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帮你回忆孝感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0 20:5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位1965年出生的网友所写:

童年逛遍老孝感  

     我第一次到孝感城是在我的童年时期。
     那时,75年,我刚刚满十岁。春节过后,已是春意盎然。放眼看去是满眼的绿色,闭目吸气是花的芬芳。路边的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花,有红的、粉红的、紫的、白的,争奇斗艳,油菜花正在开放,一片连着一片。天空蓝蓝的,太阳暖暖的,蝴蝶曼舞,蜜蜂落花,田里的青蛙在暖阳的鼓动下,此起彼伏的拉着歌,仿佛飚着劲争夺着冠军。

     就在这样一个季节,我们儿时的伙伴一共五人,要完成一个心愿,结伴步行畅游孝感城!

     儿时的玩伴中,只有我没有到过孝感市(当时是孝感县城),我很期待,尽管我年纪很小,路程遥远,但是我还是很兴奋。

     我的家离孝感市区有10几公里路,记得当时公路是渣石铺的,坑坑洼洼的。我们同伴相约在一个星期天出发,大多玩伴从自己父母那里要得几毛钱和不多的粮票,个别家庭条件好的,要两快八毛。但是,没有一个人提出坐机动车进城,而是选择步行,现在看来需要勇气。我们怀揣着进城的喜悦,嘻戏着,把欢笑和无拘无束洒下不算平坦的公路!路边的树上鸟叽叽喳喳,路边上放牛的小孩用麦秆做成哨子,吹着歌“甜蜜的工作”着。我的玩伴中唯一的女孩,她从路边采来了一捧花,脸红扑扑的,很是恬静!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有趣。我们没有统一的步伐,在无拘无束的嬉戏中,蹦蹦跳跳,不知不觉到了孝感县城的边缘,来过孝感县城的伙伴告诉我们,孝感城很大很大,要逛完得差不多要半天。现在想起来还真是好笑!

    童年的心透明而恬静,为头的同伴宣布了纪律,进城后要跟紧,不能够擅自活动,搞丢了可不负责。我们都点点头表示同意,可头不满意,要我们喊出来,异口同声的说“知道了”。

     我们来到了我心目中的圣地,“理丝桥”旁,这座桥是个铁路桥,双车道,不长,感觉就几十米,桥下水流缓慢,但是非常清澈,说是七仙女织布的机头就在这清澈的水底,说水深数丈,我们极力想看穿水底,探寻故事中的秘密,但看到的是和蓝天白云相映,很是惬意无比一幅图画。看列车来来去去,听同伴说着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突然同伴一声尖叫,看“碉堡”!我们寻声望去,在“理丝桥”旁的不远处,有一个和我们电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碉堡,我们都很兴奋,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他的用途,有的说是日本鬼子为了守卫“理丝桥”的安全而设置的,有的说是解放者军防止敌人破坏修建的,但是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就是要利用它保护桥梁的安全的。

     不知不觉,已经是太阳中上,我们依依惜别这神奇传说的“圣地”继续向城里进发。头比我们要大一岁多,所以,我们都听他指挥。他说,到城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槐荫树,就是跟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的媒人!我们都记着,期待一睹槐荫树的风采!

     不知走了多久,感觉肚子已经饿了。我们走过(现在的城站大道至北外街)一片良田,很平坦!也没有现在的街心公园。记得从7250部队经过,看哨兵荷枪挺立,威武的站岗,很是羡慕。我们来到了孝感的第二条老街北正街,也是主街。说他是第二条老街,是因为他的那头有一条更老的街,叫解放街。我们找到了个小餐管,在北门口,买了米酒和包子馒头,各自吃着。我现在不清楚是不是现在的孝感米酒馆,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觉得特别幸福,这米酒怎么和家里不一样,真好吃!北正街与槐荫大道交界口,就是现在的“孝感商场”,我的印象模糊,感觉好像以前的“孝感米酒馆”,看上去很不卫生,这可能与每天用火不无关联。依稀记得门前有一颗大树,听说这就是神话故事中的槐荫树,这树其貌不杨,却可以联络人间和天庭,让人很是向往。我们都仔细的端详,放飞着思绪在蓝天里飘荡!北正街是那时孝感最繁华的一条老街,我们一路走着,两边商铺看不到如同现在热闹的场面,只有三三两两的人走过,看不到象现在人流,很是冷清。印象中,有些卖布,和卖日杂的店铺多一些,再就是些手工作坊。

