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散文史大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5 10: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现代散文史大纲作者:大江
现代散文史大纲   绪言
   中国现代现代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中国现代散文的意义。
   散文的—般审美特征,中国现代散文的独具持点。
  中国现代散文史的分期及编写体例
  
  第一编 萌芽子思想革命的文苑新花
  
   第一章 新潮激荡 梅柳迎春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
  林杼笔译西方小说,严复古文辞意译欧西政治经济哲学著作,梁启超新民体散文。
  新思潮的输入,外国散文的译介,现代报刊杂志的兴盛和现代文学社团的兴起。《新青年》杂文摇篮,“随感录”影响深远。李大钊陈独秀在《每周评论》辟“随感录”。纯文学团体有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语丝》是第一个专载散文的刊物。《莽原》较语丝激进,以议论性杂文为主。高长虹创《狂飙》。《现代评论》谈政治兼文学。
   第二节开创期的现代散文理论建设
  从广义散文向纯文学散文概念发展,大量输入外国散文理论.突出强调散文要写实求真、表现作家个性。萌芽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倡白话散文,即广义散文。刘半农最早提“文学散文”概念。
  周作人关于小品散文的论述:把《自己的园地》中的小品散文称为“抒情的论文”,把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称为美文和创作之一种,周作人是第一人。小品散文应该有明净的感情、清彻的理智、坦露的性灵、超脱的雅致。率先将散文称为美文。
  鲁迅的杂文理论:1、运用杂文实行文明批评、社会批评,促进社会的改革。2、杂文应该锋利隽永,曲折有趣。3、杂文不应是“无情的冷嘲”,而应是“有情的讽刺”。
   记叙抒情散文的理论建设。
   第三节 开创期的杂文
  “五四”时期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兴盛。
  杂文,是议论性的文学散文。五四时期用杂文进行思学、文学和社会革命。队伍庞大,期刊报纸很多。是现代散文史上飞出的第一只春燕。
  《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杂文:以社会评论为主的综合性刊物。接连发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创立新文学的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新青年》十月革命之前进行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启蒙。在李大钊的推动下两刊从科学民主启蒙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以文艺性政论为主的杂文为战斗武器,以现实主义为主流。
  陈独秀:现代杂文的倡导者、开创者和实践者。侧重于社会和政治问题,视野开阔,观察深刻,说理透彻,感情热烈,文字犀利生动,写法多样。重视杂文形象的创造,如《袁世复活》;情理交融,融战斗的抒情于深刻的说理。五四时期,大量随感录,署名“只眼”。
  李大钊:主编《晨钟报》、《甲寅》,1916年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震动思想界,划时代篇章。其文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在理论高度上分析,短小悍泼,摇曳多姿,有“谑而虐”的风格。但清到底少余味,影响瞿秋明、恽代英、萧楚女等。
  钱玄同:著名音韵家。与独秀同倡文学革命。内容主要两方面:1、谈论“文学革命”和文字问题;2、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思想激烈深刻,文字泼辣放恣,有大破大立的气势。把“桐城”古文和“文选”派斥为“谬种”和“妖孽”。主张用白话代文言。有不读古书,不用汉语改用世界语的偏激主张。是汉字改革的先行者。“文学革命”主张尤为注目。
  刘半农:《奉答王敬轩》、《作揖主义》轰动一时的战斗名篇。1、分八点逐条批驳王的谬论,王成了封建顽固派的代名词,庄谐杂出,文白并用,有喜剧色彩。2、游戏笔墨写成,融议论于记叙、描写中。善于捕捉批判对象向上的喜剧性矛盾,加以漫画化的夸张,痛快淋漓。语言明白晓畅,婉转自如。
  《语丝》的杂文:《语丝》是现代杂文史最重要的以刊登杂文为主的文学期刊之一。创刊有周作人的《发刊词》。是一批思想倾向相近的文学家组成的文学社团。早期,注意直面人生,以文明、社会批评为基本内容,有政治色彩。其主将关心政治,配合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反对和揭露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战斗传统。深入解剖“国民的劣根性”。自觉追求讽刺幽默和文风。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等的杂文。
  鲁迅:《坟》、《热风》是其开创期。鲜明的社会、文明批评。侧重于思想文化、伦理道德。强烈战斗精神。历史广度、思想深度、艺术高度。创造了“咫尺千里”短小隽永的思想艺术境地。赞赏尼采的格言式文体。用杂文战斗。杂文具有革命史诗的历史规模和美学价值。《两地书》、《而已集》是发展期。最值得称道的是创造诸多漫画式杂文形象,瞿秋白说:“简直可当作普通名词来读”。
  周作人:《谈龙集》《谈虎集》。杂文内容偏向思想文化、道德伦理。根本出发点:对“非人的文学”、“非人的生活”、“非人的道德”的批判态度和改革要求。感觉敏锐,见解新颖,有破旧立新的锐气。文章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讲求理性和风致,不乏讽刺与幽默。五四后,以“小品文”的写作为中心。
  林语堂:《剪拂集》。北大激烈教授。风格近钱玄同,慷慨激昂,悍泼放恣。更多讽刺。更多文言分子。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有“欧化的中国”的主张。宣传“费厄泼赖”的自由主义。
  瞿秋白:主编《热血日报》(第一个日报),有《小言》栏,七则短评,质直。是试练期。
  肖楚女:《新蜀报》主编,以社论或政论形式揭露。该报有《社会黑幕专栏》,《社会青年答问栏》。反动派叹其文“字夹风雷,声成金石”。
  恽代英:同瞿、肖同为杰出的革命理论宣传家。茅盾说肖豪放而恽绵密。
  《现代评论》上陈西滢的杂文:《西滢闲话》,共78篇,论题广泛,闲话式的娓娓而谈、轻松幽默的笔调进行文明、社会批评。资本主义自由主义。诅咒女师大为“臭毛厕”,鲁迅为“土匪”。反对复古,却也鼓吹“整理国故”、“全盘西化”。继其“闲话”随笔传统的是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第二章 开创期的记叙抒情散文
  第一节 域外与国内的旅行记与游记
  域外旅行汇与域外游记:郭沫若的《今津纪游》。瞿秋白的《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
  《饿乡纪程》出版时改为《新俄国游记》,记自中国至俄国的路程和作者的心程。路程心程水乳交融。作者抱着虔诚的取经的意念,表达热切的情意。体裁为随感录。《赤都心史》是在莫斯科一年中的杂记。参观游谈、读书心得等,反映新俄的社会心灵,作者的个性。体裁为日记、笔记。这两部体现现代散文初期的过渡形态:一、体裁未定型;二、语言文白混用。题材上最早以反映“新的世界”、“新的人物”、展示作者心路历程为内容的作品;创作方法以严峻的态度;文体上完整统一构思,是连续性的长篇。是新闻性与文艺性结合的报告文学的滥觞。回答了“以俄为师”的现实问题。
  特色:1、景色描写与主观意念相交融;2、现象的叙述和精彩的剖析相结合;3、选择富于抒情性的细节描写人物,凸现印象。瞿早期散文特色:强烈的抒情性和剖析力,清新绮丽,热烈奔放。
  孙幅熙的《山野掇拾》和《归航》:《山野掇拾》朱自清曾为之评论,人性之美、人生哲学。以画为文的艺术本色。《归航》是由法国归来船上生活的记录。富诗情画意。
  冰心的《寄小读者》。谢婉莹。以发表问题小说始。文学研究会。表现母爱、儿童爱、自然爱并探索人生哲理。《寄》为旅美留学期间的通讯集。很多描述风光景色。女性温厚的爱意、淡远的乡愁和婉约的笔调表现异国风物。动人处在于抒发对景物物独特发现,给读者真切新鲜的体味,熔铸古典文学“比”的手法,增加含蓄之美。寻味自然的哲理启迪。一部分记录疗养院生活。对祖国乡土的思念。
  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代表其散文最高成就。写巴黎,“浓得化不开”的香艳、颓废。应晨报副副刊写《欧游漫录》。憧憬不流血的、心灵解放的革命,士大夫的个人主义。其记游充满对自然的虔敬、陶醉和礼赞。爱美,自由。不着重重现景物的风姿,而是善于抒发自己的感情,情景相融,不厌其烦细加描述自己的欣喜感情。其散文有对政局社会看法、剖析自己思想、表达爱情、描写自然等。特色:以我为主,内外混成一气,体裁不拘。词藻优美、艳丽、多姿,重迭的句式与口语的自然结合,形成生动活泼的富于表情的语言。周作人云,白话基础加文言,一大贡献矣。开散文的艳丽文风。
  梁绍文的《南洋旅行漫记》:《新文学大系》说此书在当时游记文学中是最好最具社会性的一部。考察华侨教育及实业状况。极具史料价值。有些地方又富有激情。文艺性颇嫌不足。
  国内的游记和旅行记:李大钊的《五峰游记》:淳朴的纪事特色,语言是普通话与文言词语的综合。段落很短,记叙自由不太留意结构文采。由北京经滦州、昌黎游五峰,极注意革命实绩。体现革命者记游本色,回昌黎写《自然与人生》四则。《五峰》是小品散文草创阶段的标本。
  孙伏园的《伏园游记》:共《南行杂记》、《从北京到北京》、《长安道上》、《朝山记琐》。不是描写自然风景,而是记述社会习俗与人事来往的。随笔笔调。更多新闻纪事性质。较注意内容不大注意形式。
  朱自清的游记和旅行记:成名始于记游作品。沈从文《习作举例》:“文字的基础完全建筑在活用的语言上,散文作家应当数他。”游记到他手里有了典型的单篇现代游记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发挥现代散文口语化的长处,以极为细致的捉摸客观形象的功夫,辅于想象和比喻的手机,将要突出描写的景物聚光于灯影月色。《桨声》与俞的同名作为早期白话美文的双璧。
  对于景物,作者既极力地写出它的形态,又努力写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情景渗透交融。他的游记往往能表达一种境界。他炼字炼词十分考究,细腻的内容和悦耳的音调结合,富于韵味。他着意为文,工笔刻划,以清新委婉、细腻逼真的风格在游记中取得很高的成就,他的写景美文不让古典散文专美于前的成就。
  俞平伯的游记:其文集大都有周作人序跋。周谓其文是明代公安派的流裔,真实个性的表现。俞自称为文是书生结习,骸骨之恋。其记游文字给人一种飘零的、闲散的、寻梦的、怀旧的、朦胧的感觉。阿英以为他在逃避现实,抒情成分带有感伤性。苏雪林称其抱着“生的情趣主义”。沈从文说他近做给自己玩,自得其乐。《桨声》同朱泛游,同感受到诱惑又摆脱诱惑,表现出流连光景、率性行乐而又超越俗念、自持适度的心态。俞不如朱投入、执着,而以随缘自适的心态赏玩,外界干扰亦无损于内心的自足,超然飘逸。观察难以真切、细致,感觉却格外活跃、玄妙。善于捕捉与整合总体印象,偏爱即兴说理,以传神写意,造境空灵见长。
  徐蔚南和王世颖的《龙山梦痕》:纪游的名作,是山阴道上、越州古城的迷离梦影。刘大杰、陈望道、柳亚子为之作序题词。徐蔚南强调“注意暗示的写法”,“注意细小的地方”。
  徐祖正的《山中杂记》:周作人一派游记的代表,在《语丝》有《山中杂记》十则。语言细腻,长句习见,有日本散文的影响,与周作人、废名等合办《骆驼草》,走闲适、趣味、冲淡一路。
  郑振铎的《山中杂记》: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山中》记述1926年7~8月间他在莫干山避暑时的生活断片。他没忘挖掘具有社会内容的题材,寄寓积极的人生观,如《蝉与纺织姑娘》。他的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充满入世的热情与朝气。
