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少年网络社区趋势:成员低龄化、行为民主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0 10:5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少年网络社区趋势:成员低龄化、行为民主化  
2011-02-21    中国教育报





  我们将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网络真正的价值越来越和信息无关,而和社区相关”

  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发展趋势显现为,成员的低龄化、行为的民主化、文化的多元化

  我国最具影响力的20个网络社区无一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亟待建立专属社区

  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网络社区大多以青少年为重要用户群体。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形成,既是互联网迅速普及的必然结果,又是青少年扩展视野、参与社会、展示自我和渴望交流的需求导致的。互联网发展大潮中,青少年网络社区悄然兴起并蓬勃发展,已成为互联网最富人气、最为活跃的部分,并对青少年的现实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BBS论坛创建时期,以网易论坛、新浪论坛、强国论坛、西祠胡同、凯迪网“猫眼看人”等为代表,主要以时政、国际、民主、历史为话题。第二阶段是网络社区的普及时期,几乎每一个网站都开设了社区,以QQ社区、天涯社区、大旗社区为代表,主要以时政、社会、反腐败、民主为话题,并制造了“人肉搜索”等网络事件。第三阶段是Web2.0个性时期,以QQ空间、新浪博客、开心网、校内网为代表,网民以个性展示、交流、交友等方式进行全方位互动。

  符号生存:

  虚拟的互动 现实的价值

  网络社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既在体现着与传统的现实社区相同的特质,也正在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归纳起来,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符号化的互动特征。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社区中的互动参与者隐藏了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角色,实现了比较彻底的符号化,这是其区别于现实社区人际互动的重要特征,也更加符合传统社会互动理论中符号互动理论和角色互动理论的描述。网络上人与人的互动是通过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角色的形成和扮演是在互动中实现的。另一方面,尽管我们仍将网络社区视为虚拟空间,但在共享意义系统层面,网络社区中已经实现了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符号意义的取代,而且,这不是简单的复制,还正建构着新的符号意义系统。

  第二,多元的管理特征。网络社区的管理规则与现实社会的管理规则具有同构关系,但比现实社会更加简洁、单纯。在网络社区中,传统的职业化上下级管理模式被志愿的、非职业化的“斑竹”代替。只要不违反社区条例,网络社区中的网民均有自由发言和行为的权利,社区管理具有朴素民主的特点,体现出自由、平等、民主、自治的管理特征。这种管理特征的根源,一方面是管理者很多本身就是网民,具有主客同一和主体多元的特点;另一方面是网友对网络社区的选择具有最大的灵活性,与在传统社区中个体往往要受到社区更多约束,以及个体要被社区接纳必须被动接受社区规则的情况大不相同。

  第三,展示个性的行为特征。符号化交往方式,具有很强的匿名性,更易暴露和展现真实个性的特点,能为那些渴望展示个性的网民提供广阔的平台,也是网络社区深受青少年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博客应用的迅速普及,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有报告显示,高达56.8%的中学生使用博客,青少年群体特别是未成年人已经成为博客的重要使用群体。随着Web2.0的继续发展,综合了博客、即时通信、手机传播等优势的微博客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互动性强、使用门槛低、更新便捷的特性,使得微博客用户比传统博客用户更为活跃。

  第四,倡导公正与公益的精神特征。在网络社区中举行捐助、环保、爱心等公益活动,经常会得到网民的积极响应。当然,这种善良和爱心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盗窃就时有发生。近年来,频频出现于网络的“人肉搜索”,往往都是打着伸张正义的旗号。这种精神特征,可能源于大多数网民在网络社区中的行动更多地带有情感宣泄和寻求价值理性化的心理冲动。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1:01:25 | 只看该作者
专属社区:

  实名注册 渐成主流

  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网络社区的现实性及其影响。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某些由于各种因素被隐匿的身份特征和资源,在网民虚拟身份的建构中却体现得十分充分,虚拟的网络社区中活动着的参与者其实更加真实。网络社区为人们提供的,是越来越丰富的、真实的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社会意义等社会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把人际互动从物理空间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使人际交往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地域。既巩固了原有关系,也为新的、真实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创造了机会,拓展了个人参与社会互动的空间和领域,对现实社会的直接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除了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社区主流文化的引导,进一步加强对网络社区的依法管理,以及进一步加强网络社区中的行为自律之外,还应该推动建设一批未成年人专属网络社区。

  未成年人是青少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社区的重要用户群体。但现实是,未成年人专属网络社区很少,且大多访问量小、影响不大。我国最具影响力的20家网络社区无一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网络社区难以充分发挥引导、教育和服务青少年的作用。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父母认为极有必要或较有必要建设未成年人网络专属社区,近四成受调查未成年人希望社会能够建设一批专门为未成年人服务的网站。近年上线的以7岁至12岁儿童为服务对象的“摩尔庄园”,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未成年人网络社区缺乏的状况,但还远远不够。为此,我们呼吁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支持和促进互联网运营商、未成年人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各方面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在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特殊需求的基础上,创办一批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社区,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及拓展人际交往。

  未成年人专属网络社区,可以探讨和尝试实行有限实名制。用户在注册网站账号时需要提交真实姓名以及身份证或必要的证件信息,而在前台活动时,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昵称。事实上,网络社区实行实名制在现实中已经越来越具有可行性,而且在一些成员比较固定、交互活动比较频繁的网络社区,实名制已经开始实行。眼下,虽还没有运用身份证登记等技术手段,但实名制注册已经成为国内各主要社交网站的主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社区的兴起早已不再仅仅意味着一种技术层面上的革命。网络社区已成为人类社会新的社区形式,并将越来越深入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未来,我们也许将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网络真正的价值越来越和信息无关,而和社区相关”。网络社区的迅猛发展,已经吸引和聚集了数以亿计的青少年网民。一方面,把握网络社区的发展趋势,促进网络社区特别是青少年网络社区的健康发展,是信息时代服务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面临的重要课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同传统社区一样,网络社区同样是网络社会的基础,网络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必然会在网络社区中体现甚至是孕育于网络社区。因此,网络社区研究是网络社会研究的重要起点,对网络社区的研究和把握,有利于我们对网络社会的研究,也有利于见微知著,研究和探讨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李文革: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陈立红: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信息部部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7 23:43 , Processed in 0.06693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