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微课程的属性入手认识微课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0 19:2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从微课程的属性入手认识微课程作者:金陵叙事
  微课程的属性至少有三,即课程属性、技术属性和时代属性。
  微课程首先表现为课程。从课程论视域看,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大范畴,微课程作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课程属性是微课程之首要的和基本的属性。
  其次,微课程具有技术属性。微课程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其课程内容依靠信息科技存在,其实施活动离不开信息科技创造的条件。微课程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俗称“微课”)支持自主学习。
  采用“微课”支持微课程实施,其灵感来源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倡导的“用视频再造教育”。萨尔曼•汗的这一创意随着“翻转课堂”在全世界迅速传播,并导致2012年全球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爆发的壮景。
  采用“微课”是因为视频最便于人性化学习。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陷于思考,也可以在不甚理解的时候倒回去重播,一遍乃至数遍,直到达成学习目标为止。
  最早产生的微课程,其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都采用视频格式。不过,随着实践深入开展,人们发现“微课”并不能支持所有课程的自主学习。于是采用以“微课”为主要形式、以其他资源为后援的混合式技术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因此,为了突出变革,我们可以把“微课”作为微课程的主要技术属性,但不应该把它绝对化,而应遵循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的原则与方法,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采用最适当的技术形式。
  其三,微课程具有时代特征。所谓时代特征,指的是当代IT科技表现出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三大显著特征。萨尔曼•汗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外,把内化知识挪后到课堂,开创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实验,被比尔•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假如不把微课程纳入“云教育”范畴,那么,作为其技术属性的“微课”充其量只能扮演“课件”的角色。而十三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恰恰证明:单纯的“课件”无论有多精美,都不可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云时代”的支持,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外,才使教师得以在课堂上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以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
  基于微课程属性,江苏省昆山市朝阳小学、培本实验小学的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微课”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学习任务,使自主学习成为高效学习策略,不仅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笔者在与参与“翻转课堂”实验的学生座谈时,有意问他们愿意用现在的学习方式(用“任务单”、“微课”翻转课堂)还是原来的学习方式,学生普遍表示不愿回到过去。问其原因,答曰:“运用任务单学习,碰到问题可以思考,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发现,这就是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油然而生学习成就感使然!这就是绝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收获!
  实践、研究到这个地步,完全可以这样定义微课程:
  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这种微课程以“微课”为主要技术形式,旨在适应“云计算”环境下的人性化学习,是一种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学习资源创新。微课程实践的直接结果:导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

备注:本文是我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11月刊撰写的专栏文章,刊登在P21。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9:31:1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关于微课的一些思考作者:Dobing
     这是研究生《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后的一点小讨论,我的观点比较简单,也没有很详细的阐述,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我心目中的微课
    我心目中的微课简单却又复杂。简单之处在于它看上去就是一段短小的视频,时间短,内容少,整个过程教学形式可能比较单一。但是,我说它又是复杂的,复杂之处正是在于能在较少的时间里,通过比较单一的教学形式,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将重要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习者,达到教学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既考验了教师教学的技术,也是对教学者教学艺术的一种挑战。目前,微课比较火热,它确实有它火热的理由与资本,它是多位教学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积极探索实践后跨出的一大步,具有多方面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这个浪潮中,一定要保持理性,把持住前进的方向,不能鱼龙混杂。希望能在探索中走出一条光明的大道!

二,对目前微课存在问题的研究
研究过程设想:
1,理论基础:在评价微课之前,我们必须对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充分,深入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微课,一堂优秀的微课有哪些评判标准,微课目前的发展进度等等。只有了解到这些,研究,评判的时候才有据可依。
2,相关案列的搜集:案列搜集看上去简单,实在涉及到很多问题。不同学科各具有自己的特色,教学的方式与思维必定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搜集的案列要能代表不同的学科特点,还要能体现不同的教学等级,不能只选优秀的或者较差的。
3,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过程中涉及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最为典型的代表应该是内容分析法,对整堂微课的教学进行微观的,量化的分析,从量化结果中找答案。同时,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辅助以其他方法,如调查分析,可对讲课的老师,观课的老师,以及上课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得知他们的新生。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利用相关软件进行量化的分析,得出科学的数据等等。
4,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讨论评估。集众家之所长,不断修改,完善!

三,微课设计制作、应用存在的问题
1,设计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a,对微课的理解太狭隘,仅限于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微”,而忽略了微课的真正意义;b,设计经验不足,存在多方面的设计问题,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界面设计等等。
2,制作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a,由于设备等原因造成的界面迷糊,声音过小,声话不同步,光线暗淡等;b,后期处理中,过度处理或处理不足带来的种种问题;c,制作的标准问题等
3,应用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a,,教师愿意分享自己教学的意愿;b,共享平台的建立;c,,资金,设备等问题;d,除此之外,微课应用还受到教师自身和学生自身原因的影响,如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年长的教师是否习惯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微课的欢迎度、坚持度以及学习者自身各种原因等。

