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 真正的好课堂是经得起实践和先进教育理念与理想推敲的。 著名学者柳夕浪在《教学成果这样培育》一书中记载了一堂数学课,很有意思。课堂简述如下。 课前,学生集中精力,准备战斗。老师进堂,关注每一个学生,战前巡视。课堂伊始,老师亮出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移项”的概念。 2.会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然后老师出示自学指导,何为移项?移项为何要变号?看例子思考移项后要注意什么? 6分钟之后,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自学,学生明确目标,投入战斗。大家边看、边想、边记,谁也没有抬头,一会功夫就解决战斗了。 老师这时候提问,学生高兴地举手,全部准确背诵。 然后进入自测环节。10道练习题,学生立刻投入解题。几分钟之后,学生大多解决战斗,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老师公布答案,学生自我检测评分。老师了解到满分的学生四十个人,夸奖他们。两个没有做对的学生,老师白板放大之后,师生一起评改,讨论错在哪里? 剩下来的,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课堂是好课。学生喜欢这样的课,他们高效学习,一丝不苟,增强了自信心、责任感和竞争意识,获得了尊严和成功的喜悦。
听课老师也喜欢。有一位老师甚至感慨:“这节课上得太好了!学生有精神,会学习,当堂理解、记忆,当堂完成作业。”
柳夕浪的点评却是:我作为非数学专业教师,看了上述教学片段,并没有高兴起来,总感到对“移项”的意义、背后的数学思想没有讲明白、说清楚。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数学问题可以采取背通之类的方式去解决,那可能就不是真正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学科活动。
也许如此紧张严肃的“战斗”确实“磨炼了意志”,但首要的是“战斗”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即是否值得为此去“战斗”。我们能否引导学生在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战斗”中去磨炼意志呢?
这段话给我极大的启发,课堂的目标有高下之分,其境界也有高下之分,如果课堂没有思想,课堂不指向人的生命的丰盈和精神成长,仅仅学习到了一些僵死的很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的知识,其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呢?
但另外一个课堂,却让我耳目一新。
这是一个美术老师,上的是四年级的美术课。他是怎么上的呢?
他先向学生展示各种名画,让同学们说说感受。老师不做褒贬,只简单点评,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老师带着全班学生到了校园门口,观察门口两棵月季树。只提一个要求:就是运用色彩和线条,画出你对这两棵月季树的感受。画好了,老师随机找几个学生画作,师生点评一下就结束了。课堂显得轻松写意,貌似没什么大不了。
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课,老师仍然是同样步骤,只是欣赏的名画可能不一样,然后学生再画月季树……第三课仍然如此。整整一年下来,所有的课都是运用色彩和线条,画出对这两棵月季树的感受。不仅是画出树,是画出对树的感受。
到了期末,老师让学生把自己所有画的月季树,从头到尾装订成册。
神奇的一幕产生了。那两棵月季树在学生的画笔之下,突然有了生命,有白雪皑皑的月季树,有葱茏苍翠的月季树,也有繁花似锦的月季树,还有落叶萧萧的月季树…… 当然随着孩子的心境不同,有金黄的月季树,有黑色的月季树,还有红色的、白色的神奇的月季树。孩子的心境藏在月季树之中,但最最关键的是,月季树长高了,孩子们 不知不觉成大了,艺术鉴赏和创作水平 大大提高了, 这是生命成长的课! 我被这个课堂深深迷住了,谁说我们的课堂是死水一潭?谁说我们课堂带着镣铐跳舞?你无须回炉重造,只要你具有创作力,你的教室可以是56号教室,你的课堂可以是最美课堂。 你的课堂你做主。作为老师,你能够让你的课堂成为地狱,万马齐喑。你也可以使你的课堂光芒四射,无以伦比,成为真正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