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站创站者管季超建议坛友读读舒飞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3 15:1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舒飞廉,男,又名木剑客、村上春草,本名郑保纯,湖北孝感人,1974年生,199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任《今古传奇·武侠版》主编,倾力辅佐小椴、沧月、沈璎璎等当红武侠年轻作家,携众人开创大陆武侠新格局。天涯闲闲书话著名ID,仗剑天涯斑竹,曾连载《飞廉的村庄》长帖,用诗性散文缅怀失落的村庄,文风清疏,一时无二。后经华夏出版社结集成书。

  很多从乡村读书出来的文人,都有一种陶渊明式的田园情结。每天开着一辆银白色的轿车上班,白天坐在写字楼里编辑悲欢离合的古今故事,晚上回到东湖边的家里坐在电脑前写博客,心里却想着“希望尽早地,结束在城市里的事务,尽早地将老家里,已经锈迹斑斑的锄头,扛到肩上去”。这个城里的陶渊明,就是舒飞廉。

  舒飞廉开始写作是很早的。写《寒水村来的棋手》的时候,他才刚满二十岁。无论作者本人是否还愿意提起当时的少作,该文本质量其实已很可观。

  从结构上说,武林镇,寒水村,崇宁山,平原上,重返寒水村,每一次地点的变更,都违背主人公本人的意愿,命运像一根看不见的细线,不停地把他从自己想要的生活道路上拉偏,最终虽然他凭着自己的意志从歧路上走回,却发现人生第一个岔口即是引发整个荒诞人生的原因。线性而回旋的叙事虽不甚新奇却也差强人意,虽然笔者认为这样一个回旋式的结构仍因过于精巧而显得笨拙,若能开放叙事,更放达一些,是否会有更新的气象。 内容上,寒水村来的棋手已不能被简单地归于哪一种类型小说之中,这几乎是一个好作品所应该有的必要条件。“刘四脸色马上骤变,转身敏捷地叼起杀猪刀,踏上窗沿,顺着下水道飞快地滑下去了,抓起女儿的手,便向村南的树林子奔去。那姑娘一路都在不停地回头。”从这样冰冷而迷人的句子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他对奇侠文化的特殊爱好。

  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虽说舒飞廉尚在学院的象牙塔中,他却凭天生的直觉,有意识地抵抗着本国文科教育粗暴的教学方式,将他自小从乡间汲取的语感营养注入文中。(例:有一会,袁安想到了铁匠的女儿秀秀,那姑娘健康、朴实、漂亮,他们完全可以与镇上其他的年轻人一样结成平凡而普通的夫妻,吵架,打牌,生养一堆孩子,但这种可能性已被母亲隔断了。)

  当然,舒飞廉其时并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行文让人想起卡夫卡的《城堡》,也有卡尔维诺,甚至希腊神话故事的影子。话说回来,就算是仿痕深深,这样的起点也不算太低。

  此外,如果说此文还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飞廉喜爱白描的天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舒展,他的语言中沉淀了一些学院出身的文艺腔,过多铺排的形容词和精巧节奏显然并非他的长处。可有可无的拖拉行文,让他的作品层次仍然泯然众人。(例:“房间里弥漫了烧糖醋鱼甜蜜而又酸楚的香气,这香气赋予了家庭实在的意义,令人觉得舒适、平安。很快汤盆与菜碟便聚集在餐桌上,丰盛的晚宴与母亲沉默郑重的脸色,反而令袁安觉得神伤,这是他在武林镇的最后一夜了。”)

  舒飞廉从不讳言民间文学对他的影响。在他的少年时代,接触到的读物无论文白都属于民间创作。笔者认为,民间文学的特点是无视感情,安于天命。也许在很短的篇幅之内,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必须将主观色彩强烈的内容进行剔除,因此民间文学常常呈现出一种:生命如同草芥,只需用平实语言进行叙述即可的超客观态度。甚至可以说,为了迎合市井的口味,油滑是被允许的;为了起到教化的目的,说教也是被允许的。但是关注细节情感,进行夸大,煽情,却不能容忍,也不被需要。这种特点是优是劣且不去说它,但是对西风东渐的学院派文学,对目前本国开始盛行并有燎原之势的呓语式文体来说,无疑是一个家族长辈的辛辣耳光。