四、郑小军《什么是微课》分析
     仔细地看了郑小军老师的作品《什么是微课》,收益很大,也对微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郑老师突破思维局限,整堂课中并没有教师出现,而是仅以PPT演示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向所有人深刻地阐释了什么是微课,引发大家的共鸣与思考。整个教学安排如下:
   首先以“微课是教学视频切片?”、“微课太短小,没有深度?”、“微课太单一,没有实用价值?”这三个问题导入,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接着简单介绍了国内几种代表性微课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微课的界定,并将这一界定分为五句话作具体阐释。之前的那三个问题作为主线相继在微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中出现,以引起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考。最后,除了引导学生观摩国内外已有微课作品外,还引导其继续思考4个问题:1.微课的发展前景如何?2.微课是导致知识碎片化的“元凶”,还是支持翻转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功臣”?3.微课应用:取代还是融合互补?4.如何制作微课?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堂课是老师精心安排过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全面,教学策略和方法新颖,教过过程逻辑性强。相信对认真看了这个微课的教学者也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个人认为,稍微可以改进的地方是针对授课的对象,改进PPT的画风以及动画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9:31:4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探讨作者:信息化教育
“微课”实践中亟待厘清的四个基本问题探讨
曹殿波1    薛苏秦2
(1.延安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2.延安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文章在文献调研与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微课的概念、分类、逻辑起点及作用四个问题。提出了微课的本质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当从资源的视角进行分类,是传统的学习方式与信息时代背景下终身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促使了微课诞生与发展,微课应当从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以及促进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上发挥其功用。
【关键词】微课;分类;逻辑起点;作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即将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呈现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传播时代【1】。2009年微博的出现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运动,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在教育领域,微课也应运而生。2012年秋季开始,教育部面向全国中小学举行微课作品征集评选大赛。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这两项高规格的赛事在中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微课”热潮。心理学中有一种“群体极化现象”,说的是群体的讨论使群体原来支持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支持,而群体原先反对的意见,讨论后变得更加反对,最终使群体的意见变得极端化,这种现象在网络环境中更加明显。可见,一种近乎狂热现象的背后更需要有一种冷静的思考。本文就是希望以一种中立的态度来分析微课开发中一些亟待厘清的问题。
1 什么是微课?
这是一个本体论性质的问题,截至目前这个问题仍没有形成共识。有官方的理解,有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理解,也有来自高校理论研究人员的理解。官方理解主要来自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官方文件和高校微课大赛官方文件。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李玉平老师、广东佛山市胡铁生老师以及广东韶关市吴秉健老师为主要代表。高校理论研究人员对微课的界定较为丰富,主要观点集中在焦建利教授、张一春教授、黎加厚教授、郑小军教授等几位学者的文献之中。
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官方文件认为:“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2】。高校微课大赛官方文件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3】。
李玉平老师认为微课是介于文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长度在5分钟左右,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没有解说【4】。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5】。吴秉健老师认为“微课”是为满足个性化学习差异的需要,以分享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师生都可以通过录制增强学习实境、实现语义互联的简短视频或自主学习的动态演示过程(可附相关的学习任务清单和小测验等),而且又能成为被学习者定制和嵌入的维基(wiki)资源分享内容【6】。
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7】。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8】。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9】。郑小军教授认为: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10】。
官方的理解主要来自于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早期研究成果。基础教育中的一线教师与高校中的理论研究人员对微课的理解又有不同侧重。一线教师更侧重微课的表现形式与功能,而理论研究人员则更注重微课的基本原理。两种侧重分属两个研究层面,外在形式与功能研究直接与实践相对接,有利于迅速促进微课的应用实践。基本原理和规律研究重视对微课的理性反思,有利于微课实践应用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两种看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用之别,共同为促进微课的实践应用服务。
事物的表现形式是不稳定的,功能也可以转变,对事物的有效认识途径是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对微课概念的界定笔者倾向于理论研究人员的思路,但是可以通过例证的方式辅助分析,这样既可以把握事物的核心特征,又有助于实践操作。综合研究上述几种对于微课概念的界定,笔者对微课的理解仍然存在困惑。第一,微课的“临近属”是课程、资源、教学活动还是课程组件?这个问题是概念的定位问题,决定着我们要从哪个范围、程度或方向去理解概念。第二,微课的“种差”是时间、知识点还是教学环节?笔者认为微课的“邻近属”应该定位在“数字化学习资源”上,而“种差”只能定位在“微型时间段”上。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述:微课是适合在微型时间段内使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下面分别对微课的“邻近属” 与“种差”的来由进行详细分析:
1.1 微课的“邻近属”——数字化学习资源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微课不是课程。课程的两大构成部分是课业和教学进程,微课中有课业,在视频类微课中似乎也有进程,但是这种进程是虚拟的,并非是教师与微课使用者之间构成的真实教学进程,其本质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其次,笔者不赞同把微课的形式限制在数字视频资源上,笔者认为只要适合在零散时间来学习的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都可以是微课,比如一段音频,一段文字材料、一个动画甚至是一个流程图或者结构图等。再次,微课中需要设计一定的教学活动,有时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来呈现微课的内容,但是微课内的教学活动都是相对固定的,不具有真实课程中生成性特点,因此也不能把微课表述为一种教学活动。最后,微课的特点与课件的特点类似,只是这种课件的作用更多的是辅助学习者的自主性的“学”,而非教师的“教”。
1.2 微课的“种差”——微型时间段
首先,不能选择“知识点”作为微课的种差,因为并非所有的微课都是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是具有层级性与阶段性的,为了完成学习,学习者可能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重复,也未必一次性完成。为了适应学习的这些特点,微课的设计未必都是以单个知识点为单位,比如对于处于总结、复习阶段的学习来说多个知识点的整合性呈现更加适合他们的实际需求。其次,微型时间段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因此不能机械地规定这个微型时间段的长度。不同年龄学习者的注意力水平可以作为微课内容设计的参考,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学习者学习成效不仅仅与注意力有关,还有兴趣、需求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可见,只要总体来说可以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一次有效的学习即可。因此笔者在上述的界定中加入了一个限定词“适合”。
根据上述分析,微课不能理解为微型化的课程,而是一种可以辅助学习与教学的资源。基于微课资源开展的学与教也打破了传统的“课”的概念,让“课”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充分拓展了灵活性。
2有哪些微课?
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属性特征作为根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它是人们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组织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目前对微课的分类依据主要有按照课堂教学方法和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两种。其中,以教学方法为依据将微课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以课堂教学主要环节为依据可将微课类型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此外,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11】。上这些分类方法有两个问题,第一不利于认识微课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本质,第二把微课的实践领域局限在学校教育之中不利于认清微课的逻辑起点。
笔者认为微课是适合在微型时间段内使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借鉴学习资源的分类方法来研究微课的分类。胡通海与汪颖两位学者从实用目的视角将微型学习资源分为医疗健康、家庭理财、生活休闲、体育运动、综合素质、电脑网络、防灾避险(七大类)。从资源形式视角分为文字、音频、图片、动画和视频。从资源时长视角分为一分钟以内、一至三分钟、三至十分钟、十分钟以上。从适合人群视角分为老年人、学生、职场人士、其他人员。从学习结果视角分为记忆型资源、应用型资源、方法型资源、动作模仿型资源、态度型资源【12】。这种分类方法更有利于我们对微课概念认识的深化。
3为什么微课?
目的决定手段,目的不明确必然导致盲目实践。通过对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和高校微课大赛中大量作品分析发现,大家对微课目的的认识尚不明确。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微课逻辑起点的问题。吴秉健老师认为微课程的逻辑起点是个性化学习需求尚未得到当今技术和实践的足够支持【13】。微课的确可以让学习者更加灵活与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的内容,进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但是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每个时代都有,为何在今天如此迫切呢?笔者认为导致微课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不能简单归因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应当在更大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考察。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就是信息的极大丰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处于快速变化之中。这样的时代特点给学习者提出了新的学习诉求,终生学习将成为主要方式。这种学习需求是来源于外部的,而非是来自主体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可见,是传统的学习方式与信息时代背景下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促使微课诞生与发展。微课的目标就是通过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来解决学习者在学习灵活性与针对性方面的需求。
4 微课有什么用?
事物的功用不仅与事物的结构、本质属性有关,还与其所面临的客观问题有关。因此,在分析一个事物的作用时只能得到一个暂时性的结论,都具有历史局限性。
2013年4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络视频会议中做了题为《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讲座,在讲座中焦教授认为微课的作用从目前看至少有六种,分别是在线学习、混合学习、颠倒教室、教育资源、教师成长与教育改革。这些对于微课作用的分析正是建立在其对微课概念的理解之上的。这六种作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变革学与教方式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可见,这种理解把微课的作用聚焦在了正式学习与学历教育的领域,而忽视了非正式学习与非学历教育的领域。
笔者认为,微课的核心作用就是解决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信息时代背景下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具体的表现有两个层次三个方面,第一个层面是形式层面。微课的使用一方面突破时空限制,保证了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另一方面增加了学习资源利用的灵活性与个性化,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任何方式进行学习。第二个层面是实质层面。在传统的学习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正被逐步认识和确立,但是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却远未被发挥出来。微课在形式上支持了泛在学习方式,让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变得切实可行,对学习者主体作用发挥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青年记者,2010,1:7-8
[2]教育部发布“微课”评审新标准[OL].http://www.cnweike.cn/?c=main&a=newsdetail&id=6,2013.5.10
[3]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方案[OL].http://www.enetedu.com/editor/uploadfile/2012113015400581431.doc,2013.5.10
[4]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5]胡铁生.胡铁生的最新“微课”定义[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64be60101arwp.html,2013.5.12
[6]吴秉健.比对“磨课”与“微课”的差异和聚焦共同点[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1cdbc60101b5a8.html,2013.5.12
[7]焦建利.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远程讲座回放[OL].http://www.jiaojianli.com/2800.html,2013.5.12
[8]张一春.微课是什么?我给出的定义[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ouw0.html,2013.5.13
[9]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10]郑小军.我对微课的界定[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1a0210102e6ge.html, 2013.5.13
[1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12]胡通海,汪颖.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微型学习资源分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1:36-39
[13]吴秉健.微课研究的逻辑起点[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1cdbc60101awos.html, 2013.5.13
本文已发表在《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年第五期,转载请标明出处。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9:32:2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微课问答作者:王竹立
【这是我针对北大汪琼老师研究团队关于微课大赛相关问题的提问所做的简要回答,由于最近事情较多,来不及进一步深入思考,这些观点其实在多篇博文中都表达过。---竹立附记】

