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漆艺的时代表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11 23:2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统漆艺的时代表达
  我国漆文化源远流长。仰韶文化时期的河姆渡人利用黑朱二色漆装饰食器。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古人利用蚌片、玉石、骨甲装饰漆器。战国时期出现了用金、朱红、石黄、赭红、灰绿等色描绘龙蛇神怪的彩绘漆装饰画。
  到了汉代,漆树作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充足的原料供应,使得漆器的使用遍及各阶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数量达500件之多,其中包括盘、碗、杯等各类日用之物,还有将金、银箔制成各类纹样装饰彩绘漆奁的精致物件。
  此外,漆画出现在大型器物之上,表现题材丰富,有以狩猎、出行、歌舞等日常生活为主题的现实内容,也有关于当时人们对长生的道学观念的符号化纹样。南北朝时期,甚至出现了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木板漆画。唐、宋、元、明、清陆续出现了螺钿镶嵌、金漆、刻漆等技法的漆画。河南洛阳出土的唐代“人物花鸟纹嵌螺钿漆背铜镜”,能工巧匠以螺钿刻画出一幅人物花鸟图,画中人物头冠衣纹细腻飘逸,面容安逸,一人执阮咸,一人饮酒赏月,花鸟围绕其中,体现了当时文人高士的闲情逸致。基于历代的螺钿工艺的发展沉淀,清代的螺钿工艺达到新的高度,不同以往的厚螺钿片,清代匠人制作出薄如蝉翼的螺钿,富有韧性的钿片可镶嵌在不同造型的家具上,还可打磨出多样化的形态,利用刀划针刻,塑造生动形象。
  现代漆艺根植于传统工艺,一方面承袭了传统漆工艺的制作技法,另一方面又与当代艺术表现手段融合,将绘画与工艺、设计与制作相结合。同时大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包容性,能融合骨、石、木、金、金属片及各种玉石珠宝等镶嵌材料。结合特殊的工具使用,如牛角刀、发刷、鼠尾制的毛笔、漆刻刀,运用绘、洒、贴、镶嵌、刻、磨、堆等制作手法,漆器可以产生丰富特殊的肌理质感,展现出极强的画面表现力与独特的视觉语言。
  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传统大漆与当代艺术观念发生碰撞,古老的大漆艺术被赋予了新生,绽放出新的光彩。
  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漆画以独立画种的形式展出。“它打破了绘画和工艺的界限,开创了绘画和工艺结合的崭新道路。”
  1986年首届中国漆画展是中国漆艺史上的里程碑。当时展出的漆画多少受到域外现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在画面形式处理及内容表达方面,漆艺家大胆借鉴国际同行主要艺术流派的经验技法,经由大漆的材料特性,将中西美术有机熔于一炉,作品呈现出富含东方美的装饰性与现代艺术的观感。比如漆画家乔十光先生的作品《放射》,将大漆稀释后以泼洒的方式作画,运用极简的点面构图,跳跃的红色在沉静的黑漆衬托下,形成富有张力的画面。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新的材料与新的技艺不断涌现,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条件和发展可能。不同于传统工艺技法表现为每一种工艺有具体的分类与操作手法,当代漆艺是多种技法与材料融合的综合性艺术。
  青年艺术家车骏飚的装置及综合材料作品,将大漆的材料性进行了当代性转换。《黑色玫瑰丛》将黑色大漆以环氧树脂包裹成立方体造型,半透明漆液如同墨汁,在透明如清水的树脂中被凝固下了扩散的瞬间状态。艺术家试图以这种方式打破观众在博物馆形成的传统漆艺认知。当艺术创作者能够跳出惯性思维,充分发掘材料的属性,并寻找到与自身材料语言最为契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之时,天然漆与合成漆不再是对立的,而是作为材料的符号形式融为一体,使漆的材料性被赋予更多的可能。
  “绘”与“制”一直以来都是大漆艺术创作中不可避免的话题。传统漆艺重视工艺技法,在现代化演变进程中,则加入了“绘画性”。艺术家如何平衡这二者的关系,在创作中至关重要。大漆的工艺技法虽耗时多,但这是“绘制”的基本要求。大漆艺术创作应依托于工艺技法的基础之上,提取表现创作想法的构成元素,避免陷于材料堆砌与形式游戏中。
  现代漆艺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革新,同时也善于从其他画种中汲取创作养分,将其转化为大漆的艺术语言。比如漆画家吴嘉诠的《欢乐颂》,其作品综合了“国、油、漆”的创作方法,在表现形式上,运用写实主义风格,使用稀释的红锦大漆,在粗银底上以工笔晕染的造型手法描绘出人物的神韵。人物服装以及配饰方面运用蛋壳镶嵌技法。背景铺以大漆的红、绿与金、银箔交相辉映,其间穿插色漆粉的磨显后的斑驳效果,使得写实与抽象、传统与现代在画面中完美融合。
  传统漆艺固有的艺术模式在时代背景下不断被打破。当代漆艺的创作者从创作思路、创作方式、作品的视觉形象等方面进行转变,将“工艺、装饰、器用”拓展成“物语、趣味、空间”三个维度,“把传统语言的材料进行观念的转换”,借助材料本身的质感与属性,借由物质诠释个体生命体验和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思考,进而推进大漆艺术视觉语言的图像转化。
  艺术家潘草原的《上升势态》系列在制作方法上延续传统工艺,使用不同质地的瓦灰调入大漆制作背景,在表现形式上彻底颠覆固有的画面结构,由符号化的装饰元素组成。部落文化图腾的抽象纹样代表某种精神象征,将肉眼所不可见的精神现象物质化。有别于传统“平光亮”的打磨工艺,艺术家利用瓦灰打磨后的不同灰度层次,在画面中形成似雾朦胧的氤氲氛围。镶嵌的宝石、金属和螺钿,不同材质折射的光泽质感与大漆的黑、瓦灰的朦胧形成鲜明对比,符号图腾在二维平面中显示一种“上升势态”。
  如今,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时代,深得中华传统文化神韵的大漆艺术应该秉持兼收并蓄的原则,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作者:黄雨田,系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美术系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1:55 , Processed in 0.06419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