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铁芳教授会上相邀:来年欢聚==梅溪湖!!----[公益网媒‘教师之友网’持续友情支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9 20:0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沙岳麓区新增一所小学 5月10日起开始招新 2012-5-11
来源:潇湘晨报
据潇湘晨报报道(记者叶景 实习生成姣兰 黄小菊)自从原来望城的坪塘镇划入岳麓区的范围之后,岳麓区成为长沙市最大的区,岳麓区教育局昨日公布了该区的小学学区范围,该区今年新增加一所岳麓实验小学。
岳麓区教育局基教科长王敏介绍,全日制公办小学或九年制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费。原则上小学班额为45人。 公布了招生范围的这些学校中有一所新增的小学——岳麓实验小学,学校地处梅溪湖,这所小学也是整个岳麓区最大的小学,招生规模达到54个班。招生对象为梅溪湖和骑龙安置小区业主子弟、开发商配套开发楼盘业主子弟。过渡期间,具有梅溪湖户口的梅溪湖片区拆迁户子弟可凭拆迁证明报名岳麓实验小学。值得注意的是,除开这些按照学区招生的学校,岳麓区还有一所面向全市招生的小学。高新博才学校是属公办寄宿制小学,面向全市招生,有意向就读的孩子都可以来这所学校报名。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0:09:49 | 只看该作者
研修活动之“来年相聚”梅溪湖



                          梅溪湖小学校长:吴静

梅溪湖:梅之风骨、溪之灵气、湖之情怀



简要介绍学校基本情况:岳麓区实验小学(原名梅溪湖小学)是岳麓区教育局主办的公办示范性小学。学校位于梅溪湖西北侧,西靠长郡梅溪中学,南接秀川路,北临肖河路,相依青山绿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除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运动场、体育馆、学生宿舍、食堂、梯形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外,还建设了全市小学中唯一的恒温游泳馆以及计算机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文艺中心、国学文化走廊、手工创意中心、心理咨询中心、自然观景区等设施。同时通过屋顶绿化、太阳能、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技术,将学校建为一所设施先进、现代化程度高的两型示范性小学。

学校承接岳麓区优良的办学传统,坚持“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持“培养主动学习,善于合作,个性独立,敢于探索,身心健康的社会小公民”的育人目标,在全区抽调骨干教师,在全国招聘名优教师,组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全力打造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的一流学校。

守望教育、守望儿童、守望绿洲,欢迎明年到岳麓区实验小学!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插图:张晓明)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1:51:29 | 只看该作者


==[左起]湖北管季超/山东孙明霞/浙江刘发建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31 22:07:43 | 只看该作者










==承办学校费心组织的晚间联欢,俺得凑个热闹!
唱不好也唱!!
没唱好,是个歌艺问题;不参加,是个态度问题!!
民院附小的朋友们,辛苦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17:27:02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07:53:15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10:34:46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net/redirect.php?tid=51297&goto=lastpost#lastpost

===感谢《教师月刊》连续两年赠刊支持!!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10:39:4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评论网 中国教育类图书报刊网站评论的专业门户网站 - Pow...[size=-1]中国教育评论网注册 登录 导航 帮助 欢迎来访 ★★中国教育评论网-教育类报刊-图书-网站评论门户网站 ★★ 开通窝窝 开心农场 幸福厨房 开心斗地主 网页游戏 团购...
zgjypl.5d6d.com/ 2012-3-23 - 百度快照



===管季超创办的《中国教育评论网》持续关注=梅--溪--湖---!!!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11:34:30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教师月刊》2012年第6期部分作者追踪


季超注:去年和今年,《教师月刊》编辑部均向刘铁芳先生在岳阳举行的“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学员赠送样刊。两次共赠约500册。
     季超与该刊主编/诗人林茶居先生,去年对聊于网络,今年才得谋面,惜未及深谈。
     该刊吴元瑛同志,电话交流复网络交流,已很熟悉,元瑛教我如何在当当网上购书。网上购书,比在实体店便宜许多。要谢谢元瑛提示!!帮我省钱的同志,是最好的同志。呵呵!