1.请谈谈您是怎么看待微课和微课教学的?两者有无差异?
答:从字面上理解,微课应该是指以微视频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微课教学应该是围绕微视频及相关资源而组织的教学活动。当然,也有人把微课定义为微视频及相关资源与教学活动的总和。我以为我们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微课定义上没有多少价值,微课从实践中诞生、在实践中发展,我们不妨保留一些探索的空间,而不要先把它定死。

2.您结合您看到的作品进行分析,阐述从这次微课比赛中看到的问题及建议。
答:我看过的微课作品不多,只有二、三十个。总的印象是良莠不齐。好的微课特点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小专题,进行集中讲授。教师精神饱满、口齿清晰、教学策略运用适当、重点突出、没有冗余信息。屏幕或黑板上的内容拍摄清楚,能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画面切换,处处体现出讲授者和制作者以学生(观众)为本、以有效传递教学内容为目的的匠心。不好的微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画面切换不及时,比如当讲授某个黑板或屏幕上的内容时,依然采用远镜头,让观众无法看清黑板或屏幕上的字或图片。②试图展示教学的全过程而忽视了重点的突出。例如有些微课连上课前的学生起立、师生互致问候这样的场景都一一展示。这在分秒必争的微课中是一个大忌。我一直认为微课主要应该是为了传递某个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那种以专家评审为目的的“说课”式微课、或表演性微课意思不大,只可在特定场合使用。③教师讲授水平不高,或者口齿不清、发音不准、口头禅较多、语言不够简洁明了、讲课没有激情等。④缺少教学策略,平铺直叙、空洞讲授、缺少案例,整个微课没有高潮、没有起伏。⑤录制效果差、画面不够简洁、或者过于炫耀技巧。⑥类型比较单一,缺少讨论式微课、演示性微课、活动式微课、动画式微课等,可能是我没有看到。但这类微课仍然要以教学效果为首要目标,而不是以表演、炫技为目标。⑦选题不当。有些微课并非重点、难点或疑点,内容一般,让学生看看书就可以了,没必要做成微课。或者有些内容不适合用视频形式来传递,可改成其他形式。等等。

3. 您对于微课大赛的看法,对于学校组织建设微课的建议,对于处理微课与教学改革关系的建议
答:组织微课比赛有助于宣传、推广、普及微课,这是好的一面。但如何使微课教学常态化则是更重要的观察指标。我认为,一项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于比赛、公开课、项目评审时如何表现,而在于比赛、公开课、项目评审结束后,教师是不是还会自觉自愿地在教学中去运用。能够自觉自愿地运用,说明这项改革是成功的,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是符合教学需求的;否则就不是,也长不了。微课的前景更多地在网络,在网络教育中,而不在课堂。这是我最近一篇关于微课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在课堂上当然可以采用微课、或利用微课进行翻转教学,但微课在传统课堂中仍将处于辅助和补充的地位,不大可能根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或结构。

建议对微课不要模式化,要鼓励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不要求全。你看可汗学院里的微课,老师根本不露面,还有TED里面的视频,风格各异,但创意迭出,也没有使用多么先进的技术,效果却比较好,看的人很多,为什么?就是始终突出教学第一、效果第一和有效传递原则,而不是技术第一、“先进”理念第一原则。我在讲教学PPT制作的基本原则时,强调“简(简洁、简单,突出重点、难点,没用冗余信息)、图(多用图型图像视频动画,文字少而精)、比(通过字体、大小、颜色、明暗和案例等对比,以突出教学重点)、美(追求美感、韵味、想象力,让人过目难忘)”四字原则,和“好的PPT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有效沟通”的基本标准,可作为微课好坏评价的参考。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9:40:4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微课制作作者:泥墙上的阳光
看了好多同学制作的微课。大多数是“数字故事”而不是“微课”。引用郑老师对微课的定义吧。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为便于分享、交流和重用,微课资源包除了微视频,还应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及其源文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开展基于微课的网络教研(包括说课、上课、评课和分享交流),将成为提升网络时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研能力,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句,就总体解释了微课的形式,是一种新型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第三句提到,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就这两句话,我觉得,微课就是我们简单认识的“微课”,微小的课。既然是课,那么就应该包含有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能够让观赏者学到东西。就我们班植丽先做的微课,她做的微课总体思路明确,动画制作连接润滑,再加上跟节奏的音乐,可以说是我们两个年级里做得最好的一个微课了,没有之一。
其实我们的技术水平都是一样的,就是因为制作思路不明确,脑子里没有特定的想出来的效果,在动画连接的时候会出现不连贯的状况。自己本人没有制作微课,但是,对于微课的制作过程,我个人觉得是这样的:一、选定课题。二、写出脚本,找资料(每张幻灯片的内容)。三、想象自己所要的动画效果(无需华丽,连接顺畅就好)。四、开始制作,思路清晰。五、根据内容节奏添加音乐(有必要时需要剪辑音乐)。
至于微课的选题,从所学知识和自身发现的学习技巧或者是平常遇到的难题加以网络搜索了解后分享选取。比如:PPT字体的选择、网络搜索的技巧、word排版技巧、metro风格特点设计技巧、英语高效记单词秘籍、大学生学习方法、时间管理、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真伪、如何简单快速下载视频、Adobe软件的共有特点、win7系统的使用技巧、电脑清理垃圾的集中方式、色彩搭配、拍摄取景介绍、单反相机使用技巧、PS软件的实用性和与其它软件的配合、生活小技巧等等都可以选取为我们微课制作的课题。
至于动画效果,可以与生活接触的东西和网上新出现的风格联系起来,再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而出。比如,本人在每天都用得智能手机上想到了“滑动”效果,在PPT上模拟手机触屏的滑动效果。
建议大家还可以上锐普PPT花瓣PPT模板下载网站等网站吸取灵感,模仿其它优秀的作品制作。
以上所写,均是本人所想,如有更好的建议,希望大家能与我分享。谢谢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9:42:54 | 只看该作者
微课配乐参考
转载