     北正街走到最南边,就到了解放街了,这条街是孝感的第二条老街,这条街不长,与北正街成丁字形状。我们面南向左,一直走到孝感卫校,又折回来从卫校到粮食局到教育局,再到书院街口,向北而行,就到了孝感县人民政府,政府的对面是个礼堂,到了这里才感觉看到了戏中的衙门,在当时,我感觉这里是最干净地方,政府门前似乎飘着红旗,办公楼前彩旗飘舞,对面礼堂那里传来革命歌曲和样板戏的声音,很是熟悉。

     沿着这条街向北,就到了书院中学。这所中学对面是个粮油供应点,我北走一点,就是孝感最负盛名的向阳旅社了。

     这一圈打打闹闹走过来,已经是下午了,太阳西下,我们伙伴有些疲惫不堪,个个脸上都有汗水留下的痕迹,有的人已经脱掉外套搭在肩上,有的系在腰间,很是惬意。

     头赶紧招呼我们往家的方向回撤,现在都没有来的时候那么精神,一个个懒懒散散的前行。走了大约几十分钟,来到黄孝马路上,看拖拉机和汽车从我们旁边开过,一坑连着一坑,一片黄土雾已被卷起,我们赶紧躲开。说实话,我真想让他们捎带我们一程,但是,这可能就是个想法。过来不大一会,一辆解放牌大货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速度明显比前面过去的车子要快得多,经过全面不平的路面,狠狠的颠簸了起来,从车厢上掉下一箱东西,落在马路上,摔得七零八落的。我们使劲叫唤着司机,但是,司机一往无前的一溜烟从我们视线中消失。我们马上查看散看到马路上的东西,发现是一箱火柴,是那种用小麦杆做的,一大盒一大盒,很是新奇!这可是紧俏的供应物资,没有票有钱也买不到。我们五人有的用外套,有的脱下长裤,装好火柴,向着回家的路,高高兴兴的走去。我们的一个同伴说,要是那个时间回来找,我们就给他算了,我们都同意。

    就这样,本来疲惫不堪的我们,好像有了勇气和力量,风风火火的回到家里!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20:53:03 | 只看该作者
一位1977年出生的网友所写:

