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9年5月:管季超在武昌参加[国画大师汤文选先生遗体告别式]照片--李艾清/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5 14:1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4:2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4:2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4:2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4:2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4:24:22 | 只看该作者
《汤文选全集》隆重出版发行

●他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中重要的中国画艺术家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他被认为是“20世纪的国画巨匠”和“继齐白石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借古开新的国画大师”

日前,全面呈现一代国画大师汤文选中国画艺术的8卷本精装《汤文选全集》由长江出版集团和湖北美术出版社隆重出版发行。由长江出版集团、湖北美术出版社、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汤文选全集》首发新闻发布会将于2013年1月11日下午两点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汤文选是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起来的著名中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早年以现代人物画名世,是建国之初率先参以西画理念和技法成功革新中国画的一员主将;他中年时期创作的现代山水画,活用传统笔墨,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别具一格;中、晚年致力于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创新,他以敏锐的观察、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技巧,开拓了花鸟画的新题材、新意境、新形式。他被誉为是“20世纪的国画巨匠”和“继齐白石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继古开今的国画大师。”  
汤文选1925年出生于湖北,1947年毕业于武昌艺专。1952年起,先后在华中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湖北省美术院从事教学与创作,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汤文选全集》全面记录了其数十年大起大落、顺逆沉浮的独特人生和含英咀华、精进不息的艺术历程。他为我们展示了在20世纪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位卓越艺术家在中华民族绘画艺术中筚路蓝缕的演进与创新;他作品中纯正的中国画风彰显了民族气派,展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汤文选全集》收入作者跨越两个世纪的两千余幅作品,有中国画工笔、写意以及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该全集主编:邵大箴;顾问:王文章、刘大为、冯远 王明明、杨晓阳、陈履生、郎绍君等。

                                         盛世文化传媒·供稿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4:2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4:25:45 | 只看该作者
赋予花鸟以人文
——汤文选访谈



采访地点:北京·汤文选寓所
采访时间:2006年1月8日
采 访 人:张公者(《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

1954年,汤文选先生创作的现代人物画《婆媳上冬学》入选全国美展并获一等奖,一举成名。同时期创作的《喂鸡》、《送粮路上》、《说什么我也要入社》等参加全国美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作品。汤文选先生的花鸟画在继承齐白石等前辈大师的基础上而有发展,他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筑基,但又与传统绘画中诸家面目迥然有别。他绘画中庄重威严的墨虎、憨态可掬的小乳猪、厮打一团的斗鸡、卓立湖面的鹭鸶等,均赋予其人文关怀,注入了人的情感;《缤纷迷雪意,浩荡逼年华》中的梅花、《风神独秀泽边兰》中的兰草、《龙腾》中的劲松等,这些中国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在汤文选先生笔下显得风韵别致,体现出了时代的气息。

