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届“学校文化发展”论坛——通州对话2011年,8月6-8日举行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7-29 15:44:54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发展学校  对话创生思想

全国生命化教育课题研讨会邀请函

生命化教育,在中小学已经扎根8年。8年,收获的是对教育新的理解力,学校发展的新空间,无数教师精彩的生命成长。

全国生命化教育总课题组、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和通州二甲中学,诚邀您光临南通参加全国生命化教育课题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内容包括“课堂探索”、“学校经验”、“古典情怀”与“生命书写”等专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与生命化教育优秀教师展开对话、交流,共享教育的新经验,共同创造生命化教育的新未来。

我们热情期待您的参与!

研讨会活动内容

7月17日上午:

1.    开幕式  暨《回到每个人的生命化教育》一书的首发式

2.    报告  凌宗伟(特级教师、校长):文化发展学校——我在二甲中学的生命化教育实践

3.    课堂观摩  孙明霞(课题优秀教师):我的生物·生命课

4.    评课、报告  许锡良(广东教育学院副教授):生命化教育视野中的课堂探索

7月17日下午:

1.    课堂观摩  周萍(特级教师):教学生乱写作文

2.    评课、报告  孙绍振(教育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学欣赏与人的全面发展

3.    现场对话

7月17日晚上:

江苏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中学课堂的“课感”与动态生成研究》结题论证会

1.    自由对话  生命化教育课题校长沙龙   主持人:姚春杰(特级教师)

2.    自由对话  1+1博友教育对话   主持人:子虚(教育学者)

7月18日上午:

1.    报告  谢云(四川绵阳涪城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读书·写作与教师生命成长

2.    报告  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乡村文化与当代学校教育

3.    现场对话

7月18日下午:

1.    报告  张文质(课题负责人):生命化教育——立场、策略与行动

2. 报告  戴耘(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保护和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

3.     报告  成尚荣(教育学者、国家督学):学校文化的回归与再出发



研讨会活动要项

主办单位:全国生命化教育总课题组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

承办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二甲中学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编辑部  《教师月刊》编辑部

参会对象:中小学教师、校长

报到时间:2010年7月16日

报到地点: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北山饭店(北山路)  格林豪泰商务酒店通州店(长途汽站东500米)

活动费用:每人280元(含全程听课费、资料费、图书、记录本等)

生活安排:食宿自理。住宿标准为两人一间,有卫生间、热水、空调。



研讨会活动报名

通信地址: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交通西街   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  邮编:226321

联 系 人:瞿宏云(13862822590)  朱  建(15851276208)

传     真:0513—82541593   0513—86415782  

电子邮箱:zhujian1977@126.com

截止日期:2010年7月6日。请在此时间之前将填写好的《活动回执》传真或发邮件到指定的号码或邮箱,也可通过电话等方式报名。





研讨会网络支持

1+1教育社区: http://blog.edu11.net/index.php

生命化教育博客:http://blog.edu11.net/4



全国生命化教育总课题组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

                                                                               2010年6月11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0:03:38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 ... =blog&id=447243
[雷人]的[本博评论001号]。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3:11:12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复凌宗伟校长/吕斌主任:

宗伟校长哥/学友吕斌仁棣:

             [通州对话]我铁定去。
             8月1日-4日我在汉,5日直奔通州。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 ... o=lastpost#lastpost                                                      

                                                               管季超 7月31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7-30 13:14:43 | 只看该作者
会务组杨老师处,请代为告知一下。
我5日下午,准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17:51:24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因故放弃[通州]之行。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16:43:55 | 只看该作者
“学校文化发展——通州对话”实时播报(八)

发帖/凌宗伟

8:30   华南师范大学    刘良华教授报告:《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

  



前言:何谓学校文化

★文化即习俗·习惯  

★学校文化即学校习俗

★学校文化=学校器物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生活习惯)



从人性出发;道法自然

★     好人的两个核心因素:

1.  食欲→好吃→贪食→人为财死

2.  爱欲→好色→贪色→为情所困

古训:书中自有黄金屋(好吃),书中自有颜如玉(好色)

