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永华:散论中国学术期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8 14:1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蒋永华:散论中国学术期刊
1.社会科学用稿的一个很大毛病就是先看作者是谁。新人员、新思想、新见解,常常被封杀了,幸好还有网络。当然,此事恰恰表明:成也网络,败也网络。我敢猜测,如果原作者投稿给《哲学研究》,很有可能文章就发表不了。如果博士生投稿,同样也可能发表不了,或许,真的是因为得到明示了,学生才拉老师大旗充当虎皮。学术期刊缺乏独立性,常常拜倒在权力、金钱、人情的石榴裙下面。真正的期刊学人太少,真正的职业编辑太少!
2.在中国学术期刊界,常常是一些小编辑,在求全责备、近乎刁难的约束条件下,小心翼翼,“如临”“如履”,艰难工作,才维护了中国学术的一片净土,捍卫了学术期刊的尊严。小编辑常常为提高刊物质量被遣为阻止作者文章发表的马前卒,始终存在卸磨杀驴的危险和充当替罪羔羊的风险。纵观中国学术期刊界,小编才是真编。真编太少,真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太狭小。
3.在我看来,国内学者最缺乏求实精神,重实利,图虚名!期刊如果一定要打上名字,应该也必须打上责任编辑的名字,而不应该再去弄一大堆“虚名”。谁出问题,谁要承担责任!现在的学术期刊,像一个大雄宝殿,里面放了观音菩萨,放了十八罗汉,放了四大金刚,等等,反正不是活人,只有几个小和尚是活的,因为他们要天天在那里撞钟。印象中,有几家刊物,有的人都死了,还是“主编”,还是“编委”。中国的学术期刊缺乏平等意识,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职业意识,缺乏以“编绩”论编辑的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意识。有的人就是组织部门把他们所谓信任的人员生硬地塞到了一些重要岗位上。首要的标准不是实践的检验,而是组织的判断,反正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组织部门的神经无处不在,市场的无形大手却显得极度虚弱、乏力。中国的学术期刊,大都面黄肌瘦、没精打采。所谓的什么工程,不过是输血输液而已,权宜之计,岂能久长。
4.在中国学术期刊界,同样也有一个官本位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优越性没有在期刊运作中体现出来。相反,学术期刊的运行反而在所谓什么名头工程的口号下在开时代倒车。都什么年代了,有些人还“文革”遗风不浅。有的人根本无心做好期刊工作,应聘期刊无非是混个什么级别的官位,一旦得手,便又去谋求其他更高官位去了。一个没有编辑工作经历的人,可以对刊物指手划脚,常常成为折腾刊物与编辑的外部力量。如果因为某一个人的利益而损害了一个团队的利益,这是安排上最大不公正。
5现在的期刊界,编辑们好像是一群蚂蚁,就等着一批蚱蜢来领导了。在商界,一个赢利能力差的营业员根本没有资格对一个赢利能力强的营业员说三道四、吆五喝六。在期刊界特别是学术期刊界,几乎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圈内认同这样的口号:编辑学者化。更认可:学报编辑学者化。在接来来的时间,我想与期刊界的朋友好好地讨论这一口号的是与非,利与弊。共同求解中国学术期刊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问题。那些屁股都没有坐热就另谋高就的人,他们自己与组织部门都值得好好反思。这实际上是在浪费刊物办刊资源,现在的学术期刊已经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境,常常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各种心态与各种势力共同导致了中国期刊的奇怪现象。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23 , Processed in 0.06592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