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梓坤:人生总得搏几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6 11:0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梓坤:人生总得搏几回 2014年01月25日   来源:光明日报
  求学之路——
  “任何一门学问,不光数学,钻进去了就会有兴趣。我常跟同学们说,容国团讲‘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可以加一句‘人生总得搏几回’。拼搏—钻进去—产生兴趣—再拼搏钻进去产生兴趣,以形成良性循环。”
  我的老家在江西吉安,邻近井冈山,家里很穷。当时在农村只有读书才有前途,但那时村里的孩子失学现象严重。我很幸运,家里咬着牙让我上了村里的小学。
  后来,我在吉安上初中。家里替我缴了第一学期学费之后就无论如何也缴不起了,于是我请求缓缴。当时的年级主任是高克正老师,平时不苟言笑,管理学生非常严格。她知道我是班上最穷的一个:晚自习学生得自带油灯,我买不起,每晚都靠近同学的灯坐,揩别人的油;当时,学生的洗脸毛巾都要整齐地挂在寝室内,而我用的是母亲织布裁下来的布头,不好意思挂出来,结果让人当抹布用了。
  最后,高克正老师同意了我缓缴学费的请求。现在想想,当初要是没有她的通融,我的最高学历恐怕就是初中一年级了。但是学费迟早得缴,怎么办呢?幸亏,那时物价飞涨,我就占了货币贬值的便宜。开学时100元学费,到期末只够吃两餐便饭了,所以学校也没有追着我要。后面的几年我都是缓缴,实则是没缴。因此,初中毕业时我的文凭被扣在了学校。
  初中毕业后,哥哥要我在家种地,他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没处弄钱。可是人能碰到的偶然机会很多。一天晚上,邻居的孩子王寄萍问我去不去考高中,我说我一无文凭,二无在外面吃饭的钱,三无报名费。他答应全包,替我缴钱取回文凭,准备一起进城。
  王寄萍帮了大忙,可是家里却不赞成我考高中,我就编了个谎话,说是去考邮局,当时能到邮局工作,可是个铁饭碗。于是,家里给了我十来天复习功课的时间,允许我不下地。考完后我照样干活。一天收工回家已点灯了,突然有人跑来我家报喜说:“梓坤考中了!”那人拿着一张大红纸,跟范进中举似的。我只好跟家里讲了实话,不过因为学校给了一些奖学金,家里的负担不那么重。
  就这样,我来到了当时的国立十三中。这所学校的老师能力很强,只可惜没有实验设备,高中毕业时我连水分解都不会。但有三门课只要用脑、用功就行,就是英文、数学、国文。这都是我喜欢的课。记得当时的书很少,我就把一本很厚的《Complete English Grammar》(用英文写的)抄了一大半,林语堂的《高级英文法》基本上全抄了。此外,我还把《孙子兵法》从头到尾抄了两遍。这些经历对我的帮助很大,后来我写《科学发现纵横谈》就与此有关。
  我是1948年考的大学,当时有五所大学在武汉招生,我全部考取了。武汉大学数学系当年设了两名奖学金,给了我一名,所以我去了武大。一位湖南籍高中同学吕润林主动资助了我从江西到湖南长沙的路费。到长沙后我得自谋生路,于是就找到吉安同乡会。欧阳伯康先生帮我找到一个临时教师的职位,在庐陵小学教了两三个月的书。我心里一直感激那几位老师和同学。
  当时的武汉大学民主风气浓厚,我在校园里读了几本流传的毛泽东的小册子,如《新民主主义论》《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还有《通俗资本论》,文学作品有《李有才板话》,周末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的活动。这些对我的影响很大。
  大学毕业时是1952年,学校保送我去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我跟一位同学去教育部报到,接待我们的同志说:任务有变,你们这批全去学校教书。于是,我被分配到了南开大学,其他人则东分西散。1954年有选拔留苏考试的机会,我考取之后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俄专班学了一年生活俄语。
  我到苏联是去念研究生,要事先在国内定好一个主攻方向。有人建议我尽量选国内比较薄弱的,没有什么人搞的方向。最后确定了三个,就是偏微分方程、计算数学和概率论。有人叫我搞概率论。我无所谓,因为在大学主要就学了点微积分。出国前几个月我找过关肇直先生,问什么是概率论。那时国内还未出过一本概率论的书。巧的是有一天我逛书店见到了丁寿田先生译的《概率论教程》,作者是苏联的ъ.B.Гнеденко(ъ.B.格涅坚科)。出国前总算自学了三个月的概率论,做了详细的笔记。
  那时我在苏联的导师,最初名义上是A.H.Колмогоров(科尔莫哥罗夫),实际上是P.L.Добрушин(多布鲁申)。这个人很有才华,只比我大一点。考试时他只是先问了问一般情况。为了定教学计划,他问我学过概率论没有,我要是说没学过就麻烦了,那样的话,不是从大学本科念起,就是回国准备好了再来。我只好说学过。他追问我学的什么书,我说Гнеденко(格涅坚科)的,他说那就行了。
