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怎么能成为“另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8 17:0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怎么能成为“另类”
□江西   杜春蕾
我刚到这所小学的前三年非常不走运,六次期末考试里,有四次我考的是倒数第一。我当然不是故意考倒数第一的,实际上,我的目标是顺数第一。可是我的班第一次期末考试和倒数第二相差20个积分;第二次期末考试,缩小到19个;第三次期末考试,又缩小到15个;第四次期末考试再缩小到10个;第五次期末考试,我班居然考了倒数第二:所有人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说:“这个班总算被你带出来了!”第六次期末考试,我班考了顺数第四,倒数第五。——这个班我从三年级带到五年级,照这样的进度,如果我一口气送到六年级,考个第一名是没有问题的。
我很感激我所在的小学是不搞末位淘汰的,否则的话,以我的表现,早就被淘汰到天涯海角去了。当然,如果有末位淘汰,我也许就不会让我的班级考最后一名了:在小学语文这个领域里,想把书教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想让学生考高分,也不是特别的难。
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同事,每天比我早到半个小时,又比我晚归一个小时,多出的这一个半小时,她全部用来坐在教室门口。干什么呢?让学生向她背书,除了要把学过的课文全部背下来,每个单元还需再背一篇作文。——如果一个班里,能做到这“两背”,这个班的语文成绩要考个第一、第二是没有问题的。
我的另外一个同事有更省力的办法:把这些作业推给家长,每天的家庭作业里必有一项是读课文,读三遍,这样读了三天以后开始向家长背诵。这些作业每天要签字。她的任务是检查签字,签了字的,她抽查一下,没有签字的,她一个一个打电话过去,套用一句韩寒的话,即“把体罚的责任转移给家长”。所以她自己并不会太累,而学生成绩却一点也不会差。
老教师们虽然没有力争第一的激情,但他们班的成绩决不会差到哪里去。他们会从常规入手:备课是一定要认真对待的工作,不但课文要备,练习册也要备。备课文的时候,把教参打开,每一个要点都抄进课本里去,这些要点要讲到而且要抄给学生,因为考试题目一定会从这里面来,标准答案一定是教参里的原话。每一课的练习册要自己做一遍,这样才会知道哪个是难点,哪个是有争议的地方,有争议的地方先看看教参怎么说,以教参为准;如果教参上没有提到这一点,就把练习册往后翻,看看后面有没有答案;如果后面没有答案,就上网看看有没有答案;如果上网也找不到答案,就与组里的同事商量一下,达成共识之后,才能教给学生——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不可以今天讲完明天又来纠正,因为这样会把学生的脑子搞乱,考试的时候他们就会糊涂。
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了,接下来是抓好上课常规。老教师一般会提前到教室,检查一下学生的学习用品准备得怎么样,学习状态如何,如果有打架事件,要趁上课铃还没有打响尽快处理好,以免影响上课。这样,才能保证上课铃响之后的40分钟全部都用来上课。上课时学生必须坐端正,歪歪扭扭是不成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开小差是不行的;课堂一定要安静,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听清老师讲的每一句话;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要全部抄到课本上,因为这是考试的重点;学生回答问题要举手,要起立,要声音响亮,以便大家都能听清;如果出现很多种答案,切记考试时要以老师抄出来的为准。
这样上完一节课,老师往往不会马上离开教室。她得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要点没有抄到书上的,要罚抄。
老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很有实效,他们了解每个单元的出题意向、改卷老师的评分标准。他们会告诉学生:试卷上给出的作文格子,要尽量写满,写满了就一定能得18分以上;尽量把字写工整,字写得工整,18分就变成了21分;第一自然段要点题,最后一段要呼应开头,做到这两点,21分又成了24分;语句要通顺,如果能用上几句比喻、拟人、夸张,24分又变成了27分;写完检查一下,如果没有错别字,就有望得30分(满分30)。
如果一个学生有幸碰到一位这样的语文老师,他应该感到非常高兴才是。因为这意味着他不必每天留下来背课文,只须每天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按老师教的方法去考试,就可以拿一个相当不错的分数。
——只要我愿意向同事中的任何一个学习一招半式,我们班的成绩就可以不必那么差的。
可惜我的力气完全使的不是地方:虽然我也常常早到迟退,可时间全都用来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去了;我也常常打电话给家长,但交谈的内容却是“你能不能给你的孩子办一张借书卡?”“你可不可以在孩子考了90分以上的时候,奖一本书给他?”“你上次买的书你女儿说不喜欢,我看了一下,的确不太适合小学生,下次能不能带上你女儿一起去书店挑书?”……
我这样地不务正业,莫说领导和同事,连家长也要替我着急:
一个家长找到我:“老师,我家儿子最喜欢你了!”