人的本性

1,食欲→贪食→好吃→劳动→捕猎

→非暴力劳动:畜牧业→农耕→工业

→非暴力劳动;:信息产业:知识与智能→智育



1.1智育的习俗

★主题探究对学生文科成绩的影响

★“动手做”对学生理科成绩的影响

1),学科作文对学生作文技能的影响

2),“自学”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

3),“自然法”对学生英语技能的影响

a,只听不说。大量的听,慢慢的说;b,不讲完整的句子

自然的,就是好的。

★     自然主义教育文化:“道法自然”



1.2从求知习惯返回劳动习惯

★石器时代→铁器时代→石油/电汽时代→信息时代

★体力劳动→畜牧业/农耕/工业→信息产业

★学校文化:

第一的应是:劳动文化。劳动←知识与技能;把学生自治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主题,把自食其力作为学校的主流意识形态。

★“劳动”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排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

★把家庭劳动作为第一项家庭作业

★一个人只要有劳动习惯,他就不是差生

★一个人只要有劳动习惯,无论他学习成绩有多么差,他也会一辈子幸福

第二,手工文化:手工劳动→脑力劳动

第三,ESD文化(环保文化):天人合一←科学技术

★     自然的,就是好的;较自然的,就是较好的;最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     多睡觉,少熬夜;多吃饭,少吃零食;多运动,少看医生

你知道什么是三动物呢?就是能动的物。



2,从爱欲到才艺到财力

→非才艺竞争:打架→战争

→非暴力竞争:体育→财产→权力

才艺教育学→身体教育学→权力教育学

★亲爱:感恩教育→亲子交往文化(孝文化)

★恋爱:异性教育→异性交往文化(性文化)

★博爱(最重要的):对陌生人的爱——从感恩教育返回友谊教育和才艺文化

  第一,友爱文化:用友爱对待同伴

  第二,身体文化:野蛮其身体

  第三,情趣文化:文化其情性

建议;业精于嬉而荒于勤,行成于随而毁于思。



小结;

1.       知识教育   返回手工文化:男性文化

2.       情感教育   返回情趣文化:女性文化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16:45:12 | 只看该作者
10:50   对话《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

         主持人:苏令

           对话专家:刘良华、张文质、林茶居、王灿明

         



         

         问题一:制度如何成为文化?



         张文质:大的变革是有困难的,小的变革是完全有可能的;

         刘良华:节制制度;

         王灿明:不能执行的制度,跟组织、程序、以及群众的基础有关;

         林茶居:制度如何成为文化,与我有关,对我有用;

         苏令:落到实处、落到细节、以点成线。







         问题二:对刘良华教授的观点爱情转化为友情的看法?对感恩教育的看法?

         

         张文质:赞同爱情转化为友情的看法;

                 反感操场式流泪式的感恩教育;

                 避免轰轰烈烈,主张自我觉悟。

         刘良华:一致的批评廉价的感恩教育;

         苏令:渗透到细节,应含蓄。





        问题三:学校“绿色教育”建设如何突破?



苏令:为了孩子,尊重教育规律,即使撞衫无妨;

王灿明:不宜过大,部分先行;





问题四:特色教育如何考虑机会成本,如何考虑众多学生需求?



刘良华:不追求特色,追求真理,即不要追求标新立异;

        先追求真理,在追求特色;

张文质:自然形态的学校,尊重学生自然生长;参差多样;应是生态的;



问题五: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张文质:首先要有一个方向感,让后再考虑如何做;





问题六:如何纯洁我们的文化?

       形而上如何与形而上结合?





