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昔日冷门绝学,如今“潮范儿”十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4-27 09:1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昔日冷门绝学,如今“潮范儿”十足

  在4月20日“国际中文日”这天,视频博主李莹抛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文字为什么叫汉字,不叫唐字、宋字呢?”视频中,她从甲骨文中的“文”字切入,介绍“汉字”一词的由来。此前不久,李莹发布的视频“一个甲骨文专业毕业生的独白”走红网络。她说:“你绝对想不到这个专业的冷门程度有多离谱。”可令人意外的是,冷门的甲骨文却受到很多人的热烈追捧。
  甲骨文的魅力,源自它是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冷门绝学的传承与发展,不应只停留在专业化、学术化,一个学科只有走出实验室、走出博物馆,不断走向大众、走向普及,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眼下,一批爱好传统文化、擅长新兴科技的年轻人,正在让这些古老的文字穿越时空,呼唤着人们对璀璨文明的向往。他们,传承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述说着藏在文字背后的悠悠历史。
1.“一个人带火一个专业”
  “古人在草丛里看日落,顺便造了个字。”“甲骨文中有一个字,最简单却又最复杂。”“你的姓传承了多少年?”年轻的面庞,幽默的话风,与古老而神秘的甲骨文形成了鲜明反差。
  “甲骨文方向毕业”,这是李莹在自己主页写下的第一行标签。今年2月发布第一个视频时,她自己也没想到会“火”。两个月内,20个作品收获了超千万的播放量。不少网友留言称希望她能坚持下去,“为往圣继绝学”。
  2021年,95后女孩李莹硕士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是甲骨文。求学之初,李莹也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对晦涩难懂的甲骨文望而生畏——“比我想的难很多,释读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有很长的时间积累。”
  在导师陈年福教授的指导下,李莹艰难地啃下了甲骨文的经典著作,从看似枯燥晦涩的古文字中,挖掘和感受甲骨文的奥秘。
  毕业后,如何让更多人领略甲骨文的魅力,李莹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坚持。她给每期视频定下基调,不仅内容要扎实精准,讲解还要通俗有趣。“每个汉字之所以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背后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的生命轨迹。”对李莹来说,研究甲骨文是一件浪漫的事情,能将视频科普作为一座桥梁,将自己热爱敬畏的知识传递给更多人,“内心充实了,因为自己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陈年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其他学科,甲骨文专业的研究者数量较少。由于专业学者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很重,面向大众做科普的精力微乎其微。像李莹这样既有专业背景,又热爱古文字的学生们做视频科普,其实是弥补了这一欠缺。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雷黎明认为,在甲骨文科普短视频走红看似偶然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必然。“当下,对甲骨文等古文字在内的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已成了国家、社会、民众的普遍意识和共同理念。但很多时候,传播甲骨文等古文字的途径仍然以传统书籍、报刊和专业性数据库平台为主,不仅价格昂贵,推广普及效果也大打折扣。”雷黎明认为,李莹用个人的兴趣点燃了广大民众的兴趣,同时巧妙利用年轻人愿意接受的方式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推广模式。
2.透视东方美学基因
  一个人手持两支牛尾状的道具,扭动着曼妙的身姿转圈摇摆,便是“舞”字;戴上羊角状的头饰,转而走起自信的“猫步”,便是“美”字;两手拎上大包迈起得意喜悦的步伐,就成了“爽”字……近来,博主“博物汉字”用甲骨文字形配以可爱的动效制作而成的一组表情包,让不少网友感慨“原来甲骨文如此形象好玩”。
  “我们尝试用一种更有趣的方式解构甲骨文。”表情包创意策划人喵喵说,“甲骨文的造字很妙,而动图和表情包恰好能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将这种妙直观呈现在受众面前。”
  “博物汉字”的团队成员都是爱好国风文化的90后,在他们看来,甲骨文不应成为被束之高阁的文化符号,它的趣味应该被更多的人感受到。“我们希望通过表情包让甲骨文轻松走进大家的生活日常,尽可能消弭甲骨文与人们的距离感。”他们说。
