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9-12-10 16:10:56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作文习惯良性循环形成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2009-09-19 浏览: 24 收藏到: 字体设置: 大 中 小 作者:
《小学生作文习惯良性循环形成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由MyRain.org编辑收集整理,除MyRain注明原创文章外,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需要论文或者其他文章请联系我们,我们有专门的硕博和部分专家学者,多年的写作经验,文章的质量有保证。请先将您的题目、专业、字数等内容告诉我们,稍后将会有该领域的专家联系您。
2009年09月17日
《小学生作文习惯良性循环形成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教育理念,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良性循环的很好解释.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立足于“不教”,就得立足于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或者说立足于学生良好作文习惯的培养,学生一旦形成这种能力,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那么学生对作文便会产生兴趣,从学生学习的个性心理品质来看,这是他们作文习惯良好循环的起点.如果我们在小学阶段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并使他们逐渐养成一种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习性,那么学生写作文时咬着笔头苦思冥想的现象将大大改观.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低段年级的教师,更应该做好这个起点工作,积极的把学生引入到这个良性循环中.
对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通过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 学习主体的地位开始得到尊重, 激发了兴趣,培植了自信,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自然会提高; 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始落实自主学习,落实读书、实践、写作,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思索如何写好自己的每一篇作文; 开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乐于发表个人的感受与见解,乐于写出自己在学习中的思考与发现,那么学生才能在作文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当然,小学生作文习惯良性循环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培养、逐步养成的过程,教师作为引领者,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这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学生能正常作文的基本条件. 对学生作文习惯的培养, 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这一良性循环的形成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这一研究注重的是对学生作文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学生作文习惯良性循环的形成过程中,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课题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为语文教育界所公认的.为使作文教学取得实效,一些教育专家、语文教师还开展过相应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江苏省杨中市八桥中心小学在对“小学生良好作文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后,提出: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应从“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写‘真文’习惯”、“修改习惯”等的养成入手,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