“是吗?”我眉开眼笑地回答。
“是啊,我们说的话他全部都不听,就听你一个人的。”
“孩子都是这样的,就听老师的。”我谦虚地说,“我小时候也这样的。”
“你能不能帮我劝劝他,”他掏出一本很长的书,说,“让他每天做一张试卷?”
“可是我们不是已经有练习册了吗?”我惊讶地说。
“练习册的题目太基础,”他展开长长的试卷,摆在我面前,指点着说,“你看,这套试卷有很多难度更大的题目,阅读题也很多,我儿子一遇到难题就没有办法,阅读题分也扣得比较多,多做一些这样的题目,就熟能生巧了嘛!”
“语文的所谓难题其实考的是知识面,是语言积累,阅读题难就难在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文章,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克服的。”我耐心地说,“课外阅读虽然不能让学生马上考高分,但长远来说,对孩子是有益的。”
那个家长一声不吭,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我也只好一声不吭。
——不欢而散。
没过几天,又一位家长找到我,说了同样的开场白。
我有了前一次的经验,不敢眉开眼笑了。
“我女儿的作文总是写不好,特别是期末考试,总是不能得高分。”她缓缓切入主题。
“你有什么建议呢?”我识相地问。
“能不能让孩子多背一些优秀作文?”她掏出一本厚厚的作文选,说,“你看,我女儿就是写不了这样优美的句子,如果让她多背一些这样的句子,她自然就会写了。”
我不说话。
“古人也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嘛!”她说。——我压力骤然变大:这个家长还会背诗,看来不好对付。
“可是,古人说的是‘读尽’,并没有说‘背尽’,”我诚恳地说,“老实说,我在乡下教书的时候,曾经采用过这样的方法,但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乡下,孩子每年都换一个语文老师,我负责教毕业班,学生到我手上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慢慢地提高了,不得已才让他们背作文。而现在这个班我是要送到六年级去的,我为什么不能采用扎实一点的方法呢?”
“可是……”她欲言又止。
“可是,”我接住她的话头说,“你的女儿读了一年的课外书,作文依然没有大的起色,对不对?那是因为,课外阅读的作用是有潜伏期的,三年级读了书,可能要到四年级、五年级甚至六年级才能看到作用。可它一旦起作用,这个作用就会非常长远,成为她终身受用的财富。”
“真有这么神奇吗?”她半信半疑。
我点点头:“你要相信你的女儿,她那么爱读书,写出好文章是迟早的事情。”
我为什么说得这样肯定?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我是写作的过来人,我知道它的根在哪里。
可是我心里并没有百分之百的踏实,因为每一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适用于我的方法,未必就适用于每一个学生。所以我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学生,看看谁的主要任务是继续读别人的书,谁的主要任务应转为写自己的东西。我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考虑: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提高他们阅读的速度和效率?怎样才能指导后进生加入课外阅读的阵营?怎样才能引导尖子生不写空话套话?……于是我的同事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班级,这个班的纪律很不错,班里的孩子都很爱读书,老师成天忙忙碌碌,家长不停地穿进穿出,成绩却还是那样差。
好在这个班的成绩一直在不断进步,所以他们也就没有继续奇怪下去。我的同事都是善良的人,他们从来没有嘲笑过我的落后。即使在我连续四次考倒数第一的时候,他们也总是安慰我说:“一次考试不代表什么的。”“你们班优秀率还是挺高的。”“其实你们班和我们班差不多,只不过是不及格的人数多了两个。”我相信,如果我愿意虚心求教,她们一定非常乐意把她们的独门绝技传授给我。
不仅如此,她们还时时想到我。
她们会把我拽到一堆零食前面说:“别看书了,过来吃东西聊天!”
她们会在下班的时候叫住我说:“今天下午去逛衣服店好不好?”
她们会在周五的晚上打来电话说:“这个星期六去我家打麻将吧!”