  “甲骨文表情包出现在民众平常的文化生活需求中,说明人们对汉字尤其是古文字的热爱在与日俱增。”雷黎明认为,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博物汉字”推出的甲骨文版《西游记》视频,将古老汉字与新潮科技碰撞的奇妙化学反应推向了高潮。团队用甲骨文复刻出了《西游记》主题曲视频中的主要人物和背景。喵喵说:“甲骨文里的字形元素非常丰富,想要表达一个画面总能找到合适的字。”甲骨文中的“猴”从“石头”里蹦出来,翻起筋斗“云”,不少网友赞叹不已。
  “博物汉字”运营负责人表示,甲骨文的书写透视出我们独有的东方美学基因,“在简洁的笔画之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结构美感的起源,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以及对诗意的追求。”该如何将这些古老文字的魅力呈现给受众,是团队一直在寻觅的方向,除了趣味生活的动图表情包,基于甲骨文主题的大展也将在今年的暑期与大家见面。
  在视频《十个甲骨文演绎人的一生》中,团队用“人”“孕”“育”“乳”“老”等十个甲骨文的字形生动演绎出人一生中身体的变化。“古人造字的规律性很强,同一种类型的字会复用很多元素。”喵喵告诉记者,在“人”的基础上,画上隆起的腹部和成型的胎儿,即为“孕”,而将头朝下的胎儿生出,就成了“育”……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展现着汉字起源最初的模样,许多网友感叹“看哭了”,“仿佛与千百年来这片大地上来来去去的人们遥遥对望。”
  汉字的一横一竖、一笔一画,都蕴含着无限的魅力。“汉字自诞生之日起,即以近似方块的平面空间展示身姿,这为崇尚对称平衡之美的汉民族提供了艺术创造的用武之地,也成就了诸如书法、诗歌、楹联等多种标识民族精神品格的艺术形式。”雷黎明指出,“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起源古老而一直传承使用至今的文字。它以形表义,体系完备,经过数千年社会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时代精神的赓续滋养,早已成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
3.甲骨文遇见3D打印
  两个立起来的汉字,正面看是“山水”,随着角度旋转,“山水”二字逐渐显现为“浙江”。除此之外,“好客”二字会转变为“山东”,“美好”二字会转变为“江苏”……这些百变立体汉字作品的创作者名叫牛楠。他将汉字与3D打印技术结合,创作了城市地名、二十四节气以及百家姓等汉字创意系列作品。
  今年2月,牛楠开始制作汉字演变系列作品。他坦言,“深入观察学习后,才发现甲骨文如此形象生动”。
  甲骨文的“车”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写法是车厢、车辕和车轮的组合。牛楠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甲骨文、金文、篆书和宋体的“车”字,并制作了字形演变视频。随着“车”字旋转,字形的历史演变也非常直观而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便是车轮数量从2个简化为1个。”牛楠说。
  旋转的立体汉字,演绎着汉字变迁。指间旋转的一刹那,好似流转了千年。
  制作立体汉字并不简单:牛楠首先要构思并设计建模,待细节完善后进行3D打印,再基于空间需求进行修剪打磨、固化上色,直至完成最终的拍摄剪辑工作。虽然烦琐复杂,但牛楠乐此不疲。“3D打印可以让任何复杂的创意文字立体化,这种感觉很美妙。”牛楠感叹道,“这促使我不断创作出更多有创意的设计。”
  在牛楠看来,汉字有无穷的魅力,但现在很多人习惯了打字,常常提笔忘字。他想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人领略到汉字的文化底蕴。
  结束采访后两天,牛楠发来了他制作的“光”“明”二字。甲骨文的“光”字,就像头顶一团烈火的人在跪坐;“明”字为日月交辉,由“日”“夕”组成。承托文字的摆台忽而旋转,光影错落间,甲骨文的“光”“明”二字又变成了规范汉字。
  牛楠透露,为了更好地对儿童开展汉字启蒙,他准备推出汉字积木,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完成对不同字形汉字的搭建。
  采访中,也有不少专家建议,要让甲骨文走出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重要的是从孩子入手。雷黎明指出:“甲骨文等古文字的象形化程度较高,正好与儿童形象思维能力强相照应,不妨在中小学加大古文字等相关内容,开设相关趣味课程。”
  “数字时代为古文字的传承和传播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首席专家黄德宽指出,网络、新媒体和各类传播平台可以生动形象地传播古文字知识产品,人们也可在喜闻乐见的轻松氛围中获取更多传统文化的滋养。
  (本报记者 邢妍妍 柴如瑾 本报通讯员 崔琦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1:26 , Processed in 0.06064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