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评论不妨学习一下传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7 00:4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评论不妨学习一下传统

李少君


    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一次新诗研讨会上,有感于当代诗歌的一些问题,我说:对于新诗来说,二十世纪是一个不断革命和断裂的时代,希望二十一世纪成为一个继承和融合的时代。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挖掘传统,从传统中寻找现代的因素和创新的基因。这个传统,似乎也应该包括诗歌评论的传统。
    按我的理解,中西诗歌评论在历史上是有所不同的。西方诗歌批评,有着一套理念,一个阐释系统,并由此出发对具体文本进行文学批评。这也是西方“观念艺术”盛行的原因。这种批评,讲究理论上的严密和逻辑的严谨,对主题和题材比较看重,有的则侧重结构的分析,或语言风格的探讨。文本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第二位的。中国传统评论,则是自由随意的阅读,偶有所感,则予点评,最典型如金圣叹评《水浒》,脂砚斋批《红楼梦》,还有诗歌赏析中大量的“诗话”著作。这种片断的点评似的评论,依赖的是灵感、顿悟,此外,还喜欢将诗、文与人、世对照一起谈论,颇有些形散而意不散。背后支撑的,其实也是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源于文学传统的长期积淀。近代,王国维更是融合中西批评方法,将“诗话”创新,推到了一个新境地。其《人间词话》就是经典。
    这些年不断有人尝试恢复这种传统的文学评论,牛黄就是其中的一位。这本评论集《牛黄品诗》就是一个证据。同时,牛黄又是现代的,所以,在采用点评式方法阅读现代诗歌时,他还是会融入大量的现代批评方法。牛黄不是学院派,从事这样的诗歌评论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必被强行耐入已经非常西化的学院评论体制。所以,牛黄的阅读,有相当的自由度,他按个人的喜爱,有选择性的阅读与评论。而这种评论,往往是很敏锐的。我们最初提出“新红颜写作”时,牛黄就是比较早跟进对具体文本的评论的,这样的评论,对推进理解和研究,自然大有裨益。尤其那些刚被关注的年轻女诗人,一般人可能热衷于谈论一些与文本无关的方面,其作品反而被忽略,牛黄对文本本身的点评就尤其重要。比如牛黄通过对胭痕的诗作《煮馄饨的店老板》的细致解读,注意到她从浑沌的社会底层寻找诗意,且在诗作中透露出若干民生信息,很有现实关怀,比如“拆迁”,比如谋生之不易等等,让阅读者对诗作和诗人的写作风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也有幸被牛黄兄当过标本分析,我写过一首短诗《轻雷》,全诗不过七行:“她说在窗前听轻雷掠过云层/渴望着长久酷暑之后的一场雷阵雨/我说你是内心求变,心思早已蠢蠢欲动//几十分钟过去,我问雷阵雨来没/她说没来,正在院子里散步/我说雷阵雨不来,我就来了/她说是呢,你比雷阵雨还要猛烈呢”,牛黄兄却从中读出许多内容,比如他指出这是一场生活的轻喜剧,故事发生在两个人之间,“道具”是雷声,还有内心的轻雷,并且如小说般展开,情节突飞猛进。我读得心中耸然一惊,似乎被牛黄兄窥破秘密,暗自赞叹。
牛黄兄的点评恰到好处,还因为他始终在阅读诗歌,在网络上博客上大量地阅读,所以,按现在时髦的说法,牛黄的点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非常“现场”的、“在场”的。
最后,祝牛黄兄的新作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3:34 , Processed in 0.06484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