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汤潮:网络化+优质内容——中国教育报刊未来的战略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4 16:4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汤潮:网络化+优质内容——中国教育报刊未来的战略选择
2005年10月23日



龙源国际集团、龙源期刊网总裁


随着中国改革的全面深入,报刊的传统发行方式也遇到了挑战。依靠行业甚至行政手段等优势维持或提高发行量的办法不再奏效。报刊除了提高编辑质量,提高人才素质外,同样重要的是,把握好目前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特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教育报刊特色的道路来。

中国教育期刊的特色是什么?

它的基本特色是它具有一个庞大的用户市场。中国有3亿4千万的在校学生,以及6亿多需要获得终身教育或成人教育的潜在客户群。在倡导教育立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教育报刊具有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在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高,全世界都需要获得中国的文化和教育资讯服务。

中国教育类期刊的第二个特色是其价廉物美的优质内容。期刊杂志是知识密集型产品。中国的每一本期刊杂志周围都聚集着一大批学者、专家等文化知识分子。而他们的智慧成本和产品成本却是最低廉的。

然而,中国教育类期刊却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首先由于体制的局限,中国教育类报刊社仍然还带有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转型时期的特征。暴露出许多弊端,比如:数量过多、定位不准、专业程度不够,缺乏复合型人才,尤其重要的是没有市场化运营机制。许多期刊社实际上只是一个编辑部,没有独立完整的经营系统和发行系统。而传统的邮局发行系统和行政订阅系统正在失去效力。这就好比一个企业只有产品生产体系而没有市场营销体系。产品的价值得不到市场的应有认可,产品的质量也无法获得市场的有效反馈。这样的期刊杂志怎么可能具有生命力呢?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国际的媒体业也开始进军中国。从今年开始中国出版业的发行业务已经允许外资进入,一些国际级的期刊杂志,包括教育类的期刊杂志也正在采取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渠道逐步进入。难道中国的期刊杂志只能被动的等待着国际同行的竞争坐以待毙么?难道中国的期刊杂志只能依靠国外资本来收购或兼并吗?难道我们多年以来创造的品牌,培育的客户群,获得的宝贵经验就这样以最廉价的方式拱手相让吗?这种观点完全是从商业的立场,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无关。我们并不拒绝合作,我们需要国际化的媒体公司带来的资本、管理和经验。但是前提是我们的价值必须得到认可。

那么,中国的教育期刊到底应该如何以最现实最快速的手段提升自身的价值,形成自己独有的跨越优势呢?

我们的回答是:通过网络化。在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机制改革尚未完成之前,依靠数字出版以及网络发行使中国教育类期卡杂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道路。

今天,中国的网民已经超过一个亿,很快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互联网已经成为本世纪最有革命性的营销手段和工具。对于互联网的认识曾经有过很多误区,一度我们认为它无所不能,似乎全世界将成为虚拟的世界;一度我们又认为它完全是泡沫,不可能连接我们的现实。最后的结论是:应该“鼠标加水泥”。鼠标代表虚拟,“水泥”这个词英文是“concret
意思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同义词是水泥。

我们今天讲的IT产业(information technology)翻译成中文“信息技术产业”有一定的误导性。信息技术产业的意思不是关于技术的信息,而是为了传递信息的技术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由三部分构成。一个是作为传递信息渠道的通讯技术,比如宽带,比如无线,比如3G,,另一个是信息的接受或使用终端,比如电脑、笔记本、手机。第三个是通过通讯渠道和终端获得的“信息”。从全球大企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可以看到,最初是通讯商的天下,如思科,AT&T,中国移动,网通,联通,随后是终端商的天下,如微软、IBM、联想。我们看到,无论是宽带、无线这些通信技术,还是电脑、手机这些终端产品,他们都是工具和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为信息的传递服务。其它是手段,信息是目的。

信息(information)这个词的意思很宽泛。它的基本内涵是“有用的消息”或“情报”。它基本上是一个技术领域或专业领域的词。今天人们更加愿意用“内容”(content)这个词来形容。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信息产业成为“内容产业”。在过去不到5年的时间里,网上的信息内容按照爆炸式的速度增长。如果我们通过yahaoo搜索个词,可以出现几百几千页。但是人们发现仅仅有内容是不够的,人们需要优质的内容(quality content)。