孝感城关那些事儿

刚刚在网上联系到了许久不见的儿时旧友,心潮澎湃之余,不禁兴起忆古思今之意。
兄弟我是1977年生人,孝感本地老百姓,96年离开孝感,现在外地一处混生活,独在异乡、混迹人群、浑浑噩噩、IQ一般、EQ尚可、QQ很棒。
以下这些琐碎记忆都是回忆80—90时代,孩童眼中的孝感城关旧事,基本上记得是流水账,谈不上什么正经事,除了讲吃就是讲玩,还有一点道听途说的社会事,基本上一点正经没有。
那时的孝感城关也就是两条主街,一条是解放街,东至原孝感地区卫校,西至城隍潭,另一条主街是北正街,南至汤家街,北至北门口。
兄弟我上幼儿园是在北正街上的一家幼儿园,就是在老京剧院对门,叫财贸幼儿园。
小学是在位于新华街的孝南区实验小学上的,记得校长叫鲁世宝,模样确实不记得了,但名字仍牢记在心,因为当时觉得此名很搞笑,不知为何叫世界的宝宝?
那时的学校进了大门,右手是教职工宿舍区,往里走50米就是教学楼,穿过教学楼是个操场,走过操场有两排平房,一排是教室,一排是教职工宿舍。
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姓涂,是一位老太太,很慈祥的样子,蛮怀念。到了二年级,语文老师换了一位姓宓的老师,数学老师换了一位叫吴敏的老师。
小学五年,校园内印象中最深刻的几件事都和学习无关。
一是有一年夏天,中午时分,学校西侧隔壁卖米粉的老板把一名收税的男子砍死在店里了。
二是学校一名姓李的畜牲老师将班上几名女学生带到学校内教职工宿舍内奸污了。过了几个月,我在北门口老邮局门口报刊栏看见了判决书,是判了死缓。
现在想一想,那时上学路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我住在城隍潭附近,早上先走解放街,经过老粮食局、老教委、府前街、三元井,儒家巷、新华街到达学校。
其实我可以从三元井直接走到新华街,但那是很无趣的,必须要穿过当时孝感最大的解放商场,从商场后门到儒家巷,再到新华街才过瘾。
老教委隔壁是粮店,门口摆着十几张桌子做早点。这家早点摊可能是孝感城关最早的一家早点摊,还是国营的,早上能在这里吃上一碗两毛五分钱的热干面,喝上一碗五分钱的豆浆是一件爽到翻的事情。
在老教委附近有一家买包子的,至今仍在经营,名气很大,号称孝感第一包。
卖包子摊位后面的一个门面应该是孝感第一家“网吧”,没有名字,记得里面放着6台286型号的电脑,可以玩的游戏有沙丘,仙剑奇侠传。可惜当年兄弟我兜里没啥钱,玩的次数屈指可数,基本上都是进去看看过干瘾。
包子摊对门有一家卖布匹的商店,场子还算可以,里面拉着很多钢丝绳,买布时,职员都是用夹子夹住布票,在钢丝绳上滑向收银柜台,很有点意思。
府前街口上有一家卖饼子的,老板是个犯罪分子,罪名是引诱无知少年盗窃罪。记得4年级的我,在他的铺子里买饼子时,他告诉我,可以在家里找“花钱”给他换钱。兄弟我在家里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一张“花钱”,上面写着“国库券”,当时我确实不知道此物是干什么的,反正不是钱,就乐颠颠的拿到该饼子铺换了十元钱。现在想一想,真是罪人啊!
和解放街交接的还有一条小街,叫书院街,那条街是我们中小学生的幸福所在。
我们学校放学后,几乎所有的男生都会在书院街上的老礼堂院子里或隔壁政府宿舍区里玩。
当时玩的游戏无非就是跳房子、滚铁环、抽陀螺、弹珠子、丢沙包等等。跳房子:在地上画一栋楼,中间分层,最下为一层,最上为天,拣个石头扔一层,单腿跳一层,再拣起来扔下一层,再跳……一直跳到天黑。滚铁环:一根铁棍,前面有个弯钩,一个铁环,然后用棍子前面的弯钩推着铁环走。抽陀螺:陀螺大家都见过,形状跟倒立的蒙古包差不多,一般都是木头或者尼龙棒做的。抽打的工具是一根栓着牛筋或者其他绳状物的棍子,陀螺转得越圆越快说明抽得越好。丢沙包:沙包就是在布包里面装上沙或米,然后隔十来米两边各站一个人,然后中间站一大帮人,两边的两个人死命地往中间人堆里扔沙包,你砸过来,我拣起来再砸过去。  
    书院街与汪公池交界处是老民政局,门口有一家早点摊,经营的品种只有胡辣汤和油条,很怀恋那碗胡辣汤的味道,是一种很纯很劲道的感觉,是一种再也寻不到的味道。
书院街与槐荫大道交界处,有一家旅社,叫后湖旅社。这时当时孝感最大的宾馆,也是国营的,服务员很牛,门口墙壁上贴着许多治疗什么“坚而不举、举而不射”之类疾病的江湖游医广告。
北正街与槐荫大道交界口,现在是“孝感商场”,原先是“孝感米酒馆”,门口有一颗大槐树。这家米酒馆环境很脏,服务很差,和现在一样。三十年如一日保持惰性,真是难能可贵啊。