  那时,莫斯科大学念概率论的研究生在本科时都已写过论文。我却要从头念起,非常吃力。Добрушин帮我订学习计划,确定该念什么书。开始念Halmos(霍尔姆斯)的《测度论》,还好念;后来念Doob(杜布)的《随机过程论》,苏联人都认为那是本天书。那是全世界第一本认真撰写的随机过程的书,书中文字特别多。我没退路,只好啃,拼命向前。老师指定的章节基本上都读懂了,特别是马氏过程、平稳过程。
  读这种经典之作,我的办法是开始时一天念一页就很满足,一边读一边抄,边想边做笔记边做习题,一页中总有好几个问题。我尽力控制自己的思想慢慢前进。思想这个东西像一匹野马,老想奔驰冒进,这很可能忽略某些要点。读过50页之后,掌握了基本概念、符号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就越读越快了。
  任何一门学问,不光数学,钻进去了就会有兴趣。读Doob这本书辛苦是辛苦,但精神上会有很大收获,就这样,我学概率论就越学越有兴趣了。
  数学中许多结果是无法预料的。比如有名的“同生日问题”:一个30人的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竟达到70%,出乎意料。测度论也很有趣,像叶果洛夫定理,鲁金定理……念一般过程论,理论深了,如果要钻进去,一是不要图快,慢慢深入,二是要十分努力,让它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急躁冒进,似懂非懂,钻不进去,就会进入恶性循环。所以,一定要想办法钻进去。我常跟同学们说,容国团讲“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可以加一句:“人生总得搏几回”。拼搏—钻进去—产生兴趣—再拼搏钻进去产生兴趣,以形成良性循环。
  情牵师大——
  “数学家要淡泊名利。‘朝观舞剑,夕临秋水。十年小成,百年大举。’白天要奋发图强,学习舞剑使精神振奋,到晚上,就看看庄子的《秋水》,对世界上乱七八糟的事,钩心斗角的事,就会看得比较淡薄。”
  1958年,我从苏联归国。从1959年下半年开始,我连续六年多,每年开两门课,“随机过程”和“概率论”,至少主持一个讨论班。写了十来篇论文,还带过几届研究生。其间,写了三本书,就是《随机过程论》《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生灭过程与马尔可夫链》。能有如此高的效率,基本得益于求学时逐渐培养出来的写作能力。
  其中,写数学书是边讲边写。如《随机过程论》和《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讲完课,把讲稿一油印,就交出版社等着出版了,一次成功,很少改和抄。但写非数学的书,比如《科学发现纵横谈》,那可改了好几遍。
  1984年5月,我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校长,到这儿来最早的印象,就是北师大的师范性与学术性怎么样正确处理。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好几代人,因为有一部分人强调学术,说师范就不要管了,最好把师范这个名字取消,这是一种观点;另一种则说,我们是师范大学,还是要把师范搞好,把培养教师,特别是培养中学教师,作为主要任务。
  我认为,不要把这两个问题截然分开,它们不是对立的。我们两个都要搞,既要抓高的学术水平,又要面向教育,培养老师,包括中学老师、大学老师,或其他专科学校的老师。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学术水平不高,培养的老师水平一般不会太高,那我们就不是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了,所以,我们必须抓学术。同时,我们的师范性也不能丢掉,因为我们是师范大学,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干这个事,何况培养师资是光荣的任务。就像军队有海陆空三军,你是陆军就是陆军,不是空军。一个国家的师范院校也很重要。
  培养老师是北师大和其他大学区别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管是转型还是不转型,都得这样做。北京大学也培养老师,不能光培养某一方面,更不能说歧视哪一方面。
  我任职期间,对教学、科研搞得好的都要奖励,包括行政做得好的也要奖励。特别是奖励了一批年轻人,在当时算是多的,好像是300元;而且还分配给一套单间的房子,相当于“鸳鸯楼”,这在当时不容易。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当时的北师大不富裕,来之前听说给了北京大学1个亿,这相当于现在的10个亿。起初给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北师大没有。
  我到北师大后,觉得有希望去争取。但是当时教育部说没钱,要问国家计划委员会去要,计委则说问教育部去要,折腾来折腾去,最后没有下落了。
  我的前届没有校长,聂菊荪是书记,他们说这件事没有落实。没有钱,怎么办学?后来我见到中央领导,每次都要钱。我也知道问他们要钱,他们不高兴。但我想我当不当校长无所谓,我也不怕罢官,罢官就拉倒。当然,后来没有拿到1亿元,但还是给了一些。