张公者(以下简称张):汤老,您在1954年创作了现代人物画《婆媳上冬学》,这幅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中一幅很重要的作品。创作这幅画时您只有二十七八岁。这幅作品从构思到完成用了多长时间?
汤文选(以下简称汤):平时有些生活积累,有些感受,但不一定有成熟的构思,说不定什么时候因某件事、某种联想的触发,有了创作欲望,便把它画了出来。这不好用时间长短来界定。
张:石涛有“收尽奇峰打草稿”之说,现在的画家也出去写生。上世纪50年代的画家深入生活写生,当时的写生与古人及当代画家写生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汤:要说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古往今来画家创作的主宰。不管从哪个角度,不管你用什么形式,只要是从事严肃的艺术创作,有意无意都离不开这两条。
张: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可能也改变了,但中国画家画的山水、花鸟题材是千年不变的。作为一个画家,又怎样在这些题材的创作中体现时代变化与气息?
汤:拿我的经验来讲也是可以的。比如我画农村题材,我画的人物画《婆媳上冬学》就是表现新社会的婆媳关系,是新社会农民在文化上的翻身,这与旧社会不一样。体验生活关键是画家自身的感受。现在提倡到生活中去。如果你去农村,今年看见的是5间瓦房,明年去看是10间瓦房,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作为画家,你光去表现这些形式是不够的。你应该去表现它的实质,从中找出它的诗情画意,这样才能谈得上是一个艺术家对时代的新感受,才能创作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
张:对您上世纪50年代画的现代人物画《婆媳上冬学》、《说什么我也要入社》以及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周昌谷的《两只羊羔》等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的一批作品,您现在怎样评价?
汤:我认为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批作品还是起到了推动创作、推动新美术运动的作用。
张:从绘画史(人物)的角度看,20世纪50年代那批作品应处在一个什么位置?
汤:抽象看、跳出来看、回顾历史,我认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张:您觉得当代的人物画家是否吸收了那段时期人物画创作上的一些优点?
汤:那要看是什么样的画家。咱们现在政策放松了,各种流派风格都有了,都可自由表现了。
张:您和您同时代的画家当时创作的那批作品,在美术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来看,我们当代画家似乎还没有创作出特别引人关注的、经典的、在美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我们现在创作空间更自由了,可是经典的作品反而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汤:这个问题我不好作答。文学界就有人问:为什么清代能产生《红楼梦》,现在就产生不了《红楼梦》?
张:是什么原因使您从人物画转向花鸟画的创作?
汤:对我个人来说,画人物画我受到打击了,灰心了,就放弃了。加上我是旧社会艺专学生,是学花鸟的,我的花鸟画老师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名气不太大,但艺术成就很高。
张:“文革”中您还画画吗?
汤:“文革”中我还是画了两张。我当时属于可以利用的“右派”。我非常小心翼翼地创作,严格按照毛主席提倡的“实践出真知”的精神来创作,我画了一幅《治虫专家罗和山》。这张人物画当时和大家的作品一起展览。那个时期,其他人暂时还没有画出我那样水平的画来,加上我以前的名气,所以,很多人围过来看我的作品。还有人互相转告:“汤文选又有一幅好画”,有的画家听说后专程从汉口赶到武昌来看,这样影响就大了。当时领导就考虑,“右派分子”怎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呢?这么多人围着看影响不好,这不行,不能展出,赶快撤下来。就这样我这幅作品展了一天就撤了。
张:您现在怎样看待那时的作品?
汤:我的那批人物画作品,我不认为是十全十美的经典之作。现在回头看,它只能是一个阶段的创作和见证。
张:往往那些能见证历史的作品更具有美术史上的意义。您现在回顾您的创作,哪些作品您满意?
汤:我满意的作品不在人物画,而在我的花鸟画中。我比较满意的是我的那些在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题材,我却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新的生机。如我画的麻雀、鸡、小猪、小虎等。
张:您在花鸟画创作中如何体现时代精神?
汤:这关系到画家与生活的关系。我曾经创作了一幅《秋忙时候》,画中两百多只麻雀旋风似的从打谷场上冲锋而过。这幅作品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叶浅予先生看了这幅作品后说:“心旷神怡呀!谁说中国画不能创新奇。”这幅画是我在襄北农场深入生活时创作的,这种场景大家都见过,为什么别人没画出来而我能画出来?我看这里面有一个自身头脑中的有和无。“有”,你就抓住了;“无”,则视而不见。我还画了一幅《村头拾趣》,画中是一头小猪和五只麻雀,这幅画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后,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这也是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我发现了,进行艺术构思、加工、提炼,就创作出来了。我这画中的小猪和麻雀之间有情节、有矛盾、有冲突、有内心活动,这就有了诗情画意。
张:您说的“有”和“无”指的是什么?