从北正街口往南走100米左右,就是工人俱乐部了。我靠,我的少年时光大部分都在此虚度。俱乐部一楼是门店,有“鹏飞音像店”等等,二、三楼是录像室。录像室经常爆满,还要站在桌子上垫着脚才能看见录像,电视上接着音响,一直连到街面上,整条北正街上都是武打片的“嘿嘿哈哈”,或者成人片的“咦咦啊啊”。楼房后面是一个电影院,再往里面走就是一个旱冰场了。旱冰场是当时公认的“武斗圣地”,社会上的混混们隔三差五就要在这里较量较量,我在溜冰之余,欣赏了数十场惊险刺激的功夫片。
俱乐部南边有一条小巷子,名字不记得了,里面有一家录像室,一天到晚鬼哭狼嚎,录像室的招牌摆在巷子口,上面一般都会贴着几张有些暴露的美女像。
小巷子对面有一家“向阳旅社”、一家药店。
小巷子南面是公安局,公安局南侧是卧龙商场,商场南侧有一条小巷子,通往北池街和北池小学。
再往南走就是粮店了,我记得粮店做的面窝、豆浆、肉馅饼,都是让人回味的美味。
粮店南侧的京剧院其实不放京剧,成天放电影。记得一次放“红高粱”,上面写着“少儿不宜”,结果排队的人将整条北正街都堵了。
京剧院对面的冷饮店,那时孝感当年的“肯德基”,当时能在里面吃上冷饮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冷饮店南侧是工贸中心,这是当时孝感最高的楼房,中心七楼是平台,上面摆着5台街机式游戏机,游戏内容有“打飞机”“钻地鼠”等等。
北正街与解放街交界口的“名胜古迹”有汇宾酒楼、老卫生院。
解放街东侧是服装一条街。
那个时候,男生没有一件黑色皮夹克,一条萝卜裤,一双系带子的黑皮鞋,女生没有一件蝙蝠衫,一条健美裤,一双白色的护士鞋,就不要出门了。
说到造型,那时男生的最吊的发型是“郭富城”中分发,要搭在额前,最好将眼睛遮住,女生则是要将刘海烫的高高的,上许多摩丝,最好像一面墙竖着。
解放街东侧党校隔壁就是大名鼎鼎的“东门中学”了,小的就是该校出来的。
作为东门中学的学子,你可以不记得校长姓甚名谁,但你不可以不认得“徐猫子”。
“徐猫子”者,该校一体育老师也。此人身材高大,器宇轩昂,几根稀疏的卷发总是迎风飘扬,走在人群中,就像漆黑夜里的萤火虫那样醒目。
我记得最搞笑的一件事是有一段时间流行玩弹弹珠(就是一种弹性橡胶做成的珠子)。一天上体育课,本人在做预备动作时,无意将弹弹珠掉在地上,不幸的被“徐猫子”发现。他很吊的望着我,向我勾了勾手。我明白他的意思,这颗珠子即将不属于我了,悲痛之余,我无奈的将弹弹珠朝他面前的地上扔去。我的本意是让他顺着反弹接住,可奇怪的是在他接反弹珠子过程时,弹弹珠弹在地上,由于地面不平,改变了反弹角度,珠子很诡异的隔着裤子弹在“徐猫子”略微凸起的老二上,疼的他一哆嗦。在场的同学们都见证了这一幕,不禁窃笑不已,而我却感觉五雷轰顶,不知即将面对怎样的惩罚。果然,“徐猫子”惩罚我们所有男生绕操场跑十圈,女生跑五圈,他侧弯着腰向办公室走去,估计是检查老鸟伤情去了。
那时候,“电子竞技游戏”已经初露雏形了,当然,也分街机和手掌机两种。
孝感城区较热闹的街机游戏室记得环城路上的几家、大东门的几家。街机游戏币最开始是3毛一个,后来变成1块钱4个,不过也有1块钱6个或7个的,但程序更难,挂得更快。街机的经典游戏包括名将、三国志、恐龙岛、街霸、麻将及各种打飞机游戏等。
手掌机最经典的当然是坦克打飞机,那时候60多块钱一个,有能力买的人不多。我记得的游戏有1981吃豆人,1984俄罗斯方块,1987魂斗罗,1985坦克大战,1985超级玛丽,1985炸弹人,1987双截龙,1987街头霸王。
我家对面服装超市门口经常摆着一台卡式录音机。放的歌曲记得有:孟庭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陈慧娴的千千阙歌,潘美辰的我曾用心爱着你,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Beyond的海阔天空、 真的爱你、光辉岁月,陈百强的一生何求、郑智化的水手、童安格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姜育恒的再回首。
不觉夜已深,回忆至此搁笔。
3#
发表于 2011-8-7 17:07:08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5 10:04:34 | 只看该作者
和我一起约会吧,孝感