  游记两大分支:一以旅行记形式主要抒写作者关于政治、社会、文化、风俗等方面的见闻观感;其二是写景抒情或写景见志。郁达夫:现代散文的一大特征:人性、社会与大自然的调合。周作人:“以口语为基础,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糅调和……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
   第二节 表现人生意义的探讨和人生情昧的体验的记叙抒情散文
  冰心的《往事》及其他: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是其散文的脱颖成名期。温煦的母爱、亲切的友情,天真童年的回忆,伟大自然的敬慕,润泽青少年的心灵。散文写作最初阶段,思索自然、社会、家庭、人生问题。她从切身体验中感悟到母爱的博大与圣洁。率先高唱母爱颂。骨肉情,因远托异国而更醇厚深切。她不把母爱局限于人伦亲情范围,以爱的哲思将它升华为人间情爱的典范和人际协合最强韧的精神纽带。关于友情,在她的《好梦》里,境界之美,抱负之高,体贴之微、叹慨之深,古人是无法相比的。童年也是常着笔题材。注重发掘童年生命的蕴藏,体味和升华童年的纯真与活趣。探索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她以清丽笔墨开辟现代散文回忆童年的篇章。《往事》回忆体小品。《寄小读者》书信体散文。冰心体:自由体式,用恳切、亲昵、委婉的絮语方式,和流丽的白话与雅洁的文语融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
  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传父子之情的佳作。父亲的背影凝聚舔犊的深情,作者感动的眼泪,暗含生离和奔波的酸辛。叶圣陶曾谈及其描述功夫。《儿女》是自述为父心怀的名作。怀友之作则以淡笔写真情,是一种超越势利、相知相谅的友情美。《背影》里还有一类表现生活情趣的文字。《女人》谈女人不把她作玩物,而作为美来欣赏。用精巧、灵活、细腻的文字描写女性美。真诚,高尚,毫无邪念。爱用女性化的比喻。背影,亲情友谊醇厚,亦以文体语言的纯正传世。体式随物赋形而胸有成竹,任心闲话而开合自如,讲究谋篇而局而不露痕迹。语言上尽力脱尽铅华,提炼口语,追求“谈话风”。是平易、朴实、本色的散文典范。李广田谓《背影》为最好的正宗的散文范本。
  叶绍钧的早期散文:写母爱、乡情、别绪,抒情色彩浓。语言优美,文字典雅。
  罗黑芷的《乡愁》:性格幽郁,文字玄妙。用曲折的想象表现纤细的感情,语言繁重粘滞。
  川岛的《月夜》:演奏爱情之曲,上升人类爱的哲理高度。早期散文专写爱情,他是先行者。
  鲁迅的《野草》,《朝花夕拾》和《两地书》:《自言自语》为雏形;《旧事重提》结集为《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把他少年到壮年时期的经历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密切联系,有对人生深沉的思索。对于自我内心的解剖与发掘最深。作韧性的战斗。有对童年的思念,乡情的依恋,家庭和邻里人物的回忆和走异地寻异路的经历,教育、社会问题等,很具体。以个人的成长,写满清至民国的黑暗,晚清的落后,维新运动的劳而无功,封建思想枷锁的沉重,日帝的骄横。选择典型细节、典型事件突出人物个性。他们的音容笑貌,带着浓厚的历史感进入散文的画廊。内涵丰厚,自称为回忆文,有自传性质。《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写法近乎杂文。
  《野草》里《影的告别》是自己内心思想矛盾的化身。用象征的方式,借事寄意,托物咏怀。阿英称《野草》为“最典型最深刻的人生的血书”。意蕴精深,技巧瑰奇,许多作品都有所指,如求乞者、精神空虚者,意志消沉的青年,正人君子,负义者等。浸透着其大爱大憎、大悲大痛,贯串着鲁迅直面人生、独战黑暗、上下求索的精魂。是深刻的思想与多样的表现方法的完美结合造境奇诡怪诞前无古人。是象征主义散文诗。影响极深。
  三个集子从“为人生”、“要改良这人生”角度出发,联系着广阔的历史图景。不回避时代的苦闷和内心的矛盾。《风筝》的雏形是《我的兄弟》。
  许地山的《空山灵雨》:开创期名著。思考人生问题。佛教影响,对人生的看法是“生本不乐”,有浓厚的宿命论,主流积极。《蝉》是旧中国底层人民命运的缩影。探求爱情,讴歌建立于平等同情的爱情,别具只眼,多方面的理性思考。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较少以我为主,常以第三人称作为抒情叙事的主人公,事件简单,多以对话表现主题。哲理的主题借助形象体现。
  王统照的《片云集》:结集的还有《北国之春》、《欧游散记》、《青纱帐》、《去来今》、《繁辞集》。写于五四运动后。《片云四则》用故事的形式表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索。情感充沛,想象力丰富,铺排的描述方式,繁富的词汇,妥贴的顿挫的章节,具有诱人魅力,在美文的创造有一份贡献。
  徐志摩的《落叶》、《自剖》和《秋》:《落叶》中的《落叶》是在北师大的演讲,对俄国、法国的革命相当向往。“五州”惨案、“三一八”惨案,给他的思想打击颇大。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实行英国式的政治。
  高长虹的《心的探险》:自立狂飙社,自诩“倔强者”、“世上最孤立的人”。以尼采的“超人”哲学怀疑抨击一切。《心的探险》,散文诗和格言体小品,由鲁迅选编。个人反抗、自我扩张的偏激情绪。
  周作人的《泽泻集》及其他:开创闲适的言志的艺术流派。阿英以1929年为界限,分之前为说流氓似的话,之后为代表田园诗人。从容镇静,平和冲淡,深得“生活之艺术”的真谛。是谈话风文体的典范。家常闲话的随意性和亲切感。主张有涩味,即口语为基本,加欧化语、古文、方言,杂糅调和。以洒脱的名士风度,平和的感情,清淡的方式,广博的征引,咀嚼生活的趣味,出之以冲淡自然的文字,造成空灵之境,使读者获得隽永的韵味和兴会。
  俞平伯的《燕知草》:玩味生活的情趣,追求隐逸的风致,显示博览的杂学,采用平和的絮语,如周作人。在“不滞不离”之间营造自己幽渺的艺术世界。还有《杂拌儿》。
  废名的田园牧歌:原名冯文炳。周作人谓其与俞同为“涩如青果”派。以小说知名,却被周编入小品散文卷。
  钟敬文的《荔枝小品》:个人日常生活所经历的事物,读来亲切动人。富于情思,在口语化的行文中带出清丽的文字。雅俗并出,很有风致。郁达夫称其为继周、冰的后武。任教浙大后成记游名家。
  绿漪的《绿天》:充满生活的情味。习见的事物中有自己的发现、联想。几分自在与闲暇。阿英以为无独创,却有画意诗请,细腻温柔幽丽秀韵。
   第三节 表现漂泊者的希望、悲愤和哀歌的记叙散文
  宗白华、郭沫若、田汉的《三叶集》:通讯集。最早散文集。洋溢着五四时代青年冲决黑暗向往光明的朝气蓬勃的乐观的精神。勇于自我暴露批评,战胜罪恶。真诚坦白。追求理想,文学上反对做作。
  田汉的《田汉散文集》,由《蔷薇之路》、《银灰色的梦》收入。感情充沛,知识丰富,由用许多外文,浪漫主义精神和洒脱不羁的文风。
  郭沫若的《月蚀》和《山中杂记》:散文收入《星空》《橄榄》和《水平线下》(散文集)。主要作品结集为《山中杂记》。《今津纪游》充满民族敌忾,是较早出的游记,带有随笔体特点。多文言笔意。《月蚀》等带激愤情绪。《山中杂记》、《小品六章》抒写他在日本生活的情趣和他对母亲的回忆。一面写抨击社会的散文,一面写幻美的牧歌,自我慰藉,表现漂泊者矛盾的内心和浪漫主义的文风。
  郁达夫的《还乡记》:零余者的感伤之歌。1.3万字,叙述落魄还乡路上的伤感悲愤,长歌当哭。对自身遭遇愤愤不平。控诉黑暗世道。暴露和解剖自我。其散文率性纵笔,才情毕露。将主观感情渗入叙事过程,更以自己的情感激流作为结构行文的主线,随着情绪流变聚汇有关场景人事。心理活动具体化。将各种句式、语汇和语气融为一体,朱自清称之为“创造体”白话文。
  成仿吾的《流浪》:创造社浪漫主义的反抗精神。
  洪为法的《长跪》:创造社《洪水》编辑。漂泊者哀歌。《哭父》悼念父亲,缠绵反复,却不够凝练。《乌鸦的埋藏》更寓艺术色彩,有寓言性质。乌鸦无处栖身至死,得颓废文人同情,尸体同文稿埋葬。天涯同沦落,特别沉痛。构思别致,语言洗炼。比喻新鲜,寓旧社会文人走投无路。
  倪贻德的《秦淮暮雨》:选自《玄武湖之秋》,漂泊者哀歌,有香艳的色调,夹古典诗文的词汇语言,有才子佳人气味。后有《东海之滨》《画人行脚》散文集。是画家。
  滕固的诗文集《死人之叹息》。文学研究会小说家。
  焦菊隐的《夜哭》:绿波社的戏剧家,散文诗先驱,新文学史上第一本散诗专集。“情感之极暂时的摇动”另有散文诗《他乡》。
  于赓虞的《魔鬼的舞蹈》《孤灵》《世纪的脸》:被称为“恶魔派诗人”。“散文诗乃以美的近于诗辞的散文,表现人类更深邃的情思。”自称其作为“厄运之象征”。
  蒋光慈的《纪念碑》:与宁若瑜的通信集。记录一对飘零者在恋爱中所经历的希望和痛苦的心程。表明革命诗人的鲜明意识和坚决态度。又渴望爱情,要求安慰。一个漂泊者爱的长恨之歌。感情浓烈。
  庐隐的散文:原名黄英。文学研究会第一批会员。青年女性在爱情问题上的苦闷和自己悲哀绝望的心情,表现在《海滨故人》《曼丽》《灵海潮汐》。到上海工作给友人的信题为《寄燕北故人》。饱尝坎坷,表现时代苦闷、爱情追求和命运的挣扎。其文字脱胎于优秀古典诗文传统,自然引用,以真率见长。
  石评梅的《涛语》和《偶然草》:庐隐好友。“漂泊”常出现。“对家庭对社会,我都是个流浪漂泊的闲人”。《涛语》多以友人的名字标题,用呼告的形式尽情诉说内心的悲哀和愤恨,并寻求友人的慰藉。《涛语》一文由八篇组成的一组文章,以冷艳凄绝的文字表达她的断弦哀音。是控诉旧社会的一曲哀怨的诗篇。《偶然草》是经历爱情悲剧后的作品。
  陆晶清的《流浪集》:石评梅友。散文集《素笺》是“致几个似曾相识者的信”。“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代序,是漂泊者拒情的书信。《流浪集》分“流浪集”、“怀梅集”等三部分。
  陈学昭《倦旅》,《寸草心》《如梦》《忆巴黎》《烟霞伴侣》,前四部收入《海天寸心》漂泊生活的记录。《烟霞伴侣》受孙福熙影响,是风花雪月的文章。反映冲出封建家庭的弱女子被压抑、不甘屈服、追寻前景的心情。以第三人称写散文,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为其特色,杂以大量诗词或自由诗。
   第四节 反映“五卅”运动,女师大事件,”三·一八’惨案的散文
  沈雁冰的《五月三日的下午》:严正雄辩。以眼还眼。描述议论抒情结合。讽刺健忘的市民等。
  叶圣陶的《五月卅一日的急雨》:高昂的情绪,简洁明快的语言,写内心的愤怒,歌颂学生和群众的抗争。“微笑的、漂亮的、惶恐的魔影”。叙事与抒情,艺术技巧和战斗激情结合。善于突出表现愤怒的情感。精彩在于对人的描写。词语重迭,排比句。富于阳刚。着重写群众激怒情绪的反应。
  西谛的《街血洗去后》:首尾重复出现“红色的帘”,加强抒情效果。《六月一日》实写“六一”罢市和第二次大屠杀的情况。重于写敌人的惨酷。
  王统照的《血梯》:长于理性思考。以抒情和议论和中心。重于写群众沉醒的期待。
  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间接感应“五卅”反帝热潮的名文。知微见著,抒情极节制。
  陆定一的《五卅节的上海》:记五卅周年的纪念活动。正面反映尖锐的斗争。感人细节的描写等。
  女师大事件:石评梅的《女师大惨案的经过——寄告晶清》,身为目击者,不只是实录,还有环境。
  “三·一八”惨案的战叫: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和《淡淡的血痕》。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完全是记实的文字。精细有针对性,直率的自我批评和义正词严的谴责。并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看出朱自清早期散文锋芒的一面。
  北伐从军记:金声的《北伐从军杂记》:18篇行军记结集,是最早的北代从军记。留心场面描写和个人体验,纪行述感,表现了革命知识分子投身北伐的精神风貌。
  谢冰莹的《从军日记》:日记和书信体散文的形式,表现代女性的革命激情战斗英姿。林语堂作序。
  郭沫若:讨蒋名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纪实与讨伐结合,以事实揭露真相。称之“内部的国贼”。
  第五节 五四散文变革的实绩与意义
  
  第二编 在革命的风涛中发荣滋长
  
  第三章 霄鸣风骤 林木葱茏 第一节 政治形势的严峻和文化革命的深入
   阶级矛盾的民族危机的加剧。新文学阵营的分化和重新组合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又进入一个新的里程。成立后散文家的阶级意识觉醒起来了,鲜明的社会责任、明确的政治方向和写作目的。周作人消沉玩世,形成了幽默闲适小品的盛行。