作者一:张素娟(西安市三十八中学)



作者二:唐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唐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不妨用网友的评论做这篇文章的标题,因为他的说法太给力了。网友的评论是针对某报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居民收入增加是房价上涨的首要原因》(下称“首文”)。文章的主要观点有三:1.居民收入增加是房价上涨的首要原因。2.宽松的信贷政策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支撑。3.“土地财政”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说得轻点,或者说得“学术”点,“首文”主要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居民收入增加”是文中一个最主要的概念,但是,众所周知,中国的居民早已分成十大阶层。三十多年来,其中只有“一部分人”因为被“让”,着实先富起来了。譬如,最近发布的《2011胡润财富报告》披露,中国拥有资产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富豪多达96万人。当然,他们也是“居民”的一部分。
  但是,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字是这样的:2010年,城镇居民的平均年收入是21033元。也就是说,人均月收入只有1753元。农民人均年收入4869元,每月406元。确实,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平均而言,“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是,前者11%,后者15%。但这样的“增长”能够“首要”地推动“房价上涨”吗?
  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是:中国的城乡居民中还有65%~70%是收入在平均线下的。农民歌曰:“咱村有个张千万,其他九个穷光蛋,若是拿来一平均,个个都是张百万。”――“首文”拿“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6.7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超过30平方米”来说事,而且是在文中看到的唯一数据――不幸同样落入这个被农民嘲弄的“经济学逻辑”之中。
  “高房价”是当今中国公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首文”一竿子打翻了满船的人(中国的居民):因为“居民收入”增加,所以导致“房价上涨”――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会导致什么样的黑色幽默型的政策结果呢?
  假使如“首文”所说,“居民收入增长”和“房价上涨”真是呈正相关关系的话,那么要遏制房价上涨,就必须不能再让“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现实状况是:我们让“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的法子并不多。所以“首文”中的经济逻辑产生的政策结果,首先就是为“收入倍增计划”解套。对老百姓的交代就是:你们不是憎恨“高房价”吗?那就不涨工资了吧。如果考虑到如今政府正在为“高房价”纠结着,反过来也可以对老百姓这么说,你们不是要涨工资吗?想好了,工资一涨,房价可也就会跟着涨。这样的话,作为“重要因素”的土地财政及其推动的房价上涨就理由更充足了――不过这样的话,总理对公众的承诺也只好不算数了。
  “首文”发明的这样一个“经济学逻辑”,把一个近似无解的“两难”问题甩给了中国社会。结果是什么?升斗小民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至少在经济上是看不到出路的。

作者三:尚晓援:北师大儿童福利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儿童福利前沿(2012)》
尚晓援 王小林等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年06月
ISBN:978-7-5097-3387-5
内容提要:2011年,中国困境儿童福利制度获得重大突破,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加速发展。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儿童福利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多维度儿童福利制度进入政策视野,普惠制儿童福利获得重大突破。本书重点分析了多维度儿童福利问题以及对困境儿童的社会政策,以期为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丛书名:儿童生存现状系列
内容简介:2011年,中国困境儿童福利制度获得重大突破,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加速发展。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儿童福利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多维度儿童福利制度进入政策视野,普惠制儿童福利获得重大突破。本书重点分析了多维度儿童福利问题以及对困境儿童的社会政策,以期为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一般性儿童福利篇
第一章 中国儿童福利分析——王小林 尚晓援 等/3
  一 引言/ 3
  二 概念框架/ 22

第二章 儿童与贫困: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儿童多维贫困分析
——尚晓援 王小林/32
本章摘要/ 32
  一 引言/ 33
  二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 36
  三 儿童多维贫困分析/ 44
  四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69

第三章 从福利视角构建反对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制度体系——佟丽华/76
  一 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现状不容忽视/ 77
  二 我国目前有关反对儿童暴力的法律规定和实践探索的梳理/ 79
  三 我国当前反对儿童家庭暴力工作存在的不足/ 84
  四 通过完善儿童福利制度解决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问题/ 90