张文质:寻找普世文化,回到人道、回到人性;要用历史感把我们的孩子送达;逐步变革;

刘良华:好的演讲者一直考虑形而上与形而上结合;

林茶居:人类的主旋律;剪掉等级、专制的东西;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16:47:42 | 只看该作者
“学校文化发展——通州对话”实时播报(十一)

8月8日上午来自《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主编徐启建老师和大家熟知的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的执行主编张文质老师给大家做了两场精彩的讲座。


跟文化谈一场恋爱

——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

                                  徐启建

我们要让师生爱上我们,我们就要先爱上文化,而好的文化将无微不至地地爱着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我们就是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三角恋爱。

§ 一、面目模糊的学校,教我如何喜欢你

§ 二、最大的魅力资本是文化

§ 三、特色文化“恋爱”路上的六个雷区

§ 四、知易行难的四个“恋爱秘诀”

§ 五、有了文化你就“秀”

§ 六、时代让我们做英雄,为什么不做英雄


一、面目模糊的学校,教我如何喜欢你

1、一个问题:你说得出属于学校自己的形象吗?

   ·没有形象的形象

   ·让老师、学生、家长跟学校“谈上恋爱”

2、两个维度:你的形象被他们认可了吗?

   ·恋爱目标: 学生和教师感觉如何?(自我认知)

   ·“亲友团”:家长和社区感觉如何?(社会认知)

3、三种后果:混沌的学校形象模糊掉了什么

   ·没有责任感,缺乏安全感。谁会喜欢“混”的人:浑水摸鱼,带来的是缺乏责任感的校长、教师  ;滥竽充数,冲击的是幸福教育的基石——积极心态

   ·没有个性才华,自然缺乏赏识。后代之忧:没有个性的学校培养得出个性的孩子吗?

   ·不爱反恨:为什么撕书本、痛恨学校?许多学校都在培养自己的“敌人”?文化让陌生人之间有联系,形成亲密关系。


二、最大的魅力资本是文化

1、文化不同,命运不同

  文化凝聚认知,赋予意义,意义改变效率和结果

   a、砌墙故事:建筑工人、建筑师、市长

   b、意义改变生活:幸福—爱默生名言;草坪与饲料

2、最高魅力态:文化学校是学校发展的最佳形态

  质量学校—品牌学校——文化学校,学校发展三段论

3、潜力股:文化、品牌代表的是能力和潜力

  国外很多名校生存靠“社会”,靠捐款;

  特例:某学校运动会在鸟巢开,教工会在大会堂开

4、一个学校不朽的只能是精神文化(北大、南开)


三、特色文化“恋爱”路上六个雷区

1、不开放:任何一种合适理念都应做到是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教育的基本价值和意义

2、非主体:不是德育、不是教学,是主旋律不是断章

3、夸夸其谈:不要大而空,词语不明,警惕假文化

4、拆迁式变革:变革方式非创伤、少创伤;最好的变革是自我变革,鼓励和引导

5、不重共识:要讲究“大家”共建,从诞生的过程就要“全民参与”,“全民参与”才有文化的深度认同

6、没有学生视角。

   避不开“深奥”也要有通俗易懂的诠释

   两个案例:教育家文化、慎独文化


四、知易行难的四个“恋爱秘诀”

1、特色就在眼皮底下,善于从特色项目中突破

   导师制、科技教育、五金文化、作文改革

2、参悟地域特点、历史传统、时代精神

   山歌文化;明亮文化;关爱教育;五金、长征

3、“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立足实践实际,“全民”征集:校内到社区事半功倍的寻找;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最草根和智慧的

4、借助专家智慧,有大视野

   成都、重庆几个著名学校


五、有了文化你就“秀”

1、 “秀”理念,把文化秀给“每一个”:

   ·集体讨论认知,真正形成主流倡导理念

   ·新生入校等教育机会:猴子吃香蕉实验

   ·建立奖惩机制:荡绳过山涧

2、 “秀”环境,“秀”细节。除了校园空间建筑、设计,文化标示,搜刮每一处可利用的细节:秀上墙,秀上廊,秀上园子,秀上歌,秀上饭卡,甚至每一张水票

3、“秀”媒介。表达理念,张扬理念,善假于物

   校外:各级各类报刊、媒体,图书

   校内:网站、校报、广播站

4、 “秀”业内。校长、教师勇敢、积极走出去对外交流


六、时代让我们做英雄,为什么不做英雄

1、工作面前,事事并不平等,文化(形象气质和涵养)是第一大事。没有文化行而不远,所有“恋爱危机”都是文化危机。

   领导所做的唯一真正重要的事情就是创建、管理文化

   领导的才能就是他理解、运用文化的能力;领导的本质是调动组织内人的积极性,形成有印记的“产品”

