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艺术与教育的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8 02:0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艺术与教育的对话
转载▼






胡建波:这次中法新媒体艺术展非常成功,欧亚学院与法国勒阿佛尔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合作交流进行的也很顺利。感谢你在整个活动中所付出的努力。
于海:感谢胡院长和欧亚学院能够帮助我完成这次活动,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多成绩,法国的Thierry Heynen校长非常满意,许多教授也都表示非常喜欢欧亚学院,也非常愿意来欧亚学院工作。
胡建波:在这次活动的进行中,无论是刘瑾副院长、田焱助理,还是朱琳主任,她们对你评价都很好,我也用了四个字来评价你:热情、坚持。我觉得现在一般搞艺术的人都没有耐心做这些琐碎的事情,但你做下来了。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愿意做这样一次跨国的艺术交流活动。
于海:其实在现代社会,绘画的存形功能基本已经被摄影取代。但在中国,尤其是公办高校,绘画教育还是属于传统的俄罗斯性质,有点像工厂里做产品的流水线一样。而法国的艺术教育就很不同,他们引进了非常多的新载体来做更综合性质的艺术教育。
我在西安美院学习的是综合绘画专业,这个专业当初也是受法国综合艺术教育的启发而创办的,形式上也有点像现在我们所做的“新媒体”。
因为我个人兴趣很广泛,所以在上学的四年里,除了雕塑之外所有的专业知识我都有所学习。但学到最后发现,事实上,这样的学习让我除了了解到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之外,并没有对自己艺术理想有个非常明确的认识,也就是说,仍旧不知道未来的艺术道路该怎么走。
2004年,还没有毕业,我就决定出国了。初到法国,我先在整个法国进行了一番游学,随后攻读了硕士学位。我发现法国的艺术教育跟我所知道的完全不同,就像很多法国的学生在了解到中国学校对艺术的教育之后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在一个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干一样的事情,无论二年级、三年级还是四年级。所以我想促成这样的一次交流,把法国的老师和学生都搬过来,通过这样的展览和交流让正在从事艺术教育和学习艺术的学生知道,真正一个艺术类的学生未来的艺术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样的。
胡建波:的确,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这次交流活动中都有很多的收获。他们通过和法国的老师、学生一同完成设计作品,开始明白,做艺术,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与动手能力的结合。但是,中国有很多不错的公立艺术类院校,为什么你们这次活动会选择欧亚学院呢?
于海:这其实非常简单,私立院校与公立院校相比更加有活力。这种活力最主要体现在行政上。因为我们想要做好这次交流和展览,需要许多的行政手续,但又不希望受制于行政手续。在私立学校,这种因一点点行政阻力就让事情搁浅的可能性要小很多。在和贵院国交中心朱琳主任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交流与展览中所有想要的东西都能实现,我们和这个学校有很多观点与做事方法不谋而合。在我向Thierry Heynen校长汇报的过程中,校长先生也非常赞成这样的管理方式。在整个活动的进行中,我和贵校艺术系的一些老师也有过较深入的探讨,像王谦这样的年轻老师,他们身上有非常大的活力。更简单地说,我觉得包括胡院长您,都更像是实干家而不是官僚。而我们法国国立勒阿佛尔高等美术学院校长恰巧也是实干家,他更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带来分享。这就是我及我们学院和欧亚合作的原因。
胡建波: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有利于我们以后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比如交换教师。
于海:是的,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这些法国的教授对欧亚学院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他们都表示愿意作为交换教师来欧亚任教。在这次展出中就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挺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的有一个很年轻但在法国非常有名的版画教授,在撤展的时候发现在其展出的6幅作品中有一副画有些破损。他很生气,他说自己的画在法国一张要卖700欧元,他希望得到赔偿。当时我和朱主任正在讨论交换教师的问题。我告诉他,欧亚给交换教师的条件非常优厚,在支付一定的工资之外,不仅包往返机票,还能提供非常舒适的住宿条件。这位教授听了非常高兴,他当时就表示不要赔偿了,并愿意作为交换教师来欧亚工作。
胡建波:这一次法国的老师和学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作品,我打算用来装饰图书馆,你认为如何?
