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用报纸教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4 16:4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用报纸教语文
——农村学校语文课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明光市张八岭中学  阮华君

提到语文课校本课程开发,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感到无能为力,因为农村中小学由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往往没有图书馆、阅览室等设施,甚至报纸杂志也少得可怜。对于需要大量阅读支撑的语文课教学,教师们往往就是显得心有余而力无从使。开发校本课程更是无从谈起,许多教师早早地就知难而退了。针对此种情况,本人在二十多年的农村底层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不断实验摸索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效果的路子——那就是巧用报纸教活语文。
我们所用的报纸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党报。这样的报纸到处都有,很容易找到,十分方便。此外还有我本人自费订阅的《南方周末》等少量报刊,及本市本地晚报县报,此外,还有少量学生和学生家长订阅的报纸。总之一句话,是非常容易找到的报纸。一方面发动学生,班级里肯定会有学生家长是村干部,或者是单位的头头脑脑、私企老板,让这些学生收集党报等报纸是很容易的;另一方面我本人也收集单位的报纸,特别是各部门摊派下来的报纸,通常也没有人看,我收集这类报纸,让它们变废为宝。学生自家订阅的报刊,看完了也动员他们带到学校来大家交换。
如何用报纸教语文呢?
第一是读报。
我自己坚持天天读报,同时指导学生天天读报,并教会学生如何读,比如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一点报纸的基本常识,学会挑选适合他们阅读的版面,像《人民日报》副刊的“大地”“作品”“文苑”“收藏”“读书”等版面,还有其他报纸的副刊文艺版面。同时要求学生们一边读,一边适当做点笔记,如生字词语、精彩文章、重大事件等等。在此基础上,经常在班里开展说报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从报上获得的知识,读到的重大事件、新闻趣事、精品美文、诗歌等等。
这样做,短时间内或许看不到有什么效果,但是天长日久,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分析概括能力都不知不觉大大提高。
第二是用报。
用报纸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据我了解,全国许多地方都市晚报都是有中小学生作文专版的。比如《扬子晚报》的“作文园地”、《安徽日报·农村版》的“家长老师荐作文”、《皖东晨刊》的“菁菁校园”、《羊城晚报》的“花地”等等,这些报纸的作文栏目都专门刊登学生优秀习作。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这样的版面,他们本身也就喜欢读;另一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把他们自己的优秀习作发上去;还可以指导学生写写校园新闻,发给相关版面。
2009年底,《南方周末》征集对2020年的展望。我把这消息告诉自己教的两班同学,他们纷纷开动脑筋,写出各种五花八门的畅想;发给编辑部受到编辑肯定,一个女生范姝一的畅想刊登在2010年《南方周末》的新年特刊上。收到编辑部寄来的样报和赠书时,全班学生都欢呼雀跃。从那以后,每次布置作文,他们都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写好,想发到报上。迄今,我的学生中已有王小波、范姝一、王玉珏、王颖等多人作文上了报纸。班里学生对作文课、语文课特别感兴趣。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了过去一提到作文就头痛的问题了。特别是范姝一同学,本来各科成绩就非常好,是个出类拔萃的少年。经过这一次后,更加喜欢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去年一年,留守儿童之家搞得如火如荼,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我在课堂上和学生探讨这一现象,范姝一问我可不可以把我们的想法和建议写给《南方周末》。我让她试试,并帮助指导,自我感觉写的很好。发过去后,编辑还是大大修改一番,并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此类文章该怎么行文,怎么运笔,采用什么样的口气说话。后来这个小文章刊登在《南方周末》 2010年11月18日“少年中国说”栏目上。这不仅是激发了班里那些爱好写作文爱好语文学习的尖子生,对我也是大有收益,让我更进一步熟悉了怎么在报纸上说话表达意见。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因为本地市报上经常会有我的文章和我们班学生作文,不少家长是村干部的学生,家里订有市报,每天放学回家就喜欢翻报纸看,星期天更是一看半天,很少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他们的家长看到我,谈话中也对我佩服得直竖大拇指,说他们的孩子跟我上学一年就大变样了。
我自己也经常动笔给报刊写稿。因为经常读报,熟悉报纸版面文章风格,写稿有针对性,文章屡屡上报。经常还会用稿费买糖发给班里学生,即使一人一颗,学生们也高兴得不得了。其他同学也学我的做法,拿到稿费也买糖,在班里发。所以每次一有同学文章上了报纸,全班就会欢呼雀跃。
从上文叙述可以看出这种做法的好处非常多。
首先,坚持天天读报,我本人对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甚至是国际国内大事了如指掌,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经常恰如其分地引用,让我的语文课变得轻松活泼,妙趣横生,成为班级里几乎所有学生最喜爱的课目。不止一个学生写作文中说“语文课成为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我们非常喜欢阮老师的语文课。”
也因为经常有文章上报纸,学生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无形中喜欢上语文课。上课纪律好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浓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至于学生从读报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多了。尤其是他们的文字上了报纸,或许能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重大事件”,让他们语文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热情大增。甚至因此而树立信心,努力学习,带动其他各门课学习成绩提高,积极要求进步的也大有人在。
此外,我们坚持天天读报纸,培养激发了学生语文兴趣以后,学生学习语文变得积极主动,自己去找课外读物阅读学习,充实自己;没事时,自己也会用笔写心情,写感悟,写诗啥的,不少学生写的还挺像那么回事。这样,我们的语文课从过去大量的习题中解放出来,书面作业越来越少,至少是从语文课这一方面切切实实给学生减了负。
最后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们经常读报对社会大事了解的多。每年中考的时事政治考试,他们也能轻松应对了。
以上就是我在农村中学语文课教学中尝试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语文课教学改革的尝试,自以为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比较满意。
现在,为了使我们的这个做法更能持之以恒,更能扎实有效,我指导学生在班级自愿成立读报小组。每学期每人一元钱,由语文课代表负责,经常性地托本校老师(家在城里)从城里代买一些价格一元的《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报纸,这样我们的报纸源源不断,学生阅读更加方便,更有保障。班里也有不少学生用自己的压岁钱订阅了期刊杂志,经常阅读,经常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受益非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2:44 , Processed in 0.1007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