   
一、班得瑞:大自然的声音
初雪、春水、真爱、日光海岸、清晨(new morning)、雪之梦(Snowdream)、安妮的仙境(annie's wonderland)、无止境的见识、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神秘园(secret garden)、巴格达之星(star of baghdad)、追梦人、春野、童年……
    二、中国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渔樵问答、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
    三、理查德·克莱德曼中外经典钢琴曲
    乡愁、爱的协奏曲、献给爱丽丝、天鹅、小夜曲、欢乐颂、林中漫步、渔光曲、秋日的私语、爱情的故事、绿袖子、水边的阿狄丽娜、爱的纪念……
    四、英文歌曲
    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The Sound Of Silence、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Evergreen、As Long As You Love Me、The day you went away、May it be、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God is a girl、Casablanca、My Heart Will Go On、moonlight shadow、Everytime、heal the world(MJ公益歌曲三部曲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动听的歌曲”)、后街男孩的其它歌曲……
    五、近年来爱听的轻音乐
    台湾作曲家林海之心灵钢琴:远方的寂静、月光边境、琵琶语、欢沁、守候、踏古。
爱尔兰作曲家恩雅Enya:Caribbean Blue(加勒比海蓝)、Shepherd Moons(牧羊人之月)、May it be(祈愿)。远离了嘈杂的都市凡尘,摆脱了扰心的世俗功名,至纯至美的圣女之音降临凡间!那是一种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息的,如天籁一般的音乐,有清新而充满生机的,有哀婉凄楚的,还有的不知该怎样形容,只是让人们傻傻地听着,感受着内心的共鸣——这就是《Caribbean Blue》带给人们的美好。笔者2008年参与制作的一个视频作品就是以《Caribbean Blue》为背景音乐。
    kiss the rain(雨的印记):唯美静心助眠钢琴曲。午夜时分,特别适合听这首《雨的印记》,优美的旋律透出淡淡的忧郁和宁静,恰似岁月的记忆从指间丝丝滑过,依恋却留不住……
    Kimi wo Omou Melodi(想念你的旋律):曲风纯净、唯美,旋律简单却不单调。每一个灵动的音符都跳动着生命的韵律,犹如粒粒珍珠滑落掌心。细腻的感情在优雅的曲声里慢慢流淌,淡淡的忧伤,静静地品味。
    Always with me(永远在一起):日本国宝动画巨匠宫崎骏的奥斯卡杰作《千与千寻》片尾曲。
   《My Soul》(忧伤还是快乐):主旋律带着淡淡的忧伤,而副旋律又带着欢快的节拍。看似两种矛盾的节拍,巧妙搭配升华了这首曲子。其实,生活何尝不是忧伤和快乐的混合物,分也分不开。
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主题曲(手风琴版):《第十放映室》片尾曲,美的音乐,美的风景,美的心灵。
久石让:天空之城、summer。
请不要爱我,山谷里的居民,传奇,月之迷宫(《水果篮子》) 。
raindrops雨滴(韩国Rain《雨的秘密》专辑第七首曲子,透明雨滴溜滑下窗户的可爱玲珑旋律)。
Misty Raun-雨的秘密(《雨的秘密》专辑第二首曲子)。
石进作品集(夜的钢琴曲):让人安静下来的音乐,最喜欢其中的《一个人的时光》和《夜的钢琴曲(五)》(《电影《非诚勿扰2》插曲)。
    六、至今还喜欢听的老歌
    一剪梅、爱的故事(上集)、老狼_晴朗、光辉岁月、真的爱你、沉默是金、爱在深秋、水中花、情凭谁来定错对、披着羊皮的狼、让爱继续、晚秋、后来、一万遍(刘若英)、十年(陈奕迅)、春天花会开、有一种爱(《昭君出塞》主题曲)、终身美丽、似水年华、一生有你、美丽人生、中学时代、栀子花开、同一首歌、童话、只爱一点点、潮湿的心、美好的爱情、冬天快乐、爸爸妈妈、我们的爱、仙剑奇侠传、不能再等待、明月几时有(王菲)、月光下的凤尾竹(黑鸭子)、恋曲1990(罗大佑)、我是一只鱼、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朋友、送战友、南斯拉夫电影《桥》主题曲、《亮剑》主题曲《中国军魂》、中国民间音乐(喜洋洋、花好月圆、节日序曲、步步高等)、梦里水乡(葫芦丝版)……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9:46:2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微课,从制作到系统变革作者:杨晓哲
微课,从制作到系统变革
杨晓哲/文
“微课”这个名词,几个月前还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而如今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受。而基于微课的多种颠倒课堂模式,混合学习模式,正在一线学校的践行中不断清晰路径。本文从微课的制作讲起,涉及工具,方法和技巧,而后对一线学校的微课实施提供几套可行的方案,最后对实施系统变革提出几点想法。
一、微课的背景与定义
微课,或称之为微课程,其本质是面向学生学习的微小课程。黎加厚教授在文章《微课的含义与发展》里给出了“微课程”的简明的定义:“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很多国内的专家学者都对微课进行了定义,有黎加厚、焦建利、胡铁生、张一春、郑小军等。在定义中,不断总结,审视,和重申微课的内核。郑小军老师在博文《我对微课的界定》里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郑老师的定义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微课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紧密相连的。
通过这些定义,我们对微课有了一个相对直观而又概况的理解。微不仅在于时间上短小,更在于其内容上的微观和简明。而课程,不仅是面向学生学习为宗旨的最好诠释,更是脱离创造者而独立存在的统一体。明确了这点,对于微课程本身我们就有了比较准确的定位。笔者给出这样的定义:微课程,是指针对微小内容,在短时间内讲解,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面向学生学习的独立小课程。
对于一线教师并不需要过于纠结其概念本身,反倒是一线教师的创造将不断改写概念的定义。因此,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制作微课程和进行改变的路径。
二、微课程的制作工具
制作微课程的工具有很多,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款常用的制作工具。
1、      录制屏幕工具
【Camtasia Studio】这款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录制屏幕。

这款软件的优点:
【1】   录制后自动生成视频格式
【2】   可以对录制内容进行字幕添加
【3】   可以进行局部录制屏幕
【4】   录制后的视频可以自动追踪鼠标进行局部放大
【5】   软件很小,安装方便
软件下载地址:http://vdisk.weibo.com/s/zOwxp
举例,这就是用这个工具做的录制屏幕微课程:

2、      使用PPT自带功能进行录制


用PPT自带录制的优点在于
【1】   画面非常清晰
【2】   可以充分运用好演示时候的荧光笔
【添加截图】
【3】   可以添加丰富的图片资源
【4】   可以制作简单的动画演示效果
(也可以采用“数字故事”形式制作微课程)
3、      添置手写板


使用手写板是为了大量书写能够清晰地记录下来。毕竟用鼠标写字是比较不方便的。
手写板的优点
【1】   书写方便,可以记录各种笔画

4、      使用iPad



目前iPad2只需2800元,虽然还是有点小贵。但是iPad绝对是最方便强大的录制微课程工具。只需要拥有iPad,使用里面的软件showme或是explaineverything,你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微课程录制。录制好的微课程已经是视频格式了,发送到邮箱就可以了。
优点
【1】   非常适合手写
【2】   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边画边说的过程全部自动记录
【3】   视频导出方便
5、      使用手机


手机也是录制微课程非常方便的工具,而且你还可以保留纸和笔讲解题目的习惯,只需要旁边放一台手机,固定好后自动录像就可以了。手机的最大好处在于每个人都有,而且还可以拍摄各种实验操作,甚至是运动技能教程都可以用手机解决。
优点
【1】   试用场景广泛,包括各种实验操作,运动技能讲解
【2】   记录方便(建议找个支架固定)