但是慢慢地,她们就不再约我去做任何事情了。因为大家聊天的时候,我常常只顾吃东西,她们以为是我内向的缘故,其实她们不知道,她们聊的那部电视剧我从来也没有看过,只好一直吃东西。至于逛衣服店,那更是我的烦恼,当她们穿着新衣服问我“怎么样”的时候,我常常支支吾吾,她们以为我不愿意说实话,其实我在鉴别衣服方面很弱智,根本看不出美与丑。所有叫过我打麻将的人都不会再叫我第二次,因为我一打麻将就手心冒汗、心如鹿撞,打到一半就会拼命地找借口逃跑。
“你很另类。”她们下定义。
“我哪里有什么另类?”我不喜欢“另类”这个词语,所以大声抗议。为了增强抗议的效果,我还把自己的困惑老老实实地说了出来。
我说得很诚恳,以致她们都流露出同情的眼神。
可是她们依然坚持:“你本来就另类!你虽然考了很多次倒数第一,但你从不因此而骂学生,心态好得令人佩服。”
这是事实,虽然考倒数第一的时候我也非常难为情,但我从不因此而骂学生:一个班连续四次考倒数第一,不被学生骂已经是万幸,我哪里还敢去骂学生?
“什么心态好?”我笑着纠正,“是脸皮厚。”
我的脸皮厚,这也是事实。我有一个同事不小心考了个倒数第二,当场就落了泪,回到家还大哭了一场,我却从来没有为我的倒数第一流过一滴泪。
“你不太在意分数,”她们继续下定义,“你让他们读课外书,读着读着他们成绩就好了,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他们会这样,所以你一点也不着急?”
“是的。”这也是事实。
她们不再说话,但是我再一次值周的时候,路过她们的教室门口,可以看到有孩子在读课外书。我的同事虚心好学,谁有一点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哪怕这个“谁”的成绩不如她们,她们也能虚心学习。
甚至有一天,她们中的一个跑来跟我说:“为什么你能发表文章呢?”
这真是个难题,我只好无言地看着她。
“那么,你的文章投到哪里去呢?”她又问。
“其实现在很多杂志和报纸都会公布他们的邮箱,你把稿子发过去就可以了。”我答。
过了一段日子,她又跑来,说:“哎呀,我都投了好几篇了,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
“要不,你打个电话去问一问?”我鼓动道,“有时候,编辑们太忙,可能会没有时间去开邮箱。”
“啊,可是这多唐突啊!”她说。
于是她只好耐心地等待。
“为什么你能写这么好的文章?”又一个“她”跑来问。
“呃……”
“我上次投了一篇文章出去,半年没有收到回复,我估计是没戏的。”她说,“所以我上网搜了你的文章来看,写得很好,读起来很轻松。”
“你写自己非常想写的内容。”我建议道,“写想写的内容,自然就能写好。”
“可是我明明就很想写,一提起笔就是写不好。”她烦恼地说。
“那你先别急着写,”我继续出主意,“你先看一年的书,看看别人怎么写……”
“啊!看书!”她大叫,“我哪里有时间看书?”
“你可以把看电视的时间拿来看书呀!”我建议道。
“那怎么行?”她说,“白天上班,晚上还不让看电视,那太累了。”
“那你看完电视再看书?”我又建议。
“看完电视已经12点,困都困死了。”她说。
“喔。”我不再说话——我正在看一本好看的书。
“怎么你总在看书呢?”另一个同事走过来说,“你这些书都是从哪来的?”
“买的呀!”我说。
“多少钱一本?”
我把书掉过来,看了看封底:“20块。”
“好贵啊!”她惊叫,“你真舍得!”
“很贵?”我奇怪地说,“你上次买的那件200块的披肩不是更贵?”
“那个哪里会贵?”她说,“那个披肩原价五百多,200块是相当便宜了!”
我这才发现我的确与我的同事们有很大的不同:
当我在看书的时候,我的同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逛街,我看完一本书,她们买下一个披肩——我美化了自己的心灵,她们美化了这座城市。
当我在看书的时候,我的同事们正在叽叽喳喳地聊天,我看完一本书,她们聊完一个话题——我充实了自己的心灵,她们释放了自己的块垒。
当我看书的时候,我的同事们正在开开心心地打麻将,我看完一本书,她们打完一圈麻将,我在书本中放逐自己的心灵,她们在游戏中缓解生活的压力。
如果生活的目标就是使自己快乐,很难说哪一种生活方式更加可取。
可是,如果语文老师不喜欢读书,他怎么能引导学生读书呢?如果语文老师不喜欢写作,他怎么能带领学生写作呢?如果“读书”和“写作”成了语文老师自己的难题,那么,关于语文,他还能教给学生什么呢?
读书,应该是语文教师生活中的常态;写作,也应该是语文教师生活中的常态。读书与写作,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是“自自然然”的事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本该如此”的事情。
而我,一个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的人,怎么能成为语文教师中的另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6:08 , Processed in 0.06529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