  文化界三次论争的影响:1、关于“中国的社会性质”的论战,提高了作家们的认识;2、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先是开展“工农通讯员运动”,采用口语化,“文艺通讯”、“科学小品”、“历史小品”风行开来;3、关于“文学遗产问题”的论争。袁中平的性灵文学、文言复兴的批判。
  译介外国散文的热潮:四大副刊《国民日报 觉悟》《时事新报 学灯》《晨报副刊》《京报副刊》。
  以刊登杂文为主影响较大仍是《语丝》。原先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注重社会和文明批评。创造社的《创造月刊》《幻洲》和《流沙》,太阳社的《太阳月刊》。左联成立后,报告文学成为主要写作形式之一。1933~1934年分别被称为“小品文年”和“杂文年”。
  散文界两种主要艺术倾向“论语派”和“太白派”的抗争。
  论语派:林语堂的《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周作人、俞平伯、废名、刘半农的《骆驼草》,邵洵美、章克标的《金屋月刊》提倡“幽默小品”和“趣味小品”。论语派,逃避现实斗争,将散文当消闲遣闷。
  太白派:即团结在《太白》杂志周围,以左翼作家为骨干,支持创办《涛声》《新语林》,提倡反映现实生活斗争的“新的小品文”,促进30年代散文写实的发展和深化。
  两派之外是《大公报 文艺》《文学季刊》《水星》。刻意追求艺术创新,是朱、冰“美文”的承继。
  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李辉英、白朗、罗烽等。最先尝到失土流离的惨痛,最先喊出抗日救亡的呼声,以散文创作反映沦陷区人民的生活斗争和自身的逃难经历。下一时期抗战文学的先声。
  第二节 散文理论建设的丰硕成果
  散文样式的分孽和创新 30年代小品文风靡文坛,小品文多泛指篇幅短小的杂体散文,或以议论性为主或以记叙抒情为主的杂体散文。杂文、随笔、闲适小品和叙事抒情性散文均是。
  最大收获是鲁迅式的革命现实主义的战斗的杂文文体,与追求个人闲适趣味幽默的小品文分道。
  关于小品文的论争:
  林语堂和周作人的小品文理论:林语堂的理论宣传中,“闲适”和“幽默”相互渗透,相辅而行。把“自我”和“性灵”相提并论。小品文为正宗。提倡“语录体”小品文,模范为禅宗和尚、理学先生和袁中郎等的半文不白的文体。反映资产知识分子从挣扎到消沉的心理和命运。周作人,个人主义的文学观和公安竟陵派文艺的复兴观。提倡闲适。
  鲁迅和瞿秋白对现代杂文理论建设的卓越贡献:“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林希隽恐惧,攻击。鲁迅认为:1、写杂文是一种严肃的工作;2、杂文对有害的事物立予抗争,能迅速直接为现实斗争服务;3、杂文应当表现时代的眉目和人民大众的灵魂;4、杂文需要有典型化特点;5、讽刺和幽默;6、杂文文体多样化。
  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名文里,强调鲁迅在中国思想斗争史上的功绩。对其杂文概括为1、其杂文是他“直感的生活经验”“经过提炼长融化之后流露在他的笔端”;2、有着神圣的憎恶和讽刺的锋芒;3、所讽刺的人物“简直可以当作普通名词来读,就是认作社会上的某种典型”;4、包括非常的宝贵的传统,即最清醒的现实主义、韧的战斗、反自由主义反虚伪的精神。
  冯雪峰从世界文学范围肯定鲁迅杂文的价值。《讽刺文学与社会改革》《关于鲁迅在文学上的地位》。
  总结小品散文艺术特征的有朱自清的《论中国的小品散文》、钟敬文的《试谈小品文》、梁实秋的《论散文》等。散文是作者个性的表露,艺术上真实单纯活泼。梁强调高雅文调。
  《小品文与漫画》:生活书店编的《太白》纪念特辑。40几篇。茅盾《小品文与气运》反对将之引向消闲隐逸。朱自清《什么是散文》散文与诗小说戏剧并举,是一个独立部门,或曰白话散文、抒情文、小品文。陈光虞专门为之下了个定义。
  何其芳等人的散文艺术现:汉园三诗人(李广田、卞之琳与何)。散文应该是一种纯粹的独立的创作。不是一段未完篇的小说,也不是一首短诗的放大。
   报告文学的倡导和理论建设
   第三节 杂文的重大发展
  鲁迅后期杂文:1、转折期:《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2、成熟期:《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3、高峰期:《且介亭杂文》(含二集、末编)。
  表现了气象宏伟的史诗规模和自觉的美学追求与美学创造的完美统一。“百科全书”“思想史上的贡献”“民族灵魂屈辱战斗和解放的史图”。
  其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议论的“理趣化”、“形象化”、“抒情化”,让人“愉悦的”审美的功能。有许多洞幽烛微、启人心智的独特的真理性发现,以讽刺和幽默的“笑”的形式加以巧妙表现。追求思维的具体性。将其独到观察和独特发现融铸在杂文的“类型”和“形象”的艺术创造上。
  “鲁迅”风杂文,即鲁迅式的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特征: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打击敌人、匡正时弊、张扬真理、进行广泛、尖锐、巧妙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为基本内容;2、有自觉的美学追求和美学创造,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追求“理趣美”;3、艺术风格及文体样式不拘一格。
  瞿伙白:与“绅商阶级”相对立的《乱弹》。保持早期尖锐悍泼、清新晓畅的文风,但视野开阔内容丰满了,更自觉的艺术追求。有历史感和尝试感,杂文形象。创新能手。鲁迅以为其不含蓄,有一览无余这感。与鲁迅合作《王道诗话》,与前《鹦哥儿》比,同揭露胡适“人仅”说教的虚伪与危害,前者短而精。较前:1、更深刻更精粹;2、立足现实,自觉提示现实与历史间的联系,“古为今用”,创造漫画化的形象,自觉追求杂文艺术的民族风格;3、写法上格式新颖,灵活多样。4、文调上,语言老辣幽默,含蓄而富于抒情色彩。
  徐懋庸:左联。博学,多产。《不惊人集》《街头文谈》《打杂集》(鲁迅评,谓杂文能手)。反对论语派(斥其“闲适小品”为冷水文学),主张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小中见大,短小精悍的杂文写作。内容广泛,战斗性强。知识渊博,长于思辨。《神奇的四川》。《收复失地的措辞》。杂文突出特点:现实性、知识性和思辨性的统一。“浮躁凌厉”,限制广度和深度。与唐弢并称为杂文“双璧”。
  唐弦:《新脸谱》被疑为鲁迅作。《推背集》《海天集》。侧重于针砭时弊,明确为现实斗争服务。大多千字左右,精心结撰。较有特色的篇章是:1、以沉郁的笔调剖析清代文网的文字;2、批驳文坛谬论的文艺评论;3、以深切的抒情融和着警策的议论笔调写成的悼念先贤的杂文。抒感性与论辩性结合。
  茅盾:与鲁迅为《申报自由谈》两大台柱。《话匣子》《速写与随笔》。。表现广泛的社会内容。左联时期特点:1、“大题小作”,从细小的素材中开掘意义重大的深刻思想,如《看模型》。2、擅长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反映社会。过于直白,自称“像硬绑绑的短评”。
  阿英:太阳社创造人。《麦穗集》《夜航集》《海市集》。文学史的考证与现实斗争结合,寓战斗性于学术性之中。反对“论语派”。《吃茶文学论》《清谈误国与道学误国》,击破周的谬论。
  陈子展:专治文学史《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笔名楚狂老人发表讽刺诗。借古讽今,有鲜明的讽刺色彩。《正面文章反面看》深得鲁迅赞赏。以文学史考证研究的杂文最引人注目。
  陶行知:诗作实践大众化主张。杂文《不除庭草斋夫谈荟》,结集为《斋夫自由谈》,阿英谓“哄动一时”。内容多方面,旗帜鲜明,文字通俗明朗,言词激烈。最大贡献在于杂文大众化。以短诗作结。
  梁遇春:随笔体杂文,以议论为灵魂。译《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读》是中学生的普通读物。《春醪集》《泪与笑》显示了惊人的博识和过人的才思。是文体家。时刻议论知识和人生,有诗人的敏感,憎恶黑暗,热爱生活。从肯定“流浪汉”到赞美“救火队”,但其“悲天悯人”的小资人道主义太抽象。博学多思,推陈出新的刻意追求和标新立异的奇思异想。生活经历狭窄,脱离时代的革命精神,陷入惊人的矛盾中:渴望进步和光明,却远离革命和人民,知识渊博,却对最先进和科学思维一无所知。思想驳杂,只是触及皮相。风格独特,调用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知识,调动记叙、描写、抒情、对话、联想等艺术手段。文字洒脱优雅,结构不落俗套。《救火队》代表其最高水平。缺点:知识过多堆砌,立意过于尖新,感情太多倾泄,词采过于浓丽,文字失繁冗。
  林语堂:大革命失败后一方面对蒋有不满;另一方面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我行我素,鼓吹克罗齐的“自我表现”和公安派的“独抒性灵”的“言志”文学.走中间道路。创办《论语》,“不谈政治”。大倡“幽默”。鼓吹白话写的文言即“语录体”。越琐屑,无聊,文体越复古。但对黑暗“愤愤不平”,如“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在《宇宙风》发表《悼鲁迅》。文化随笔《生活的艺术》。
  周作人:从谈文学和时事,转“草木虫鱼”,当文抄公。身上有“叛徒”与“隐士”、“流氓”与“绅士鬼”。讳言时事,所谈的是“横通”的杂学。无前期敏锐的现实感和批判锋芒,趣味越古雅琐屑,文字越苍老枯涩,有“炫博”之嫌,士大夫化。《五秩自寿诗》遭抨击。其向封建士大夫蜕化的事实,反映时代悲剧(封建力量)。有《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论语派”的精神领袖。
   第四节。报告文学的兴起
  群众性的报告文学写作热潮:
  夏衍的《包身工》:“中国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批判了恶势力的黑暗联合统治,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包身工失去自由,像奴隶,生活如人间地狱。是畸形社会的产物。此作落笔不凡,通过一种“群体化性格”的手法,揭露了这种剥削制度的封建性。突出刻画了“芦柴棒”的形象。此形象揭示了在社会最底层的广大人民的悲惨命运。
  非写一人一事,而是写整体非人的生活,达到真实性和典型性的高度统一。借鉴高尔基,突破就事论事的写法,深入分析和开掘包身工现实的实质。真实性与战斗性高度统一。魏金枝谓,将纷乱题材有条不紊用若干线索串连起来,又串连在一条总线上,使读者得到完整而明确的印象。调用多种艺术手段,增强文学性,如注重细节刻划和场景描绘,夹叙夹议,比喻贴切,讽刺尖锐等。形象性和政治性都很强,语言精练,富有哲理性,为报告文学树立光辉范本。
  李乔的《锡是怎样炼成的》:是继后反映工人生活的名作,揭露锡矿老板诱骗役使破产农民的罪行。
  宋之的的《三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采用“集纳新闻”的手法,将许多看来似乎不相关连贯的事情连在一起,将自己的亲身见闻和报刊新闻剪辑一处,相互映照,突破时空限制,展现宽阔的社会图景。茅盾誉之“报告文学的翘楚”。
  沙千里的《七人之狱》记述救国会“七君子”事件和他们狱中斗争的历程,揭露反动派蹂躏法权构人以罪的罪恶伎俩,表现了爱国精神。
  旅外通讯中注重社会纪实: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和林克多的《苏联见闻录》。反映苏联社会新貌,澄清“曲解”。前者开辟了中国小品散文的新路(阿英语)。
  邹韬奋:影响最大。主编《生活》周刊,以“各国通讯”专栏。《深刻的印象》《游日鸟瞰》《海外的感受》,均“从小处下笔,大处着想”。反映各国情况,留学生及华侨在国外的地位。被迫出国写成《萍踪寄语》一~三集及《萍踪忆语》。解剖各国和苏联,比较。
  其旅行通讯是大众化、通讯化的典范。采用大众的语体文写作,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注意“有益”,也注意“有趣味”。风格是简洁、生动、幽默。
  范长江:国内通讯首屈一指。《大公报》记者。第一次公开报道二万五千里及陕北抗日战争的《中国的西北角》。西安事变真相的《塞上行》。正式记者进延安第一人,写就《陕北之行》。其通讯反映了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表现渊博的学识。