汤:这“有”是指你的整个文化学养、文化底蕴,你要有诗人的丰富情感,有艺术家的敏锐眼光,你才能发现美、提炼美,否则你就视而不见,这是前提。另外,你还要有很强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不然,怎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艺术品呢。李白的《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在别人看来庐山就是庐山,五老峰就是五老峰,几个山头而已。而在李白看来,这朝霞中的五老峰高悬上空,互相簇拥,像一朵绽开的金色荷花,而且是上天削出的金芙蓉。何等的浪漫,何等的夸张。
张:只有具备“有”,即学养与技法,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再去表现它。
汤:你看我另一幅作品《晒场上》,一群小猪仔在晒席上吃谷子,按当时的看法是糟蹋粮食,那时粮食紧张。我本想去驱赶,但小猪像顽童一样可爱,我又不忍心。画上我题了两句诗:“是否粮多不足惜,抑怜憨稚未遑驱”。这幅画应是我花鸟画中比较高级的境界,把我思想深处对农村生活,对猪这种小生命关爱的情感以及当时的矛盾心理活动刻划出来了。这张画现在还没有谁来认真评价它,我认为应该有人来评价它。
松、竹、梅这些传统花鸟题材画了上千年了,各朝各代的名家大师都有传世精品,我们如何画?能不能出新?这里面关键是有感而发和相应的新的形式语言。《龙腾》这幅八尺整纸的画作于己卯秋,世纪之交,有感于新世纪龙年的到来。画面是一棵向上升腾的巨松。寓意中国这古老的巨龙将腾空而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势不可挡。
张:题材没变,而人是“时代的”,把自己的情感溶入作品,作品便充满了时代气息。
汤:你看我画的这四只小老虎像顽童一样,天真烂漫,画题是《四喜图》。我另一幅《雄风》,画的是只老龄虎,它壮心不已,内在威严,这算是借虎言志吧。这些花鸟画除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外,物象的以神写形,画面的构图、构成等因素都不能小看。否则不能成其为艺术品。
张:您创作的水墨虎成为您晚年的代表性题材,跟前人画虎不同,您主要用大写意的手法表现。
汤:前人画虎大多是工笔,一身华丽皮毛具有装饰性。我画水墨虎意在去俗留清,去俗存雅。我是以大写意的手法,大刀阔斧地画出虎威。上世纪50年代,我画了一幅《虎口救人》,画的是工笔虎。从当年的具象工笔写实到后来的意象水墨写意前后相隔几十年了。“文革”后,我开始画写意虎,做减法文章。艺术上繁难,从繁到简更难,这个过程是艺术的提炼和升华过程。就那么几笔要把虎的形神,外在气势,内在威严,内在情感以及山林气息等全都刻画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张:您画的虎,有小老虎和老龄虎之别,都人格化了。
汤:我画虎有乳虎、童虎、青年虎、壮年虎、老龄虎,我把虎作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来表现。其实虎也是人,它是大自然生命链中的一环,也要生息繁衍。虎是我画中的载体来寄托我的情感,我有一幅《三春晖》取唐人诗意,老虎怀中抱着小虎,这是对人类伟大母爱的颂扬。我另一幅作品《幽涧和风》,一群大老虎背上驮着小老虎过河,这画中题跋就可说明问题:“老虎性喜独居,不可能出现群渡场景。唐李白诗‘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皆为艺术夸张,我画群虎泅渡旨在谱写一曲自然界祥和而又多彩的生命乐章”。
张:把您的花鸟画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您怎样评价自己?
汤:我画花鸟不搞公式化,有人说我是创作型的花鸟画家,这点我不否定。我的大部分花鸟画作品,特别是农村题材的花鸟画作品,我都是反复构思,反复调整,极见匠心。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有自己发掘的题材,有自己提炼出的诗情画意,我更强调自然界生灵的人性化特点,赋予它们更多的人的情感,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你看我这幅《墨舞》,两只打斗的公鸡尾巴绞成一团,我这笔墨表现中就有抽象意味,也有团块结构。西方绘画的营养我也能吸收,好的东西拿过来为我所用,作为形式上创新的契机,当然,这种吸收以不留痕迹为高。在这点上我不保守。
张:有些评论文章将您和齐白石表现农村题材的花鸟画相比较。您认为您与齐白石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汤:齐白石来自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他熟悉农村的一切。他画的萝卜、白菜、青蛙、小虾、耙子、算盘等等都是自然而然的追忆和流露。而我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按阶级划分我属于地主家庭,当然现在不讲阶级斗争那一套了。我从小离开农村,没干过农活。我的农村生活体验是从深入生活中来的,我是以一个文化人的身份去欣赏农村题材,去发掘其中的美,所以更强调情节性、戏剧性和诗情画意。我和齐白石同画农村生活,但题材内容、情感表达、表现形式都不一样,作品中透露出的时代气息也不一样。
张:花鸟画自古以来以闲情逸致为主,能够创作出有思想深度、有新的形式感的经典作品是非常难的,它不同于人物画和主题性的山水画。您的花鸟画作品中就有不少超出了花鸟画的闲情逸致的表达,而是将花鸟、动物赋予人的情感,使花鸟画的思想性、趣味性更深刻、更丰富。
汤:现在讲百花齐放,追求各有不同,有的人搞纯形式,不要思想深度,只要美感,这也行。但我追求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情感与物象的交融。一幅作品要有深度,要撼人心魄,要有历史的纵深感,要有时代气息,这样的作品你必须有生活。
张:人物、山水、花鸟您都画过,您更偏爱哪种?如何评价您的选择?
汤:人物、山水、花鸟、翎毛、走兽、虫鱼我都涉及到了,都付出了我的心血。但是人的生命毕竟有限,我不可能全方位突破,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我认为有可能突破的成就点上。“文革”后我就选择花鸟、动物画作为我创作的主攻方向了,成败得失由后人评价吧。

