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阅读就一定低俗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9 11:1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络阅读就一定低俗吗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综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千百年来学者治学的必经之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仍有不少人坚持,只有书本式阅读才算是做学问、真读书,网上阅读只能算是一种消遣,不能算作真正的读书。本文客观地比较了书本式阅读和网上阅读的优劣,明确地
提出,依靠网上阅读,一样可以进行严谨的治学。         目前,进行学术研究所采用的阅读方式主要有二种,一种是传统的印刷型书本式阅读,另一种就是新兴的网络阅读。所谓网络阅读是指一种由文本变化带来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机、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阅读设备和互联网平台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也叫“网上阅读”。网络阅读的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时在线阅读,一种是下载离线阅读。     同传统的书本式阅读相比,网络阅读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一是网络阅读可提供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网上阅读资源的无限丰富性是人们对网络的最深刻体验。计算机的存储空间所能承载的文字量是纸张无法比拟的,网络的联通又使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能够互通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网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     二是网络阅读使阅读行为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能够同时传播大量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形式的信息,一方面,阅读者可以随意地跳跃式地阅读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网络阅读独具的全方位检索功能,使读者可自由灵活地选择使用搜索引擎,尽可能多地检索到相关内容的阅读材料。网络阅读方式使人们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达到了旁征博引,阅读效果更完整、全面、形象。     三是网络阅读可以提供双向的、互动式的学术交流。随着阅读活动的网络化,读者可以直接参与到网络环境中,自助式地进行阅读,这充分地体现了读者的能动性。网络的交互性也为读者与作者及其他读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实时互动对话交流功能。     四是网络阅读的环境是双重开放的,既包括物理时空,也包括精神和心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得阅读突破了时空限制,读者足不出户,只需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更为便捷、省时。     从上述网络阅读相对于传统书本式阅读所体现的优势来看,网络阅读对学术研究工作的正面促进作用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综合提高。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越丰富,文化背景越宽厚,融会贯通的能力就越强,创造发明的潜质就越大,也就越有可能站到科学的前沿,网络阅读的开放性正好适应了科学研究的这种需要。网络为科学发展带来了文理渗透,使科学与人文、艺术与逻辑、发散与聚合、定性与定量相互融合渗透,从而更有助于知识创新的形成。     二是有利于阅读品质的培养提高。网络信息的组织常常不是单个知识点的孤立展现,而是常常把各个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聚类组合。按照灵活的超文本联接方式,可以将不同的文字、画面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科学组织,读者阅读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明显提升,不仅有利于提高阅读效果,还有利于形成科学的阅读品质。     三是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无限拓展。传统的纸本读物其信息含量和新颖程度很难与时时更新的网络信息相比。人们在网络里可以围绕着自己的专业,阅读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学术成果,聆听到最好的学术讲座,浏览到最新的前沿动态。     面对爆炸性增长的海量信息,无限信息和有限阅读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囿于传统的阅读只能使学术研究工作进展缓慢,贻误突破机遇,而主动适应网络阅读、提高科研效率才是最佳选择。实际情况也表明,随着网络数字资源的日益增长,网络阅读对推动学术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越来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据资料显示:美国部分主要大学图书馆购置电子数字资源的经费比重已上升至总经费的1/4。国内部分“985”高校图书馆采购数字资源的经费比重甚至已超过总经费的1/3。越来越多的研究信息直接源自数字化资源,参考阅读传统文献型信息的比重正在下降。伴随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增加,直接阅读数字文献而创作的研究模式也越来越普遍,除不可替代的经典外,阅读传统纸张文献越来越少。不必依靠纸张文献的学习和研究表明信息与知识获取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并将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术研究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有挑战。借助于信息技术的网络阅读方式同样也严重影响着科学研究工作的理论创新,主要会产生如下负面影响:     一是信息超载重负。所谓信息超载,简单地说,就是信息的数量超过了系统或个人的承载能力。信息超载不但使人正确处理信息产生困难,更重要的是压缩了人们思想和精神的空间,削弱了创造力。     二是浅阅读现象普遍。当信息生产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时,受众不可能再细嚼慢咽,他们本能的应激反应就是浅阅读。浅阅读可以迅速拓宽人的知识面,在阅读时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因此,它并非一无是处。但浅阅读往往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曾有专家做过调查,发现人们在网络阅读时,与其说他们在阅读,不如说他们是在浏览。网络阅读使我们拥有信息,却无法拥有知识。在阅读时间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阅读的深度必将减少,这是一种“牺牲深度来扩展广度”的阅读方式。     学术研究必须追求一种有深度的阅读,只有经历过一段艰苦的阅读历程,才能达到必要的思维深度。网络阅读是阅读活动的一种,其本质仍是获取知识和信息,因为网络载体兼具知识和娱乐功能,阅读者需要明确目标,调整注意力的分配,增强网络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网络环境下同样也可以做到深度阅读。其实就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而言,无论是在纸上阅读它还是在网上阅读它,其内容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阅读者的阅读心态与阅读心情。而这种不一样的心态或心情,反过来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阅读文字的整个过程,以致最终出现了接受信息上的差异。所以,“读”书不一定就高雅,“读”网也不一定就低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0:40 , Processed in 0.0906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