  萧乾:《小树叶》《落日》《人生采访》。代表作《流民图》。游记具有史料价值。
  报告文学类型:1、工农兵大众的文艺通讯,较粗糙;2、作家的报告文学,讲究文采;3、新闻记者的旅行通讯和游记报告。邹韬奋突出了记者的特色,事件的记述与细节的描写结合起来。夏衍发挥了作家的特长。报告文学,带从新闻通讯和散文游记演化的痕迹。
   第四章 记叙抒情散文的兴盛
   第一节 表现人生的观照,领略与玩味的散文
  叶圣陶的《未厌居习作》:“哲学家的头脑,宁静的心……深刻的指示出一个人生上的问题”(阿英语)。执着人生现实。着重抒写对日常人生的生活经验,反映朴实谨严的思想个性。文风上形成了自然亲切、明白如话的特色。从事语文教学和编辑,对文体形式、谋篇布局、语法修辞造诣很深。老练的文体家。纯粹、典范的白话语的先行者,追求语言美。郁达夫称其作为高中学生的散文模范。
  夏丐尊的《平屋杂文》:竭力为教育事业。其“杂文”指的是文体其作驳杂不拘一格。“真的艺术,不限在诗里……到处都有,随时可得。”主张以超脱功利观念束缚的态度来观照玩味日常生活,把日常普通生活化为艺术观照的对象,从日常生活咀嚼人生情味和世态风习。《幽默的叫卖声》体现观照日常生活的敏锐和老练。《猫》是其叙事抒情散文杰作。体现文体家的特色。朴素的口语化文字。
  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以漫画知名。多产有风格。分四类:1、探究人生和自然的底蕴的,受佛教悟彻人生、世事无常思想的影响,带悲观、虚无的玄思色彩;2、描写儿童情趣的;3、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过程的;4、取材于日常生活见闻,反映世态人情的,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人生所采取的矛盾态度,是主要内容,最能体现其特色。超越实利或成见的束缚,以浓厚兴趣体察一切,从平凡不屑中写出独到自得的感兴,嚼出耐人寻思的人生味。多随笔娓语体,从容下笔,以笔代口,吞吐自如,如行云流水,似家常闲话,具亲切感和自然美。
  夏丏尊委婉隽永,叶绍钧朴实谨严,丰子恺率真幽默、明白如话。
  俞平伯的《杂拌儿之二》和《燕郊集》:此时看破世情国运,感到人生无常,命运之不可抵抗;克制着感伤惆怅的情绪,文字变得扑拙幽默。带上人到中年的色调。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别是一格,朝气减少,人生也参透了。顺其自然,心中平静,是其中年之感。在日本占领东北国难方殷时写成《广亡征》《国难的娱乐》,寓沉痛与幽默。痛心的话题出以游戏的笔墨。对无可奈何的人生抱着超脱嘲弄的心境。
  王统照的《听潮梦语》:以“听潮梦语”为总题的40多则哲理小品。其主题,执着现实人生,追求内心充实,批评超然、虚无或空想的人生观,《“此生”》为突出一例。《一粒沙》令人回味。
  朱湘的《中书集》:散文集。又有书信集《海外寄霓君》《朱湘书信集》。天性孤傲,愤世嫉俗。
  叶水蓁的《浮生集》:脚踏实地的青年,为生的问题苦恼着。把“浮生”比作梦和水,既实在又虚无,既厌倦又留恋。回顾和领略各个人生时期的不同情味,反复思索人生存在的方式和意义。《献给母亲》,歌颂母亲,并请求母亲理解激励儿子为社会奋斗。将骨肉亲情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贫贱夫妻》。《旧侣》。擅长以抒情的笔调展开议论,抽象的人生哲理融化在具体生活场景中。
  冰心的《南归》:长篇抒情散文。是母爱的悲歌,母爱的网络里还有父母、夫妻、姐弟、兄弟间的慈爱、恩爱和友爱,中国式的理想和睦家庭。又是母爱具体化的写真。《寻常百姓》续写怀母之思。
  朱自清的《你我》:记叙抒情和序跋合集。在“无话可心的心境里说可说的话,情真意切,别出心裁。《给亡妇》对妻子作为典型的贤妻良母的中国旧式妇女心性的理解。《择偶记》记事而不抒情,乡土风俗情味,令读者感到这种婚姻制度必须改变。《谈抽烟》把玩琐事。悼亡之哀,中年之感。提炼口语写成佳作,用笔如舌。“谈话风”本色散文的化境。
  黎烈文的《崇高的母性》:接编《自由谈》副刊。多数系念亡妻作品。《秋外套》,睹物思人,情意绵绵。《崇高的母性》记叙其妻怀孕、分娩到患产褥而死亡的经过,对母性的自我牺牲和对无私挚爱的无言赞颂。其文善于捕捉感人细节,表达心曲,浮雕了人物。
  谢六逸的《茶话集》:为《立报》编副刊《言林》,倡《小中可以见大》的三百字短文。多涉新闻学和日本文学问题。体味人生情趣,老练朴实的文字,是学者散文。
  博东华的《山胡桃集》:从事译述工作。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生各方面生活,视野开阔,立意不俗。
  庐隐与北大学生李唯建的情书《云欧情书集》:交流思想,记录她内心解冻的过程。爱情征服了悲哀,粉碎了礼教习俗。有丰富的热情与想象,谱写了爱情战胜痛苦的凯歌。
  白薇、杨骚的情书《昨夜》: “白薇之部”和“杨骚之部”,记从同情到相爱到分离的经过及缘由。
  老舍吟味生活的散文: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笑里带着同情,幽默能通于深奥”。“笑的哲人”的态度。在谐笑声中隐含着警戒讽世意味,带思想锋芒。对风土人情有热烈的爱,对人情有很深的吟味力,对风土有极生动的感受力。语言运用提炼北京口语,大众化的文学语言,加幽默诙谐的格调,很有个性。语言大师,散文语言口语化的贡献不亚于朱自清。
  吴秋山的《茶墅小品》:雅而不俗的“正当的娱乐”。富于知识性和情趣。明季小品的流风余韵。
  马国亮的《偷闲小品》:早期基调感伤,有香艳气息。追求趣味,女性日常琐屑,对女性心理剖析入微。称散文小品为“生活的味精”。
  味橄的随笔:《北平夜话》采用“絮语游踪”的闲话体裁,抒写北平的人情风物。《詹詹集》《流外集》专道“人所不屑道者”,自称为闲人而作。闲谈絮语,诙谐风趣,有英国随笔的韵味。是絮语散文。
   第二节 海外旅游散记和国内山水游记
  郑振锋的《海燕》和《欧行日记》:均为欧游的真情实感。《欧行日记》原写给其妻看,略有些生活琐事和儿女相思之语。朴素的旅途和参观的纪实,流露爱国血性。对艺术品和小说戏剧藏本记载甚详,是文艺史学家和收藏家的参观记。归国后的《西行书简》,亦带学人特色,完整的西北社会的图景。
  王统照的《欧游散记》:赴欧考察所记。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贫富和矛盾等。鉴赏家参观记。
  朱自清的《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前者描摹著名的建筑和绘画著称。后者记载文化生活和社会风习为主,“避免‘我’的出现”。极少主观抒怀,忠实记述和描绘。学者的“目游”特色。
  李健吾的《意大利游简》:笔名刘西渭。“把自我藏起来”。自称“知识的游历”。艺术鉴赏家的眼光选择游记题材,日记、书简的形式。用散文艺术对绘画艺术再创造。在《咀华集》有表现。
  郑振铎以虚出实,表现学人寻见真品的快慰;王统照精于鉴别,寻味出画面里的风土民情;朱自清细磨细琢,绘声绘影,写真里手;李健吾心有灵犀,感受器通幽玄,发掘深邃的画意天机。
  刘思慕的《欧游漫忆》:游人的眼光。“我”无时不有。《暴风雨前夜的柏林》。国际问题专家。
  陈学昭的《忆巴黎》:两度到巴黎的旅途。祖国命运的萦怀。乡愁。漂泊命运。感情强烈。与悲凉人生搏斗的倔强女性的灵魂。
  庐隐等的东京小品:与李唯建东渡日本。散文、小说和杂文合集。描绘日本风光名胜、社会习俗,日本女生的善良和痛苦痛苦屈辱。细腻传情。时代足音。身在异国,心系故园。
  徐霞村、刘海粟、邓以蛰等旅外游记。徐霞村的《巴黎游记》,以人物为中心,是人物素描。刘海粟的《欧游随笔》显示出艺术大师本色。邓以蛰的《西班牙游记》,描写其传统风习,如身临其境。
  钟敬文的《西湖漫拾》和《湖上散记》:《西湖的雪景》为其知名作,记游人稀少的清寒景致。《怀林各靖》。喜欢摹描清远的景象,摘引古诗文,清淡景色添思古幽情。
  郁达夫的《履痕处处》和《达夫游记》:山水游记推向新的高度。细心观察,尽情领略。印象最深的风景人事,独特境界。写景中的小品,着意写景中人与游者的兴致。感觉其愤懑与牢骚。感伤化旷达,不平的呼告化自得的欣赏。审美焦点移向自然美本身。有些篇章玩味都市情趣。求食都市,怀想自然。
  冰心的《平绥沿线旅行记》:参与“平绥沿线旅行团”,记载途中印象。日记体,与郑振铎侧重古迹的《西行书简》成姊妹篇。写作的政治目的明确。趋于朴素练达。
  方令孺的游记:新月派女诗人。散文集《信》,中有《琅琊山游记》《游日杂记》,赞大自然的天然情趣,身心得到自然美净化。刻划细腻,抒写婉转,孙寒冰形容其散文风格:“清溪涓流”。
  袁昌英的国内游记。《山居散墨》《行年四十》。有男性气息,追怀千古,感慨国运,自由不拘地记游述感,格调高昂。
   第三节 表现内心的探索和光明的呼唤的散文
  茅盾的扦情散文:抒写大革命失败的内心体验。《严霜下的梦》《叩门》《卖豆腐的哨子》《雾》《虹》,反映一个时代的苦闷和希求。以个人体验为基础,以内心抒发的形式表现了普遍存在的迷惘、忧郁、失望和探求的精神状态。象征的手法曲折地谴责国党军阀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罪行。开拓社会生活速写的新路。把内心对现实生活斗争的感受、感情态度及理性认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画面,托物寄意,带象征意味,造成含蕴深厚的诗的艺术境界。是其散文中奇丽的存在。
  巴余的《生之忏悔》等:一类纪行写实;一类抒情述怀。鲁迅称其是“有热情有进步思想的作家”。《灵魂的呼号》,创造诅咒黑夜呼唤光明的灵魂呼号者形象。《我的心》,从母亲处承受了善良的心,请母亲收回。如梁遇春《“失去了悲哀”的悲哀》描写“吃自己的心”,鲁彦《灯》,把“心”送还母亲。痛苦根源黑暗。《生之忏悔》自剖方式。《短简》通信方式。直抒胸臆,真诚显豁。自然天成,明白如话。
  靳以的《猫与短简》:《渡家》《雾及其它》。抒写身边琐事和个人心怀。战时写下《人世百图》。
  何其芳的《画梦录》:以美丽的幻想自物安慰,逃避现实,沉迷于意象世界。头四篇写于幻想期,“温柔的独语”;其余13篇均于苦闷期,“悲哀、狂暴的独语”。孤独者的自我表现。其抒情主人公找不到出路,自我惶惑的孤独者。整部是孤独者灵魂持独语、内心的梦想、心灵的慰藉。囿于书斋脱离现实的小资知识青年内心的奥秘。创造如梦似烟瑰奇玄妙的艺术境界。精雕细琢,致力于意象丰满,情调柔和,文字精美。现代艺术气息和唯美色彩,开创“精致美”一格。《还乡杂记》走出画梦之象牙塔。
  李广田的《画廓集》:第一本。周作人序,刘西渭评。通过对应物象征内心的感兴,散文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思,将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象凝炼,想象跳跃等运用于散文艺术。散文有诗成分。从前者到《银狐集》《雀蓑集》,向乡土生活的深广处延伸,从主观到客观的描写,有深厚的乡土体验为基础。最引人注目《老渡船》《柳叶桃》《成年》《山之子》四主人公。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片断叙说人物的神形面貌。人物大都素描,简洁单纯。吸取小说场景描写、细节刻划和谋篇布局之长,丰富散文写人叙事的艺术表现力。本色散文的絮语风味和齐鲁乡村的泥土气息。
  缪崇群的《晞露集》和《寄健康人》:初期创作倾向:追怀往昔生活,有怀旧感伤的情绪。倾向于内心世界的探索。从《寄健康人》用诗化散文形式,寄托内心的节律,表达他眼中的人生。知识青年的孤独感伤的灵魂的叹息,生之苦闷的倾吐。以“畸零人”、“旅人”自况。
  丽尼的《黄昏之献》和《鹰之歌》:《黄昏之献》,大革命革命失败热情和幻想受打击,早期苦闷、压抑、感伤、失望。“忘却忧愁而感到高兴”始于《鹰之歌》,歌唱希望和斗争,抒写工农群众的苦难和不满。《白夜》侧重于抒情与写人叙事的结合,题材扩充,社会性增强,艺术反而逊色。尝试用散文诗形式反映农村破产都市萧条的社会面貌。将城乡生活纳入散文诗,是其创造性贡献。其散文以抒发内心感受见长,多用散文诗。近于倾泻型。“我”的内心告白,直抒胸臆。内心情思化为形象画面。
  陆蠡的《海星》和《竹刀》:《海星》多个人抒情之作。对“黑夜”十分敏感。从“心灵一点的光光辉”起步。探求人情美和人间爱。《松明》表现内心勇于探索,自我探索出路的心程。《竹刀》揭露,还歌颂劳动人民自发的反抗斗争。更含蓄婉转,节奏舒缓,回旋往复如小夜曲。艺术性散文作了贡献。
   第四节 反映广泛城乡生活场景的散文
  王统照的《北国之春》:反映东北问题,东三省的惨象。具体的生活图景揭示日帝鲸吞我国的野心。
  巴金的《旅途随笔》:旅行出于友情的牵挂。忠实记录。强调其社会学价值。对社会的抨击,理想社会的向往。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自由融化,行文随便而富于气势,朴实流畅,给人简洁切实感受。