这五款制作微课程的工具非常实用。一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三、微课程的制作注意事项
黎加厚教授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提出了17条建议,非常具体。这就是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l  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
l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l  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l  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
l  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每一条建议都是一种提醒,就像注意事项一样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避免走弯路。但是,建议终归是建议,不是原则也不是条条框框,如果说有原则的话,就一条: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你不是白纸,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有自己丰富的教学经历,都有自己讲解知识点的方式方法,你应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将自己的教学智慧融入微课程制作中。
四、微课程的实施方案
微课程终归是要让学生用起来的,否则就成为了搁置的资源。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开展微课程的应用,这是需要实施方案的。不同学校的环境不同,采取的方案也不相同,这里提供了几套参考方案。
1、      集中看看
需求:学生们总是忽略了实验的重点、难点和细节,而每一个学生忽略的点又不一样。这样一来,一线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讲一遍就显得特别费力,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对于实验操作来说讲解是不够明确的,教师需要做实验演示。因此,学生的需求是操作实验演示的细节,并且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观看。
解决方案:某学校已录制好初中的系列物理实验的微课程。学校将录制好的物理实验系列微课程放到学校的局域网内。【或者通过计算机机房将20个微课程视频放到每一台计算机上】然后,安排实验复习课。让全班同学到机房里,点击自己不明确的实验进行个性化观看。不同学生看不同视频,注意不同细节。
方案迁移:不仅是物理实验系列微课程可以这样,很多学科也可以如此。集中看看的优点在于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短板问题。方案还可以进一步演化一下,可以为每一个班级添置2-3台台式电脑放到教室的后面,学生在课间或是夜自修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看看里面的微课程。这一方法的优势也非常明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性,这让微课程更好地为个性化服务。
方案说明:集中看看是根据观看微课程的时间而给出的一个通俗叫法。其优势在于让微课程与个性化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方案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都是有能力接受的,并没有要求学校需要新增添什么设备,就是使用现有的条件就可以。但是其本身并没有要求改变教学流程,因此这样的方案对教师的行为改变相对较少,最容易被接受。
2、      回家看看
需求:学生回答家里做作业的时候,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找谁呢?打电话给教师?恐怕很少有学生这样做。即便这样做了,也不见得教师能够在电话里把问题讲清楚。更何况一个班级40-50人,怎么可能全部通过电话求助呢?很多学生会选择第二天来学校的时候询问教师,而有些学生却不愿意去问教师,久而久之就累积了大量问题。因此学生的需求是在家里遇到学习问题需要教师讲解帮助。
解决方案:好,有了微课程之后,最直接的方式是学生用U盘把教师录制的微课程拷贝回去。现在几乎每个学生的家里都会有U盘,如果没有U盘的话建议学校先批量购买借给学生使用。学生带自己的U盘过来拷贝微课程,回家后就可以观看。学生用自己的设备室是有好处的,自己可以管理U盘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知识管理,更是一种需求管理。学生拷贝微视频的时候要有弹性,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觉得自己需要这个微课程才拷贝回家看,不需要就不要拷贝回家看。
方案迁移:U盘拷贝的确是个不错的方案。办公室放几台电脑,建立几个文件夹,让学生来拷贝吧。或者放到机房里,一口气50台电脑,电脑都开着没事的。学生课间就跑去拷贝自己需求的微课程,多么有活力,多么有生机。电脑房也不至于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灰。当然,我们也可以对方案进行衍生。让存储在云端!是的,教师可以自己申请一个百度云【yun.baidu.com/】,或是金山快盘都可以。组织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l   教师个人申请自己的云盘。而后将微课程的视频上传到云盘,发布分享链接。把链接地址告诉学生。就像下面这个就是分享链接的地址: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59349&uk=1546512598
l   教研组申请云盘。例如针对专题放到统一的云盘上。云盘也可以做好归类。分享链接告诉学生。
l   班级建立云盘。文件夹内分好学科类别。好了,把云盘的用户名和密码告诉给学生们。优点省得每一次都要告诉学生地址。
这一方案迁移,连U盘也省去了。更重要的是教师开始建立自己的微课程管理系统,更进一步地话,教研组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微课程共享体系,无形之中又让微课程的发展在学校中更进一步。
方案说明:回家看看是根据观看微课程的地点而给出的一个通俗叫法。从学生回到家里,期待遇到问题有教师在身旁讲解的需求开始。微课程如何真正到学生的手里。而学生自带U盘进行拷贝的方案,让自带设备(BYOD)的方案优势显露出来。U盘不仅是保存微课程的工具,更是学生进行自我信息管理的工具。而课间让学生主动地选择需要的微课程进行拷贝更是从简单的行为出发,让学生的自我需求可以更进一步地展现出来。不要小看课间同学们的跑动,这样的行为会让自主性充满感染力!而迁移方案,用云存储的方式,需要一定的网络支持。虽然不需要特别高的网速支持,也不会有特别大的迸发量(同时上网的人太多会让网速变得很慢),但是毕竟还是要上网,家里要有网络才行。而且上传和下载都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个方案让微课程运用更广泛了,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上。这个方案可以不对教学流程做很大的修改,但是对教学流程中做一些简单的调整已经变得触手可及了。有些内容可以提前看,有些内容可以转移,要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已经变得更加接近了。
3、      经常看看
需求:学生学习需要自控步调。学生期待课堂有更多的讨论,学生期待教师给够给予更多个性化的辅导。学生甚至期待可以得到更多样更多元更好的知识讲解,而不仅限于自己的任课老师。
解决方案:自控步调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并且不仅限于复习内容,也不仅限于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巩固。自控步调意味着对学习进展更大程度的把握。学生需要有更多的时间以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有自己的设备终端,也就是所谓的“1对1数字化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设备终端,这个终端的最低要求就是能够看视频。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来考虑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开始考虑平台的问题了。
有不少学校采取用自己的服务器搭建平台。能够支持学生用自己的终端上FTP进行视频的浏览观看。优点在于环境相对纯净,播放视频的速度非常快。但是缺点在于回到家里可能无法观看,以及学校需要自己有服务器。那么,有没有更便捷免费的途径呢?
基于要播放视频需要大型服务器的支持。因此,我们需要适当地采用云服务的方式。可以这样操作,先将视频录制好后,上传到优酷平台,而后在优酷上建立主页或是建立教师自己的个人博客,把视频代码嵌入到博客中。以博文的方式发布微课程!这样做决定是免费的,而且也能够开展微课程的教学。
总结一下,技术解决方式:优酷+博客。
优点:1、免费。2、云服务稳定强大。 3、可以在博文内互动评论。【其互动方式是多样,在博文里也可以发布试卷(例如嵌入问卷星)(发动投票,新浪博客自带有这样的功能)】
缺点:1、优酷播放视频有广告(50秒)
方案迁移:优酷+博客的方法是充分运用云服务和社会化媒体的方式。我们同样可以进行迁移,不一定是优酷,土豆等视频云服务方,也可以是一些博客自带内嵌视频播放的功能。另外,如果采用的是安卓或是iPad平板电脑的话,也可以采取云存储在线播放的功能。这需要中间app的支持。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建立一个网站,而后把优酷上的视频嵌入到自己的网站上。学校官网的优势在于引领和对外,其本身对内并不是灵活的。也就是说利用统一的官网来放大量的微课程前期是不合适。教师个人优酷+博客的方式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创造各种组织方式,有助于教师能够更好地生成和调整内容,更是教师经营直观可见的有效途径。
方案说明:经常看看是根据观看微课程的高频率使用而给出的一个通俗叫法。使用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我们就会面临全新的环境。我们的教学设计会改变,我们的教学时空会被放大。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整个流程。无论我们采取国外翻转课堂的方式,还是自创更多混合学习的方式,其根本都是为了更大程度的支持个性化学习。很多人认为翻转课堂的形式已经是我们追求的顶点了。其实,并非如此,如果真正开展,你会发现有新的模式,你会发现社会化网络节点也会发生在你的学生之中,你会发现分享的节点将不仅仅是教师,一切都还在展开,都还在发展。
五、微课程的系统变革
在第四章里我所提及的微课程实施方案都是面向一线教师和学校层面的。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一线学校的点状试探。因为一线学校的实践是踏实而又深刻的。笔者个人参与制定了几个学校的微课程实施方案,并在上海市嘉定实验小学共同设计了1对1环境下的教与学。在和不同学校的一线教师和校长们交流中,看到了不同学校的不同方法和策略。笔者个人对学校开展微课程提出三点建议:
1、      微课程的实践从小部分教师开始。
让积极的少部分教师先动起来。教育信息化的项目有个鲜明的特点。如果你认同它,就会放大它的优点;如果你不认同它,就会无限制地放大其缺点和困难。因此,让拥有尝试并认同这一方式的教师先动起来。鼓励小部分教师制作微课程,但不止步于微课程制作。而要采取第四章提到的三种实施策略中的一种开展教学改变。无论是偶尔看看,回家看看,还是经常看看,都是一次完整的微课程落地的尝试。只有让少部分教师完整地去实施这样的流程,才能够带来真正的变化。
而后,让少部分教师阶段性地与更多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有意识地制造差异能够更好地落实整个学校的微课程变革。在具体实施阶段,内部分享的力量远比专家引领来得重要。
2、      微课程的实践需要多方共识。
不要小看微课程实施后的变化,即便准备实施之前也需要有清晰的认识,这不是一点点的改变。因此,无论是校长还是一线教师都需要有意识地做好多方的沟通工作。让先试先行的学生家长认同是项目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让家长也有个清晰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有三条建议:
【1】通过家长会,或是长期短信群发或是QQ群等其他各种方式,保持项目进展的沟通。
【2】开家长会既要有校长讲解,更重要的是让要上课的一线教师讲解。这样更有说服力。