文/彼岸宁姬






做董永和七仙女那样的眷侣
         现在的孝感,是一个很有些老江南风度的城市。那棵给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槐荫古树,至今顶关如蓬、古干虬枝,千年后仍满身绿意……  
       第一个传说,神秘壮美的云梦泽是这个城市的前身;第二个传说,来自董永和七仙女名闻天下的爱情。
        司马相如在《子虚赋》里,提到过一个神秘的地方叫做“云梦泽”,那里地狱广大,物产富饶,景色壮美。现代作家黄易的小说《云梦泽之谜》,更是将这里描绘成一个古老而充满宝藏的神秘楚王城。  
      据考证,传说中的云梦泽,其实就是湖北省一个极具个性的城市的前身——孝感。很多年前,孝感就属于云梦泽的重要范围;很多年后,孝感因为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爱情圣殿。

楚王城里的老江南风度
        我们至今仍可以看到孝感与云梦泽之间的隐秘联系——孝感下辖有一个云梦县;孝感地区的楚王城等古遗址多达460多处,城内有很多地名与水泽“沾亲带故”,大多用湾、冲、港、河、塘、壕沟、堰、洼、畈等后缀;城区郊外,石桥多不胜数,“两步三重桥,三步两搭桥”,竟让人以外地颇有些江南感受。
        历史上,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下郢都,楚国被迫放弃江汉地区,举国东迁于陈,云梦泽从此被秦统治。而孝感,也成了秦楚文化交汇处。
       从规模上来说,孝感只是一座小城,却凭借它的文化底蕴而彰显大气,虽然城市的细处显得老旧,却老旧得让人温暖。在孝感,时常可见的竟然是貌似徽派的建筑,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孝感的府前街、孝昌花园老街,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排排班驳的马头墙临街而立,古色古香。  
        深入窄巷,又是一番景致,老旧的建筑颇有些残墙断垣的景象,可走近细看,那砖,那瓦,无一不是别有蕴意。再走几步,才发觉脚下铺的居然是青石板,板缝里素花翠草点缀其间。一阵风吹过,原本寂静的院内晃动几处青翠,倒也别致。入得房间,一派古朴典雅。只是窗棂年月久远,班班驳驳,阳光斜进来也是洒洒一地,让人心里不由得一暖。再看那些陈旧家具的样式,雕花的图案,复杂精细,由不得人不去赞叹。抬头,一面圆镜被雕花木纹装饰得古香古色,不禁眼光流转,想起当年也许有这样一位美女,慵懒起床,在这镜子里梳妆打扮,在这镜子里看着青春飘远……
       孝感保留了那种古典气息,与新兴的事物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在孝感商铺林立、最为时尚的文化路上,型男潮女相拥而行,迎面却又走来几辆人力拖拉的拖板车。每逢正月初一至元宵节前后,有人去“金爵”看电影,去“五洲城”蹦迪,更多的人却情愿去观灯、吃元宵和游园。
       旧的传统在这座城市得以完整地保留。至元宵前后,民间还有“请七姐”习俗,一位少女悬灯焚香,口唱歌谣,另有两位少女端一张竹筛,筛旁绑一根筷子,而筷子则立在盛有白米的盘子里。当吟唱完歌谣时,少女们便会问自己今后的婚嫁好不好,也可以问年成,或问财运……所有的吉凶都由筷子在白米上划出的印痕来预知,场面很象“扶乩”。
       中秋的时候,孝感有赏月、祭月的习俗,家家户户会用一些农物,如新收获的芋头、菱角、毛豆、花生、藕、栗等鲜蔬瓜果在自家院落里焚香祭月,一边赏月,一边剥食盐水花生、毛豆、红菱,人们管这样的民俗叫“吃新”。每逢这样的民俗节日,街上总是围满了人群,孩子们卯足了劲胡闹,把左邻右舍弄得鸡飞狗跳,大人也不恼,最多也是嗔责几句。