(=管季超注:上文曾发表于《中国书画》 2006年2月总第38期,中国书画杂志社;《艺林人物·书画名家访谈录》,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79页。)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4:26:35 | 只看该作者





《汤文选全集》


  汤文选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继齐白石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借古开今的国画大师”。全集将收集先生从1947年至2008年60余年中的绝大部分作品,旨在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他的艺术成果和探索历程。题材内容包括传统人物画、现代人物画、山水、花鸟、虫鱼、家禽、畜兽等,艺术形式包括工笔画、年画、连环画、版画、水墨写意、书法等。此外还收有汤文选传略、汤文选年谱、汤文选评论文章及汤文选的诗词、从艺心得、语录等若干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4:57:55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开始学术研究[zt]
2010-12-31
1.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     这是研究起步阶段,加深对课题的认识先从一些参考书开始,如:百科全书、字典、手册、专著等。课题的进展情况应读相关的综述文献。综述文献是对一个研究领域的整体状况的评述,它可以为一项研究提供准确的定义和框架。大多数的同学在进入课题研究之前,都还不太了解该领域的全面情况。综述文献就是让学生掌握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的基础知识,并给出已有的研究及该研究探索的范围。一个好的文献综述不仅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还能提供下列信息:

  • 比较和对照不同的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
  • 把持有相同结论的作者做归纳、对研究方法进行评论;
  • 提出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
  • 指出经典研究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给出现有研究与以往的研究之间的联系;

对未来发展提出预测。
综述文献最重要的是它能给你提示:
    对你正在研究的问题进行定义和限制范围;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评估有潜力的研究方法。
    一个好的综述文献不仅为你的项目提供一个来龙去脉的描述,它还显示出此课题是否值得你去做。
2.收集资料
    全面的进行文献调研,选择含文献量大的数据库。记住,文献的年代很重要,建议最好从最新发表的文献开始,然后逐渐往后查找。最新的文献可以指导你的阅读,看看最新文献的作者都引用了哪些前人的重要文章,然后你去查找阅读这些文献。
在资料查找的开始阶段,你应该先了解一下文献检索的方法:
  • 参加图书馆信息检索培训——掌握图书馆目录使用和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 请教图书咨询人员——指导你正确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兴许你会得到一些经验之谈。
    除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外,你还应该想办法从其它地方获得所需的信息,如:因特网上有大量的免费资源,包括:免费的期刊、免费的大型检索平台、专业讨论组、科学家网站、预印本文献、开放型文档库等。他们是重要的参考资源。查找这些资源可以利用如下工具:

  • 搜索引擎——用关键字和学科查找的方式在互联网上搜寻资料。
  • 学科导航——一些学科的网站或研究机构的网站都提供导航服务。
  • 学术机构网站——提供大量专业信息。
  • 目次服务——各学科领域的最新的期刊目录索引。
    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是一个重要的书目清单,也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文献阅读指导。
    获得重要的文献信息是第一步,但并不意味着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这些文献。你可能需要找原文。
   