  也许,这将成为舒飞廉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到之一。
2#
发表于 2010-5-14 16:45:37 | 只看该作者
[乡土歌谣]孝感乡村小孩们的游戏和歌谣


(摘自《飞廉的村庄》)

第五十六段 小孩们的游戏和歌谣
  对在飞廉的村庄里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村庄是他们的乐园,也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了解村中的树木,树木之上的昆虫,禽畜,池塘中的鱼虾,田野中的青蛙,纺织娘,村中的风雨霜雪,四季之变化,已是天生之游戏。其它的还有:
  棋类。由镇上供销社里买回来的象棋、军棋,只是父母多半不舍得花钱,丢掉一颗棋子之后也非常的麻烦,不过可以向做泥瓦匠的人讨一点马赛克,将字写在纸条上贴上去,自己来画棋盘。最简便的莫过于村里传下来的几种棋。只要捡一把碧绿的楝果,另一方找一点石子或瓷片,就可以下飞廉的村庄里流行的自己的棋。一种叫“成三”,在空地上划由大到小同心的三个正方形,然后将各边的中点连起来,由双方轮流往这些交叉点上下棋子,只在自己一方的棋子成了一列“三”,即可吃掉对方的一颗子。大人也会玩这种游戏。一种叫“夹棋”,每一方三颗棋子,在地面上划出一个正方形,里面再取各边的中点划出正方形,每一方在角上夹住的棋子就算是死掉了,这是三五岁的小孩玩的,当然是要简单得多。一种叫点窝。在地上划出二排正方形,每一排总有五六格吧,然后每一格放五颗石子,再一格一格地轮流放一颗进去,出现空格,即可吃下空格之前的一格中的石子。点窝的时候还可唱歌,歌也是由大人们传下来的。
  歌是这样唱的:
    点,点,点大脚,
    杨家的葫芦瓜子落,
    不落南,不落北,
    北上畈里好荞麦。
    荞麦开花一片白,
    茄子开花紫红色。
    金簸箕,银簸箕,
    哪个的小脚缩过去。
  女孩子们玩跳绳、抓石子、踢键子,跳房子,不过有些男孩子们在丫头们中间混,也可学到一身的本领,一个小子会抓得一手好石子,跳房子,也不算是希奇。这一些,城里的孩子也会玩吧,不过规则不大一样就是。
  男孩子们玩得最多的是分成两队,斗鸡。将一条腿抱在怀里,另一条腿在地上跳,然后去用膝盖顶撞。一方将另一方守着的一个圆圈中的砖头抢回来,就算赢掉了。有时候,村里的小子们也会串在一起,悄悄地跑到田野上,和邻村的小孩子打群架,将田野中的土块扔到对面小子的身上去,不过这样的事被大人知道是要挨骂的,男孩子们的敌人是肖家坝的小子,因为村里的田地正好与肖家坝村子隔着一座池塘,所以那条池塘正是如同楚河汉界,上面常会有土块飞来飞往就是。
  大月亮的晚上,吃过晚饭,孩子们会出来在村巷里玩,大的一点的孩子会一边跑一边大着嗓门唱:
    伢们的,出来玩,
    莫在屋里打脾寒。
    ~~
  歌中固然是有一点诅咒的味道,不过小孩子们在月光地里玩耍,消一消积食,炼一炼筋骨,未必不能防一防那可怕的“打脾寒”。在家里的饭桌边吃饭的小孩听到伙伴的歌,手中的筷子即会扒饭飞快,嘴里还含着饭,即会将筷子往桌子上一射,在父母的咒骂声里,一下子跳到树影交织的月亮地里,去寻那慢慢组成一队的孩子中间去。
  如果以打脾寒相威胁,小家伙们还不跳到月亮地里来,又有另一首歌会被唱起来:
    大月亮,小月亮,
    坛子底,点油亮。
    油亮点干了,
    坛底烧穿了。
  意思是,外面的月亮这么大,那个笨东西却要在家里熬灯费油,真是活见鬼啊,还不快点出来玩,这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
  月夜里,捉迷藏是最好玩的,偌大的村子,找到藏在房屋的阴影中的小家伙们可不容易,如果谁要是钻入草垛里,或是爬到树上,那受命来寻找他的小家伙就只好认输算啦。月亮快沉下去,夜已晚掉的时候,开始有父母喝骂小孩们回家,又会有小孩唱道:
    扁担开花,
    各人回家。
    不回家的,
    是个爬爬。
  意思是,那还不回家睡觉的小子,与那还在门口摇尾巴的狗相去几希了。孩子中有人这样唱起来,其他的孩子当然也是一哄就散了。
  冬天早上有太阳的时候,一群四五岁的小家伙们会在墙根下挤作一堆来取暖,一边唱:
    挤呀挤,
    挤呀挤,
    挤出儿来吃白米。
    ~~
  那被挤出队伍的小家伙平白降了一辈,会很沮丧,何况也没有真正的白米给他吃。
  这些小把戏们玩的游戏里面,还有一种叫“打豆腐”,两个小家伙面对面,手牵手,然后彼此转过身,手还是牵着,变成背对背,然后又转过来,那样子还真是有一点像过年的时候,推磨磨黄豆打豆腐的样子。也有这样唱的:
    东边高,
    西边矮,
    一块豆腐打几块?
    ~~
  回答是几块,两个小把戏就得扭几个回合。
  小把戏们玩在一块儿,好得像一个娘养的兄弟,不过吵架也是常有的事,常常有一个小家伙伸出大拇指,与另外一个家伙的大拇指一对,就表明,他们现在“仇掉了”,不玩了,散伙了。其中一个小家伙就可以唱:
    你不和我玩,
    我有人玩,
    我到天上打鼓玩,
    天上有个大花园。”
  真是超级的阿Q 精神啊。
  在月光地里,小孩们还常做“闯麻城”的游戏。一群小孩站成一堆,另外一群小孩过来将他们冲散。一边唱着:
    天上满天星,
    地下闯麻城,
    麻城闯不破,
    是个孬家伙。
  这游戏可能也只有飞廉的村庄一带才会有吧。几百年前,本地的居民由江西麻城一带迁居过来,当地地方志上称之为“麻城过籍”,留在小孩们的谣曲中的,想必就是当年艰难的回忆吧。