第四章 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和服务机构的现状与需求
——尚晓援 虞婕 等/96
  一 导言/ 96
  二 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经验和需求/ 97
  三 自闭症儿童服务机构的经验和需求/ 103
  四 总结/ 111

第五章 中国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福利支持政策研究
——尚晓援 虞婕 等/116
  一 背景信息/ 116
  二 研究综述: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需求和政策支持/ 118
  三 政策分析:中国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福利支持政策/ 123

第六章 对罕见病儿童及其家庭的福利政策研究
——尚晓援 虞婕 等/138
  一 背景信息/ 138
  二 研究综述:中国罕见病儿童家庭需求和政策支持/ 140
  三 政策分析:中国罕见病儿童及其家庭福利支持政策/ 142

第七章 中国脑瘫儿童及其家庭福利支持政策研究——尚晓援 李哲 等/149
  一 背景信息/ 149
  二 研究综述:中国脑瘫儿童家庭经验和需求/ 151
  三 政策分析:中国脑瘫儿童及其家庭福利支持政策/ 155

第八章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尚晓援 武福祥 等/172
  一 导言/ 172
  二 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174
  三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界定/ 175
  四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群体规模/ 182
  五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生存状况/ 183
  六 结论:建立全面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194

第九章 四川凉山州三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调查报告——黄晓燕  张恒茜/216
  一 引言/ 216
  二 村庄层面访谈数据分析/ 218
  三 养护人访谈数据分析/ 221
  四 普通村民访谈数据分析/ 229
  五 小结与思考/ 234

第二部分 政策报告篇
第十章 中国儿童福利形势的综合分析——尚晓援 虞婕/241
  一 2011年中国儿童福利基本形势/ 241
  二 2011年中国儿童福利主要进展/ 244
  三 保障家庭和儿童基本生活权益/ 251
  四 儿童发展权的保障:教育/ 253
  五 儿童发展权利的保障:医疗/ 257
  六 公民社会在儿童福利中的作用凸显/ 259

作者简介:
尚晓援,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福利研究中心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英国Sussex大学博士。
王小林,博士,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内容简介  2011年,中国困境儿童福利制度获得重大突破,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加速发展。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儿童福利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多维度儿童福利制度进入政策视野,普惠制儿童福利获得重大突破。本书重点分析了多维度儿童福利问题以及对困境儿童的社会政策,以期为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作者简介  尚晓援,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福利研究中心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英国Sussex大学博士。
  王小林,博士,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中文目录目  录
第一部分 一般性儿童福利篇
第一章 中国儿童福利分析——王小林 尚晓援 等/3
  一 引言/ 3
  二 概念框架/ 22

第二章 儿童与贫困: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儿童多维贫困分析
——尚晓援 王小林/32
本章摘要/ 32
  一 引言/ 33
  二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 36
  三 儿童多维贫困分析/ 44
  四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69

第三章 从福利视角构建反对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制度体系——佟丽华/76
  一 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现状不容忽视/ 77
  二 我国目前有关反对儿童暴力的法律规定和实践探索的梳理/ 79
  三 我国当前反对儿童家庭暴力工作存在的不足/ 84
  四 通过完善儿童福利制度解决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问题/ 90




第四章 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和服务机构的现状与需求
——尚晓援 虞婕 等/96
  一 导言/ 96
  二 自闭症儿童家庭的经验和需求/ 97
  三 自闭症儿童服务机构的经验和需求/ 103
  四 总结/ 111

第五章 中国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福利支持政策研究
——尚晓援 虞婕 等/116
  一 背景信息/ 116
  二 研究综述: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需求和政策支持/ 118
  三 政策分析:中国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福利支持政策/ 123

