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谈高中抽象艺术欣赏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4 19:5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漫谈高中抽象艺术欣赏教学》
             
62中学 顾杰梅

  在教学中我常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而现代作品的欣赏教学则更难。学生面对现代作品时只感到陌生和茫然,学生评画标准的模糊和概念的贫乏使他们欣赏这类作品时犹如雾里看花一样难得要领。譬如在上海举办的“法国250年绘画作品展”(注1)上许多学生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一些写实作品,而在“米罗”“达利”等抽象作品前,许多学生常提出“这些画好在哪里”这样的疑问,并且以为“这些儿童也会画”,而不是提出“我感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意见。因此,许多学生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常闭关自守,只接触具象作品,对自己看不懂的东西持否定的态度。抽象,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是个非常敏感的字眼,一提及它人们心中似乎总是下意识地将它于资本主义腐朽、颓废和堕落的艺术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二者是难以划等的。今天,人类已迈向了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冲撞,需要我们每一个都调整好自己。传统的教学与传统的艺术观念、经验已经不合时宜,抽象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占有一席之地已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抽象美术教育有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就很难胜任这一教学任务,如果因厌弃、反对这一概念而不顾事实地作出不是实事求是的价值判断,我们就会失去许多可分析和借鉴的宝贵的东西。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对抽象美术教育的体会和构想。
  一、揭开抽象美术的神秘面纱,正确理解抽象美术的含义。
  法国罗浮宫总馆长热尔曼· 巴赞说,抽象美术是“非描绘性的”、“不取大自然的任何资料”的(注)。抽象美术虽然不具有表象因素,但蕴涵着许多造型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法则。
  我们知道,一般绘画都存在两个方面,即表象客观事物及表达主观感情。当作者的艺术创作有意识地将原本倾注于作品内层中的情感和形式因素向外层表面化时,作品中的形象虽然仍是具象性的,但随着主观因素的强调程度的提高,其写实性与再现性就逐渐地随之减弱;而表现主观因素的成分加码越多,形式因素越突出,其形象离真实就越远,表象性就越强。也就是说,当事物的客观成份大于表达主观情感时作品就趋于写实;而当表达主观情感的成份大于表现客观事物时作品的形式则趋于意想、抽象。
  正因为客观事物是有形的,而主观思想是无形的,所以当作者单是如实地描绘这种没有情感的客观事物(自然物),就不能充分表达也不能让观者明显地看出画家的情绪和艺术形式上的追求。那么,当形象的写实性成为艺术表达的障碍时,艺术家就会采取不如实地描绘客观对象,即依靠夸张变形及抽象等形式表达画家情绪和意趣,譬如怀素《自叙帖》中“奔蛇走势入座,骤雨风声满堂”两句。其草书的书法形象和文字内容较好地结合了起来。而草书的线条就具有抽象艺术中“夸张的线条”的美的因素。
  具象与抽象看上去是一对矛盾,其实它们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补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具象,也没有绝对的抽象。中国古人则将意象和隐喻作为思维工具,并通过图形等来进行,如周易的八卦先天图、后天图、六十四卦方向图、圆图、方图、太极图、无极图等。其中我们熟悉的太极图,就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对宇宙认识的图示,它表示宇宙万物由阴阳合一而形成一切的运动,造成永久性的同一回归和意象、思维,其结果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特征,并使中国传统艺术深受其影响。这种艺术特征是由意和象的结合而体现,有意无象意则失去依附之躯体,有象无意,象则失去存在的意义,象是表现意的中介媒体。因此,意象不同于客观实象,所以中国传统美术造型是把握在齐白石所言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度量上的。比如中国画的荷、竹、菊、梅、兰等,与真实的花卉不一样,是画家赋予形象以人格化感情化,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精神性。再如八大山人所画的鱼、鸟,都具有“白眼向天”的性格,有冷傲的神情,而这种鸟的神情恰恰就是画家的神情。又如吴冠中的《补网》不是为了再现渔民如何补网及补网人的神情动态,而是为了表现长长的巨大的鱼网铺在海滩上,如同粗细相间的墨线在大地上挥洒流动的那种形式意趣。画家将从现实生活观察中感受到的形式美观予以强化,使画面成为粗大线条运动的节奏美感的表现,人物变成小小的彩点,成了画面跳动的装饰音符。从这幅画我们可以发现其内容与再现补网情景的内容有了本质区别。
