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天行】“跃进”声中比文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5-19 08: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天行】“跃进”声中比文采

  提起“大跃进”,一些论著描述其进程是: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粮食“放卫星”,最后是大饥饿……全国上千万人饿死,令人触目惊心。我有时想,在这一过程中,文学学术界除了为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大跃进”摇旗呐喊、提供理论依据外,有没有自己的“跃进”呢?

  有的。看韦君宜《思痛录》、冯友兰《三松堂自序》等书和那一时期的新闻报道,验证了我的一点悬想。

  “大跃进”中,韦君宜下放到张家口地区怀来县。同全国各地一样,这里的公社化、大炼钢铁等等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诗人田间在这里创办“诗传单”,不但他写,而且把所有村干部、社员,都拉来写诗。韦君宜等下放干部,负责给人们改诗,还得自己作诗,坐在那里,一会儿一首,顺口溜,从嘴角顺口就溜出来了,什么“千日想,万日盼,今日才把公社建。七个乡,成一家,社会主义开红花”……

  “诗传单后来铅印了,还编成集子拿到石家庄出版了,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后来,这一场诗歌运动越闹越大。闹到在火车上每个旅客必须交诗一首,闹到制定文学创作规划,各公社提出评比条件。这个说‘我们年产诗一万首’,那个说‘我们年产长篇小说五部、剧本五部’……挑战竞赛。最后,张家口专区竟出现了一位‘万首诗歌个人’,或曰‘万首诗歌标兵’。他一个人在一个月里就写出了一万首诗!当然,我们谁也没见过他的诗。只听说他的创作经验是,抬头见什么就来一首诗。譬如出门过铁路见田野、见电线杆……都立即成诗。写成就投进诗仓库——一间空屋。后来听说这位诗人写诗太累,住医院了。说文艺可以祸国殃民,我们常不服气。而像这样办文艺,真可谓祸国殃民,谁也不能说是假的。”(韦君宜《思痛录》第60页)

  基层县、乡的情况是这样,大城市的高等研究机构该理性些吧?也不乐观。

  北京,“各单位都开大会,规定自己的指标,各单位之间互相竞赛,看谁的指标定得高。高指标叫放卫星……真是你追我赶,可惜所追赶的并不是实际上的产品,而是纸面上的数字。”

  “有一个研究所报告说,他们的翻译人员,产量最高,每人每天能翻译八万字。大家心里怀疑,要求当面表演。话已经说出来了,只得定期表演。结果证实,无论怎么样也翻译不出八万字,就是抄写八万字也是不可能的。”(冯友兰《三松堂自序》第166-167页)

  冯友兰没有说自己当时的情况。著名哲学家金岳霖晚年回忆,那时已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规定每天要写多少多少字,有些紧张。

  多么生动的记述!人们的头脑好像都发昏了,什么创作规律,都可以漠视,什么高峰都可以跨越,就是超越李白杜甫李贺又有何难?一个地方就提出“至少要在每个县涌现出30个鲁迅”呢。

  人人写诗,看见什么写什么,这样创作的诗还能叫诗吗?但那时大多数人不会提出此等疑问,即使有人提出,也会被迅即驳倒。那位诗歌标兵一上来摆的架子就已超过了李贺,据我所知,李贺只有一个布袋收藏诗稿,而他却备了一间空屋!诗人写诗太累而住进医院,实在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生活中的幽默很多时候比小说戏剧中的生动多了。

  凡事都有规律,就以种地来说,要一锨一锄辛勤劳作,一亩地有多少收获,农民的估量八九不离十,再大胆想象,也不会想出亩产上万乃至十几万斤。文化产品,一般来说比物质产品的生产更复杂,精品更是难能多产,是不能以人海、金钱刺激等方式来推动的。

  漠视规律,土法炼钢,得到的是一堆堆废渣;亩产过万斤,用不多久等人们饿肚子时,才猛醒那是虚幻的想象和造假;文化产品呢?看什么写什么,“年产万首”,先不说目标是否可以达到,得到的也多是类乎于废渣的东西,留在人们口中心中的有几句呢?不用说一个县,几十年下来,全国又涌现出几个鲁迅呢?

  发动“大跃进”,原本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中国经济的跃进式发展,结果事与愿违,付出了震惊人寰的代价,延宕了中国现代化的进展,留下了血的深刻教训。

  这些往事过去几十年了,但仍然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结合起来看,就更耐人寻味。研究“大跃进”的史学家,实可于这方面有更系统的描述和深入研究。重温一下,会起到清凉剂的作用。

  我们当然要推动经济、文化学术的大发展,跃上新的台阶,但一定不要忘记,尊重常识,努力认识并遵行各行业的发展规律,才会有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

                                 (原载《杂文月刊》2014年2期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14:45 , Processed in 0.0611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