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章立凡:自由飞翔的灵魂——悼史铁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0 05: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章立凡:自由飞翔的灵魂——悼史铁生



时间:2011年1月1日 作者:章立凡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早上打开微博,陡然跳出一条噩耗——— 老同学史铁生走了。

他的离去,我其实有预感,但此时此刻,还是像遭遇了雷击。不敢给铁生夫人希米打电话,对于哀毁中的亲人,轮番吊唁更像一种折磨。我自问无力抚平她的创痛,踌躇再三,致电一位密友转达慰问,她当时正在现场,说我的选项很正确。

有人说,中学同学的友谊是最长久的,还有人说,真正的知交无须终日厮磨。这两句话,足以概括铁生与我的关系。每年有数的几次老友聚会,只要一开口,观点总是惊人地一致。

回想中学时代,我俩在班里是高个儿,总是被安排坐在后两排。那是个成长发育的阶段,有时他的个子高,坐在我身后;有时我的个子长高了,又坐到他身后;还有时,我俩排排坐。这种距离,一举一动都在邻桌眼皮底下。我上课小动作最多:看闲书、画画儿、刻图章……都不瞒他,知道他做人靠谱,从不告密。我俩的爱好也相似,铁生喜书法,尤擅隶书;班上展示美术作品时,我俩的墨宝常有一拼,但他从不较劲儿,很有惺惺相惜的气度。

“文革”来了,大家都狂热,我也癫狂了一阵。铁生默默地保持中立,不表态、不卷入。我俩都属于“出身不好”的学生,但他更懂得保护自己。多年后同学聚会,聊起当年学堂掌故,他一一细述如数家珍,还总结道:“立凡那时光画画儿不做功课,大家都感到不解。等到‘上山下乡’方才明白,人家早有先见之明,知道用功也白搭,根本没有上大学的命。”一番话直指人心,足证见微知著是其所长,长大不成作家才怪。

铁生的残疾,起因是先天性脊椎裂,随身体发育而发展。“上山下乡”运动一来,不由分说都得走,他插队去了陕西,在那里发病,回京后致残,从此在轮椅上度过了大半辈子。天各一方多年后在北京重聚,他已从交道口搬到了水碓子,家有老父贤妻。对“阶级路线”下的上学记忆,我有种本能的排斥,长时间没跟校友联系,倒是铁生一直惦记着我,托同学召我“归队”。

铁生好社交,家中常有高朋满座,不乏文人高士、怪杰隐逸,同学聚会只是其中一种。身为残疾人士,社交当然有益身心;作为残疾作家,他更需要通过社交来了解社会。关心他的朋友足够多,遇有需要出行的聚会,鞍前马后张罗的朋友随时都有;而他对朋友的关心,不仅润物无声,且常在关键处。

我们这代人共同经历过的痛史,至今一言难尽。我曾长时间不愿触动伤疤,直至1997年左右,才开始隔三岔五地整理一点。但铁生一直鼓励我写出真相,并与我一道找回记忆。我最初编成的两本集子(《章乃器文集》和《记忆:往事未付红尘》),都是在他和希米的推动下问世的。此后的日子里,铁生一如既往地发掘人性之善,而我则“记丑而博”,掉进了他设下的怪圈。

多年来,铁生忍受着每周一次透析治疗,他说自己的双肾,透视只有核桃大小,已完全作废,自喻“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对于告别人世,他一年前已预感到。有次聚会,大家品尝着希米自制的面包,无意中聊到“找后老伴”的话题,一贯妙语连珠的他,笑着对希米说:“你该物色一个了”,立时被大家制止。此后几次聚会及今年清华附中95周年校庆,他都缺席了。

铁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须我来评价,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到近年的《妄想电影》、《扶轮问路》,对生命价值的领悟,以“乐观”二字形容已嫌肤浅。他坐在轮椅上,早已参透人生、了断生死,俨然化境。惟其不幸,是以幸甚,与其说他是作家,不如说他是哲学家。

铁生不多的诗作中,有一首《遗物》,其中有这样的预告:

  如果清点我的遗物
  请别忘记这片天空
  那时我恒久的眺望
  我的祈祷
  我的痴迷、我的忧伤
  我的精神在那儿羽翼丰满
  我的鸽子在那儿折断翅膀
  我的生命
  从那儿来又回那儿去
  天上、地下都是我的飞翔
  
他的肉身,坐守轮椅三十八年;他的灵魂,从来都在自由飞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0:04 , Processed in 0.1118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