第六章 对罕见病儿童及其家庭的福利政策研究
——尚晓援 虞婕 等/138
  一 背景信息/ 138
  二 研究综述:中国罕见病儿童家庭需求和政策支持/ 140
  三 政策分析:中国罕见病儿童及其家庭福利支持政策/ 142

第七章 中国脑瘫儿童及其家庭福利支持政策研究——尚晓援 李哲 等/149
  一 背景信息/ 149
  二 研究综述:中国脑瘫儿童家庭经验和需求/ 151
  三 政策分析:中国脑瘫儿童及其家庭福利支持政策/ 155

第八章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尚晓援 武福祥 等/172
  一 导言/ 172
  二 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174
  三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界定/ 175
  四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群体规模/ 182
  五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生存状况/ 183
  六 结论:建立全面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194

第九章 四川凉山州三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调查报告——黄晓燕  张恒茜/216
  一 引言/ 216
  二 村庄层面访谈数据分析/ 218
  三 养护人访谈数据分析/ 221
  四 普通村民访谈数据分析/ 229
  五 小结与思考/ 234

第二部分 政策报告篇
第十章 中国儿童福利形势的综合分析——尚晓援 虞婕/241
  一 2011年中国儿童福利基本形势/ 241
  二 2011年中国儿童福利主要进展/ 244
  三 保障家庭和儿童基本生活权益/ 251
  四 儿童发展权的保障:教育/ 253
  五 儿童发展权利的保障:医疗/ 257
  六 公民社会在儿童福利中的作用凸显/ 259

英文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Chapter 1 An Analysis of China’s Child Welfare /3
Introduction/ 3
Concept Framework/ 22

Chapter 2 Children and Poverty: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Child Welfare System /32
Abstract/ 32
Introduction/ 33
Basic Situation of the Sampled Areas/ 36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hild Poverty/ 44
Summary and Policy Suggestions/ 69

Chapter 3 Building Anti-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lfare/ 76
Don’t Ignore the Situation of Domestic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77
Summary of Current Chinese Laws and Practices for against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79
Problems Facing the System of Anti-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84
Solving Problems of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though Improving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90

Chapter 4 Status and Need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Their Families,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s/ 96
Introduction/ 96
Experiences and Demand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heir Families/ 97
Experiences and Demands of Service Organizations/103
Conclusion/ 111



Chapter 5 Research on Supporting Policie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heir Families/ 116
Background/ 116
Literature Review: Needs and Policie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heir Families/ 118
Policy Analysis: Welfare Policie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heir Families/ 123

Chapter 6 Research on Welfare Policies for Children
with Rare Diseases and Their Families/ 138
Introduction/ 138
Literature Review: Needs and Policy Support for Children
with Rare Diseases and Their Families/ 140
Policy Analysis: Welfare Policies for Children with Rare Diseases and
Their Families/ 142

Chapter 7 Research on Supporting Policies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heir Families/ 149
Introduction/ 149
Literature Review: Needs and Policy Support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heir Families/ 151
Policy Analysis: Welfare Policies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Their Families/ 155

Chapter 8 Research on Basic Living Allowances for
Children without Parental Care/ 172
Introduction/ 172
Building a Basic Living Allowance System for Orphans/ 174
Definition of Children without Parental Care/ 175
Children without Parental Care: Population Size/ 182
Status of Children without Parental Care/ 183
Conclusion: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Basic Living Allowance System
for Orphans and Children without Parental Care/194

Chapter 9 Survey Report on Children without Parental Care:
Cases of Three Counties in Liangshan/ 216
Introduction/ 216
The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at Village Level/ 218
The Analysis of Data from Care Giver Interviews/ 221
The Analysis of Data from Villager Interviews/ 229
Summary and Reflections/ 234

Part Two

Chapter 10 An Analysis of Child Welfare Development in China/ 241
The Situation of Child Welfare in China (2011)/ 241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 Welfare in China (2011)/ 244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Families and Children/ 251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Rights: Education/ 253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s Development Rights: Health Care/ 257
Importance of Civic Society in Child Welfare Development/ 259