我认为优质内容的定义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精致性;个性化;更新能力。

先说精致性,精致的内容必须是经过精心制作,不是粗制滥造的。它必须有很高的含金量。就像诗歌、散文、文言文。我们知道文言文很精炼、很有内容,这是因为古代的文字要刻在竹简上,必须惜字如金。可是我们现代人的时间也很宝贵,我们也必须惜字如金。

优质内容必须是个性化的。文章好坏寸心知,对我有用的内容就是最好的。

但在目前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我们对知识的要求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库,我们更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这样的知识才是与时俱进,真正有用的。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们的教育类杂志正好是符合这三个特征的。我们的内容不但经过作者专家编辑的精心制作,我们的每个刊物都有特定的读者群和个性化的服务对象。而期刊内容按照一个特定的主体和方向每周、每月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更新服务。

互联网有三个最大的优点:速度,瞬息到达;广度:无处不在;廉价:几乎没有发行成本。这些特征正好是最适合期刊内容的。教育类期刊必须通过数字出版或网络发行的方式才会有生命力。

把期刊内容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把中文期刊内容以期刊阅览室的方式组合发行到全世界正是龙源期刊网所从事的事业。从20045月到20058月,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内已经有700多家大学和图书馆使用龙原电子期刊阅览室,北美已经有50多家大学图书馆购买了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室。仅仅在台湾就有80多家学校和图书馆开始使用,400多家高中正在洽谈购买。国内外的学校非常欢迎中国的期刊杂志以数字化和期刊阅览室的方式提供服务。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的馆长和伯克莱大学图书馆的馆长分别专门到北京访问龙源,认为龙源的服务解决了他们多年来的难题。北京十一中、昌平一中、安徽马鞍山小学的老师们一再感谢龙源为他们提供了一直梦寐以求的产品和服务。

龙源和期刊社的利益建立在以分成为特征的“知识主体模式”,而不是廉价买断的“资本主体模式”上。他们是受益的主体。他们获得的利益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不间断的。

龙源的利益管理模式百分之百的透明,期刊社或作者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密码网上查询销售或使用的情况。数据库技术已经使内容管理和销售管理精确到每一秒钟和每一分钱。

采用电子期刊阅览室的发行方式使每一个刊社都获得了一个“交叉销售”的效应以及多次销售的渠道。一种刊物在独立推销时不但销售成本高,而且无法建立一种销售的氛围。一个学校在选择一种纸版期刊时,可能更为挑剔,他不但要考虑刊物的针对性,而且要考虑管理成本。而期刊阅览室的销售,把几十种、几百种期刊放在一起互相促销、互相弥补,可以一次满足学校的基本需要。电子期刊阅览室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将期刊的过往内容盘活,读者在阅读时不但可以纵向读,也可以横向读。我们常说,好的期刊卖三次,一次订阅,二次广告,三次合订本或精选本。今天,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卖4次、百次、N次的机会。因为在网上,你的所有产品每天24个小时,一年365天都在销售。

网络销售还使期刊社获得了最具体的读者信息。期刊社不但可以获得读者的完整资料。还可以获得读者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读者在不同时间对于不同栏目内容的接受程度随时调整我们的编辑方针。

网络正在让中国的优质内容插上翅膀。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网络发行,让优秀的教育期刊走进每一家学校,每一家图书馆,服务于每一个需要的读者。让中文的文化产品得到其应有的价值。中国的学校和图书馆有60多万家,全世界需要中国教育期刊的机构超过6万家。如果每一家学校有100名读者,教育期刊的发行量就可能达到600万到6000万。一篇文章的价值有可能是几万、几十万。而成本几乎等于零。

这不是梦想,这是我们的时代给我们机遇。去年,加拿大和美国已经相继宣布要把学习中文作为国策,要求每一件中小学都开设中文课,建立中文资料室。前几天泰国也宣布将中文列为必修课。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全世界都开始注重中文的学习和对于中国的研究。世界对中国优秀内容的需求,世界对中国教育期刊的需求必将大大提高。

网络化加优质内容,这就是中国的教育期刊的战略选择。

来源:中国出版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5:11 , Processed in 0.1358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