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乖”校长的故事和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4 17:4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乖”校长的故事和意义

作者:谢云 来源: 《“不乖”校长的正能量》序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几乎所有校长都耳熟能详。但是若要问,怎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可能很多人会语焉不详——“好”不像“优秀”,可以定量评价,有明确的条款、清晰的表征。“好”更多是一种民间的认可和认定,是一种语义含糊的定性描述;或者说,“好”有更丰富的取向和指向,每个人都能够罗列出自己所认为的“好”。
个人认为,好校长的“好”,至少可以从“想”和“做”两方面来定位。
我曾说过,校长的思想,才是学校的灵魂。这话受启于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校长的职责,他曾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一个好校长,首先应该是“有思想的”:对学校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对师生发展,有自己的认定和主张——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才不会轻信盲从,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认定和主张,才不会见风使舵,飘浮不定。思想,既是一个校长的“金箍棒”,也是一所学校的“定海神针”。好校长总能通过自己的思想观念,去影响师生,改变师生,引领学校不断前进。
其次,一个好校长,应该是“能梦想的”。一所学校应当有美好的前景,一个团队应当有美好的愿景。这两个“景”要能落地生根,必须依托于校长的梦想:对美好学校的追求,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一个无梦想的校长,容易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一个能梦想的校长,才可能凝聚学校的“精气神”,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在这样的校长领导下,学校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在这样的校长引导下,师生才可能有更好的成长。
再次,一个好校长,应该是“敢创想的”。创想就是打破常规,革故鼎新;创想就是反叛传统,出奇制胜。创想就是不因循守旧,不墨守陈规。创想的核心目的是创造,或者说,有创想才可能有创造。教育是立足今天、面向明天的事业,既需要坚守常识,遵循规律,也需要破除禁锢,勇闯困局。校长的胆识,既体现为对学校优秀传统的坚守和承续,也体现为对学校精神文化的催生和助长——这就不只是纯粹的“想”,它还包含着“做”。
在我看来,一个好校长,既不能是只会谈玄的“空想家”,也不能是只管埋头的“苦干家”,而应当是敢想敢做、能想能做、会想会做的“实干家”。只有用“想”来指导“做”、用“做”来证实“想”的校长,才是我所认为的好校长。
但是,在一个奉行中庸却满目平庸、以“无过即是功、平安就是福”为生存法则的社会,那些具有思想、梦想、创想能力的校长,那些敢想敢做、能想能做、会想会做的校长,往往可能成为“不乖”的校长,或者说,被社会主流认为是“不乖”的校长——我曾感叹,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最痛苦的,往往是那些有思想的老师,是那些真正热爱教育、想有所作为的“好教师”:他们清楚教育是怎样的,知道真教育应该怎样做,但是囿于客观现实和艰困环境,他们不得不做着一些“反教育”甚至“反人性”的事。这样的内心和行为的分裂,理想和现实的悖逆,构成了他们生存的困境,让他们始终处于“应对”和“逃离”的纠结中。
基于这样的理解,2013年,我和台湾的陈香吟老师合作,编选了《“不乖”教师的正能量——海峡两岸30位教师的修炼之道》一书;由“大夏书系”推出后,短期内4次印刷,并先后入选《中国教师报》201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在基础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唤醒了很多教师“做原创的自己”的意识和冲动——有句话说:“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但渐渐地很多人就活成了盗版。”其所以如此,便是因为,我们太乖,太顺从,太听话,活得太没有自己。
现在编选的这本《“不乖”校长的正能量》,也是基于我的一个朴素的判断:在今天的教育生态里,一个好校长,往往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本质规律,更敏锐地捕捉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深切地觉知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和需求,更透彻地体悟到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艰困。基于内心的焦虑和内在的良知,他们往往不愿苟且平庸,混天度日,而更渴望有所行动、有所作为,或者在无路处寻路,或者踏坎坷为大道——这势必引发他们与现实环境的矛盾,与上级领导的“冲突”,与学校教师的“斗争”,碰撞出“事故”,或生发出“故事”。
因此我愿意相信,一个好校长,或者说一个“不乖”的校长,往往是“有故事”的校长。好校长的“好”,不是用各种荣誉称号、获奖证书堆砌起来的,也不是用多少新闻版面渲染出来的;好校长往往是能够给学校留下很多“故事”的人——这些故事,既是校长之于学校管理的历史见证,也必将构成一所学校的文化遗产。事实上,这也正是本书的立意和追求:通过这些“不乖”校长的故事的记录,呈现他们与他们所负责的学校曾经发生的种种——他们与众不同、充满创造的奇思妙想、教育个性和领导风格,充分体现在这些有情节、有细节、有心跳、有激情的叙事中,体现在某个特定时刻,他们与特定的师生相处时的言行举止里。
这本书所呈现的30位校长(包括3位台湾校长),肯定不是中国教育的全部,但一定是中国教育的局部。他们或者在“困境中”突围,或者在“边界上”守望,或者因改变而成功,或者因挑战而碰壁,但无一例外地,他们都对学校及师生有所影响和改变,他们自己也因此有所收获和成长。在他们的“不乖”经历里,在他们的“不乖”故事中,充分体现着他们对自身现状的“不满”,对教育现实的“不安”。而这种“不满”和“不安”,其实正意味着他们的挑战和创造,用心和努力。正如我在《“不乖”教师的正能量》序里所说:“‘不乖’这一看似不恭敬之词、不和谐之音,其实质,是指向于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指向于不断的挑战、持续的反叛,指向于勇敢的创造、不息的创新。”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今天的教育格局下,学校的生存境遇需要校长去改善,学校的发展空间需要校长去拓展。作为校长,在传统与创新之间,需要有所坚持,有所发展,在上级要求和教育规律之间,需要有所取舍,有所平衡,在“乖”与“不乖”之间,既需要分寸的控制,也需要尺度的把握——“不乖”,并非完全的“不听话”,也并非一味的消极抵抗,或公然对抗,而是基于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对教育事业的虔敬,最终作出的权衡和抉择。毕竟,对今天的教育,我们需要和期许的,不是那种摧枯拉朽或暴风骤雨的革命,而是一点一滴的改变,是“得寸进寸、得尺进尺”的改变。
这样的改变,只可能从一所又一所具体的学校开始,从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校长开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4:25 , Processed in 0.0917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