3. 保存重要的信息记录
    建立自己的文献资料库非常重要。当你拿到一篇文章,就应该将其出版细节放入你所选择好的资料检索系统中。比如说你先按照内容对资料进行分类,然后把该文献或杂志的编号以及在哪个图书馆借阅到的也一同记录下来。如果资料是复印的,那么就应该记下你复印了什么资料,存在那个文档中,避免重复,可以节省时间和金钱。

4.文献阅读技巧
    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在阅读时牢记你的目的,不要让书中的论点转移了你的注意力。在开始阅读之前,花点时间思考一下你期望从这篇文章或章节中得到什么。泛读可以帮助你集中思想。浏览每篇文章的标题和摘要,或只需看文章中每一段的第一行以及结论。阅读文件应该注意:

  • 你是否有必要对每样东西都那么认真地阅读?
  • 你是否能察觉到文献中的论点向什么方向发展?
  • 在复印文献之前先浏览一下,你也许并不需要每一页都复印。
   对网络资源的评判:互联网上的大多数文献是没经过同行评阅的,因此,当你阅读这些文章时,应保持批判和客观的态度。互联网上有许多有用的资源和知识,只是你需要小心对待。查看网络资源时,尽量保持有针对性的批判态度。你可以提出下列疑问:

  •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你对他们有什么看法?
  •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 该网站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 资料存在多久了?
  • 论点的逻辑如何?
  • 是否有可靠的证据支持作者的论点?
  • 其中的资料是否引用正确并注明出处,或者是否跟其它的在线信息相链接?
5.提问
    当你阅读时,脑海里应该有一些特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比较宽泛,也可能比较明确。这类问题有助于你以积极的态度、集中精力来处理文献。如果你知道要找什么,就没有必要总结全篇文章或整本书。
    脑海里一直保存着一份问题清单,可以加强你的分析能力,同时帮助你对所阅读的文献保持客观态度。下面是在阅读有关实验方法类文献时,脑海中应该想到的问题:

  • 作者试图发现什么?
  • 为什么该研究如此重要?
  • 要衡量的是什么?
  • 你从文章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 数据是如何收集的?
  • 结果是什么?
  • 作者做了些什么结论,他们的发现有何贡献?
  • 你觉得这些发现是否成立?
  • 你如何将这些发现应用到你自己的工作中?
  • 当结论有冲突时,思考以下的问题对你非常有帮助:
  • 所有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 所使用的衡量工具有区别吗?
  • 项目是如何进行评估的?
6.做笔记
    你的笔记应该反映你在阅读中思考的问题。文献总结非常重要,但做笔记和做批判性评论更有用。记住,尽管做笔记很花时间,但其中绝大部分都可以在今后论文写作中被直接利用。比起阅读时只想不写,记笔记让你有一种进度感,笔记的记录方法:
    记笔记时可以将记笔记的纸张从中分为两栏。在一栏中总结作者的结论和论据,在另一栏中记录你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对方法进行评价。把你的项目和你阅读的文献联系起来,比较和对比其他作者的观点。
    记录你对该文献的想法。哪怕是“论证混乱”或者“这一点我不明白”之类的评语也会有用。
    用双栏系统有如下好处:

  • 让你一直集中思考主要问题和意见。 区别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减少抄袭的风险(你自己的想法在一栏,而另一栏的所有信息都必须注明出处。)
  • 这种记笔记方法可以提高你筛选资料的能力,增强你对资料的判断性。在两栏中分别使用不同颜色的笔,一个用作你自己的想法,而另一个记录别人的话。
    只要你能遵循以下标准,至于你采取何种方式组织和记录笔记倒并没有什么关系:

  • 明白你自己和其他作者的想法的不同之处。
  • 确保你的笔记清晰可读。
  • 记住要注明文献的出版细节,包括页码,以防你需要再次查看原始资料,或者在文献综述中引用它们。
7.制定自己研究方案
      问题清楚了,思路屡顺了。好,开始动手研究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8:27 , Processed in 0.0741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