  艾芜的《漂泊杂记》:有《人生哲学的第一课》。形成倔强、刚毅、开朗、富于朝气的艺术个性。展示边陲异的生活风貌,现代旅行记开发了新的处女地。揭露其社会问题(兵匪、迷信、官压,愚昧,闭关、落后),真实落后得带有原始野性的社会。人生艰难的共鸣。速写居多。文质相当。写实性散文。
  吴组湘:《饭余集》,老练笔触。《黄昏》描述乡村调敝;《村居纪事二则》被损害的人物。《泰山风光》专写“朝山进香”者沿路遭遇。现实主义小说家的特色。
  蹇先艾:《城下集》《离散集》。朴实无华,以白描见长。
  沈起予:散文报告集《火线内》;在《太白》杂志刊载《桂行杂图》。著名报告文学《人性的恢复》。
  茅盾的《随笔与速写》:纪实散文的提倡者、实践者和先行者。倡写作与现实生活斗争紧密联系的散文小品,为之名“新的小品文”。展现都市的畸形发展和五光十色的社会现象,农村经济的迅速破产和天灾人祸给农民的打击。带解剖刀,切中要害。“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和“切实的记载”。驾驭零碎的生活素材,截取片断,理清线索,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使之成内容饱满、形式完整的作品。其语言朴素流畅,明白通俗,保持自然气势。
  阿英:《流离》《灰色之家》日记体.自叙传体。前为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实录。《夜航集》杂文评论。
  许杰:文学研究会。“南洋漫记”结集为《椰子与榴槤》。以唯物史观,批判描写资本生活。
  叶紫:熟悉社会底层和旧军队内幕。小说笔法带入散文写作,有情节因素。
  夏征农的速写:《太白》“速写”专栏。勾画农村天灾人祸下的图景。都市小人物挣扎。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与《湘西》均描绘乡土风貌,前者侧重湘西沿河的见闻、回忆和感想,后者偏重鸟瞰式的概括、考察和介绍。前者由一个个特定镜头连缀成的湘西长镜头,后者则由一幅幅鸟瞰图组成的湘西全景。尝试运用“屠格涅夫写猎人日记的方式”,以游记为基础,融入考察记、风俗志和民间传说等文体,具社会学、民俗学意义。描绘湘西的原始情调,带现代气息。渲染其地仿佛同“自然”融合。理解和体味乡民生活的严肃性和原始性,反映“老中国儿女”的生死哀乐肯定人性的单纯、顽强、自然、笨拙可爱之点,忧患其生活落后于时代面临衰败老死的命运。描绘山水,叙述故事,显小说家艺术才华。着重渲染湘西独特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突出其山水秀丽,民风纯朴,生活谧静。散文语言的色调自然朴素,节奏从容不迫,用词造句不事雕琢而圆熟精练,灵活运用方言俗语,增强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舒新城的《故乡》:书信体。分三篇:1、《归程杂拾》2、《故乡琐记》3、《资湘漫录》。“以我父亲为中心的家庭琐细与耳闻目见的社会断片,看作中国农村家庭与农村社会的普遍现实”。民风淳朴,乡人生活艰辛,落后,闭塞。。小家社会的农民,日常琐事,朴实、平凡,无沈从文的神奇诗意。朱自清为之写读后感,倡“内地描写”,谓“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谈话风”类。
  鲁彦的旅行记和故乡随笔:鲁迅誉之“乡土文学”。散文集《驴子和骡子》《旅人的心》。旅行记《厦门印象记》《西安印象记》。朴实自然。以诗人的感受和小说家的笔法叙说日常生活,细致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抒情气息。
  吴伯萧的《羽书》:梁遇春“快谈、纵谈、放谈”作风,却有充溢爽朗的心怀。温馨的乡土风俗画。
  芦焚的《黄花苔》:和《江湖集》带来河南山野的泥土气息。共通处均以破产凋敝的内地乡村为背景,反映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辛酸血泪。偏重记事写人,小说化倾向。
  柯灵的《望春草》:描摹“青岛印象”。力图“世态画”效果。形成流动飘逸的文风。
  方敬的《风尘集》:有“南土的气息”。内心独语式的散文诗,收入《雨景》。
   第五节 襄现革命家撑怀和淀亡者境遇的散文
  “东北作家群的散文:肖红的《商市街》和《桥》:《商市街》叙写她和萧军在哈尔滨度过的一段饥寒交迫的生活,在困难中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绝不向生活低头。反映“伪满州国”中一些爱国、正直的知识青年的穷困和抑郁。《桥》,童年回忆,社会底层人民的少于之烦忧困苦,揭露无耻人物的饱食终日。以一个贫困倔强的年轻女性的视角和感受反映生活。细腻、真切的风格,得力于深刻的生活实感。
  萧军的《绿叶的故事》:“满州国”底下生活的艰难、心情的压抑和对友爱的珍惜。《大连丸上》引起注意,记叙他和萧红冒险逃脱敌伪回“祖国”的真实经历。倔刚直的个性,不掩饰,坦白爽快。
  李辉英的《再生集》:描写东北人民的苦难和抗争,再现东北沦陷区的真实面貌。被称“东北李”(艾芜:“西南艾”)。作者是小说家,记事写人老练,注重选取题材,提炼压缩故事,短小精练。
  戴平万的《长春道中》《四等车中》,舒群的《归来之前》,白朗《沦陷前后》,穆木天的《秋日风景画》,盂十还的《东北来客谈》。端木蕻良的《有人问起我的家》。
   第六节 传记文学的收获
  郁达夫等人的倡导。郁达夫首倡传记文学,撰写《传记文学》《什么是传记文学》,倡西方传记文学手法,变革我们史传文学传统。分“他人所作、自己所作的传记及关于自己和他人的回忆记”。
  闻一多的《杜甫》:复活古人。“思其高曾,愿睹其景”。以咏叹的诗一般的优美语言,把杜甫写得光彩照人。写其生平,还写了其音容笑貌,性情、思想和心灵的种种隐秘。写其活的灵魂,其个性特征。写其志趣不俗,修养深厚,有作者的揣测及思想掺和着自己的切身体验。大写杜甫的齐鲁之游和李杜相遇。精心提炼史实,刻意渲染场景,深入体验诗人内心活动。
  自传:郭沫若:《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反映他从封建大家庭和叛逆者成长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通过自传表现时代。以史实的直笔,写出历史的真实和个人思想和感情上的真实。《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在轰炸中来去》,保持高度历史真实性。自我暴露自我批评。在结构上,以个人经历为线索,展现社会巨大变革。革命家、历史家、文学家和诗人的气质。史笔,诗情。树立大家风范。
  郁达夫:自传九章,自我暴露一以贯之,带有自省色彩。行文自由舒展,具清丽飘逸的风格。
  沈从文:《从文自传》描述一个平凡又奇特的人格形成过程。带理性解剖特色。与《湘行散记》异曲同工,以个人经历展现湘西背景风貌。具历史感和地方气息。史传价值和文学价值。
  巴金:《片断的回忆》,后改《忆》。旧家庭浪子、现代新青年觉醒和成长过程。序跋文具传记因素。
  庐隐:《庐隐自传》,倔强的新女性坎坷不可的人生道路。追求人格独立、爱情幸福和自由的苦与乐。
  谢冰莹的《女兵自传》:(《一个女兵的自传》)。坚强的新时代女性,勇敢同顽固的封建习俗战斗,为民族前途拼搏。热情豪爽大胆倔强的女兵形象。女作家特色。激情表露。激情表露,内心抒写。环境。
  《宇宙风》有《自传之一章》,多知名人士的自传作品。《人间世》有“今人志”。后《二十今人志》。
  盛成的《我的母亲》:法文,震动法文坛。瓦乃里为之写序。称写法新奇、细致、伶俐。反映中国封建家庭的衰败命运和刻划旧中国的良母形象。《海外工读十年纪实》《意国留踪记》。
   第七节 知识小品的兴盛
  科学小品:从拓荒期到兴盛期。
  一词最早见于《太白》。首创“科学小品”专栏,有周建人、贾祖璋、顾均正作品。还有柳湜的第一篇理论文章《论科学小品文》。早科学工作者致力科学普及工作,曾尝试运用散文形式传播科学知识,统称为:“趣味科学”或“科学讲话”。五四前后,即有先驱者译介国外科普作品和尝试写之。贾祖璋的《鸟与文学》、刘薰宇的《数学趣味》、、顾均正的《三分钟的科学》、柳湜的《街头讲话》均为科学小品。早先分散、自发状态。30年代初期为垦荒期;中期以后,以《太白》正式倡导科学小品为标志,进入兴盛期、自为期。标志(1、自觉提倡,立名责实;2自觉追求科学内容和小品文的有机结合,做到通俗化和趣味化,但不太注意小品文形式的特点。3、出现第一代致力于科学小品文写作的专业作家,可观的阵容。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小品。后专指自然科学小品。
  社会科学小品:1、《读书生活》社会的革命知识分子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小品,思想启蒙,柳、艾;2、开明书店系统的教育工作者,“开明青年丛书”,普及人文科学知识,尤文化历史知识,夏丏、叶绍钧的《文心》,丰子恺的《艺术趣味》,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柳湜的《街头讲话》:理论建设、实践、编辑。撰写“读书问答”。夏征农冠以“科学小品”之名。采取家常絮语方式,介绍社会经济等社会科学知识。
  艾思奇的《哲学讲话》:科学大众化。规约:1、吃了亏的哲学;2、生活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立场。运用日常生活现象和通俗有趣的笔调,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马克思哲学入门书。
  自然科学小品:
  周建人的《花鸟虫鱼》:从身边熟悉的植物和动物取材,叙述它们的生活特性有趣事,从自然联系到社会,亲切又有锋芒。《讲狗》。叙事生动,文字素淡,小品味较浓。
  贾祖璋的《生物素描》:曾有《鸟与文学》,将文学典故与鸟学知识熔于一炉,出以优美的散文笔调,知识丰富,意趣横生。《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新作《生物素描》。感时忧世的议论。散文小品。
  顾均正:《中学生》“科学零拾”专栏。有《三分钟的科学》。《科学趣味》阐述物理学知识,涉及化学天文等内容。如《月球旅行》。抽象的物理知识,用各种文学手段表现,通俗化、趣味化。其科学小品善于运用浅显有趣的生活故事、家常絮语和读者的切身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道理,使人爱读。
  高士其的微生物小品:受伊林科学作品影响。特色:处处把“疾病的元凶”和“战争的祸首”这两种摧残生命的恶势力联系起来,科学性和政治性并重。有趣、泼辣、犀利。另一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把细菌知识通俗化、文学化、趣味化,运用拟人的自传体,故事、比喻、描写,力求“装潢美雅”。
  董纯才的《动物漫活》:陶行知学生。从编和译科普作品始。“科学文艺作品是科学的内容和文艺的形式的结合。”动物似人化,出以故事、童话形式,语言通俗平实,带小读者口吻,适少年儿童阅读。
  索非和祝枕江的医学小品,刘薰宇的趣味数学,亦有影响。科学小品:边缘文体。附庸到独立文体。
  历史小品和读书记:历史小品复活史实史事和历史人物。以借古论今、托古寄怀,普及历史知识,开扩作者视野。读书记则是记录阅读心得的散文札记,以介绍文化思想。均以历史文化为题材。
  曹聚仁的理论和创作:历史小品首倡者,有《历史小品脞谈》。试作《亚父》。原则:“人总是人,决不是神;人的意识形态总为他的生活环境决定。我们采取历史上的人物,把他放在原来的圈子里去,看他怎样过话?钩沉稽谈,还他本来的真实。客观的描写,绝不加否定的解释,也不涂上现代的色泽。”抱疑古精神,独具史眼,发掘真相,写出新意。经验,要找题材的“史眼”;要有“疑古非孔”的精神。还探讨隐括法、渲染法等写作方法。客观上还有借古喻今的效果。却不带直接的功利目的,有人非议,说他取材不屑,和现实生活需要联系不密切。
  陈子展、阿英的关于明末清初的历史和文学小品,针对性强,澄清“论语派”对晚明文学的一味吹捧和片面发挥消闲一面的问题有现实意义。周予同、何封,旨在普及历史知识,不同于文人作品。
  读书记:五四鲁迅与周作人为代表。周后流于抄书炫博,用以自遣。朱自清谓“读书记需要博学。”
  第七节 三十年代散文的繁荣与成熟
  散文体裁的全面发展 散文艺术的刻意追求 散文语言的日趋成熟。
  
  第三编 在民族民主革命中拓展
  
   第五章 硝烟烽火驰轻骑
   第一节 从建立“文艺阵地”到争取“文艺复兴”。
   抗日战争形势和抗战文艺运动。
   上海孤岛时期的文学活动。
   香港新文坛的形成;
   西南大后方的文艺阵地:
   东南内地的文化据点。
   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人民文艺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文艺和人民文艺!