孝行动天的旷世绝恋
       在孝感,有个大众偶像董永。公元167年,天下大乱,各地揭杆起义。孝感名人董永生于乱世,自幼与父相依为命,一直对父亲百般孝顺。父亲去世后,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两人在槐荫树下结为夫妇。据说,此事后来还传到汉灵帝那里,他又惊又奇。为了倡导天下行孝之风,御赐董永夫妇宅院,诏旌门第,敕授董永入朝为官。从此,董永孝行名闻天下。  
       城内的董永公园,则是人们纪念那段感天动地爱情的绝佳去处。
       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城区的中心地段,公园内的那棵槐荫古树,顶冠如蓬、古干虬枝,虽经千年却仍满身披绿,据说就是这棵古槐为媒,见证了董永与七仙女由恋人到夫妻,并一再庇佑他们逃过天庭的追捕。  
        离槐树较近的是孝子祠。祠内有座正方形的小院,院中矗立着董永和七仙女挽臂携手的白玉雕像,许多慕名而来的恋人们,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对爱情的美好愿望,诚心的祈祷总能带给爱情更多的祝福。公园内还有“升仙台”,传说七仙女在这里被迫离开人间;有“鸳鸯楼”,传说是董永和七仙女婚后居住的地方。
       天仙配的传说,孝感人一直津津乐道,他们以“至孝之乡”自居。在孝感,老人们是幸福的,时常可以看到老人们怀里抱着、肩上扛着孙辈子女,去戏楼看戏。孝感的戏楼多过街楼,斗拱飞檐,雕工精细,老人们无事便来台下看花歌(就是楚戏),听黄梅戏,有时,戏楼也有杂技和气功表演。孩子们瞪大眼睛,一会屏声闭气,一会大呼小叫,白发的老人则在一旁含笑观望。所谓的天伦之乐,也不过如此吧。

没有寂寞,只有激情的生活
        孝感是一个朴实中有细节,细节中有大气,大气中有精致的城市,它的精致不在于美酒或咖啡的城市气息。它是小家碧玉,是悠闲的人们早起,倒上一碗米酒,晒着太阳闲聊;也是深夜时分,热闹的夜市,狂欢的人群。节假日里,人们会三五一桌,凑在一起,热热闹闹打一场麻将。在人们的意识里,孝感是小的,小得象一处小镇。孝感人却是看来小资,内心大气的。
        孝感的夜色清亮,月亮很大,天空很小,没有什么很高的建筑遮掩,那些古墙、灰砖在阴影里沉默,不时还有蛐蛐蝈蝈的鸣声。而城市的另一头,去而是食客如云,人声鼎沸,灯火通明。在孝感,你不用操心哪里能吃喝玩乐痛快,有湖的地方,就有鱼馆,临湖雅坐,未经片刻,鲜鱼活虾已经色香味美地端了上来,清风徐徐,天际空旷,坐在餐馆精心准备的竹编躺椅上,品口茶,漱漱口,细嚼着美食,甩开一把古扇,很惬意,很舒服。  
         不过,最热闹的还是那些长盛不衰的排挡,孝感人有着浓厚的排挡情节,小小一城,不容错过的夜市生活就不下十处。孝感学院的后湖滩排挡、孝昌黄陂路排挡、公园斜后面的大排挡……收入高的去分丝路夜市,收入低或喜欢江湖排挡调调的,就去玉泉路的大排挡,彩棚下几张桌子一拼,成箱的啤酒一上,孝感人的豪爽劲就上来了,普通的烧烤,新鲜的野味,应有尽有,黄羊泡饼、过江童子鱼……说不清是南菜还是北菜,孝感人就是这样,只要好吃好喝,就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斯文点的就玩玩扑克牌,一点严肃,些许心跳,还有那难言的暧昧,让人欲罢不能;江湖点的开始划拳,南拳北拳,还有那娇滴滴的蛤拳,穿插一杯杯的啤酒,把个夜宵摊子吆喝腾空而起。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孝感的大气扑面而来,管他什么历史,管他什么文化,都化为了一幕幕生活的细节,让人如饮醇酒。城边的汉水此时水面初平,微风袭来,锦波粼粼,一座古城,这一刻,没有寂寞,充满大气和激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12:16 , Processed in 0.11424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