于海:我认为对待艺术品首先要看个人倾向问题,也就是说,你是要从这个艺术品里汲取什么。比如说如果想从艺术品里体现品牌效应的话,就可以买一些非常有名的艺术品,如果只是想装饰图书馆,我认为没有特别大的必要收藏一些国际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收藏机构,我们是个教育、非营利性机构,学校完全可以适当收集一些校内师生和来访教师的作品对图书馆进行装饰。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新媒体工作室和这些教师创作一些艺术作品来装饰我们的图书馆,而且定期更换不同的主题,这样也正好可以体现出我们一贯倡导的“与众不同,有些先锋”的概念。
胡建波:其实,就目前欧亚的环境建设来说,在国内高校处于前列这问题不大。但是要做到国际化的氛围,就要从校园内部的装饰、环境、艺术作品等方面提升品位和层次。这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需要真正有鉴赏力的行家来主持。对艺术,我不懂但心存敬畏。我发现我更多艺术从业者的热情只是对自己的作品热情,而你,除了对自己的作品,对行政管理事务也做的非常出色。我想知道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或评价。
于海:我想先说一下我对我艺术作品、工作的一个态度。我认为现在的艺术家非要把自己弄成专职的艺术家是不对的。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在靠艺术来养生活,这种方式不是做艺术的一种态度。我们往历史里看,不说外国历史,中国历史里王安石,包括米芾,都是著名的大画家,但同时他们也都是政治家、实干家。他们画的画和他们的政治观点有的时候是一致的,有时是完全相反的。这才是真正做艺术的态度,就是说将艺术和生活经历分开,你没那么多经历,每天只能是画一个场景。
胡建波:的确是这样。艺术和你的生活是脱离不开的,它和你的个人生活体验、社会体验、政治体验、管理体验等等都无法分开。和你认识之后我真的觉得你对艺术、人生、社会的看法能看得见摸得着,不像很多艺术家的看法让我觉得有点摸不着边际。我不知道我这么说对不对,但你说的这点是很对的:要有好的艺术作品必须有丰富的人生体验,经历痛苦、幸福,你的表达才会感染人,在感染人之前自己必须有所感受。
于海:做艺术,你永远不能只是一个单一的身份,一定要有双重身份、三重身份甚至多重身份,只有这样,你作品里能表达的感觉就更充分。如果你只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一个画家,那就是一种无病呻吟,你对生活没有痛苦的感觉、愉快的感觉、成功的感觉,这种所谓的成功充其量也就是“我的画在操作下卖了多少钱”而已。
胡建波:以我创业这么多年的经历来看,钱这个东西就是衍生的一种产品,是你做一项事业附带的一样东西,而不是你奔着钱去就一定能得到。当然,也有一些人奔着钱去就得到了,但对我个人而言,我把一个事情做好,所谓的名利就都能得到;如果你盯着钱去,反而什么都得不到。归根结底的说,就是你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社会就能给你回报,如果你只是盯着个人利益,社会就不会回报你。即使偶尔一两次你或许能得到些什么,但长久下来你是坚持不住的。
于海:中国有个词非常神奇——“名利”,没有听谁说过“利名”。名利,名利,“名”永远在“利”前,先创出名,利就会至。
胡建波:中国古话是这么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说过,我思考问题都在想“利益相关者的交集点在哪”。你应该注意到我们学院的愿景中出现了“尊重”这个词,很多组织也把核心价值观放在“尊重”上。但事实上,“尊重”不是尊重一个银行家,尊重一个领导,尊重一个著名的人物,这些人不用说我们也会尊重。“尊重”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你的供货商,尊重你的下属,尊重有求于你的人。比如我们和我们的供货商都是伙伴关系,因此我们要善待我们的供货商;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也要尊重和善待他们,虽然我们对他们有很多权利,但我们仍然要尊重他们,尽力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向上的尊重是一种本能,向下的尊重才是真的尊重。如果我们的同事、老师都懂得这样一种反向尊重,我们才会是一个真正被尊重的组织。
于海:最近我一直在考虑20年以后中国的教育。我是82年出生的,今年26岁,20年后我的子女也该上大学了。但中国的人口基数正在呈现老龄化,在未来是否还有足够的人口基数来供那么多的大学以这么大的规模持续增长,答案是否定的。但公立学校有名牌,依靠学费的增长、政府的投资,资金上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我特别想了解欧亚学院作为一个非盈利机构,是怎样发展至今的,未来又有什么打算。
胡建波:欧亚学院是个非盈利机构,我们不把增长和利益最大化作为最主要的目标,而是把给社会的付出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角度来考虑。总的来说,欧亚能够发展到今天,有一个办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低调务实,注重长远。一个组织的愿景会形成一个引导作用,让你有意识朝那个方向走。欧亚的愿景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愿景在97年,我们要办万人大学。这是因为当时那个环境,那个时候我们的同行许多学校已初具规模,但我们刚刚起步,还只有7、8百人,但那时“做万人大学”的愿景已经形成。所以就很大胆的把华安禽业集团约300亩的厂房租了下来,一期建设就建了4、5千人的容量。到2000年,欧亚就顺利实现了万人学校的愿景。
2000年我们升了专科,这时候,“下一步怎么发展”就成了问题。这时我们提出了第二阶段的愿景,要“建百年名校”。建百年名校最直观的就是多少年之后学校的建筑也是有品味的。所以那段时期,我们到处找设计师,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许多国家看校园建设。后来,同行们都在比较激烈的扩张,很多都已经达到了在校生4万人的规模。但欧亚因为建设成本高,仅仅将原先的1万人扩到了2万人的规模。现在再看我们的教学楼、宿舍、图书馆、体育馆等建筑,仍然非常先锋、时尚,大家也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当初要这样做了——因为欧亚注重长远。
经过不断地发展,我们渐渐明白,“百年名校”其实也是个很空的概念,建百年名校的定位是什么,教学质量、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都没有表述得很清楚。于是,从2005年升本以后,又开始对我们学院的愿景、使命以及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重新梳理。
现在我们得出,欧亚学院下一步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私立大学。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以在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赢得同行的尊重;以培养学生的优秀职场能力和卓越成长赢得用人单位的尊重;以优秀的组织文化赢得社会的尊重。这四点就是欧亚学院成为最受尊重私立大学的内涵。我们的愿景和这些内涵将成为一项项的行为准则,指引我们一步步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私立大学。
    于海:感谢胡院长的分享,祝愿欧亚学院早日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私立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8 01:40 , Processed in 0.11309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