【3】需要逐步地告诉家长学校的策略,而不是全盘一口气说完。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      微课程的实施需要循序渐进。
不要想每一堂课都是颠倒课堂,也不要想每一堂课都达到公开课的标准,放轻松点,甚至一开始就得在课堂外的都是没有关系的。我们要的是常态化。一开始的实在,不出彩恰恰是成功的开始。在第四章微课程实施方案中我所提供的方案也是渐进的:偶尔看看,回家看看和平常看看。我们不需要照搬这一过程,但是渐进是需要的。无论是教师熟悉微课程制作,还是教师教学策略的变化,还是学生熟悉基于设备开展学习。我们甚至觉得一开始不需要把技术运用得那么精确,也不需要设计得很完美,但是我们需要不断尝试。
    可能就是从某次复习课让大家去机房看微课程开始,也可能是从某次给学生几个微课程回家看看开始。从小的点开始改变,后续我们可以进展的更顺利。随着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对设备的熟悉,对信息的管理应用能力的提升,甚至可以不断生成学习内容与其他同伴分享。这些都是一步一步,一层一层的设计。
    我们总结一下,对于一所学校的微课程系统变革需要以上注意三点。用更简单的语音概况就是:驱动内力,凝聚外力,层层设计。
    那么对于区域,甚至全国的微课程发展又会有哪些切入口呢?或者说整体的系统变化会经历什么样的阶段呢?大体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重复播!
    少部分教师录制个别微课程。只用于自己班上同学在复习的时候反复回看使用。其优点在于:知识点的讲解可以重复进行,方便准确地巩固知识。
第二个阶段:微共享!
    个别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系列微课程体系。又或者是在学校或区域的组织下,微课程的体系趋于完善。一定程度的共享开始发生。不同教师如何对该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过程一目了然,教师教研,自我提升多了一种渠道。学生们也开始观看不是自己的任课教师所录制的课程。
第三个阶段:大变革!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基础知识的讲授,而是能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启迪,能够开展群体的讨论与实践。”这一句话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接受的。A教师愿意把知识讲授的环节交给B教师的微课程(视频),而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于个性化引导和开展群体活动。这句话的基础在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完成,在于微课程体系的完善,更在于思想的转变,但是,不得不说凡是大变革其破坏力都是巨大的。如果我们没有勇气说传统的大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传统的一堂课由任课教师自己教授基础知识的方式已经过时,那么我们不可能认同这一句话。那么,所有的大面积微课程也仅限于小面积使用。而真正的变革,在于重新定位一线教师的核心价值所在,并践行这一核心价值。
总结
    微课程,它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却有着不简单的未来。没有谁说未来一定会来。因为未来的模样从来就是在现在人们的手中。未来,不是让我们看着它发生,而是让我们一起去创造它。
    微课程,不是万能的。在教育的变革里面从来就没有万能的良方。它的存在和意义以及它能够带来的变革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教育人的心血。归根到底,离不开你对教育的爱。你的微课程注入多少爱,你对即将到来的教育变革愿意做出多少调整决定其未来。如果有什么被颠覆了,那只不过是重构了某种形式,重新定位了某种方式,亦或是放大了某种力量,转移了某种付出。
    这就是微课程,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我对教育的爱。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勇于开创未来的教育人!
    期待对您有所帮助。
杨晓哲
联系方式:
微信公众账号:et123et
【我会在微信公众账号里定期分享最新的教育技术见解,欢迎关注】
新浪微博:@现代教育技术
2013.5.2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9:47:1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本月刊发的文章_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作者:吴秉健
                                                 北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 p23-p26
                                                 (本文蓝色字体内容刊发时因版面所限做了删减)
                                广东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 吴秉健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外微课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文献进行研读,聚焦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建构所需的增强实境、自然用户界面、实现语义互联应用、对21世纪学习技能的评价,分别对英国教师电视网站视频库、美国中小学微课视频维基资源库和英语学科微课视频库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研究综述,将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的目标、内容、技术特点和相关的案例效果等进行了横向的比较。最后阐述了国外微课视频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策略对国内开发和应用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增强实境;微课视频;视频维基;翻转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 04-0023-04
根据美国新媒体联盟2012年地平线报告对未来中小学教育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的展望分析,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的建构需要增强实境、自然用户界面、实现语义互联应用、关注对21世纪学习技能的评价。本文在对国外视频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文献进行研究时,分别选取了英美两国的三种微课视频研究进行综述,力图为我国中小学微课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英国教师电视网站视频库
英国教师电视网站(Teachers TV,TTV,http://www.teachers.tv)的微课视频资源建设从2004年开播以来至2011年4月被迫关闭,经历了7年时间。英国教师电视网站视频库中的微课视频资源应用和推广远超预期目标,只是后来视频资源服务器无法承受来自全世界范围的众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巨大访问量,其点击率曾一度超过了586万人次,加上近年来英国也面临金融危机,无奈之下英国教育部将那些由政府出资开发的3500个精品微课视频通过签约的方式转让给了国内的其他网络运营商,如TES网站,并要求其继续免费给教师开放使用。
1.微课视频的目标:由英国学校与家庭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DCSF)全额资助,但是视频内容的编辑完全是独立的。2004年创办时就规划用5年时间帮助学龄儿童和中小学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当时的策略基于利用好教师教学以外的时间,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设计研究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Agnes McMahon,2008)。
2.微课视频的内容:微课内容涵盖了英国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所有课程,每段视频长度一般在20分钟左右,而且视频的中间或开头结尾部分通常会穿插教育研究者或管理者与教师的随机访谈视频,课堂实境教学内容10分钟左右。英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或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时讯专题节目(长度10~15分钟)也会定期通过该网站播放,然后收录到网站视频库,从预告到发布,最后到入库成为常态。
3.微课视频的用途:能帮助教师拓宽教学技能,深化教学实践,通过资源能帮助教师联系更多的同行。视频资源的开发深入了学校、深入了课堂。这些视频资源能帮助教师节省时间并获取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教学思想和课堂资源。
4. 微课视频网站的七大愿景:(1)在教学技能、教学管理和教学引领方面承担有目的性的培训。(2)分享彼此的实践经验,传递先进的教学思想。(3)提供实践指导思想以便帮助教师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4)为广大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资源。(5)鼓励通过与时俱进地传递教育改革新闻和教学信息并走向专业化。(6)引导广大教师利用好其他的网络教学资源。(7)为广大教师建立志同道合的网络社群。
5. 微课视频的开发原则:(1) 在展示近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遵循视频证据的重要性。(2) 直观记录教学方法对课堂产生的影响要比教师对教学行为的文字描述更加有效。(3) 重点记录学习的发生情境,鼓励观众聚焦学生和他们的学习结果。(4) 对有需求的辅助资源提供恰当的综合描述。
6. 绩效的考核指标:(1)达标率:微课视频资源受众面百分比以至少每月连续观看5分钟以上,观众数量以每月连续观看5分钟以上来计算。(2)忠诚度:视频观众的百分比每月至少连续观看5分钟和每月观看30分钟(不需要连续观看)来计算。(3)互动性:关注特定用户,以及视频下载的文件总数和流量需要超过一个月。(4)适用性:运用于本校课堂或满足培训要求的视频节目。(5)用时合理:要评定上个月教师观众的学习平均分,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频道视频的用时是否合理。(6)易用性:公开视频发布的时间表,容易发现网站资源。评价量化目标要与视频评价绩效管理模式和评价指标相对比。
7.支持英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1) 微课视频内容要求教师成为完整学校的教育力量,清楚阐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各个阶段的期望是什么,并给出重要参考。(2) 对教师和班主任绩效管理系统的建构提供案例。(3) 鼓励教师对他们自己的专业发展担负更多的责任。(4) 提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主要职责取决于学校的教师本人,专业发展的经费要大部分靠学校的预算拨款。
8. 微课视频内容的影响预期:(1) 给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继续教育的专业发展资源。(2) 帮助学校的教职工积极利用好他们的宝贵时间。(3) 帮助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选择。(4) 教育好每一个孩子。(5) 帮助改善学校的教育。(6) 充分发挥新技术的最大效益。
9. 微课视频对教学实践的影响:视频访问量的统计从开办的第二年9月单月访问量56837人次上升到第三年7月的单月访问量116099人次,访问量早已实现了翻倍。开通第三年有2%的班主任认为这些资源对他们的教学实践很重要;29%的教师认为有一些效果;37%的教师认为对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岗位绩效有效;54%的人认为相当受鼓舞。
                             图1.教师电视频道微课视频节目内容收视率统计