前  言
   2011年,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背景条件持续改善,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全国人均GDP达到5450美元。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市分别为12447元、12784元、13392元,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2/07/c_122667889htm。在GDP增长的同时,国家财政的收入增长更快。2011年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2%,而全国财政收入增长24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208%,明显高于GDP增长。
http://newssinacomcn/c/2012-03-06/163824069290shtml。虽然其中有计算口径的原因,但国家可以用之于民的财政力量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对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提出了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反映在人均GDP的水平上,云南、贵州等省人均GDP均不足3000美元,和印度、非洲的刚果(布)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接近。目前,中国社会福利的供给,大部分是依靠地方财政的力量,因此,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各地儿童福利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进一步向老年化方向转变,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继续下降。2011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中国0~14岁人口为22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66%,比2000年下降了629个百分点。从0~14岁人数占比看,已经没有哪个省份的青少年占比达到30%,在20%以上的也仅有10个省份,而18个省份的占比在10%~20%,甚至有3个省份不到10%。青少年比重在多数省份已经严重偏低。

  人口结构的转变,造成人口抚养比接近谷底,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168%,居世界最高列。人口抚养比将在2013年达最低值383%,其后,人口抚养比将出现拐点,开始上升,但2010~2035年仍低于53%的“人口红利”期标准,处在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5/18/c_12115988htm。,这将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口结构的形势说明,虽然目前的人口形势还很宽松,但是人口抚养比从下降到上升的转折点即将到来。其后,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向提高抚养比的方向发展,并在20年以后到达高点。中国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用来未雨绸缪,应付即将到来的和老龄化相关的人口高抚养比的挑战。
  进入这个时期,儿童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其他国家的经验说明,应付这个挑战的最好办法,是对未来的一代人投资,增加他们的生产率,这样才有可能应对未来的人口老龄化高峰。这是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问题,不是一家一户可以解决的。儿童福利的发展,是国家向儿童的投资。在目前的人口形势之下,这已经是非常急迫的任务。政府和社会都需要重新考虑过去基于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压力过重时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适合新形势的政策调整。

前言
  中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在制度设计方面,属于“嵌入制”的福利,即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儿童福利制度。儿童福利的各项供给,分散在不同内容的福利供给制度之中,如社保、低保、医保、残疾人服务和教育等,都包含儿童福利的要素。它们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负责,缺少从整体上负责儿童福利的机构。同时,儿童福利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各地政府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当地的儿童福利供给项目。在决策过程中,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是为未成年人利益代言的最重要的体制内机构,但是它缺少政策制定、实施和执行的能力。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促进司儿童福利处,是负责困境儿童群体的政府机构。随着困境儿童问题逐渐被社会关注,这个处从无到有,工作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从院内儿童扩大到全国的孤儿。不过虽然工作对象大大扩大,但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却并没有解决。
  2010年建立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是中国第一个独立的儿童福利制度。2011年,国务院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向适度普惠制福利转变的目标。在儿童福利的整体性制度建设上,一方面,基本上因循了既定的儿童福利制度特点,另一方面,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具体提出了儿童之家的建设和社会工作者配备的目标。例如,“9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功能)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每个街道和乡(镇)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儿童社会工作者”,等等。这些制度建设的目标一旦实施,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基层组织建设就会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因此,实施纲要对儿童福利组织建设提出的目标,应该是中国儿童福利界下一步行动的主要推动目标。
  过去一年,在儿童福利领域,国家和公民社会取得共识,政府和非政府部门高度契合,互助、互动、互补,在儿童保护的方面获得了多年来没有的重大进展,并出现了多种合作模式,包括对被拐卖儿童的保护,对受到家庭暴力侵犯儿童的保护,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以及在非政府儿童福利组织注册登记方面的破冰。
  在加强儿童保护工作、解决儿童乞讨、人口贩卖等问题上,经过公民社会的多年工作和大力推动,政府逐渐加大了干预力度。2011年采取了很多特别行动,数以万计的被拐卖儿童得到解救。政府和非政府部门的共识特别反映在政府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免费营养餐”的努力和记者邓飞等倡导的为贫困地区儿童捐赠“免费午餐”的活动。虽然两者的发起完全是互相独立的,但是,努力的目标却高度契合,反映了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儿童福利方面的共识。同时,中国的儿童保护制度破冰,在湖南浏阳市出现了第一个儿童“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书”。此外,儿童福利服务组织在北京等地注册登记的制度也获得重大突破。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的基本分析结果是:在2010年中国困境儿童福利制度获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2011年是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加速发展的一年。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儿童福利方面的共识基本达成,多维度儿童福利进入政策视野,普惠制儿童福利取得重大突破,其主要标志如下。一是儿童福利的理念进一步更新;二是提出了儿童福利制度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三是在最基本的儿童权利生存和受保护权利方面,在公民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包括国家针对一系列儿童暴力事件采取的行动;四是普惠制儿童福利服务的进展,如免费午餐和校车;五是公民社会积极参与儿童福利的制度建设,如儿童福利非政府组织的注册登记问题开始破冰,深圳、北京先行一步。
  在这样的形势下,本书重点在多维度儿童福利问题以及对困境儿童的支持政策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本书涉及的研究成果,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特此致谢。此外,中国国际扶贫研究中心、民政部、儿童乐益会(中国)、澳大利亚研究署(ARC)、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提供了资金或实物支持,特此致谢。
尚晓援
2012年5月







