大赛的比赛课文是提前半天抽签拿到手的,我所上课的学生是预备班即六年级的孩子,和当时其他比赛老师上课的高中学生所用的是同一篇课文。幸运的是,我的课获得了当时评委包括教育学院、市重点中学诸多老师的一致好评。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在颁奖大会上,教研室教研员辛冠东老师在讲评获奖课例如何较好地体现了上海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时候,引用我的课例是最多的。当时我还没想许多,反而感到有点莫明,我想我刚来上海不久,我还不懂上海二期课改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的课之所以这么上,那可是从蔡老师那里学的一点皮毛啊!
  一直到后来,当我的课屡屡受到在上海的诸多语文教学专家和老师们的肯定以后,以至到我自己也成功地带了徒弟、也成功地送课出去参加交流活动的时候,包括我后来“半路出家”学习肖家芸老师活动式教学实验也感觉比较容易入门上手的时候,我想,我唯一可以作为看家本领的就是蔡老师给予我的“点拨教学法”了!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最根本的还在于蔡老师的点拨教学法,同样是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同样是因为蔡老师如同钱梦龙老师等语文教育名家一样,是参透了语文之道的真正的行家里手,所以点拨教学思想才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
  所以我要说,像我这样一个天生愚钝不才的弱女子,就因为从蔡老师那里学得了仅是一鳞半爪的“真经”,就可以这样从安徽皖西南一个江边小镇“窜”到上海滩“混”点饭吃,何况是蔡老师器重有加、深得蔡老师“真传”的肖家芸老师,还有陈军老师、孔立新老师他们这样的才子、“才郎”们,看他们如今都已经成了傲立江湖、称雄一方、声震大江南北的“大侠”——真的是各领风骚的风流人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我要说,我从学习蔡老师的“点拨教学”到学习肖老师“活动式教学”,我从中很深刻地感受到:正因为有蔡澄清老师当年的点拨教学,才有了今天肖家芸老师的语文活动式教学;正因为肖家芸老师传承了蔡老师的点拨教学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真传”,所以才能孕育出活动式教学这颗新的生命的种子,这颗也同样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且创造了自己的个性风采的种子!如今,积十年之功,这颗种子,从播种、生根到发芽、开花,以至结出累累硕果了!
同时,我也特别感受到,也是我们安徽这块宝地,我们芜湖这块宝地,我们安徽、我们芜湖的人杰地灵,才能让这样一颗种子健康、美丽、充满活力地生长起来!为此,我为肖老师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更感到由衷的欣慰!
  最后,我还是要说,请大家“不要被肖老师和他的活动式教学所迷惑”,也“不要被名家和他的改革所迷惑”,更“不要被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所迷惑”,而要看到其背后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从事语文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只有不断探寻、不断遵循语文的规律,只有传承与创新并举,才会创造真正的教学品质,才会产生真正的语文教育,才能造就真正的语文教育名家,也才能形成语文教学园地里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才是有必要的有价值的真正的改革。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在学习肖家芸老师语文活动式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点思考,不到之处,再次恳请大家不吝赐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2:43 , Processed in 0.1042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