第五十七段。村里的游戏续。
  小孩子们游戏还有:弹玻璃球。来村里卖杂货的汉子,每一次总要带一堆花花绿绿的玻璃球吧,装在那些男孩子的裤袋里,哗啦啦地响,斗鸡一毕,即翘起屁股在地上划出线,挖出窝比试起来,到吃晚饭的时候,那倒霉的小子输光了口袋里所有的玻璃球,哭丧着脸往家里走的样子,真令人同情啊。斗纸烟盒子。有一阵男孩子们热衷于收集烟盒子,将收集到的纸烟盒子折成纸片去寻人斗,往地上一摔,然后轮流来用手拍转,谁拍到就归谁。为了找到稀罕而贵重的烟盒子,大家常结伴到铁路边,低着头沿铁道向前找,那些客车中的旅客随手扔出窗外的烟盒子。推铁环。每一个男孩子都会做一个铁环用铁勾子满村推吧,就像每一个男孩子会做一把木头的枪一样,当然,还有一样东西,每个人也会有,就是螺罗,偷偷地用父亲的斧头与木头劈出来,塞到口袋里,然后用布片做一根小鞭子,再来打谷场上比试。父亲们看见了,也不会说吧,这样的事,他们小时候一定也是干过的。
  小丫头们是不会做上面几件事的,她们长到八九岁的时候,一律会迷上织毛线吧,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两根竹条,口袋里放着一团线圈,装模作样地织着手套啊,什么的。鬼知道她们人生的第一件纺织品,被她们拆了又织,织了又拆,来回捣鼓了多少回。