   国外反法西期战争散文报告的大量译介,
   第二节 散文理论的新建树
  重视鲁迅的影响毛泽东思想的作用。研究继承发展鲁迅杂文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问题,首提冯雪峰和徐懋庸。冯雪峰的《鲁迅与中国民族及文学上的鲁迅主义》,概括为:鲁迅独创了诗与政论凝为一体的杂感;对历史的透视和对人生的睁眼正视的现实社义和韧性性主义;艺术的大众主义。《文艺与政论》。杂感是诗与政论相结合的独特的文体,是互相渗、结合的。
  徐懋庸的《鲁迅的杂文》,杂文运动是中国思想斗争史的生产和使用。鲁迅杂文文笔特色:理论的形象化;语汇的丰富和适当;造句的灵活,修辞的特别,行文的曲折。不仅是文字技巧,更是其思想。
  继承和发展鲁迅杂文传统问题的三次争论:1、发生在1938-1941年沦为“孤岛”的上海;2、发生在文艺整风运动前后的延安;3、发生在1946-1947年间的国统区。
  1、“孤岛”的上海。巴人的《超越鲁迅》;阿英的《守成与发展》指出鲁迅的特点和弱点,并说战斗不要讽刺了。引起争论。孙冶方站出,终止争论,有《我们对鲁迅风杂文的意见》。为驳张若谷,巴人作《论鲁迅的杂文》。经过论争,杂文重振。
  2、文艺整风运动前后的延安。毛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鲁迅杂文具体分析:①、杂文时代的鲁迅,并非暴露讽刺一切的,并不嘲笑攻击革命人民和革命政党。②、在根据地,杂文形式不应当简单地和没有言论自由时的鲁迅一样,可以“大声疾呼”;③、对人民的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④、讽刺对敌人、我、友的态度应该各有不同。
  金灿然的《论杂文》肯定鲁迅杂文是“永恒”的,并要创造“新杂文”。杂文与讽刺在一起,但并不一定要讽刺,可写成“社会论文”。
  3、国统区:田仲济的《杂文的艺术修养》为研究杂文专著,认为误解在于不理解杂文的“特质”。杂文特质是正面短兵相接的战斗性,是深刻锐利;是独到独到见解,是形式上隽冷和挺峭。王力,其杂文是“血泪写成的软性文章”。以“隐讽”的形式针砭时弊。朱光潜的《随感录》,对随感的心理依据、艺术规律和历史渊源作探讨。其心理依据非推证分析,而是直悟、综合的,人生世相涵泳已深,一旦豁然有所彻悟。没有系统、方法,偶有感触,随时记录。徐迟“抒情的放逐”,穆木天提倡“建立民族革命的史诗”,却片面否定个人抒情的创作倾向。葛琴《略谈散文》最重要是真实的感情。反对无痛呻吟和标语口号式叫喊,“思想力”。李广田《论身边琐事与血雨腥风》谓作家要深入生活改造提高自己。
  香港有“新式风花雪月”(即在“我”字统率下争论)。杨刚首倡,
   记叙抒情散文:抒写个人真情实感与表现时代精神关系的讨论;关于散文的特性,散文意境的创造,散文语言美的论述,
  报告文学:对报告文学特性的认识;关于报告文学真实性与艺术性关系的探讨;报告文学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呼唤;报告文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鲁迅杂文战斗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上海的《鲁迅风》杂文作家群:上海沦为“孤岛”和完全沦陷时,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战斗。以《导报》《文汇报》《鲁迅风》为阵地,发表战斗杂文。揭露敌伪,歌颂共党。
  王任叔:笔名巴人。“孤岛”时杂文最多产。师承鲁迅。围绕抗日救亡主题。“直感、形象”。思辩。
  周木斋:“赤膊打仗,拚死拚活”的战斗杂文。有“戆脾气”和“辩证癖”。趋于思辨说理。博识辨微,善于多侧面、多层次剖析问题,从事物的联系中加以比较。借助普遍哲理之光透视具体的人事;喜欢引用无产阶级领袖格言警句。《凌迟》声讨汪精卫。《影痕》是三言两语的哲理性散文诗。
  唐弢:《晦庵书话》独创一格。其杂文分:一是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杂文;二是带现代文学考证、研究性质的学术性和文学性相统一的“书话”。以逻辑推理形式出现。充满理趣,笼罩艺术气氛,被称为“抒感性的杂文”。借画、诗、传说故事等起兴,引读者进杂文的议论中心来。“读史札记“式的长篇杂文也有”抒感性杂文“特色。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抒定中溶进自己的爱憎和评论。
  柯灵:《遥夜集》。“上海革命的文化人”,“卫护正义,反抗强暴与不义,始终是被压迫者的代言人。”热情明快,清丽潇洒艺术风格更接近瞿秋白。写最多的是直面现实的短评和杂感。如《街头人语》和《街头闲话》。《禁书诗话》和《歌得“新天地”》是诗话体杂文;《玉佛寺传奇》是杂剧散曲体杂文。一些杂文从鲁迅处得灵感,给读者“立体风土画”,和解剖和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
  桂林的《野草》杂文作家群:《野草》桂林创刊,在香港复刊。紧持至解放前夕。与“鲁迅风”同中有异。也打击日寇和汪伪,但较多揭露国民党的消极抗战;解放战争期间,“鲁迅风”迂回曲折表现人民要求民主反对内战的心声,他们则更直接、更泼辣表现人民的愿望,传达共和毛思想。
  夏衍:杂文多产作家。记录时代风云。运用鲁迅、毛泽东思想评论。强调作品“理”和“情”的“浑然合致”。偏于说理杂文:1、在说理时,把自己摆进去,和读者平等讨论问题,婉转亲切,沁人心脾;2、从自然和人生本化观点出发,打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堡垒。《旧家的火葬》。其作在说理和抒情是有节制的,具一定的数和度,从淡化中求强化。《蜗楼随笔》尖锐悍泼,另一种风格。
  聂绀弩:左联时期,未形成独立思想艺术风格;抗日日期是其杂文思想和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时期,发展“鲁迅风”战斗杂文作大贡献。常著文阐释鲁迅精神。《怎样做母亲》如鲁迅之《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非以议论形式,而是在生动的叙事中说理。引经所典。知识与思想结合,多侧面多层次的剖析和说理。解放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第三期。著名战斗杂文家。特点:1、杂文中有新的革命“亮色”;2、自觉运用马恩列斯的论述,党中央文件和毛的著述,保证其思想高度;3、对光明礼赞,汪洋恣肆。其杂文在思想上有强烈的时代感;艺术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融合,充满理趣美。《韩康的药店》是现代杂文史独具一格的名篇,用古白话写成,近似小说,将汉代韩康和西门庆摆在一起,一则真药济世,一则假药害人。说明“阎王开饭店,鬼都不进门”。《阔人礼赞》主要是描写,只有结尾有议论。
  宋云彬:《破戒草》《骨鲠集》。自觉写作鲁迅风战斗杂文。是语文和历史学者,较强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常引用史料,历史和现实相联系、相贯通、相生发、相印证、相映照。《杀的方法种种》。《替陶渊明说话》说把周作人比作陶是不论,是讽刺。援古论今,以今论古,不加占破,把联想和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聂绀弩谓其“用平和轻描淡写,与世无涉的外衣裹着,里面却是火与刺”。
  盂超:《长夜集》《未偃草》。文艺多面手,对古典小说和戏曲颇研究。以为杂文之“杂”指内容广博丰富,体式、章法杂多。最有特色是历史评论和文艺评论性杂文。逞才使气,尽情发挥自己的见解,注重对文献材料的剖析,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不同宋江云彬的节制矜持,追求含蓄的意蕴。反复说历史历史本身含现实意义。论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的文论性杂文屡见新意,有真知灼见和从容舒卷手的里手风度。《孙行者的际遇》前后对比。《从梁山泊的结局谈水浒后传的作意》,“郑成功的影身”。
  秦似:《感觉的音响》《时恋集》《在岗位上》。读《鲁迅全集》。《野草》五编辑之一。是青年,杂文尖锐泼辣,锋芒毕露,热情奔放,明快流畅。同“战国策”派论争,“妇女问题”讨论中,虎虎有生气。热情有余而涵蕴不足。
  重庆的杂文作家群:重庆在抗战时是政治文化中心。田仲济、廖沫沙、孔罗荪、靳以。《新华日报》。
  郭沫若:《羽书集》《沸羹集》《天地玄黄》《今昔蒲剑集》。曾有《鲁迅与我们同在》。《羽书集》充溢着誓死抗战的激情,服务于现实斗争。《今昔蒲剑集》反复强调屈原爱祖国的精神。《驴猪鹿马》,无知、歪曲。《我更懂庄子》。建设人民本位的文艺而呼吁。最具战斗力武器为政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奋斗目标。热情奔放,大声疾呼,无可辩驳的论辩性和玩弄对手的幽默感受。左右逢源,时时透出诗情。
  冯雪峰:湖畔派诗人。左联领导人。鲁迅研究专家。创造性的理论思维和哲理诗人的气质。“新作风”和“新机能”。《乡风和市风》以评论“乡风”和“市风”为突破口,对社会风习批评表现社会本质。具鲜明思辨色彩。朱自清高度评价。创造性运用马列、毛。《有进无退》政治色彩更浓。更趋于探讨抽象的理论原则。《理论与实践的一致》透露其思维与毛思想的联系。《跨的日子》自称“随感的结集”。没有“正式的政论题目”。写寓言童话体杂文而结集的只有作者的《寓言三百篇》(或雪峰寓言)。
  田仲济:专著《杂文的艺术修养》。关注报纸新闻广告,进行分析批评,如《“奇文共赏”》。
  昆明的杂文作家群:知名学者为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因帝侵,内战,殖民化危机,就业贫困。冲出书斋,同人民共命运。学者斗志。深厚的学术修养和文学修养赋予所写的杂文以特异的丰姿。
  闻一多:朱自清将之分为“诗人”、“学者”、“斗士”三个时期。学习鲁迅。共产主义者。《致臧克家信》自述:“诗的史”和“史的诗”。时代的鼓手。
  朱自清:抗战胜利后转向批评说理的杂文写作。把杂文视为“春天的第一只燕子”。《标准与尺度》和《论雅俗共赏》。其风格如陆机所谓“论精微而朗畅”。此时是现实的社会生活和文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非常注意某一问题的“意念“的历史沿革的描述和辨析;温文细语地指点着。有启发力和说服力。即所谓的“历史的方法”。活用朴学家的方法,注重现实和历史的贯通,论和史的结合。突出贡献在于善于运用“活的口语”。提倡“谈话风的文章”。析理精微,明白如话。
  吴晗:历史小品式杂文、史论杂文,统称历史杂文。文学色彩。有“火气”“辣气”。开拓领域。
  王力:笔名王了一。《论别字》受赞。《龙虫并雕斋琐语》。知识分子中多读者。比吴稚晖凝炼,比鲁迅幽默,比周作人明朗。自称为“剩墨”、“琐语”、“詹言”、“清呓”。自谦并有小品文意。自称为“血泪写成的软性文章”。其幽默由血泪凝成;心同人民相通;是对旧世界的“实情”“人事”进行嘻皮笑脸、绕弯子的“讽喻”作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广泛谈论人们日常生活种种问题。充满高尚的生活情趣。有极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北京口语为主,调和清词丽句和典故,加以对仗、排偶句式,语言有一种特有的凝炼、柔韧和音乐的节奏感。引用千处以上,扩大杂文的知识量和书卷气。
  钱钟书:广博的知识、强大的思辨能力,独特的文体。《写在人生边上》。自称为“零星的随感”。以知识性和思辨性见长,更波谲云诡,老辣睿智。其议论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独特纹理。联想活跃。其杂文喜旁征博引,知识密度特大,语言巧喻泉涌,妙语串珠,话中带刺,富辛辣味和幽默感。
  延安的新杂文作家群:延安是人民当作主的地方,此地作家可在杂文中公开揭露的批判反动派,歌颂党和人民,宣传马列毛。批评人民缺点。谢觉哉所谓的“新杂文”。
  谢觉哉:写得最多。《炉边闲话》《一得书》《案头杂记》。朴素流畅,明白如话,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现代杂文新作风、新文风。风格近于陶行知《斋夫自由谈》。说理透彻,亲切委婉,诗趣盎然。
  何其芳:开始直面人生的战斗杂文和再现民族战争的报告文学。追求朴素清新、明快畅朗的风格。《星火集》(及续编)。有赤子之心,其文多严于自剖。代表作《〈星火集〉后记》。自觉纯熟地运用马列毛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理亲切,文字朴素,有一种朴素美。
  林默涵:长期从事党的理论刊物和党报编辑。《狮和龙》表现其自觉运用马列毛,观察社会批评社会的特点。揭露旧中国黑暗并指明产生社会痼疾的根源。亦歌颂光明。简捷隽永、清丽朗畅的风格。《打倒贫困》抓住问题实质简捷地说透,观点集中,见解深刻。善于选取生动的典型的材料如《寻根探究》。善于通过对比有力地展开生活的真理。将对社会人物真理性的发现熔铸在象征性形象中。
   第四节 报告文学的空前繁荣
  正面战场的悲壮战斗和抗战的艰难历程:《芦沟桥之战》和《上海抗战记》等,
  丘东平的《第七连》:影响最大是他反映前线战斗生活的作品。反映了上海“八·一三”事件爆发后,侵略者的暴行和前线战士反抗侵略的悲壮战斗图景。描写抗战部队中下级爱国军人形象,揭露部队中新、旧因素不可调和的矛盾。《第七连》真实地描写丘俊成长过程,有浓烈的战斗气息,亦反映抗战初期军队指挥的混乱,充满着沉痛而悲愤的爱国感情。胡风谓 “英雄主义光芒”。欧阳山谓如矿床。
  曹白的《呼吸》:上集“呼吸之什”,着重描写上海难民营的难民生活和救济工作,写了难民的困苦和抗争。下集“转战之什”,是“游击生活报告”,报道敌后一边是庄严的工作,另一边是荒淫的无耻。
  亦门的《闸北打了起来》:一并结集为《第一击》。《闸北打了起来》告诉人们生死存亡时刻,只有团结抗战才有出路。批判军队上级指挥的腐败无能。战地生活写逼真、细致,“七月派”的战斗精神。
  骆宾基的《东战场别动队》:最令人称道。说明民族斗争的烈火是怎样锻炼人的意志。作品结构宏伟,线条明朗,重视对人物的描写。有《大上海的一日》《夏忙》。
  胡兰畦:敏锐笔触、朴实文字和诚挚感情记录前线见闻。谢冰莹:《在火线上》《新从军日记》记述自己奔赴前线物经历,人民苦难和军民战斗的故事。热情率直。具“女兵”独特的风格。
  曹聚仁的《大江南北》:战地记者。不重文采,朴实,典型严格的“新闻文艺”,以“史笔”见长。
