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书相关的四段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9 15:1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书相关的四段话
稿件来源: 新京报
□布谷     零乱的图书开本     书放在书柜里已经显得越来越零乱了,使我对书柜的整体效果失去了足够的信心。如果说,以前摆放在书柜里的书像是一列列整齐的受阅士兵的话,如今的书则显得无序、杂乱,像是一群不听指挥的游兵散勇。     这样的结果是书的开本所造成的。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国内出版业,显示了与国际接轨的势头,是从书的外包装首先入手的。不说装帧、用料、设计,单说开本即呈多元多样,即使是同一规格的开本,也分成不同的型号,更是出现了以往国内极少见到的787×1090(1/16)、635×965(1/16)、880×1230(1/32)、880×1230(24)、151×228等开本,此种开本在所谓的小资刊物里显得更为突出,结果是摆放在书柜里出现了高低错落,凹凸不平的零乱景象,使少数优秀的数爱书者失去或者说是缺少了过去那种捧一杯清茶,踱步在书柜前如检阅“直线加方块”士兵方阵的那种威严、庄重的感觉。     买书何为     买书何为?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但它并非如1+1=2那么简单。买书是为了阅读,这是无可非议的买书目的,是太多买书者的共同答案。但是买书除了阅读,还应该有其他的功用或效用,就好比衣服并非仅限于保暖、遮羞,购车也不仅仅是为了代步而已。买书除了阅读,还可以收藏,或者是把玩等等。就我个人而言,近年对书的把玩胜过了收藏甚至胜过了阅读,选书标准也从原来的内容是惟一的标准,渐渐转移为对开本、印刷、装帧、色彩等等内容以外的书的元素的兴味。     喜欢就买全集     我现在越来越明白,凡自己喜欢、热爱的作家,应该买其全集,起码也应该是买其选集,这是我近年购书所得出的一个结论。     按以往我一贯的买书性子,只要是自己喜欢、热爱的作家,总是出一本购一本,一统网罗,现在却是感到购书已经不好由自己的性子了,新书买到家,发现上当的不少。说是新书,其实却是“新瓶装陈酒”,改头换面,改了书名,换了出版社,换了封面,内里盛的还是老一套。或者虽是有一些新作,也是在太多的旧文字里面,当做胡椒面吝啬地撒上一撒。更有甚者,将原曾出过的一些旧作篇什,进行重新洗牌,干脆以旧充新。这种做法的结果是,读者重复购书不说,还会有一种下意识的受骗上当的感觉。我曾经非常喜欢一位老作家的文字,在我的书柜里,他的著作排有长长的一列,曾几何时,我为得到一册那位老作家的新著而感到欣喜,可如今我已经对自己立下了规矩,不再购其所谓新著,原因也不外乎从上的几条。但这位老作家如出版全集则不在此列,我宁可重复投资也会在所不惜,我实在是太喜欢他那“风华绝代”的文字了。     基本不看书评     上学的时候听语文老师说,要买什么样书,应该多看看报刊上的书评文章,书评文章是能告诉你什么样的书可以买,什么样的书用不着买。我买书的缘起和路数基本即是与报刊上的书评文章是分不开的。因为买书,我订了不少与书相关的报刊,读了许多与书相关的评论文章。也因之而买到了不少我喜欢和热爱的经典图书。     然而,现在我已经基本不看书评文章了,特别是刊登在报纸上的所谓书评文字了。主要是如今的书评离我向往的那一类文字已是相去甚远,主要是所论均为时下的所谓新书,特别是时尚类为多,一些报刊在征稿中明确写道,所评之书应以当季、当月所出新书为上,更多涵蕴的是广告的意味。书评的文字也是随着“跟新”自然而显得浮华、浅显,文字所述限于表象的层面,而很少涉及书中内质的东西,我曾与一位常给报纸书评版写专栏的自由撰稿人谈天,谈到如今的写书评,他说他写书评,拿到一本新书后,看一下内容提要就行了,就能发挥出千把字的所谓“书评”了,文字所涉更多是书本以外的内容,比如,读书时的天气、心情,以及阅读的软硬背景、环境等等。这样的文字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书评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16:28 , Processed in 0.1263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