  后来,霍英东资助了北师大,给了500万美元,盖了现在的英东教育大楼,否则,那时的北师大真没有个像样的楼。当然,还买了一些设备。还有图书馆,邵逸夫给了1000万港币。我们因陋就简,建了不少房子,包括礼堂。特别是科学文化厅的建成,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直到2006年8月拆掉之前还一直在用。要不,学生连个活动地方都没有。再后来,建了水模拟实验室、化学楼。
  除了房子、经费,我任校长时的奋斗目标就是:把北京师范大学办成为国内一流,世界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的、多贡献的重点大学,而且对每一门学科,都给予支持。
  当时艺术系主任叫张啸虎,是一位老先生,搞这个系费了很大精力。有一次报招生计划,有人想把人家招生全砍掉,这太不对了!我说话时很少动情绪,但你把人家招生全去掉了,这个系怎么办下去呢?后来艺术系还是招生了,但受了影响。
  数学研究和其他学科不太一样,是个人行为,自己努力就行了。办个讨论班,大家在一起讨论,不需要太多的思想工作。做领导则不然,必须做人的工作,要有前瞻性。要有优秀的毕业生,就必须有好的办学思想,好的老师,有一定的经费支持。
  我任职期间,国内的重点高校有9位“数学家”校长,北京大学的丁石孙、中国科技大学的谷超豪、武汉大学的齐民友、吉林大学的武卓群、中山大学的李岳生、东北师范大学的黄启昌、复旦大学的苏步青、山东大学的潘承洞以及江西大学搞代数的戴执中。当时,很多人对数学比较喜欢,这也跟对陈景润的宣传有关系。
  一些人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一般脑子比较清楚,比较有条理。但他们慢慢地发现,光这还不够,必须要有工科、实验室,还要有化学、生物等等,组成一个比较好的教学科研团队才行。后来,数学家当校长就慢慢少了。
  说起关于教师节的倡议,我还有一些故事。那时,我想我们是北京师范大学,在师范行列里应该是打头的,责任不光是搞好本校,更要对全国起点模范带头作用才行。因为我既是老师,又是校长,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教师地位提高这一议题。
  当时,我还不知道国外有教师节。我想,有五一劳动节,还有妇女节,这都很好,要是有一个教师节,不更好吗?北师大启功、钟敬文等老一辈有声望的先生写的建议,也起了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节的设立,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北师大数学学科在1952年以前培养的毕业生人数首屈一指,有四百余人。数学系的学术传统是做学问比较踏实,不声不响地埋头苦干。
  数学的两方面——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都非常重要。因为数学本身的发展,就是要得到比较深刻的结果。这是其内部发展的需要,就像科学的假说得到证明,就会得到内推动力一样。另一方面,是数学价值,也是人民需要的。
  数学,如果找不到应用价值的话,就得不到公众的正确评价。
  另外,应用数学确实推动了数学发展,它是从外界来推动,会提出新问题、新模型。应用数学要由大家来搞,要很有学问的人来做。比如,到底是什么样的立体结构,才能影响蛋白质的功能?生物学提出了双螺旋结构,这是一个,它只能说明DNA的一种形状,但没有说明这种形状怎么影响它的功能。
  这些都非常重要,说不定就含有很多数学问题,不过我们现在还没能力解决它们,这就需要有相当修养的人。而且,这不是现在的几何所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还得要非常聪明的人专心做这项工作,才有可能解决。这也是我花很长时间写《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的初衷。
  现在搞研究的差不多都是搞纯粹数学的,搞应用数学的一定要解决真正有分量的问题,虽然对数学贡献不是很大,但是确实会在应用方面起很大作用。因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有质和量两方面,都在起作用。既然是应用,就要真正有应用、有特色、有重大影响。
  数学家要淡泊名利。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话:“朝观舞剑,夕临秋水。十年小成,百年大举。”意思是说,白天要奋发图强,学习舞剑使精神振奋,到晚上,就看看庄子的《秋水》,对世界上乱七八糟的事,钩心斗角的事,就会看得比较淡薄。二者是“入世、出世”的思想。前一句是儒家思想,是积极的人生观;后一句是道家思想,是达观的人生观,两个都要有。十年小成,做学问的要不断地积累,十年之后可能有点成就,百年才能大举,当然不是真正的一百年,意思就是长期坚持地追求。(本文整理:李亚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0:24 , Processed in 0.07969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