  汝尚的《在南京被虐杀的时候》《魔掌下的两个战士》记录日军的兽行。
  《血战台儿庄》和《津浦线荡寇记》等,《平汉前线》和《西线的血战争》等。报导了有关战绩。
  范长江的《西线风云》:热情歌颂前线将士英勇抗敌,批评苟且偷安的思想。
  碧野的《北方的原野》:四篇相对独立又相互连贯。描写学生大队和晋冀边区游击队配合作战。以轻松明快的文笔,描写华北人民“悲壮凄绝”的斗争和华北平原“奇特壮丽”风景。茅盾谓“悲壮凄绝”,是第一部成功著作。风格豪放,以抒情笔调描写战斗图景,斗争场面、山川,富诗情画意。
  田涛的《黄河北岸》:“好处是画出了战区的主要面目,缺点是‘印象’多于‘观察’”。透露抗战初期群众缺乏组织和杂牌部队缺乏战斗力的问题。
  文协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及其通汛报告:李辉英的《北运河上》反映华北战况和军民关系。以群《新人的故事》沦陷区人民离开家乡投入战斗队伍。
  姚雪垠的《随枣行》等。黄源的《随军生活》。
  司马文森的《粤北散记》等:有《记尚仲衣教授》深刻反映当时爱国正直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命运,成优秀作品。“采用散文形式”,朴实自然。以事件为主到以人物为主体的描写,一大进步(以群语)。
  华嘉:《香港之战》,及时反映香港沦陷、桂林大撤退、战后“复员”等重大事件。
  戈杨:《受难的人们》反映桂林沦陷前后的情况和内地人民的苦难。分《桂林疏散记》《在桂东》。
  沈起予的《人性的恢复》:以重庆两个日本战俘收容所:博爱村和和平村为背景,详细描写日本战俘在接受改造过程中的复杂思想历程,改造是采取“学校式”的训导,人道的基础上,正义的感化。主要描写植木、三船的转变过程。体现中国人民对战俘的宽大与教育相结合。侵略者的罪恶揭露不够。
  欧陆战场采访:刘盛亚:《 字旗下》改为《不自由的故事》。
  萧乾的欧美通讯报告:曾写《流民图》。旅英曾有《矛盾交响曲》《伦敦三日记》。唯一参加二战欧陆决战的中国记者。有《美国散记》。《南德的暮秋》记苏美英三巨头“波斯坦会议”。均收入《人生采访》“在国外”,报导战时英伦的社会生活,揭露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和灭亡。反映人民反法的意志和力量。其贡献:1、其通讯报告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件的真实情况,让事实本身说话,不加议论。2、尽可能直接描写,素写、白描,处理好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问题。3、语言优美生动,准确明了,没有废话。
  群众性写作产物《五月的延安》《陕公生活》。大规模的《冀中一日》,大众文学的新的实践。
  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胜利凯歌
  丁玲的报告文学: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报告文学《田保霖》得毛泽东赞扬:写工农兵的开始。热情歌颂边区新人的成长,反映边区农村生产的发展和村镇的繁荣景象。报告文学不多,有感人的力量,源于对新的斗争生活有深厚的感情。注重文学锤炼,清新、细腻。抗日报告文学最早开拓者。
  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等:及《战地日记》。曾译捷克基希作品。两书描绘抗战初期华北人民在中共领导下抗日。高度赞美他们的勇敢和智慧,记录会见八路军将领的情况,留下史料。文笔简洁流畅,记事朴实深刻。穿插许多生动小故事,亲切动人。景物描写蕴蓄了作者深挚的感情。议论生动,起点化主题作用。随王震将军南下有《南下记》。富抒情色彩,形象鲜明。
  何其芳的《老百姓和军队》等:由五封信组成的报告,作者在前线的见闻,说明抗日战争的本质和他们与老百姓的关系。改变对“军队”的看法。《回忆延安》“用中国过去的笔记体来写新事物”。
  沙汀的《随军敌记》:记述贺龙将军在抗战初期的战地生活和回忆,最著名。副标题:“我所见之一个民族战士的素描”。没有连贯情节,由片断、细节构成;每个细节都闪烁贺龙的个性色彩和魅力。多侧面见全人。写高级将领最出色。还有《敌后琐记》。一扫过去“沉郁”情绪,开朗乐观。
  吴伯萧的《潞安风物》等: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其散文创作分水岭。决心为人服务,写作走新路,有《黑红点》。反映了大时代发展的若干侧影。早期讲究章法,寻求佳句,受古典文学影响。现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追求画面的流动感。力求通俗化。《一坛血》曲折有致,难区分是小说还是报告文学。
  周而复报告文学:《海上的遭遇》绘声绘影,《诺尔曼·白求恩》细腻真切,重事实说理。影响大。
  陈荒煤:《陈赓将军印象记》和《刘伯承将军会见记》影响较大。描写新人形象有《一个厨子的出身》《新的一代》《模范党员申长林》(最长)。揭露侵略者暴行,触敌兵灵魂深处,从他们的日记书信发现其恐惧与痛苦。注意边区新人的成长,说明新的世界社会是怎样锻炼人。严文井谓“质朴”。
  黄钢:曾有《开麦拉前的汪精卫》,采用镜头剪接揭示汪的“演员”特征,为报告文学贡献第一个成功的“丑角”。到晋东敌后根据地有《我看见了八路军》。有进步思想和时代色彩。捕捉到的富有历史意义的片断,放在事件的“总体”和“大局”考虑。运用美术、电影等表现手法。
  刘白羽:延安后以通讯报告为革命斗争服务。有《新世界的面貌》(后改为《延安生活》),新旧对比,细腻地描写延安生活的变化。《环行东北》探索“东北的历史”,显示其报告的政论性特色。《锦州之战一角》《光明照耀着沈阳》,记录解决东北全局的两次重大战役。有强烈时代气息,用浓烈的抒情笔调描写人民历史性的胜利。用诗人的豪情和画家的彩笔反映战争全过程。
  华山:其华北战记主要描写部队的正面战争,《踏破辽河千里雪》展开了一幅英雄图景。其报告高屋建瓴,气势凌厉,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息。有阳刚壮美的格调。如刘白羽,却更有年轻战士风采。
  曾克:《在汤阴火线》反映新时代女性在抗战中的英姿,茅盾谓“勇敢的女性的工作记录”。有《千里跃进》(改《挺进大别山》),记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实行伟大战略转移的史实。少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出发前、行军中的亲历和见闻的记录,命名大会我们感受到战争的强大气势,指战员的激昂情绪。用散文笔调,写细小题材,反映重大事件,如涓涓细流。茅盾谓“顺手拈来,神韵盎然”。
  李立:《四十八天》记王震突围与新四军会师的经过。淮海战役结束有《渡江一日》的集体创作。
   第六章 记叙抒情散文的拓展
  第一节 救亡的呐喊 战斗的激情
  郭沫苦的《在轰炸中采去》:“文艺性的生活记录”。回祖国投入抗战的经历。时代的“洪波曲”。
  茅盾的《炮火的洗礼》:热情的呼叫,冷静的分析。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统一。
  巴金的《控诉》:有《给日本友人》以公开信形式对日反宣传。
  靳以的《火花》《我们的血》。他是“沉着的站上自己的岗位,尽一己的全力来呐喊”。
  杨刚的《沸祷的梦》:,抗战初期抒情散文代表作。胡乔木谓“炽烈而雄奇”。刚强的女革命家。强调抒情创作的时代性、战斗性。开创现代散文的刚健美。
  白朗的《西行散记》:叙说流亡经历,袒露内心矛盾,怀念沦陷的东北故土和亲友同志。敏感多情,又带有自身独特经历所磨练出来的刚强朗阔的个性特征。
  (田一文的《向天野》:出现了战地抒情文。其中《向天野》刻画了一位革命女性坚强的个性。作者的战斗热情从实际的战斗生活体验中产生,个人的抒情代表了人民的抒情,是现代抒情文的一大进展。
  亦门:即S.M.。七月派重要人物阿垅。以《第一击》知名。战地抒情文。把诗的想象引入散文,意象的丰满,行文的跳跃,语言的凝炼,其诗化散文圆满瑰丽、蕴藉厚实。情绪饱满,艺术完美。
  严杰人的《南方》:抗战文坛的慧星。有地方色彩,时代精神,年轻诗人天真热情的印记。少歌咏个人不幸。其抒情主人公多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品格。重申何其芳艺术观。自觉追求散文艺术性。
  林英强的《麦地谣》:“抗战散文诗的勇敢的先驱者”。贯穿着抗战爱国激情,充满必胜信念。)
  以上均为善于抒情的青年作者,带来战斗气息和刚健文风。开拓个人为时代歌唱的新路。
   第二节 流亡杂记 人世百圈
  茅盾的《见闻杂记》:从经济关系的角度观察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名篇《白杨礼赞》《风景谈》。《秦岭之夜》赞美八路军。这些新“风景”令大后方读者耳目一新。其旅行见闻杂记,在语言上追求通俗化、大众化,叙述、描写、议论浑然一体,文风明白晓畅、朴实锋利,较前期更纯净利落。访苏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介绍苏联战后的社会主义成就,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地下所”》细腻的抒写。
  巴金的《旅途杂记》和《旅途通讯》:茅盾以冷峻的批判、深刻的暴露而具有理性锋芒,而巴以热情的控诉、切身的体验具有感染力;茅解剖生活,巴体验生活;茅帮人们认识后方社会现实,巴带读者一起经历当时的生活情景。类《旅途随笔》,娓娓而谈,朴实亲切,自然天成。均以第一人称。
  丰子恺的“避难五记”:《辞缘缘堂》《桐庐负暄》《萍乡闻耗》《汉口庆捷》《桂林讲学》。此时散文集染上战时的烟尘,国恨家仇融为一体,充满爱国主义精神。《辞缘缘堂》追忆苦心经营“缘缘堂”始末,极力描写家乡石门湾的自然环境和田园生活,刻划新屋的高大,清幽。反衬辞行之难舍和仓促,通过个人灾难声讨敌寇对和平居民的侵害,民族受难个人无法幸免。为代表作。
  朱雯和罗洪夫妇的流亡记:朱雯有《百花洲畔》《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报道火热斗争,描绘“孤岛”的畸形景象。他文学修养深厚,娴熟地随笔述感。罗洪有《流浪的一年》《为了祖国的成长》。《为了祖国的成长》类《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多写流浪生活,与朱相印记。罗洪写得详尽从容,观察细致。
  李广田的《圈外》和《日边随笔》:接触马列主义。《圈外》是纪行文,记他带领学生逃难,徒步入川的情形。如实写出。早年“日边清梦断”的空灵境界,中经“日边冷青松”的冷寂境界,转变“日边战火烧”的战斗境界。卞之琳谓此时李视野开阔,自有战斗性。带有杂文笔调,以简洁明快见长。
  冰心的《关于女人》:冰心偏爱的作品。多为抗战时期女性。歌颂中国妇女的美好德性。其母爱的主题以另一种形态表现。专注揭示母亲的人格美。属人物特写,带小说笔调。主要运用叙述的语言。借用“男士”视角和口吻叙述和议论,使女性人生更见异彩,富有幽默感的哲理味。
  叶圣陶的《西川集》:范围在文字和教育。对语体文字的执着追求。四篇自称为“小记”。表现底层人民纯正的爱国热情。运用小说的场景再现,“我”在文中出场。以写人为主,用小人物的琐事反映时代大潮,富于战时人生的隽永情味。《春联儿》最出色。目标“纯粹又丰盈的白话文字”。早离愁别绪,文字清丽,后专注于社会、人生问题,表达执着现实、有益于人的思想。
  靳以的《人世百图》:记述战乱流离生活,声讨敌寇,描写大后方各种社会相的人生相。用曲笔,借飞禽走兽比拟形形色色的人生相。将自己的憎恶隐蔽在冷静深入的剖析背后,让形象本身说话,进行心理活动描述,散文勾描世间相新写法。缪崇群爱启发写《人间百相》。人物素描。
  司马訏的《重庆客》:和《重庆旁观者》,以新闻记者的眼光看重庆五花八门的社会相。反映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鞭挞达官贵人的荒淫无耻。大后方畅销书。
  罗莘田的《苍洱之间》和费孝通的《鸡足朝山记》:同为西南联大教授。均具人文学者特色。杨振声、潘光旦称其写作体现游记的进步。罗莘田以客观的情实胜,偏重于考究纪实,费孝通以主观的情绪胜,侧重于自由记游兴趣。罗莘田有《蜀道难》,冰心作序。费孝通有《初访美国》等考察记。
  沈从文的《昆明冬景》等:《湘西》为《湘西散记》续编。《昆明冬景》《云南看云》,自然美景与世俗人生的鲜明对对和反差引人警觉,感叹世人趋于实际主义,市侩化,失去了对美和爱、生命意义的认识和追求。不单纯欣赏自然美,而致力于静观默会自然生命的存在价值和启迪意义。趋幽玄精警,知性感悟取代感性抒发。
  冯至的《山水》:对山川自然有独特见解。从平凡、真实、天然的山水自然中发掘诗意美,领悟人生哲理,不像骚人,而如明心见性的智者,如《忆平乐》为代表作。《人的高歌》是一曲人力征服自然力的颂歌。带“沉思”特色。善于观察、领悟,喜爱沉思默想。不是摹写、领略自然,而是领悟自然。
  黄裳的《锦帆集》和《锦帆集外》:表现浪迹天涯的际遇和感受。活用古典史实,复活古人面目。
   第三节 炼狱浮沉的吟咏 “囚城”里的向往
  王统照的《蒙辞集》和《去来兮》:《炼狱中的火花》和《繁辞》结集为《蒙辞集》。将作品谓“炼狱的火花”。人民犹如陷入地狱,谴责敌寇,申张反侵略的正义。哲理的回味。宗珏称“富有着哲理和诗意的散文”。善于调和理智和感情的冲突,达到理情和谐统一的境界。《玫瑰色中的黎明》犹如格言,为“清要”代表作。唐弢谓《去来今》“唱着时代之歌,激发着人类的向上自尊心”。有奋进的期待。一贯特色为诗情和哲理结合。20年代《烈风雷雨》30年代《听潮梦语》战时《繁》《去》。擅长对社会人生和时局哲理性发掘、提炼、和领悟。将观察和体会纳入散文诗的凝炼形式丰富了哲理小品创作。
  陆蠡的《囚绿记》:蕴藉见长,透露哲理和智慧的光芒。哲理渗透在人物心境的委婉抒写中。《海星》《竹刀》婉转含蕴。新作进一步发展内心剖析、哲理概括的倾向。咏物,喜爱窗前的绿阴而囚禁常春藤,发现它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感动,歌颂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表现势头追求光明的精神。
  柯灵的《晦明》:坚守孤岛上海。以杂文驱遣愤怒,散文抒发忧郁。集中反映“孤岛”见闻感受。更广泛的社会性。秋水长天,旷阔幽远。境界优美,情理相生,追求形式美。较高艺术价值。
  唐弢的《落帆集》:散文诗。曾故乡习俗为题的《乡音》收入《推背集》。为自己命运痛哭,更为时代痛哭。借助想象、象征及梦幻,或寓言或传说运用曲笔表达人民反压迫争自由的战斗主题。继承《野草》精神,深刻的内心探索,不懈的理想追求,强烈的战斗要求。融旧铸新。在寻梦等咏出新意。