作者四:朱煜: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副校长(少壮派)

朱煜
        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





作者五:李海林:(学者/校长/著作丰)


语文本体与语文构成(李海林)








作者:李海林


1.本体论的提问与构成论的回答
语文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有许多种: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历来的争论大致上都是在“文字”“文章”“文学”和“文化”之间的选择或权重的分配上。从来没有人想过,“语文是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A+B用这种回答方式是关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的回答吗?这里,我们需要区别两个概念:本体与构成。语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一个语文本体论的问题,它要回答的是,语文的本源与实质。而A+B这种回答方式,则是一个语文构成论的回答方式,它所回答的,是语文有哪些成分和要素。语文本体论,属于语文教育哲学的范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人的语文观;语文构成论,属于语文课程论的范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一个人的语文课程观。如果说语文的本体论设问所期待的答案是“语文是什么”,那么,语文构成论设问所期待的答案则是“语文课教什么”。这两个问题处在不同层次上,它们的答案,也处在不同的领域。从研究方法上来讲,语文本体论是一种认知思维,它需要的是思辩。它首先要确定人的实践系统,然后弄清楚语文在人的实践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实践系统的关系,最后才能对语文的本源与实质作出判断。过去,我们试图用释名的办法来获得答案,要么是求之于训诂,要么是求之于“语文”名称发明人的约定;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求之于语文教材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这都不是语文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训诂法也好,考证当事人的约定也好,从教材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中总结归纳也好,都是证实的办法。这种办法把语文教学当作一种“客观实在”而不是当作一种“实践设计”来看待,陷入了一种以实体证明来探寻本源和实质的路子。语文教育首先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本源和实质,是人的一种价值选择。忘记这一点,永远也无法获得关于语文本体的说明。语文构成论的研究方法则与之相反,它是一种筹划性思维,它需要的是归纳、总结。它首先要确定的是语文课要达到什么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开展哪些活动,开展这些活动要涉及到哪些“材料”,从这些活动和“材料”中,就总结出语文教育的成分和要素。总之,语文本体与语文构成是两个不同的范畴,A+B这种回答方式误将一个构成论的回答当作本体论的回答。这是语文本体论与构成论的双重迷失。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误导了语文教育。一般来说,人们认为语文构成是由对语文本体的认识决定的,语文是什么的答案决定语文由什么构成,前者是后者的标准,是后者的分析工具。这种看法从逻辑上来讲是正确的。但是,认知思维与筹划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认知思维与筹划思维在人类的思维发展上也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先后关系。从思维发展历史的角度来讲,认知思维与筹划思维常常是互为前提、相互转化的,在很多情况下,常常是成熟的筹划思维催生了认知思维的发展,认知思维建立在筹划思维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基础上。当然,更多的情况下,是认知思维指导了筹划思维,人们根据自己对事实的理论认识,来筹划自己的实践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案。应该说,目前关于语文的学术积累和理论准备,都不足以为我们提供语文是什么的答案。换句话说,关于语文的研究,还没有发展到由认知思维向筹划思维转化的“理性时代”。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片面强调从“语文是什么”到“语文教什么”曲本体论到构成论)的逻辑过程,可能不是历史主义的态度。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有的同志主张与其花那么多工夫讨论“语文是什么”这么一个抽象命题,不如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这种主张,也许是对的,至少是有意义的。


