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种读书和两种家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 10:0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种读书和两种家教
By: 石方

再一次学习了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对犹太民族的了解和崇敬又多了一些,脑中突然迸出了这样一个话题:两种读书和两种家教。

提到读书,中国肯定算是一个喜欢读书的民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是读得太功利了。读四书五经时是为了考科举,读3+x是为了考大学考研究生,一切都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出人头地,“衣食所安”罢了。

家长们为了孩子读书可谓殚精竭虑,老师们为了学生读书可谓蜡炬成灰。结果各类中考零距离、高考全真、高分秘籍海量地印刷,结果学生们淹没于书山学海,几乎成为全中国最苦的人,结果十几亿人口大国愣是出不了一个诺贝尔奖的得主!

我们的学生读书分课内书和课外书,过去一般把课外书称为闲书,意指闲的没事干时才读的书。家长看见孩子读闲书总会说:“读这些书干什么,还不去把你的英语单词背一背”。

最近喜闻苏州中学黄厚江老师因其系统的“本色语文”教育思想,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殊荣,已经可列入教育家行列了。“本色语文”的教育思想的确与黄老师本人很协调。黄老师首先就是一位本色语文老师,谦逊亲切,平易近人。我们立达语文组的老师们心底里也是感着荣幸的,因为经常有机会受到黄老师的“耳提面命”(我指的是当面的交流),轻松笑谈中也有教诲和熏陶。一个经常在我们身边的人,现在离“伟大”已经那么地近了,我们也许离“伟大”也并非那么遥远吧。谈及黄老师的“本色语文”,一天我们办公室出现以下一段对话。
甲:黄老师大力提倡“本色语文”,要教真正的语文。
乙:我们语文教师现在教的都不是语文。
丙:我们学生每天到学校读书,读的都不是书。
丁:是寂寞。
也许真是这样,教师教的不是书,学生读的也不是书。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只是开花,而不结果,多少是有点问题的!

谈到犹太人的读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就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我在朱永新先生的文章中多次看到他对犹太人读书的赞赏。他也殷切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多读书,读经典,于是他竭力呼吁设立全国读书节,他倡导的新教育实验也是基于教师和学生的阅读而言的。

不仅是数量,犹太人读书的方式方法更是鼓励独立思考。学生在犹太经学院中即使把犹太经典《塔木德》背的滚瓜烂熟,也不能算是好学生,因为《塔木德》中都是别人的意见,你并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学习并逐渐领捂,才是真正的学习。犹太人家庭里遇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所以有人称犹太民族是一个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民族。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提高“家教”这个词,可能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中学生为了提高考试成绩需要找的那个“家教”。这样的“家教”要么是把老师请到自己家里面来补课,要么学生登门到老师的家里去被补课,接受的无非是得高分的培训,难道还是传道、授业、解惑吗?
如果是这样,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悲哀了。由于充斥着这样的“家教”使得中国几乎没有真正的“家教”了。

提到犹太人的家教,一位作家说:“犹太家庭在学问方面应受到高度评价,在这方面非犹太的家庭相形见绌。这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爱因斯坦的成就,与他在童年时代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分不开的。包括母亲的音乐熏陶,叔父的数学启蒙,父亲在他做了蹩脚小板凳后的真情鼓励。诺贝尔奖得主,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

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着火了,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就会告诉他:“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还有那句“你又提问题了吗?”

这种家庭教育的引导比起我们的“这次得了几分”“班级排名”“年级排名”对孩子的影响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在《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中,作者写到戴维的家庭教育:在他成长的历程中,父母从不拒绝客人对戴维的夸奖,但他们并不过分溺爱这个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也不刻意为戴维的各种兴趣出主意,但他们鼓励他的努力。……这个家庭的亲情,和谐、朴素而有克制,他们彼此关切,并且能够细致地欣赏对方的好意。这种家庭气氛造就了戴维处事的条理性和思维的独立性,还有向面临诸种难题进攻的巨大韧性和耐力。……

这就是家教,这才是家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3 10:15 , Processed in 0.1177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