第五十八段 村里的童谣续
  小时候唱过的一些童谣,有一些还记得。一堆没多少意义的句子,想起来却是很亲切,尽力地回想,抄一些在下面。
  《张打铁,李打铁》: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子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去割大麦,
    大麦还冇黄,
    我要回去扫稻场,
    稻场还冇干,
    我要回去做鞋穿,
    鞋冇破,用刀剁,
    刀剁不断,炒油盐饭。
  由打铁到吃油盐饭,几无道理可讲吧,但是这个歌里倒是有一个挺勤快的小子。
  《三岁的伢会栽葱》:
    三岁的伢,会栽葱,
    一栽栽到河当中,
    过河的,不伸手,
    尽它开花结石榴。
    石榴里面一坨油,
    姐妹三个来梳头。
    大姐梳个团团头,
    二姐梳个黄鹤楼,
    只有三姐不会梳,
    梳得个白洼钻泥鳅。
  栽葱与梳头没有关系,不过这倒是嘲笑那些臭美的小丫头们的一首好歌。
  小孩子成天流着长长的鼻涕,像两条长龙成天挂在嘴唇上,就会有人唱《流鼻子搭》笑话他:
    流鼻子搭,
    赶猪杀,
    大猪杀了一百八,
    小猪留到过年杀。
  小孩子们慢慢有了男女的分别,知道有的人是男的,有的人是女的,有一首《大麦黄》:
    大麦黄,小麦黄,
    儿伢不睡女伢床。
    大麦稀,小麦稀,
    儿伢不穿女伢衣。
  男伢与女伢的区别,也像大麦与小麦一样吧。