基于维基管理功能的微课视频应用
美国密西西比西北社区基金会 ( Community Foundation of Northwest Mississippi) 属于非营利性的学术机构,总部位于美国中南部地区。2008年由乔•托马斯(Joe Thomas)博士带领的视频编辑团队创办了基于维基功能的视频资源库“观看知道学习”(WatchKnowLearn,http://www.watchknowlearn.org/ )。他们的工作重点是根据学生用户的多样性推荐视频,全体编辑拥有强烈的责任感要给用户提供最优质的素质教育。为实现这个目标,邀请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推荐能被收录至目录的视频,然后采用维基框架和理念,对那些视频进行审核和批准,进行恰当分类。这些视频是从互联网上找到的最优质的视频,涵盖中小学(3~18 岁)的所有教育主题,而且儿童观看绝对安全。
1. 视频库目标:打造一个世界顶级的在线中小学教学视频库,这些在线视频的域名可供教育者储存、分类和最佳等级评分。确保这些服务是免费的,以便于教师、家长和学生在世界任何地点能存取与使用。
2. 视频库内容:已收录超过 5万个教育视频,整理成一个包含 5千多个类别的目录。授课教师和在家学习的学生无需任何注册费用,就可以自由浏览视频目录,按照科目和年龄进行搜索。为确保效用,视频标题、说明、年龄段和评分得到编辑。网站不拍摄视频,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邀请教育专业团队人员采用维基系统来管理那些优质的微课视频,将优质微课视频的链接提供给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学生使用。
3. 视频库的发展:2008年美国维基百科的共同创始人之一拉里•桑格(Larry Sanger)博士设计和发起成立一间新型的教育视频图书馆,通过维基理念让教学实践中的教师集体管理这间网络在线视频图书馆。桑格博士2009年担任了该视频图书馆的执行主管,2年后,该项目转由托马斯博士负责。此外,该项目也吸收了有影响力的哈佛学者Lawrence Lessig和 Chris Dede给在线学习资源注入了学术的生命力。
4.课堂教师自己做主:(1)视频(由群组或个人)共同管理,为学校学生提供视频学习。(2)视频库可以提供个性化子域名称,与博客和维基服务类似。(3)教师个性化维基视频管理可以展现个性化的徽标图。(4)教师可以选用学校特定颜色和视频的皮肤。(5)教师个性化选用的视频目录,使用权限可对内或对外开放。(6)教师可以将新的视频嵌入自己的课堂中并加到自己的视频目录中,展现众人受益的维基之道。(7)正如教师自己在使用的视频文件一样,在导入视频的时候,记得加入标题和描述。
5. 微课视频库的检索和浏览:检索微课视频的数据库非常简单,由于所有的视频表明了使用对象的适合年龄段,可以调整学习者的年龄数字来检索微课视频。如图所示。展开微课视频年龄段的检索引擎,查阅适合918岁学生学习的历史微课视频资源。
图2.基于维基功能的视频库显示的历史微课视频的英文链接目录
英语学科专业微课视频应用研究
美国“英语中心”(EnglishCentral,简称EC)视频网站创始人施瓦茨(Schwartz)在2008年创建了“英语中心”英语学习视频内容库。9000多个地道的和特别制作的视频提供最新最全的内容。以内容为基础的沉浸式语言学习:看学说(WatchLearnSpeak,http://www.englishcentral.com )学生不仅可以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来学习,也可以将英语分为专题来学习。通过初、中、高三个级别来选择课程目录。如“沟通技能”,“演讲
技能”,还有专门的“发音课程”和“词汇课程”。
1.视频目标:对英语阅读、听力、口语、语法、写作和发音纠错等学习过程进行整合和指导。
2.技术特点:视频还采用了计算机自适应、时间间隔学习系统,可以追踪每一个从看单个视频到成功掌握的学习过程。
3.应用策略:只要设置一个“课程页面”,教师就可以规划自己的班级,个性化设置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收听学生的录音和跟踪他们的学习进度,下载并打印班级报告。微课视频应用途径:(1)将微课视频与现行的课程(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整合;(2)将微课视频与在线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3)将微课视频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复习巩固进行整合。首先,技术创新体现在视频字幕播放和词汇释义可以同时进行,甚至语音拼读包括音节和音素呈现可以实现同步;其次,以视频为基础的词汇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课的考试分数,以及利用独特的互动语音评价技术提高口语流利程度和发音反馈进行跟踪式评价。学习内容拥有超过2万个中心词。利用 “上下文” 学习,使用户能够看到单词在真实视频剪辑的多个实例(搭配)。根据视频和字幕提示可以进行配音,支持英语听、说、读、写和测试过程。最后可以进入视频博客社区交流,网络研讨会分享其他学校的成功教学经验。资源绩效评价量规值得儿童、青少年甚至成人学习者参考(如表1)。
具体运用策略如下:
1)观看:视频观看越多提高得越快。利用本网站提供的上千个带有字幕和词汇释义的最引人入胜的视频来提高英语学习效果。也可以选择一个该网站精心策划并能提升英语熟练水平和英语发音等主题的视频课程。其中技术功能的创新之处体现在视频字幕的阅读中附带有词汇释义功能,视频观看过程中如果遇到字幕中陌生的词汇可以用鼠标点击,暂停播放的同时陌生词汇自动进行释义、语音拼读包括音节和音素呈现可以同步实现。提高了学习者对视频字幕文本理解的学习效率。
2)学习:利用一个专属的以视频为基础的词汇训练工具来掌握超过2,0000 个单词。利用视频扩大词汇量已被证实能够提高英语流利程度和语言考试分数。
3)口语:利用独特的互动语音评价技术来提高学习者的发音和口语流利程度。该网站的Intellicoach(tm) 智能化指导技术给学习者带来即时的发音反馈以及对学习者在特定的发音上出现的困难进行跟踪式评价。
4)教师可以进入有关的微课视频博客社区交流。http://blog.englishcentral.com/teachers/
5)网络研讨会交流。有专门的教师主持网络研讨会。主持教师将会回答关于如何使用EC,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利用EC的问题,并给出其他学校的成功教学经验。然后,网络研讨主持人会带领微课学习的指导者一步一步体验他们的平台,让辅导教师快速成为EC的“专业教师”。参加网络研讨会,只需要选择日期,在某个具体日期点击之后,网站管理系统将发给学习者有关的会议室链接。
3.5 微课视频应用案例
案例1:捷克共和国的教育企业家妮娜(Nina)在2010年9月开始组织实施过为期15周的EC微课视频课程,长达40个小时学习活动。80名学习者在20-40岁之间,他们从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微课视频来学习,每天30分钟左右,全体累计4583.3小时。学生针对视频的字幕内容进行口语训练达到了49439条。他们设置的微课视频应用目标:在学习者已有数年正规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英语流利程度。学习者不但使用了微课资源,而且他们之间也同时用了Skype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妮娜在她的研究案例分析中说:“当我第一次发现EC微课视频资源网站的时候,可以毫不夸张地形容自己仿佛进入了语言学习的天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的过程录制语音对比练习反馈词汇学习的效果。在我的学生中反响强烈,他们通过运用EC微课视频资源,快速提升了他们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一切都在线完成。此外,我使用EC微课视频资源的时候,采用了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l)比如给学生上烹饪教学内容的时候,我要求他们学习有关烹饪内容的微课视频,然后激发他们通过脸谱(Facebook)社交网络群组分享彼此的微课视频。” (Nina Hanakova 2010)
案例2:荷兰阿姆斯特丹英语学习中心的指导老师布伦达(BRENDA )于2010年4月开始使用EC微课视频英语资源,当时她负责31个班级的211名学生参加学习,学习任务设置的时间1655小时,微课视频字幕内容有117107条记录。在她的研究案例分析中提出:“我建议学生将宝贵的学习时间投入到EC的微课视频资源学习中,因为它在语境中培养你的语言能力,而且是动态方式。适合所有年龄层的人学习,有时候学习者对微课视频内容的理解确实比教师的讲解更加有效,令人惊讶。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流利程度和学习信心得到显著提高,可以说学习者已经迈进了第二语言学习的2.0时代。” (BRENDA DE JONG 2011)
大量研究发现掌握词汇是掌握语言和提高流利程度至关重要的部分。EC开发了独特的学习工具,拥有超过20,000个中心词。该系统的强大在于利用 “上下文” 学习,使用户能够看到单词在真实的视频剪辑的多个实例(搭配)。这在全球微课视频资源中属于首创。EC的微课视频内容包括:简单难度、中等难度和困难难度三个类别。从专题角度分类:免费课程、学术英语、商务英语、职场英语、媒体英语、社交英语、旅游英语和少儿英语。从技巧分类包括有:词汇和发音两个类别。下面是一个例子。国外的少儿英语微课视频主题为:如果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让时光倒流5年,他们想做什么呢?) If kids had more time,主要学习的词汇有:PROBABLE, INVENT, MISS, HAMSTER,ALIEN。视频长度为1分46秒;有22个句子。收录了近20位世界各地小孩的亲口表达自己想法的视频画面。 http://www.englishcentralchina.com/video/19035/if-kids-had-more-time
图3.观看微课视频和阅读英语字幕                        图4.学习微课视频在观看中填写字幕中所缺的单词

