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搞好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0 18:5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把作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1~2年级和3~6年级。1~2年级的作文叫做“写话”,3~6年级的作文叫做“习作”。从作文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区别,写话,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或者别人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写出来;习作中的“习”是练习的“习”,包含有练习、试试看的意思,“作”是作文的“作”,包含有做文章的意思。习作,就是试着写文章的意思。显然,《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对1~2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比较低,对3~6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比较高。

3~4年级,人们习惯上叫做小学中年级,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对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乃至初中、高中的作文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不论做什么事情,开局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他后续工作的情绪和工作质量。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会保持对作文的兴趣进行高年级或者初高中的作文学习;在这个阶段所掌握的习作方法和技巧,仍旧可以在高年级和初高中的作文教学中使用。所以说,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教学,对学生日后学习作文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小学中年级怎样才能够搞好习作教学呢?

一、要进一步加强口语交际的教学

汉语言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称谓,平常我们说的话,人们叫它口头语言、或者生活语言;写在纸上或者输入在计算机上的语言叫书面语言,书面语言又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分为诗歌语言、小说语言、故事语言等等;舞台上的语言,人们习惯叫它文艺语言,又可分为电影语言、电视语言、小品语言等等。

不同的语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然是不同的语言,必然有不同于其他语言的地方,即语言所独有的特点。即便是对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也会展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譬如,“王二小在山上放牛,牛还在山坡上吃草,他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这是生活语言。把王二小放牛编成歌曲,就不能够这样说了。因为用歌曲叙事,如果要表现的内容比较长,就要把它分成几个乐段,各个乐段的旋律是一样的,这使得各个乐段的句式要基本一致,为了求得乐段句式的统一,就不能够像平常说话那样随便说说,会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内容,或者减少一些内容,或者变换说法,或者改变语言的顺序。《二小放牛》的歌词是:“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里去了,……”。虽然,不同的语言之间有区别,但是它们之间也有联系。《二小放牛》的歌词,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实践证明:口头语言是其他语言的基础,没有口头语言,就不可能有其他语言。所以,要想让学生搞好习作,必须首先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试想,一个连话都说不囫囵的人,怎能够写出惊世之作?我想,《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写话,其道理就在于此。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1~6年级都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里,有这样的专题,这就迫使老师必须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低年级接受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和训练,对口语交际的内容、表现形式、交流方式有所体验,具备了进一步学习口语交际的基础,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遗憾的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并不看重口语交际教学,认为口语交际教学不过是语文课文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教好教坏与课文教学关系不大,导致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普遍不高,从负面影响到习作教学。要想大幅度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加强口语交际课的教学。

二、要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新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紧密相连联,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作文必须要有生活的积累,头脑里没有生活场景,就没有习作的素材,没有习作的素材,怎能够搭建起美丽的文章大厦?所以有人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这千真万确。我们的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教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的本领。要鼓励学生勤动笔、多积累,只有积累的习作素材丰富了,才能够在写文章的时候左右逢源。

单教会学生观察还不够,还必须变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活动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地组织学生活动。带领学生到野外散步、旅行,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诱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事物,说身边的人和事,对景、事、物、遣词造句,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尤其是最受感动的、印象深深的、不拘字数地写出来,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三、要放开学生的手脚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这是对习作指导的重大改进,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举措。自由表达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抒发真情实感,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使习作言之有物。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无拘束地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减轻学生对习作的心理压力,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写作环境。

然而,现实的中年级作文教学并非如此,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材料、范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写文章,或者提供提纲,扎起框架,让学生填“框架文”。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忽视了训练过程,忽视了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鹦鹉学舌,假话空话连篇,千佛一面,没有具体的内容、干巴巴的像个瘪三。这样的习作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既要考虑教科书的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教科书提供的有助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内容,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习作的热情。只有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写作能力。                                                 (转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2:41 , Processed in 0.0571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