  再如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剪纸,是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美术形式,它生动地反映了民间民俗生活,强烈地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企望和向往,它用比喻、象征、谐音、假托等寓意手法,随心所欲地叠加,构成一种需用心来直接意会默契的意象空间。比如,两条大红鲤鱼相对跃出水面托起一朵莲花,有莲有鱼,即“连年有鱼”。再如一农夫将大树下的放牛娃画成一个三面娃,而吃草的牲口则画成两个头,其理由似乎也能自圆其说:“娃娃要三面照看牲口吃东西,牲口吃草头总是一会儿吃这边草,一会儿吃那边草,头总不能吃一个地方不动啊”。因此民间美术的“知”来源于民间美术家对生活的独特认识,表现出“应该如何”的生活情趣,而不是实际的生活实象。在造型和色彩上,可以夸张,追求理想化的表现,比如一片绿叶常被装饰成五颜六色,而且造型十分重视对称的形象美感。
  中国美术在漫长的发展中,抽象构成的作品并不鲜见,尽管它从未发展到纯抽象的地步。而中国书法则堪与现代绘画相媲美,尽管它有语义内容,但更具价值的是它的抽象形式构成,尤其在狂草中,由于语义的可识性程度降低很大,人们更注重的是欣赏其抽象形式。
  由于抽象美术已丧失了事物的表象因素,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好象很难理解,更不用说如何运用它去进行表现了。其实抽象美术也并不是随心所欲、任意而为的。理解抽象美术和进行抽象表现的基础是同构性,就是格式塔心理学所谓“异质同构”(注)。同构即构造物同,不同的事物具有同构关系,就可以互相转化,因为同构的存在,一个物的局限就可以得到扩展,就能使某种抽象的符号形式与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外界事物发生关联,并因此赋予符号以形式和意义,这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抽象的形式符号把握和表现现实世界以及人的感情,使得各种表面看来差异很大的事物的关联对应和互译成为可能,从而使艺术的表现成为可能,同样也正是这一点使抽象艺术的表现和理解成为可能。所以抽象艺术的产生是从一个偶然到必然的结果。不管是偶然的外部的机会的引发,还是内心深层思想的表现,都促成了画家的发展,开拓了抽象这个领域,它拓展了新的思维方式,从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抽象绘画让人从一个多元化、多侧面的角度去透视现代社会的图景。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得抽象美术欣赏知识。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做到主客观的高度统一。
  抽象作品的艺术语言的不明确性、内容的含蓄性,和欣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回影响学生的审美判断和评价。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学识来理解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所具有的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由于抽象艺术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使美术欣赏更具广阔自由空间,评价上表现出价值的多元性,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领域一显身手。抽象艺术是凭借点、线、形、色、体等抽象构成,无论是表意还是传情,或是象征,都是以人的视觉心理感受为基础的。所以在欣赏活动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第一感觉,为了能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把自己的判断以推测性的语言告诉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的语气,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评价也不是权威性和终结性的。于是,使他们也能顺利地参与讨论并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我首先应用多媒体尽可能将作品放大到原作的大小,让学生更好地体味原作的精神。我先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交流自己的第一感受,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同别人的感受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处。比如,有同学说应用了黑白灰,使画面的调子让人产生阴郁,充满着悲剧气氛,有的认为作品里的对象用体积、块面、分解、夸张的手法表现,使人产生恐惧等等。当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后,我再让学生了解到作品的大小,我让学生将书上的《格尔尼卡》和银幕上的《格尔尼卡》作对比,哪一幅给你的震撼大?同学都能选择银幕上的作品。当同学有了第一感觉时,我再淡到“体”其实也的美术的艺术语言中的一种,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作用。体积大具有雄伟、沉重、拙笨等特征。它常常引人注意,使人产生崇敬和恐惧的心理。而体积小的则给人以小巧并轻松的怜爱的感觉,这些观点同学在作品的对比中已经体会并感受到了,然后我再进一步归纳总结与深化。这样,同学就不会只是感觉到理论的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应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做到言之有物,教师适当地对作品的含义和与此对应的形式作一些规范的理性分析,对引导学生是很重要的。