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画”说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0 21:0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画”说话  2012年06月08日  作者:魏红   
  如今关于儿童教育的图书可谓琳琅满目,很多家长感到难于选择,同时,一些书的内容也比较笼统,诸如理论、道德宣讲,诱人的成功案例,或者如同三十六计那样的教育小窍门,因为没有具体区分孩子的个性,家长实施起来似乎也感觉难于对症。
  其实,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关键不在于教育本身,而在于家长是否真正了解孩子心理的共性,以及自己孩子的独特个性。不当的教育往往是成人把观点强加给孩子,而不考虑他们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心理需要,在不够了解或自以为了解的错误前提下实施教育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我想变得不一样:用图画表达情感的孩子》里就讲到这样一个例子:
  常有家长跟本书作者抱怨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观察能力不强,其实这些可能恰恰是家长一手造成的,在孩子更小一些的时候,带他们去公园,家长经常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或习惯,让孩子看这个看那个,从这个景点赶到下一个景点。成人一小时可以浏览很多东西,但孩子却不同,他们研究一朵花或观察一只小蚂蚁就可能花去几个小时,家长这种赶集似的浏览,反复打断孩子的思路和观察,无形中让孩子养成了“走马观花”的习惯,久而久之,当然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了。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呐?
  经过医学、心理学的多年研究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们分别管理着不同的功能和区域,右脑如同艺术家,他是非言语的,直觉的、观察的、具有空间性的、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大本营;左脑如同科学家;他以语言、线性、分析、逻辑以及符号的方式进行着理性思考,成人和儿童之间左脑发育差距巨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成人跟儿童只用语言进行交流会比较困难,也就是很多家长反应的“孩子不听话”的症结,而恰恰在右脑的功能上儿童跟成人没有大的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儿童比成人还要发达,通过右脑,成人可以跟儿童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绘画就是非常好的桥梁之一。
  心理学家了解儿童除了凭自己的经验进行观察外,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是沙盘和绘画技术,并且,与单纯的音乐、舞蹈、科学等方面的辅导相比,绘画更能激发孩子的感知能力、积极性、表现力和创意性思维,更能对孩子产生启迪作用。所以近年来,很多学科都纷纷与美术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想变得不一样:用图画表达情感的孩子》就是三位韩国绘画与美术教育学专家合作办学的经验结晶,通过对几十个儿童的绘画描述,让家长得以掌握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技巧,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喜怒哀乐,尽量贴近他们的意愿去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了。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家长不需要拥有专业的美术知识和功底,只要阅读过本书中对几十个孩子的绘画指导和分析,就能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这些简单的元素,轻松读懂孩子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
  天下没有哪两个孩子的个性是完全相同的,但他们自己绝对不会告诉你他们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发现孩子独特的个性正是家长的职责所在。也是家长需要通过此书学习技巧的原因。虽然孩子还不善于用语言表达,但孩子的画就是孩子的话,这本书可以帮助家长通过了解孩子的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去发掘潜力,扬长避短,孩子的幸福就可以被家长“画”出来。
  《我想变得不一样》[韩国] 潘镜兰 李东烨 李知妍 著, 千太阳 译,译林出版社 2012年4月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8 02:09 , Processed in 0.1717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