第五十九段 乡间的童谣续续
  《牙牙碰》:
    牙牙碰,牙牙碰,
    儿伢吃了牙齿疼,
    女伢吃了肚子痛。
  牙牙碰就是指乡间陂塘上的野蔷薇。三四月发枝后,枝尖儿又脆又嫩,有淡淡的甜味,这支歌却告诫我们不可打它们的主意。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而设下了这样的禁忌,不过小孩们还真是不敢贪上这一口了。
  《前世戳了燕子窠》:
    前世戳了燕子窠,
    今生变个瘌痢哥。
    瘌痢背着锄头挖,
    挖块地下种芝麻。
    芝麻芝麻榨成油,
    瘌痢哥哥搽光头。
  村里肖雷、艾清头上就长过瘌痢,一群小家伙追在后面唱这一首歌。真是又羞耻又苦闷的事情啊。如果上一辈子,不去戳那个可恶的燕子窠该多好啊,连肖雷自己都相信了。所以村上的燕子,在谁家的梁上搭好了窠,除非风吹下去,是不会有小家伙冒着下辈子长瘌痢的危险去搬梯拿凳做蠢事的。
  《绊根草》:
    绊根草,节巴多。
    人家说我姐妹多,
    我妈说不多。
    驮三个,抱三个,
    堂屋三个陪客坐,
    房里三个包裹脚,
    塘里三个摘菱角,
    稻场三个拍槤拁,
    山上三个捡柴火,
    楼上三个绣花朵,
    你说我姐妹多不多。
  为了生下传宗接代的男孩,村里有的人家会生养出一大堆丫头来,像剃头匠紫清,越想生儿子运气越是不好。歌里唱的,就像是他们家一样。绊根草就是经常爬到大路中央的像马鞭一样的长草,一节一节的,有时候,可以爬到一米多长。
  《伢的妈》:
    一个伢的妈,会做粑。
    半升粉子半升沙。
    又有半桶打糍粑。
    又有格致又有沙。
    又有夜壶倒净茶。
    又有裹脚扫地下。
    那时她会供菩萨。
  这是打架输了之后,骂对手的妈妈的歌,格致,是借音,就是华山论剑时的华山之下,周伯通由身上搓下来喂黄河四鬼吃的东西。用面粉,沙子与格致做出来的馒头,去供菩萨,真是活见鬼啊。这样的歌唱起来,对方的脸与眼睛都会红起来吧。
  《反歌》:
    唱倒歌,倒唱歌,
    鸽子进了燕子窠。
    鸡蛋碰破石头角。
    老鼠咬了猫子脚。
    板凳爬上墙。
    石磙飞过河。
    先生我,后生哥。
    妹妹先把十岁过。
    接我的妈,我打锣。
    生我的爹,我抬盒。
    我往家家门前过。
    看见舅舅在摇家婆婆。
  我外婆教我唱过这支歌。时间往后倒流,所以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又古怪又滑稽。
  《天上星,鼓鼓盯》:
    天上星,鼓鼓盯。
    杨枝杪,锯胡琴。
    胡琴破,琉璃货。
    鸦鹊挑水桥上过,
    哎唷哎唷压不过,
    猪砍柴,狗烧火。
    猫子煮饭笑死我。
    牛坐席,马陪客,
    驴子端菜跑不得。
    鸡洗碗,打破盆,
    老鼠关门笑死人。
  也是汪梁岗的外婆春上来我们家住的时候,教给我们的歌。每次听到鸦鹊挑水桥上过的时候,我与弟妹们都要捂着肚子狂笑。家门口的动物们被动员起来,在家里,办了一场大大的酒席,想一想它们忙乱起来,学着人来做事的样子,真是有想像力啊。
  《点菜歌》:
    西瓜员外坐中堂。
    香瓜儿女排成行,
    大头菜前来把媒讲,
    姑娘要自己挑新郎。
    一嫌冬瓜长得胖。
    二嫌瓠子个子长。
    三嫌苦瓜满身刺。
    四嫌南瓜面皮黄。
    看上笋瓜人材好。
    择吉迎亲配成双。
    红白萝卜抬花轿。
    大椒来把灯笼掌。
    金针木耳吹喇叭。
    葫芦就把钟来撞。
    迎亲傧相是百合,
    亲家亲戚坐满堂。
    半路闯来猪八戒。
    大好喜事拆了台。
    吓得丝瓜焉妥了。
    吓得包菜卷起来。
    吓得扁豆爬上架。
    吓得茄子发紫又发白。
    白藕一见事不好,
    钻进塘里不敢把头抬。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童谣。每次我想起来的时候,脸上就会浮现出微笑。多么好的想像,地道的乡间的情趣。多么好,朴素而有趣的诗,我一辈子也写不出来。
  《松柏杨柳木梓树》:
    松柏让路让得快,
    让它千年永常青。
    杨柳让路让得慢,
    让它逢春半年青。
    木梓树,不让路,
    罚它刮骨熬油点天灯。
  讲的是一个神仙挑着担子经过树林,有的树精明,让路快一些,有的树笨拙,所以神仙各有封赏,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这样解释为什么有些树冬天掉叶子,有一些冬天不掉叶子,也算是自圆其说吧。
  《九九歌》:
    头九二九,不能伸手。
    三九四九,凌破砥头。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六十三,行路人要脱单。
    八九七十二,燕子来说话。
    九九八十一,穷人有饭吃。
  这是飞廉村庄版的九九歌吧。我爷爷生前,一到冬天都会讲的。在三九四九里面,砥头,就是舂米的石捣头都要被凌冰凌破的时候,想起五九六九,能够沿河看柳的春日,真是心旷神怡。这时候在冬天的最冷的时候,觉得春夏真是太遥远了。九九八十一的时候,就是收小麦的时候了,一般的人家就可以吃上新面粉了。在以前,对断了米粮的人家,一定是非常开心的事。
  《初一到初十》:
    一鸡二犬。
    三猪四羊。
    五牛六马。
    七人八谷。
    九豆十麻。
  由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十,分别是上面十样物事的生日。有意思的是它们的位置。因为初一到初十,村里人拜年,就是按亲疏的关系去上门的,初一兄弟,初二舅舅。初三岳父岳母。初四姐妹姑姨,这样排下来。那么对鸡犬过节的次序,也说明了它们在村里人心目中的地位吧。人排要第七位,也说明大伙儿,将人在世上,是看得低低的吧,不过以我的想法,牛要排在羊前面才对。
  《三月三》:
    三月三,草尖尖
    蛇出笼,藕出簪,
    葫芦丝瓜土里钻。
  正是三月清明的景象。这时候,春阳迟迟,草丛里,已游动着蛇。池塘里,绿荷如簪似箭。而菜地里,种下的葫芦丝瓜籽籽都发出了新芽,由湿肥的泥土里钻了出来。