图3.观看:第1次播放视频和字幕,根据编码匹配画面。   图4.学习:第二次播放,在交互字幕中填写单词。
1.     I’d probably   invent   something new.  (方框中单词属于提示)   2. I would get more  hamsters  . 填写方框中单词算测试。
微课视频画面有交互性字幕的编码和进度显示,还具有词汇释义和读写反馈评价功能。另外也有根据微课视频和字幕进行英语配音的口语训练环节。电脑配置麦克风就可以用,也可以获得口语评价。不难发现,微课视频具备支持英语听、说、读写和测试等语言学习全过程。
图5.在说的时候,观看视频根据字幕配音          图6.在配音说的过程中难点单词可以返回观看环节释义
    图5.说的环节:根据微课视频和字幕提示进行配音。看到微客视频画面中这个句子:I think I’d go looking for aliens.新词汇“alien”带有虚线框,鼠标箭头触碰这个单词,就会弹出释义界面。不会表达的陌生词汇可以返回观看环节(图6.)进行释义。语音、语义的解释全都具备。这个属于微课创新字幕阅读过程中的深度理解快捷功能。
案例3:日本新泻青陵大学(Niigata Seiryo University)教师木村在2010年给大学一年级2个班的78名学生提供了10个自主学习的英语网站,包括英语第二语言电台音频播客网站(ESL POD)和CNN学生新闻网以及免费大米网(Free Rice)等。在为期15周一学期的第9周开始推出给学生在课内外进行自主学习。大学英语课通常两节课连堂上(90分钟),木村老师的英语教学设计环节:1)前5分钟,回顾预习做小测验;2)根据教材和课件进行45分钟的教学活动;3)接着用15分钟时间介绍新网站资源的运用。4)最后用25分钟时间进行个性化训练(学习效果检查和选择自学)。最后经过7周时间到期末学生经过反思评价这些网站的有效性和受欢迎程度,木村在收集有关数据之后经过分析发现如下的这一个结果。
图7. 基于在线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系统调查结果分析  (Kimura, 2010)
图7.展示了日本新泻青陵大学对以上10个不同的英语自主学习网站的应用结果进行了有关的数据分析,经过7周时间的应用英语微课视频(EC)资源的有效性满意度最高4.4分最接近满分5分;喜欢和愿意继续使用的两项满意度分值也是4.0分和3.6分。这几个子标的数据在10个英语网络资源中创下了满意度的新高。
微课视频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启示和建议
1. 启示
微课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从开始贯彻政府教育政策为切入口,逐渐由政府投入过渡到学术机构和专家团队的自主创新引领应用。通过辐射带动社会公益资金的投入,基于维基功能的微课视频库共享管理机制最后向多元化、学科化的发展方向找到了未来的出路(如表2)。
2. 建议
如果教师把对微课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行动放到实践性活动场域中,那么,对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研究就能够寻找到最理想的着陆场。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做过有关教师教育和教师信念的测量,测量量表值得教师参考和借鉴,或许能寻找到自己切实可行的研究路线图(如表3)。
语境/测量
1
2
3
4
5
    ←--------→        
项目
◆观察
◆视频/音频
◆评价绩效
◆档案评价
◆知识测试
◆教学情境描述
◆对假设情境的反应
◆教师日志
◆小插图
◆语义地图
◆访谈
◆问卷
◆调查
研究报告
◆创新如何影响教学
◆信念如何影响教学
有关文件分析
◆     课程材料
◆     评价
◆     教案
◆     内部标准对照外部标准
课堂
学生
← - -- - 纵向方法 - - -- →
对教师教育影响的测量量表“Advances in Teacher Education”(Maria Teresa Tatto,Daniel Bryan Coupland 2003 p158)
当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能借用网络微课视频资源将优秀教师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的时候,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关系。要让学生体会到技术除了打字、发送信息之外,它也能使学习过程变成更具意外发现的学习、敞开大门的即时的学习、“揭秘式”的学习。视频是增强实境的学习资源,也有利于学习环境的创设,比较容易实现自然用户界面、实现语义互联的应用。教师在关注学生21世纪学习技能评价的同时,也在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提振自己的教师信念。
参考文献
[1] 吴秉健 新媒体联盟对未来教育技术应用的十大趋势展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J] 2012.11 p75-p76
[2] Agnes McMahon Teachers TV Education Analysis Report Research Report DCSF-RW060  Agnes McMahon 2008  ISBN 978 1847752369  [EB/OL]  http://dera.ioe.ac.uk/8584/1/DCSF-RW060.pdf   2013-3-2
[3] EnglishCentral 学术用途 [EB/OL]  http://www.englishcentralchina.com/academic#!/teacher-resources   2013-3-2
[4] Tetsuo KIMURA  The Effects of English Speaking Practice with a Web-Based CALL System Niigata Seiryo University Kimura, 2010, JALTCALL 2012 (2012.06.02, Konan University) [EB/OL]  http://www.authorstream.com/Presentation/tetsuokimura-1435149-the-effects-of-english-speaking-practice-with-web-based-call-system/  2013-3-2
[6] eSchoolMedia 2012 Readers’ Choice Awards Fifty edu-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are making a difference in schools p12 [EB/OL] http://www.eschoolnews.com/files/2012/01/RCA2012Final1.pdf   2013-3-9
[7] Maria Teresa Tatto,Daniel Bryan Coupland Advances in Teacher Education [M] 2003 p158 [EB/OL] http://ed-share.educ.msu.edu/scan/te/mttatto/ch6te.pdf  2013-2-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4:43 , Processed in 0.4740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