2、介入不同文化期学校的不同任务

   文化早期:普遍发展和特殊发展渐进变革

   文化中期:发现合适的亚文化,系统晋升;技术引导

   文化衰退期:革新与转型

3、时势造英雄的时代,为什么不做英雄





“办新学 走新路”
——反思性的学校教育学

张文质

思考一:新学校

1. 新学校成长于旧土壤之中

2. 新学校并非全新的学校

3.没有不能变革的学校

4. 也许变革已经发生

5. 变革就是不断地使地方知识具有普世意义

6. 变革就是不断地使普世知识成为学校新文化、新习俗

7. 变革在这一代人身上既是一种责任,又始终是一种限度


思考二:旧人物

1. 从我们身上可以看到“旧人”的形象

2. 从我们身上可以看到复杂的、内在性的自我问题

3.从我们身上可以“仓促”与始终如一的准备不足


思考三:真正的困难

1. 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工作比“人”的工作更难

2. 世界上没有任何的职业比教师的职业更需要智慧

3.世界上没有任何“机构”的管理工作比学校更为复杂


思考四:真实的挑战

1. 没有什么工作比教育更需要复杂、多维、多元的思考

2. 没有什么工作与社会的关联度能够比教育更广泛、更全面

3. 没有什么工作能够像教育这样对人产生终身性的影响


思考五:不能回避的问题

1. 教育改革其实没有多大的空间

2. 教育绑架了社会,社会和学校没有多少共识

3. 应试教育成为最大的选项


思考六:停滞时期的变革

1. 仍然需要回到常识

2. 用“消极的思维”,做积极的建设者

3. 最重要的是防止学校变得更坏


思考七:学校的本分与责任

1. 学校不应该伤害人、羞辱人,使人丧失希望

2. 学校应该与政治、利益保持距离

3. 学校要有自己的“法律”和格调



8日下午,《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的编辑陈文芳、哈尔滨香坊区星光中学的严中慧老师参观了二甲中学校园和二甲镇区的余西老街历史文化景点。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10:09:39 | 只看该作者
行于天地  止于至善

——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的行为文化建设

二甲中学是一所创办于1956年的农村完中,在南通这个教育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中,生源、师资、区域经济差异等方面的压力不可回避,这既造成了学校在发展上的困境,也促使我们面对现实,寻求新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把重心放在“行为文化建设”上,旨在通过扎实有效的行动实现“用智慧开启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以文化引领行为,以行为诠释文化,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

专业成长提升教师职业价值

行为文化建设,最难的是课堂。学校从“生命化课堂建构”的主题研讨活动入手,让教师在不断学习和研讨中把握新的理念,改变教学行为。学校领导上“下水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年轻教师上汇报课,教研组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与诊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细节进行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逐渐形成自己对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学校每学期都要利用两周时间开几十节研讨课,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使教学植根于研究、植根于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让学生享受到有效教学的成果。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与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着这一宗旨,学校实施了以“学教案”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教案”把教学内容区分为“应该帮助学生达到的学业水平”和“培养学生潜在的学业水平”两个层面,结合“科学预设”与“有效生成”,注重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静下心来研究教材和学生,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在最近发展区多做文章,谋求全体学生的发展。各学科通过集体备课等努力打造符合本学科实际的生命化课堂。

“学教案”体现的是充分预设加动态生成的课堂观。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只是由教师和学生执行预设的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双方和多方的互动,主动创造和生成的过程。“学教案”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学,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在考虑学生如何学到、学会的基础上再去考虑教师如何去教,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学教案”安排充分的自学内容,讲究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学教案”强调在教学中师生的双向互动,要求教师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因势利导,利用生成的动态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把师生生命的即时状态调整到最佳。

几年来,从教师取得的成绩和他们越来越自信的笑容中,学校更坚定了这样一种信念:帮助教师明确发展目标、找到成长舞台、实现生命价值,这就是他们在事业之路上最大的收获与幸福!