第五十六段。乡下的童谣续三
  《快打快》:
  正月认亲二月接。
  三月生下小儿郎。
  四月会爬五月走。
  六月上学读文章。
  七月进京去赶考。
  八月中了状元郎。
  九月走马去上任。
  十月告老还了乡。
  冬月得个蹊跷病。
  腊月一命见阎王。
  这一首歌也是我喜欢的,小时候唱过。那时候觉得滑稽而开心。今天抄出来的时候,心里却觉得非常之伤感。小家伙们在一年里为一个人排满了一枕***般的命运。其实又何尝不是人生的真实的写照。我已到了八九月的时候吧,虽然中状元郎走马上任之类是笑话,但也是身在村庄外面的游子了。生命已到了初秋的时分,一边写着上面的文字回想着做小儿郎的时辰,多么的伤感!这支歌,我也要教给我现在正在做小儿郎的儿子唱。有一天,他也会明白,金色童年一去不返,人生是多么的短促。
  《荷花出水有高低》:
  天上星斗摞摞稀,
  莫笑穷人穿破衣。
  十个指头有长短,
  荷花出水有高低。
  母亲常常念叨这首歌。我们家的家境并不好,也许可以怪我们兄妹太多拖累太大,也许是我父亲运气不好,但这一切,也要认命吧,就像出水的荷花有高有底,除了命运,能讲清是什么道理呢。我现在也是这么想的。
  《尖黄陂》:
  尖黄陂,绞孝感。
  又尖又绞是汉川。
  从小到大,常有人用这几句话来嘲笑我这个由孝感出来做事的乡下人,尖是克薄的意思,绞,实则是狡,诗经里面狡童的狡。乡下人为自己解嘲开脱,说是与编斗笠有关系。有的斗笠是尖的,有的是要绞边的,有的是又尖又绞边的。
  《哭娘》:
  儿子哭娘哼天动地。
  媳妇哭娘找零搭碎。
  女儿哭娘翻东找西。
  女婿哭娘驴子放屁。
  一家死了娘。灵前自然是哭声震天动地。家里的亲人都得好好表现,不然,岂非是要被全村人笑话。上面两句,讲亲戚间各人的情态,有理,讲到如驴子叫的女婿,更有理。可惜乡下人不读世说新语,不知王导吊前贤的雅事。
  《告花子搁不得讨米的》:
  告化子搁不得讨米的。
  觅鱼佬搁不得摸坑的。
  争到天光是人家的。
  小时候我们兄妹四个常常为吃东西什么的打架。这支歌母亲捡出来,正好教育我们。她指着我们的脑门,大喝一句:告花子搁不得讨米的,我们就会像丝瓜一下吓得卷起来了。

五十七段。乡下的童谣续四                 
  《十二月农事谣》:
  岁寒宜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最好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惊蛰闻雷木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若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宜。
  风雨相逢初一头,满村瘟疫万人愁,清明风从南到北,定是农家大有收。
  立夏冬风少病疴,晴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棉禾。
  夏至风从东北起,瓜果田园受熬煎,端阳有雨年成好,芒种闻雷米亦然。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中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厄,实是立冬多雨雪。
  立秋无雨实堪忧,万物从来望丰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秋风天气白云多,处处欣欣好晚禾,只怕此日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霜降雨雪损万民,重阳无雨一冬晴,月中火色人多病,更遇雷声米价增。
  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年高田枉费心,此时若逢壬子日,灾殃疾病损人民。
  冬一东风窃贼多,更逢大雪有灾魔,冬至无晴无日色,来年定唱太平歌。
  初一冬风六畜灾,若逢大雪旱年来,但愿此日晴明好,吩咐农家放心怀。
  十二首诗来写十二个月的农事,这应是从前乡下的穷秀才拟好传唱下来的吧,来村里唱采莲船的人,应是会唱的,唱出来,让我们记住,作为简明的生活的指南。飞廉的村庄在四季的日夜中,在南来北往的阳光雨露,风霜雪月中,有生,有死,有灾,有病,村上的人种田过活,自然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看着节候的变化,并总结出这一些似是而非的规矩来。多么温暖而平实的一首歌啊,它就像晚上,摆在油灯下的,厨房里供我们吃饭的那张桌子,四平八稳,热气腾腾。

第五十八段。乡下的童谣续五                 
  《偷石磙》:
  半夜三更出日头,
  强徒来把石磙偷。
  聋子房中听清楚,
  哑巴一声喊出喉,
  上前把贼辫子揪,
  原来是个光葫芦。一个小孩剃掉了光头,刚开始一定会不好意思地戴着帽子,他的朋友们可不是好东西,一定要唱着这个〈偷石磙〉,将他的帽子摘下来,将他的光葫芦大白于天下。村里人称小偷叫做强徒,听起来很文雅啊。只是这个强徒来偷又笨又重又不值钱的石磙,定是被鬼迷了心窍。那聋子与哑巴忙乱的样子,也是非常之好玩。
  《后边押队夜游神》:
  日头落,月亮升,
  西边路上过阴兵。
  前头开路无常鬼,
  后边押队夜游神。
  有月亮的晚上,孩子们边玩边唱这支歌。一个人的时候,唱着唱着,会觉得毛骨悚然,怕被鬼遇上了。夜游神是什么,不知道,只知道回去晚了,就会被母亲骂作夜游神。
  〈大实话〉:
  正月里来是新年,
  烧酒没得糟酒甜。
  腊月三十贴对子,
  正月初一拜新年。
  