在知识概念的指导下,再去感受艺术作品,从而使学生个体感受与群体感受达到统一的审美境界。通过对毕加索的《牛的变形过程》和蒙德里安的《红树》、《灰色的树》、《开花的苹果树》、《色彩构成》等的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具象、意象、抽象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写实性绘画与现代的抽象性绘画欣赏的侧重点不同,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表示要与传统决裂,发展至今也没有凭空杜撰,它的“前卫”却带有鲜为人知的“后卫”色彩,就拿米罗来说,他从故乡加泰罗尼亚的中世纪罗曼艺术中得到启示 ,这一艺术,说明表意符号描绘空灵的上帝的世界。从毕加索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出带有非洲黑人雕塑的痕迹。在上海举办的一个非洲雕塑展的展期中,我建议同学去观赏一下,然后再来感受毕加索的作品,结果学生反映对毕加索的作品能更加直观地理解。所以我认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从“现代”因素的形式意味去寻找解释,会让学生有种“凭空出现”、“史无前例”的感觉。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交流,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填鸭式”是很重要的,因为过早、过多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眼前作品本体的真切感受,学生第一眼的感受尽管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但这确实是亲眼所看,亲自感受到的,它远胜于在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所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偏见。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挥抽象美术教育的作用。
  在中学教育中,抽象美术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以往,大多数学生对心美术知之甚少,认为其难懂、太深,而不可测。现在它是欣赏教学中的一个部分,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路,能让学生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它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艺术观。在教学中利用音乐、美术的同构关系,可将音乐融和到抽象美术教学中去。比如,在欣赏康定斯基的抒情抽象绘画时,可以让学生先感受作品,然后选择一段自己认为比较适宜这幅作品的音乐来相配,再让学生进行说明,从而感受抽象绘画趋向音乐性的特征,应该说抒情抽象绘画是以点线形式依情绪随意性很强的挥洒而构成的色彩斑斓的图象,从而产生运动、恣意、奔放、混躁动、不安、热烈等情绪感受,画面中的点、线、形、色是作为视觉的符号和作为美妙的音响,通过组织,产生出犹如音乐般给人以流泻、放射、高亢、低落、狂热、宁静等视觉感受与联想,并产生与此相应的感受情绪。当学生产生某种情绪,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是充分自由的,在这种充分自由的思维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抽象美术教育能使学生对美术的三种形态(具象、意想、抽象)有整体全面的了解,并知道了用线条、色彩来表达情感是抽象美术的特点。由于抽象美术不拘泥于技巧的正轨化,不象具象美术对技巧那样高、那样严格,这对技法技能并不高的中学生来说有了另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内心思绪的方式。记得在水彩课上安排无笔画,用水和颜色的溶和所产生的奇异效果激起学生的想象和创作欲望,还有一堂肌理课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颜色,让其滴在纸上相互渗化、重叠、相溶衔接,或将颜料涂在玻璃板上,然后将画纸对印上去,这时出现在纸上的颜色是绚丽多彩的,层次是丰富的,这时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从这些缤纷的颜色中看出美丽的风景和形态各异的动物、人物,从而激起学生诸多奇妙的联想,让同学根据画面命题、题词,仁者见者,智者见智,加上好的命题,使同学产生共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作画时,也应应用意想美术手法,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注意色彩的表现性、丰富性,而不是真实性,另外色彩课中利用同构关系,如低音产生深暗色,高音产生浅亮色,或想象-------音乐中重音刺激的音符在转换成美术中的线条色块时应当是怎样的,柔和的音符转换成视觉效果应当是怎样的等等。还可播放一首乐曲要求学生根据听乐曲后的体验画出一幅抽象画,从而让学生更有兴趣地理解色彩。
  相信在抽象美术教育中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主动性,能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展翅飞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18:24 , Processed in 0.22493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