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要向中国古人借智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0 01:3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要向中国古人借智慧


——台湾著名学者龚鹏程访谈录


  龚鹏程,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于台北,曾获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学位。他目前在大陆担任了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他在台湾已出版著作数十本,近几年又在大陆出版了《文学散步》、《美人之美》、《向古人借智慧》等研讨中国古典文化的书籍。日前,他在北京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所作的国学系列讲座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笔者就国学研究的当代价值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今天不论是在大学课堂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更倾向于学习西方理论或者是现代科学知识。而您却提出应向古人借智慧,并一再重申其重要性。请解释一下您的思路。


  龚鹏程:大陆已经兴起了国学热,然而,人们对于国学热应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流于一时的跟风,国学也不应当只热一时。我们应该明确定位国学的价值。


  我们的文化是逐渐积累下来的,是一代代的人创造的。也可以说今天的人实际上活在古人的历史文化中。我们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人其实是活在历史之中。人们是吸取前人的成果而发展。先有学习,后有创造。从这点上说,国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国家意义来说,国学表明了中国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态度。各门自然科学知识,可以在各国同时发展,但是国学是中国独有的,这是中国文化的标志。现在世界各国正走向同质化,中国要凸显自己,要在世界上确立自己的地位,文化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尤其是现在,各国都在推销自己的本土文化,文化的竞争比过去更加激烈和重要了,民族的传统更不能丢,这是建立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也是中国对外说明自己的重要凭证。中国人如果没有建立起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对本国文化也不了解,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另外,我们现在总在说要实现现代化,事实上,当我们彻底地抛弃了传统文化的时候,并不会帮助我们很快地达到现代化。


  从学术意义上讲,国学对全世界的文化是有贡献的。国学不仅仅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产。人类的思想是相通的,我们现在更应强调一种大背景的全球性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比较文学专业的建立,便是中外文化学术交流的发展使然。而中国的传统思想与西方的许多思想有契合之处。例如,海德格尔的某些思想就源于对老子思想的认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建立中国学术和西方学术互相对话的平台,对充实我国的学术资源、提高我国的学术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曾经在其他场合说过这样的话: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大文化相比,它是丰富、优秀、流传久远的文化体系,有其特殊的优点,是其他文化所不能替代的。这个文化如果灭绝了,或者是衰弱了,是全人类的文化损失。所以,作为当代人,我们应当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文化使命,不仅要向古人借智慧,还应当将国学发扬下去。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国学对于国家和学术的重要意义。但是当代是科技发达、生活节奏很快的时代,很多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活、生存压力,无暇顾及与己无关的东西。在您看来,国学与个体生命有何关联?


  龚鹏程: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但人不仅仅是“快乐的猪”,人还有精神方面的需求。恰恰是在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目前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比以往任何年代都要多。比如,暴力、自杀、犯罪等社会问题,而且犯罪率和自杀率越来越高,并呈低龄化的趋势。今天人们的精神越来越迷茫,心灵越来越脆弱,心理医生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为人需要。现代科技的进步挤压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使得人心浮躁,信仰缺失。所以说,技术上的进步并不能带来人们心灵上的完全满足。


  而学习国学可以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使得个体尽量地与社会相和谐,从容地面对困境。不论个体在现代社会有多少值得炫耀的东西,都不应放弃祖宗留下来的文化,这是滋养我们灵魂的养料。古语说“内圣外王”,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立身处世的原则,一种个体与社会尽量平衡协调的互动关系。而当今媒体经常报道的残忍的暴力手段,正是个体信仰缺失、没有“人化”的一种表现。同样,缺乏深厚的文化滋养,现代人很容易流于浮躁。我们读《老子》、《庄子》、《诗经》、《菜根谭》,读唐诗宋词的优秀篇目,可以领略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体会古人的那种人生境界,帮助自己对抗社会浮躁,过有质量的人生。我相信,一个受过很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应当是一个不危害他人并会生活的人。


  记者:近百年来,欧美国家的经济文化一直遥遥领先。有人认为,他们更多的是依赖科技进步,而不是古人智慧。您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这类说法是否会引起人们对国学当代价值的怀疑?


  龚鹏程:欧美国家的经济文化的确是遥遥领先。但在发展现代文化的时候,他们也将传统文化保存得很好。例如,在他们的大学课程里讲解圣经、莎士比亚等;美国总统在就职时,或者证人在出庭作证时,都需将手放在《圣经》上宣誓,这既是一种宗教意义的行为,也是对古典文化精神的传承。很多事例都证明了,欧美发达国家在精神和文化上并没有放弃古代的东西。


  当我们说欧美的科技很发达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纵观科学史,现代科学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如现代物理学由牛顿力学、量子力学发展而来。第二,要正确理解“科学”的涵义。科学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还蕴含了精神与思想在其中。例如,亚里士多德既是物理学家,又是哲学家。正如任何学科的最高境界是哲学一样,科学实际上也包含了哲学与文化的东西。但我们在用“拿来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时,只看到了、拿来了西方技术,而没有看到西方科学是一种从古代思想延续发展而来的文化。


  当代中国人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在学习西方科技时,学来了技术,却忽略了科学思想。这真是舍本逐末。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同样是尊重自己传统的东西的,即便是他们引以为荣的高科技,也蕴含着从古至今发展而来的科学文化。作为中国人,更应反观自身,提高继承发扬国学的紧迫感,并且要将国学中古人的精神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


  记者:您刚才一直强调国学在当代的重要价值。那么,您如何估价我国国学教育的现状?在这方面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龚鹏程:简单地说,国学目前比以前受重视多了。上至精英阶层的学术研究、下至儿童的“读经运动”,以及一些在社区中推广普及国学的社会团体的兴起,都表明了国学的地位有所上升,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国学的推广是一个过程,还有待加强。国学要渗透到生活中去,渗透到人们的日常思想行为中去。


  至于国学教育,有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国学教育要从小做起。在大陆,已经有一些高校开始办国学班,我认为大学才学国学稍晚了一些。我们要从心理上纠正对典籍的认识偏差。教要得法,学要得法,使得小孩将典籍当朋友,创造机会多接触、多熟悉这个朋友,形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快乐读书境界。


  其二,国学教育一定要求博,不能只求专,这既是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针对老师提出的要求。王安石说:“不通六经,则不通一经;不通一经,亦不通六经。”博与专本身就是一体,一个人的博识是他成为专家的前提条件。事实上,国学也不能像现代的大学分科一样划分到哪个专业之中,它本身就是打通了文史哲界限、综合了多个专业的独特学问。在古代,讲学者本身都是博学多识且造诣较深的,能够讲授文史哲各方面知识;而现代教师的学科分工则更为具体详细,这种专业划分的标准不能严格地运用到国学教学中。


  龚鹏程已在大陆出版的部分国学著作:



    《游的精神文化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晚明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汉代思潮》,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美人之美》,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向古人借智慧》,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7日第7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9:09 , Processed in 0.0743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