  芦焚的《看人集》和《夏候杞》:题自己住所为“饿夫墓”。小说家本色,“喜欢记人状物”尤其乡野旧事和身边琐事。《上海手札》是笔记体写实散文,描述上海战乱场景,黑暗面暴露多于光明面揭示。从客观观察的立场描写。《夏候杞》以夏候杞对人生世事的思考为线索。
  李健吾的《希伯先生》和《切梦刀》:《希伯先生》多为回忆性作品。幼年结识的几位辛亥革命人物的浮沉变迁,缅怀其业绩,感慨其沉沦命运。历史感和理性内涵。语言泼俏老到。《切梦刀》现实气息浓厚了。体现了学者和哲人的个性特征。
  郑振铎的《蛰居散记》:记述上海变“孤岛”至沦陷的社会动态:日寇逞凶,爱国者奋争。留史家参考。事件、环境、心情分别以短段的形式表现,带悲壮色彩。《鹈鹕与鱼》是名篇,以渔人、鹈鹕、鱼喻敌寇、汉奸、人民的关系。艺术创造性。写学人、书、有关心境。学人特性。蛰居却乐观自得。
  孤岛散文,一本《松涛集》,有八位作者,家国之思,兴亡之感,争自由的呐喊。切身体验。
  巴金的《龙·虎·狗》等:抒情散文。直抒胸臆,诚恳坦露的风格。黑暗下写,有寓意含蓄。真情流露,注意节制,让人回味。龙追求丰富生命,虎死有余威值得热爱,怕狗到打狗。对光明追求九死不悔,以人格力量感召读者。艺术开始精练、蕴藉。“在暗夜里呼号的人”,前后一致的抒情形象。有《长夜》《静夜的悲剧》《月夜鬼哭》等。
  靳以的《红烛》等:不满现实黑暗,向往光明未来,与广大人民息息相通。自谓“深夜里的一星萤火”。战前《猫与短简》有个人伤感格调。抗战初期《血的故事》《火花》传达人民的控诉呐喊,多少淹没个人声音。至此达到个人性和人民性统一,通过个人抒情表现后方人民的感受和愿望。有《萤》《窗》《雪》《等待》《沉默的果实》等。含蓄表达。其苦闷和烦忧是现实的产物。细腻婉转,间接抒情。
  缪崇群的《石屏随笔》和《眷眷草》:生活开阔,艺术视野扩大。战时多产作家。只《旅黔初记》纪行文,余均为短小精练的作品。《石屏随笔》写于石屏中学任教时,描述当地景物风俗,抒发自己感受。《眷眷草》从后方日常生活见闻中提炼感人场景片断。巴金称其作“洋溢着生命的呼声,充满着求生的意志,直接诉于人类善良的心灵的文字。”有《晞露新收》。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柔美风格。
  卢剑波的《心字》:巴称具顽强“生命力”的作者。年少气盛,有《有刺的蔷薇》;40年代的《心字》以沉着内向、阅历丰富的中年人出现。在沉默中观察人生,探究真理。
  黄药眠的《抒情小品》:侧重抒情,艺术创作意味增强。留下“知识人的忧郁的调子”。均有完整的艺术构思,文字精炼,含蓄较深。“散文的味道较浓郁。”
  黄秋耘的《浮沉》:散文追求“情文并茂”艺术境界。以抒情说理为主,解剖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的思想感情状态。有时代变动的制约,又根源自身内在矛盾。受罗曼·罗兰影响,感情哲理化。
  海岑的《秋叶集》:对现实不满,过往追怀,理想企求。向梦幻世界探索。将期望外化在精致的文字画面里,如何其芳之刻意画梦。对美好事物追求。理智肯定未来,感情系念过去。构思完整精巧,意象新颖别致,善于工笔刻画,文字精雕细刻,类何早期文风。吸收欧美文学技巧,含蓄朦胧。
  方敬的《生之胜利》:早期追求艺术美。后“要弹奏的是另外一种新的响亮的琴”。抒写的自我追求更执着、坚定、高远。“浪子”形象。诗人,有诗的想象、节奏、语言抒情遣怀,有诗的魅力。
  陈敬容的《星雨集》:《九叶集》女诗人。早期近方敬《雨景》。内心写照之作,将自己的内在情思外化定形,通过个人主观感受把握现实生活脉动,想象跳跃,意象奇诡,象征意味浓厚。运用主观创造的艺术世界象征现实世界;抽象思考具象化。“比《画梦录》多一些男性气息”,沉重有力。诗化散文。
  莫洛的《生命树》:战时东南文坛新人。第一辑写于45年秋,多咏物抒怀,表现他的生活实感的理想追求。第二、三辑写于47年春,创造了两抒情形象:叶丽雅,纯真、热情、富有幻想,向往未来,少男少女的典型;黎纳蒙,忧郁,深沉,富于智慧,冷静思考现实和个人命运,知识分子的苦闷。如生命树的甜果和苦果。其真情实感:他敏感发现现实社会黑暗,个人矛盾脆弱,表现自己的诅咒痛苦;体味人生美好的事物。特色:通过抒情人物来抒怀究理。抒情人物占据活动中心。我的喜悲寄寓之,主体感情具象化、客体化,“我”的他交流情感,融为一体。有诗情诗艺。寓意象征,。多为散文诗。
  田—文的《跫音》:有战地生活的《向天野》,有后方生活实感的《怀土集》。以个人抒情折射社会阴影,基调深沉内在,表达含蕴委婉。为那些夜生活者陷于黑暗而担忧,她们深夜归来的跫音震动着作者的神经,象征着黑暗中求生的可怕和无望。与初期对照。概括当时国统区人民的生活实感。
  刘北汜的《曙前》和《人的道路》:前者写于昆明,后者于上海后两年。多为抒情作品。“曙前”象征国统区的社会现实。感情外化为具体画面,日常生活感兴。写过诗歌小说,散文诗风格。
  郭风的散文和散文诗:吹奏“乡笛”——劳作之歌和希望之歌。侧重描写乡土自然风物和劳动生活。40年代在国统区从对自然的直接歌颂化为追慕和向往,作为污浊现实的对比。有童心和慧心。多描摹乡土风物和禽鸟花草,寄寓诗思哲理。把童话和寓言引进散文创作,是其贡献。
  彭燕郊、庄瑞源和单复的散文:(均闽藉作家)。彭燕郊的《浪子》。呼吸着家乡泥土气息的点滴感受。庄瑞源的《贝壳》引用若望·高克多诗句“我的耳朵是贝壳/它爱大海的声音”概括其创作倾向。有思乡追怀的情绪。《五月的船》现实性较强。单复《金色的翅膀》,叙说“乡村的故事”,反映侨乡渔村乡土人情。
  叶金、羊晕和丽砂的散文诗:叶金作品编为《阳光的踪迹》。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新月派批评家,曾有《骂人的艺术》。创作中我行我素,有意回避时行的抗战题材,专注于日常人生的体察和玩味,着眼于人性的透视和精神的愉悦,潜心营造闲适幽默的艺术境界。开篇《雅舍》住房简陋,却随遇而安,困苦的境遇转化为观赏的对象。对人生世相虚怀静观,随缘把玩,给予善意的调侃,反躬自嘲。谑而不虐,亦庄亦谐,适可而止,深得幽默三昧。文白相济,以雅洁精练著称。发展闲适派散文的艺术精神。
  味橄的《巴山随笔》:以絮语笔调叙述流寓生活的见闻感想,增添同仇敌忾、共度时艰的内容,亦有苦中作乐之雅。比《雅舍》多一丝苦笑。《巴山夜雨》《风雨故人》。闲适小品有人生的辛酸味。
  苏雪林的《屠龙集》:有人生三部曲《青春》《中年》《老年》。带人生沉思倾向。以过来人身份返顾青年,体察中年,以老成角度揣摩老年。以平视的眼光领略人生历程的不同况味,希求超越代沟,适性自安,共趋健全合理的人生境界。文思活跃,机智闪烁,庄谐杂出。
   第四节 解放区劳动战斗
   生活的新篇章
  丁玲的《陕北风光》:是七篇叙事文章的结集,多是报告文学,《三日杂记》是其记叙抒情代表作。在解放区,描写新生活,带传奇性,洋溢诗的感情。朴素语言,渗入少量方言土语,崇高的美。
  何其芳的《星火集》:到延安第一篇《我歌唱延安》,展现崭新的世界。《一个平常的故事》剖析自己从自我中心主义到革命集体,是自叙传作品。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自己。为《星火集》应为《知非集》。《回忆延安》介绍延安新人新风尚。真实朴素直白。杂文笔法。从个人、画梦到社会、写实。重质。
  吴伯萧的《出发集》:战斗生活的真实记录。其战地通讯是急就章。另一部分有散文味、艺术性。在延安感情朗阔向上,以报告文学为主,反映边区战争生活和大生产运动。
  杨朔的《潼关之夜》:选择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加以表现。写投奔革命的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北方农民,战争时期的奇人、能人。反映群众的民族精神和阶级立场。语言有表现力。善于取材,刻划细致。《潼关之夜》写投奔解放区的知识分子,《铁骑兵》写战士,堪称优秀之作。
  卞之琳的《沧桑集》:第一辑写客子思归情怀,情思曲折,文字旖旎,联想广泛,引用中外史料,有哲理性,如其忧郁诗风;第二辑指导解放区人民抗日热情;第三辑是十分短小的故事,近乎短篇小说写法。“写散文不怕混淆各种体裁的界限不在乎‘四不像’,但求艺术完整。”艺术水平较高。
  草明的《解放区敌记》:较早注目于工业题材。
  陈学昭的《漫走解放区》:和一次到延安写《延安访问记》。两书介绍延安的日常生活情形和社会面貌。朴实自然的生活本色。写毛泽东,根据自己感觉,自由联想,捕捉对象特征,写出神形风貌。
  孙犁的《荷花淀》:描绘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战争生活,并不充满点火硝烟,而洋溢着英雄主义气概和战斗气息。《游击区生活一星期》七题均小故事,描写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作。透过小斗争和生活场面,反映其冀中军民团结、全面动员的真实面貌。描写解放区的民主建设、生产劳动、新生事物和新人成长。写人物写其言行举动,不拔高,不渲染自能感人。《农村速写》反映农民翻身变革,真实性和深刻性。笔下农民形象耳目一新。通过一个个生活片断透视冀中人民的战斗热情,生产干劲,尤其妇女。截取战斗的感人片断。从家务事、日常生活。多为速写。语言精练通俗,富抒情笔调。
  萧也牧的《山村纪事》:具个人特色。是十几篇散文速写,着重反映农民和地主的斗争,农民觉悟过程和懈斗争精神。农民形象真实,语言道地本色。是以散文写农民的一大进步。
  解放区记叙抒情散文的新特色:1、文章描写的是许多读者所陌生所向往的新事物,带有传奇意味、崇高的美感,题材富于诗意。2、作者在反映新生活的时候,抒发他们新的感受和激情,充满前所少有的乐观开朗的色调。小说再现场景和心境的手法,群众语言,朴素清新的文学风格。
   第五节 人物传记与知识小品
  萧三的《人物与纪念》: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熟悉毛早年革命活动,回忆真实,文笔朴素。为毛传记典范作。《人物与纪念》刻划老一辈革命家侧影,反映知名人士动人事迹。通过几个生活断片写出对象的人格风貌,其战友情谊和崇敬感情真挚感人,人物素描有本色美。
  有关鲁迅的传记作品:许广平《欣慰的纪念》,回忆鲁迅日常生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从印象最深的记忆中选取材料,以片断描写形式,写法别致。孙伏园的《鲁迅先生二三事》,许寿裳《鲁迅的思想与生活》《亡友鲁迅印象记》。王士菁《鲁迅传》是第一本完整的传记。
  巴金的《怀念》:悼亡怀友9篇。描述友人性情,至情流露。歌颂其人格美,谴责恶势力,悲壮感。
  有关文化人土的传略:赵景深的《文坛忆旧》写同代作家,着墨不多,个性毕现,有史家和小说家结合特长。莫洛的《殒落的星辰》记战时死难文化工作者,客观记略,属传略作品。多文人素描。
  范泉的《创世纪》:第一辑“黑白画”专辑勾画几位日本宪兵 “花脸”。《内战英雄谱》别具一格。
  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写过《中国传记文学之进展》等学术论著。有《王守仁大传》。“传记文学,要有来历,有证据,不忌繁琐、不事颂扬。”历史和文学结合,注意历史真实,讲究人物形象塑造,体现作者对传主的认识,写作谨严坚实,完整独立。写张居正细心推考,深入研讨。从明代大局看张,从张之政绩看明社会发展变化。其气魄恢宏,持论中肯,作风严谨,开传记新格局。
  顾一樵的《我的父亲》:为亲人立传潘光旦谓“郑重的尝试”。重视叙述家世与里居环境对传主的影响,刻划其一生起伏变化。浓缩集中,爱父亲情,典型生活片断。盛成《我的母亲》媲美。
  骆宾基的《萧红小传》:34节,按其生平经历顺序写,再现其曲折生活道路。早社会下新女性的共同命运。立体感,亲切感。第一部完整的萧红传记。从个人生活史反映她的个性特征。
  为同时代活人作传:扬殷夫《郭沫若传》;陈彬荫《丁玲传》;赵轶琳《李宗仁将军传》。
  郭沫若的《洪波曲》:曾是《抗战回忆录》。对个人在第三厅工作回忆反映抗战高潮期社会面貌。
  侧重文学活动的自传作品:臧克家《我的诗生活》。王亚平《永远结不成的果实》。风子《舞台漫步》。胡山源《我的写作生活》。带创作回忆性质的自传。从生活和创作统一的角度,回忆艺术生涯。
   知识小品:
  董纯才的科学小品:与前《动物漫话》不同,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知识交织。如《马兰草》。
  贾祖璋的《碧血丹心》:及《生命的韧性》,科学小品与时代的要求联系。较前《生物素描》更具时代感。与现实相关的生物原理,而鼓动“自我牺牲、赤心许国、多难兴邦”,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
  顾均正的《电子姑娘》:及《科学之惊异》。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传播科技新信息。通俗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小品味浓。证明“唯武器论”的破产。
  周建人续写《田野杂草》:索非医学小品《人体旅行记》《人与虫的搏斗》。朱洗编写“现代生物学丛书”。戴文赛发表天文学知识。科学大众化。科普写作。
  历史小品:吴晗《旧史新谈》《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孟超《骷髅集》《水泊梁山英雄谱》。廖沫沙《鹿马传》。黄裳受吴影响《旧戏新谈》。起杂文的战斗作用。
   结束语
   结束语时中国现代散文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作宏观的考察和描述;
  关于促成中国现代散文滋荣发展的诸因素,必读书认为:促成中国现代散文繁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时代耐散文创作的推动和制约,散文作家思想个性和艺术个性的发展,现代散文理论建没和理论批评。中外优秀文学传统的融化和新的民族传统的创造,以及新闻出版事业的发达和社团、流派的形成等等。这诸因素构成层次不同,内外交互作用的整体,合力促成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繁荣。
   着重阐发三个关系:
   时代和中国现代散文作家创作的关系;中国现代散文和中外敌文的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刊物,社团和淹派与中国现代散文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44 , Processed in 0.14334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