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学生。我们要通过行为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使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学业状况都得到改善,学校追求的管理境界是:一切措施,都从学生的发展着眼,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1.给学生的成长营造开放的环境。

好的教育从厕所开始,这是日本人一贯的教育理念。二甲中学也是如此。厕所干净、整洁自不待说,还有文化――墙上的提示,或幽默画,让人恍若置身高级宾馆。而洗手台那里,一盆吊兰吐着常绿的春意;两尾金鱼,正在一个别致的小鱼缸悠游唼喋。这是在高级宾馆里也不曾见过的风景――给人感觉:在二甲中学,如厕兹事,也是极大的享受,至少没有嗅觉上的障碍,而多视觉上的美感。对厕所的关注,其实背后蕴藏了学校对人的关心,对学生与教师的爱护。

在学校,网络、实验室、运动器材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随时走进实验室;在操场旁安放了球架,学生可以自由取用篮球等器材;学校在图书楼大厅安装了触摸屏电脑,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学习。因为,只有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学生身心才能得以舒张,智慧和人格才能健康成长。

班级行为文化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习惯。为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学校开展“我的班旗我设计”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来设计班旗,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班规班训。一学年结束后,请所有的学生在班旗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留存到学校的档案室。通过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班级的热爱之情,使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精神家园,班级文化得到充分的体现。

“共同记载这一天”、“在故事中成长”、”寝室文化节”、航模、书法、文学等社团活动也成为学生生命的健康、全面、有个性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存在。

2.教育有时就是一种提醒。

在学生行为管理上,学校没有严苛的惩罚。人在成长过程中,有时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提醒,惩罚往往适得其反。孩子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我们要及时提醒他保护好自己的视力。孩子的坐姿不正确,我们要及时提醒其改正。某个孩子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误区,我们及时加以引导。这就像一个人在走路时,遇到岔路需要及时提醒一样。人生有些路,走过了,就没有回头的可能。其实,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的选择,也需要他人的提醒。有时仅仅是一句提醒,人生的幸福程度就大不一样。

3.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

在教育日趋现代化的今天,家访,这种直接、全面而高效的家校沟通方式正逐渐被大家所淡忘。我们在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将其作为深化家校联系的重要平台。几年来,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各类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并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助学款。这些做法受到家长们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为了帮助孩子与家长沟通,学校邀请《让生命充满爱》演讲团走进校园,举行了5000人的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大会。为了帮助家长理解孩子、正确地教育孩子,学校邀请专家为全体家长做报告,与部分家长直接对话。家长们感动之余,从专业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家庭教育,重又站在一个应有的立场——用正确的方式爱自己的孩子!这些做法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连接,成功联动。

以博客为载体营造真诚对话空间

学校要发展,关键要保持一种政通人和的状态。这就要求学校内部要实现坦诚的、活跃的对话。这种对话可以使学校管理者更为有效地收集和洞察信息,并对信息加以整理,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者要尊重师生生命的丰富性和个体性,关注和了解师生的生命状态。博客作为一种开放的、自由的言论空间,正好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了一个最佳平台。

学校现有“教育行者”、“心智家园”和“三人行班主任成长在线”三个博客圈。不但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其中,几个超过50岁的老教师甚至退休教师也建了博客。

“教育行者”博客圈是“青年教师成长沙龙”的网上交流平台。学校五位校领导的教学博客既是学术讨论的阵地,又是与广大教师交流的平台。自2009年以来,学校在博客圈中有组织地开展了“中学课堂教学的课感与动态生成”、“集体备课的反思与建议”、“怎样提高自习课的效益”、“为理想而教书”等多个专题研讨,激发了教师的潜能,提升了教师的创造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形成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文化氛围,引领教师的精神追求,唤起教师实现其生命价值的需要。

通过博客圈这个平台,大家在你来我往的争论与探讨中成了知心的朋友。很多平时不能听到、了解到的意见和建议在博客中都能“浮出水面”,这对于学校决策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通过行为文化建设,学校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合力,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教育能量,逐步走出一条文化立校、人文关怀、和谐兴教之路。



