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教师幸福:总有一条道路可以抵达幸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2 17:5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教师幸福:总有一条道路可以抵达幸福
2009-07-15 王俊杰

    近年的一些调查显示,有八九成的中小学教师感觉工作压力大,经常精神疲惫。不管是《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的官方调查,还是新浪网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手开展的民间统计,都得出了相近的结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逐渐流失已成令人痛心的尴尬现实。

    今天教师为什么不快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其中之一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按此说法,教师职业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职业。那么,今天的教师为什么不快乐了呢?

    如果说物质危机只是部分教师面临的窘迫处境,精神危机则是当下更多教师职业幸福感流失的共同祸根。

    近乎完美的道德要求与捉襟见肘的生活处境的冲突,常常让教师们陷入精神的苦闷之中。教师“身”虽为社会的普通成员,但从传统上要求他们的“心”却要贵为全民的精神领袖。一旦他们犯下在世俗社会中司空见惯的错误,必然招致千夫所指、万民痛骂的“隆重”待遇。“范跑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他“跑”得自然不好,细细一想,如果他根本不是一个教师,如果他不去投下那枚率真无余的文字炸弹,恐怕也懒得有人为他的本能反应去耗费光阴,口诛笔伐了。

    对此,我们应珍惜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极高期望,因为那正是教师职业尊严与价值的充分体现。但是,对教师道德的极高期望与物质回报的不相和谐,也容易引发教师们职业倦怠的精神危机。康德说过,在一个可能的世界的最高的善,必然是德行与幸福在同一个人身上的统一。因此,真正的幸福是以道德为前提,真正的道德也要以幸福为归宿。把道德与幸福对立起来,把教师置于光焰万丈的神坛之上加以“烘烤”,其本身就缺乏了道德的内在合理性。

    许多地区过于功利的教育环境对教师身心构成的戕害,也是使教师陷入精神危机的重要原因。经常见到一些青年教师工作之初,疲于适应中学的紧张节奏,很少去读像样的书籍。结果,自己尽管取得不错的教学成绩,但心情躁乱,职业的幸福感一度跌入谷底。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为生命奠基》一文中指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可见,教育应该以人的生活为目的,人的生活应该以幸福为目的,因此,教育的终极目的也应该是幸福。然而,当下过度功利带来的紧张教育环境,使教师在工作上缺少了一种心灵的自由、情感的舒展、行动的睿智,而更多表现出一种精神的焦虑、情感的压抑、工作的盲从。在高分赚来的笑脸背后,隐藏着多少“丝尽泪干”的悲凉?教师的职业幸福自然成了一种镜花水月的奢谈。

    构建教师完美的精神家园

    那么,我们该怎样行动,从哪里寻回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呢?为此,我们必须对教师职业进行重新审视,构建教师完美的精神家园。

    教师职业幸福的流失,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长期对自己职业优势的漠视乃至放弃。比如,商人的优势是金钱,政客的优势是权力,而教师的优势是精神,即正直的道德标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三种职业本都拥有足以自傲的价值坐标,也都从不同角度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可问题是,一旦谁无视了自己的职业优势,抛弃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便会坠入他人的价值坐标中而迷失自我乃至走向失落与毁灭。试想,一个教师一旦以追逐金钱或窃取权力作为了自己职业的第一诉求,其精神的荒芜便为期不远了,其痛苦郁闷的潜滋暗长便也理所当然了。

    所以,精神家园的构建,成为了一个重大时代命题严肃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它对于广大教师缓解精神危机,从而寻找职业幸福之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读书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构建教师精神家园的途径很多,读书应该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在物欲涌流的今天,一个教师一旦与优秀的文化经典长期疏离,将很容易丧失道德的高度和文化的专长,于是像一个失去堡垒的军人一般,没有了坚守的据点和防身的武器。因此,教师要激活职业生命,必得使自己处在一种真正的读书状态中,即利用一切机会集中地、连续地、广泛地阅读中外经典。阅读经典,能让教师在讲台上左右逢源、驾驭自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如品甘茗、如坐春风;阅读经典,能把教师从牢骚满腹、光说不练的口头“愤青”变为一个深刻的思想者与坚定的实干家;阅读经典,更能给教师提供一条直抵自由的精神通道与破译幸福的心灵密码。

    当然,阅读经典应该有灵魂的始终参与,因为真正的阅读是一个自由灵魂在崇高精神世界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此,教师的阅读应该是远离尘俗又关注众生的,是让人心驰神往又心旷神怡的。一旦让读书负载上强烈的功利目的,如获取文凭、职称评聘、求职升迁等,其不自由和不幸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恐怕这就是“伪阅读”会成为人生一大痛苦的缘由吧。

    一个教师如果不好好读书,只教一辈子书必然是无比痛苦的。他既要周期性地克服无限重复自我带来的枯燥乏味,又要以一生的时光苦苦对抗着无比强大的世俗社会的裹挟侵蚀,其灵魂挣扎的苦状是令人同情而又倍感无奈的。而读书则能加固教师的精神小屋,开拓教师的精神田园,重建他们失落的职业幸福。只教一辈子书是痛苦的,但读一辈子书并与学生分享则是幸福的。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物质土壤里开出的精神之花,是身心统一的和谐之果。真正的幸福,是一种根植于大地而又纯粹属于自我的东西。借助于他人的反馈才能建立的幸福,真名其实叫虚荣。当我们苦恼于离幸福越来越远的时候,正是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的时候。一位先贤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我想移用于此,这支明烛就是用读书来构建一条复归幸福的精神之路!

    当然,还有那些更多的复归幸福之路,它们或在遥远的天际,或在转瞬的手边,也许需要苦苦探索,也许就在转念之间,就能够踏上它,向幸福启程,满载那种精神的飘逸和心灵的踏实。(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江苏省通州市新联中学教师)

来 源: 中国教育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15:05 , Processed in 0.16613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