  二月里来是花朝,
  小牛没得大牛高。
  老人嘴上长胡须,
  伢们脸上没得毛。
  
  三月里来是清明,
  家家户户上祖坟,
  人人喜爱家家胜,
  只有单身独一人。
  
  四月里来麦刁黄,
  哥的丈母嫂的娘,
  三个半壶壶半酒,
  六只筷子共三双。
  
  五月里来是端阳,
  矮子生得不肯长。
  癞蛤蟆长了一身疮,
  草上露水怕太阳。
  男人们车水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将用脚踏的高高的水车抬出来,好几个人站在上面用脚踩着由池塘里向水田里车水。水车一边哗哗作响,男人们一边唱歌,这样的〈大实话〉是常常要唱的。句句大实话,听起来却让人觉得很好笑,好像费了很大的力量,来写诗作歌,却是要唱那些最不值得去讲的事,可见天下多么之太平,男人们在世界的稳定的秩序中,是多么的快活。因为车水是多在五月,所以这一首大实话讲到五月就结束了。

第五十九段。乡间的童谣续六                 
  一堆童谣,一定会令人厌倦吧,我在这里孜孜未倦,可是哪个地方,没有这些可爱而朴实的下里巴人的歌呢?最后抄一些制谜的谣曲,我即打住算啦。
  天生眼,
  地生疱,
  水生骨头,
  河系腰。
  射的谜底分别是天上的星,地上的山,水中的冰,与河上的桥。梅家河的桥的确是像一条腰带吧。
  矮矮树,
  结白果,
  我去摘,
  它惑我。
  射的谜底是草上的露水。每一个小孩小时候都对露水好奇过吧。
  大哥姓杨在屋上,
  二哥姓杨在稻场,
  三哥姓杨在树上,
  四哥姓杨在灶上。
  射的分别是洋瓦,就是青瓦中的玻璃明瓦。扬叉。杨树。还有洋火,就是火柴。这样全不相干的四样东西,竟能做兄弟啊,不过就是一般人家的兄弟四人,也是性格长相,都有很大的差异的。改倌的四个儿子,不就是这样的吗。
  出门冷,
  进门热,
  胡子长满身,
  来去八个月。
  没有在乡下生活过的人,一定是猜不出来的吧,这里讲的是大麦,没有大麦,可没有办法开糖坊,做有名的孝感麻糖。
  土里生,
  土里长,
  麻布袋子统和尚。
  射的是花生。形象。
  尖尖嘴,
  对你说,
  团团屁股尽你捏。
  好像是很下流的样子,实际上讲的是葵花子。
  青竹蒿,
  兰叶草,
  同床睡,
  隔壁歇。
  射的是芝麻。芝麻的果实本来就非常有意思,好像一堆兄弟姐妹躺在一个屋子里,又被分别隔开了。
  东山棉子西山皮,
  这个古怪真出奇,
  人家的古怪皮包子,
  我家的古怪子包皮。
  射的谜是玉米。玉米刚由外面传到村里的时候,大家的确都觉得非常古怪吧。
  小小树,
  半人高,
  上面挂着弯弯刀。
  黄豆树就是这个样子,而且豆荚上还有细细的绒毛。
  头戴金花两边分,
  身穿白袍脚踏根,
  有朝一日下大雨,
  奴家站在水中心。
  射的是豆芽菜。多么美妙的一首诗啊,读过后,觉得平时常吃的豆芽,也有了一点楚楚可怜的样子。这小家的碧玉,在清水的围困中,却正是豆芽成长的时候吧。