(此文发于《人民教育》2010,第十一期)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2 20:30:2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小学布局调整:过度集中办学不利学校管理

作者: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 凌宗伟
发布时间:2011/8/22






我从教30多年,其间从事学校管理工作近20年。我先后在两轨(一个年级两个班)、四轨、六轨、八轨的高中管过教学,也在64个班级4000多人的完全中学管过教学,主持过全面工作。就20年学校管理的经验而言,我最为怀念的就是那只有四轨、六轨的学校生活。因为在这样规模的学校,我不仅清楚每一名教师的情况,甚至会叫出每一名学生的名字,当师生们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到我。


可是,当我2001年到一所四星级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要对3000多名师生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我就感到力不从心了,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纠结令我只呆了一年就逃离了。后来,我又到了一所有4600多名师生员工的学校管教学,主持全面工作,那可是状况不断,整天提心吊胆,不知所措。


随着人口的减少,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已经势不可当。高中要向城区集中,小学要向集镇集中,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趋势。从已经开始的这一轮布局调整的情况看,我们往往只是从减少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角度来分析它的成就,而很少顾及一阵风的调整带来的负面效应。








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特别报道·交流篇1


努尔·白克力:有一定规模的村小应保留


努尔·白克力指出,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贯彻落实国家和新疆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不仅要有高涨的热情和大量投入,而且要讲求科学、注意方法,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他指出,近几年,有不少地方在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搞集中办学。适当集中办学,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教学质量,本来就是无可非议,很有必要的,但是个别县市不顾本地实际情况,盲目搞集中办学,造成大量学生包括一、二年级学生都实行寄宿,不仅导致大量原有教育资源浪费,而且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学校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详细


学校布局调整要尊重民意


重庆市北碚区通过学校布局调整,使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经过10年努力,北碚区小学由21世纪初期的161所调整收缩为现在的60所,中学由原来的40所调整收缩为现在的22所。 >>>详细


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特别报道·交流篇2


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把群众满意放第一位


学校布局调整决不是简单的撤并、联办,它是教育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步骤。这种调整和优化配置,不仅涉及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教育资源的迁移,而且还涉及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等。因此,要使学校布局调整顺利进行,必须从根源上把握其内在动因,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详细

《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22日第1,8版

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校长眼中,这些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影响了即将撤并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而影响了他们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主要是因为我们还没实施撤并的时候就已经宣布了哪些学校将在哪一年被撤并。这一来,这些学校的领导、教师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出路担忧。教师没了积极性,教学质量必然下滑。


二是因为只考虑人口减少的趋势,没考虑到早晚必然会实施的小班化教学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教育负担的承受能力,背离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和小学向集镇集中。一个小学生天天要跑几公里路去上学,必然会带来安全问题。


三是因为缺乏严谨的科学规划和透明的论证程序,更多的是因为长官意志,使得现有的校舍等教育资源产生了不必要的流失和闲置现象。


四是无视对教育资产、教育品牌等资源的过度放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稀释”。过大的校园、过多的师生,给管理带来了很多盲点,管理信息在传导的过程中就会衰减和失真。


作为校长,我希望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要走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路子,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考虑,要有预见性和科学性,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首先,要考虑到集中只能是相对的,过度集中不利于每一所学校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化和办学特色,因为一所学校的文化和特色必然会受到学校所在的社区文化影响,学校是离不开社区的。


其次,要认识到学校的规模绝不是越大越好,规模要适度。从管理学和西方教育的历史及现实来看,一所高中的规模最好控制在八轨(一个年级8个班)24个班左右,初中、小学的规模还应该更小一些。


在学校布点方面,还要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政府在规划居民小区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布点。原有社区的学校是否可以先行推进小班化教学?新建社区要有多少所学校?这些都要在科学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老百姓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和群体事件的发生。


总之,基础教育布局调整,不能只从经济或者政绩的角度考虑,不能一味撤并和集中学校,心态应该更理性一点,眼光应该更长远一些,要多一些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负担的思考。

《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22日第1,8版

(来源:中国教育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3:18 , Processed in 0.1154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