第六十段。乡下的童谣续七。                 
  瓜子脸,
  梅花脚,
  猜到就是你媳妇。
  射的谜底是狗。乡下的愣头小家伙,多半会被艾清这样好事的人如此戏弄一番。
  红袍子,
  绿褂子,
  走路吹笛子,
  坐着抹胡子。
  看起来像一个怪怪的教书先生,实则是射的苍蝇。夏天四处飞动的苍蝇真是讨厌啊,给它们做这么好的谜语,有一点过分吧。
  像狗坐,
  无狗音,
  有眼睛,
  无眉毛。
  射的是青蛙,青蛙为什么不长眉毛呢,鱼也是不长眉毛的,它坐着的样子,与狗的确是非常之相像。
  弯弯曲曲一座楼,
  姑娘梳的盘龙头,
  走着慢步出门去,
  还用团扇半遮头。
  这羞羞答答的小家碧玉,实则讲的是田螺。以前村里人是不吃螺的,后来由城里传来了吃炒田螺的风气。
  红门楼,
  白院墙,
  里面有个蒋大娘。
  这个蒋通讲,射的是舌头。
  一对白狗,
  跑到河沟,
  喊一声,
  往回走。
  说的是小孩流鼻涕。很多小家伙都是鼻涕虫,这个谜语可用来编派他们。
  一条沟,
  两座坟,
  一只小兔两边闻。
  中年男人们将这个谜打给小孩们猜。小孩们半天猜不出来,那男人就邪邪地讲:“回去问你妈,她知道。”真屁颠屁颠回家问,一定会吃到妈妈的粟暴吧,因为谜底就是妈妈的胸乳。
  一去一条冲,
  回来路不通。
  丢下儿与女。
  死在竹家冲。
  射的是用竹篓下泥鳅。男人们夜里带着竹篓出门,清晨由水田里将竹篓收回来,里面劈里啪拉装着抛妻别子的泥鳅。
  巷子去,
  巷子来,
  巷子死了巷子埋。
  射的是水车,水车就是一条不断地滚动的木巷吧。
  远望一匹马,
  近望无尾巴,
  吃的糠头饭,
  口里吐雪花。
  射的是风车,保明家的门前就站着这么一匹无尾巴的马。
  肉包我,
  我裹肉,
  肉不吃我,
  我不吃肉。
  射的是牛转。是指插在牛鼻上的木棍。小牛一岁后即终身在这一支木棍的指挥下生活。
  对打对杀,
  眼睛不眨。
  鼻子不出气,
  口里不说话。
  射的是门神。
  头大尾小一只船,
  走了汉阳走河南,
  走到合口翻了船。
  射的是喝汤的汤匙。
  生得有粗有细白如银,
  走过了几多大县城,
  穿过了几多绫罗衣,
  见过了几多漂亮人。
  这穿州过县的宝货,说的是女人们手中的针。
  铁头木身铜系腰,
  茅草山上把兵操,
  若要一仗打胜了,
  收兵回营进木槽。
  打这个谜子的人,一定要讲一下,这是紫清担子里的东西,才会被人猜出来,说的是紫清的剃头刀。
  高高山上一盘磨,
  皇帝老爷不敢坐。
  射的是牛屎。虽然皇帝不敢坐,我们却常常不小心,会踩上一满脚。
  一点一横长,
  一撇到汉阳,
  汉阳打个转,
  回来吃早饭。
  出谜的人要人家打一个字,仔细一想就知道,这是一个“方”字。         
  其他的还有:
  一只船儿小又小,
  三斤黄豆装不了。
  打一个“心”字。           
  一个顽皮伢,
  翻上又翻下,
  上又上不去,
  下也无法下。
  打一个“卡”字。         
  四面围墙一面空,
  一面高墙吹西风,
  西风吹倒三棵树,
  一个孩儿坐当中。
  打的是一个“匹”字。                 
  石匠挨着皮匠坐。
  打的是一个“破”字。                 
  木在口中栽,
  并非杏和呆,
  若是猜成困,
  不是傲秀才。
  要想当这一回傲秀才,可是要花一些脑力了。其实打的是一个束字。     
  四面不透风,
  老大困当中,
  三面没得事,
  一面用火攻。
  打的是一个“烟”字。     
  夫人去娘家,
  头戴两朵花,
  住了一个月,
  骑马转回家。
  打的是一个“腾”字,形象生动。   
  千字千得好,
  八字两边倒,
  女儿回娘家,
  被鬼迷倒了。
  射的是一个魏字。魏家河的人,都是知道的吧。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10:10:2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3 19:37 , Processed in 0.1391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