2.语文是什么与语文不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是语文本体论的正面设问,语文不是什么,则是语文本体论的反面设问。在这篇小文章里,笔者想立足于语文教学实际,先从反面探讨一下,语文不是什么。然后再具体讨论一下语文的构成。
第一,语文不是语文的内容
语文和语文的内容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话题。应该说,这是一个老话题了。传统的观点是一个很简单但很有力的论证:文以载道,所以:文即道。现代,人们更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哲学命题出发加以论证,证明二者之间内容的优先地位:内容是皮,形式是毛,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这里涉及到许多理论问题。比如:文与道是一个“载”的关系吗?即算回答是肯定的,由此可以得出文与道即是同一关系的结论吗?还比如:语文与语文的内容,是语文形式与语文内容的关系吗?语文的形式指的是什么呢?对于语文来说,语文的内容具有优先地位吗?内容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具有优先地位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探讨的,都是不能简单地下结论的。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展的这一次语文教育大讨论,主题之一即是对语文教育人文内涵的失落提出了批判。作为一种纠偏,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种称之为“人文教育”的倾向。在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见这样的设问:这篇课文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意思;认真阅读课文,请说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一些新编的语文教材,更是设计了大量的人文主题活动,围绕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等话题,要求学生走入社会,走人大自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体验自然,贴近艺术。虽然在这些活动设计中,也有一些是要求学生查阅文字资料,有的最后也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者日头演讲的,但活动设计的主旨,它的目标指向,不在这些“语文活动”本身,而在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体验自然、贴近艺术这些人文主题。有人称这种貌似与语文有关、但其主旨却在语文之外的语文教学为“泛语文”。一个最有力的质问是:这些教学活动与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艺术课的教学有什么区别。如果说这些够活动设计因为涉及到了语文的运用很阅读资料、撰写报告、口头演讲等赋算是语文课的话,那么政治历史地理甚至物理化学课里不也有语文的运用甚至语文活动吗?这种泛语文倾向实际上影响到了所有的语文教学,因为我们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人文的主题,《松鼠》不是一个自然的主题吗?《胡同文化》不是一个文化历史的主题吗?如果我们把这个自然的主题、文化的主题也都归于语文的教学内容的话,那么它与生物课、历史课有什么区别呢?那么,什么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是“语文是什么”的本体论答案。我们目前能说的是: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是不一样的,因为语文与语文的内容不是一回事。张楚廷教授的这段论述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当学习语言学的时候,并不特指某种对象,不是就某一类具体的事物来学习的,……也许都涉及到,但都不是特定对象;与其说它因涉及而负载了这一切,不如说一切涉及它自己一语言;也许通过学习它而涉猎了许多,但主要还是涉猎它自己一语言;它不拘束地回到自己。”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怎样从“某一类具体的事物”“回到自己”。这种“泛语文”的语文教学,则是迷失了自己。这无疑是一种本体论迷失。
第二,语文也不是一个知识系统。
我们可以把数学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可以把历史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大致上是没错的。但我们可以把语文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吗?过去,我们主要是在“能力与知识”的范畴内来讨论语文与知识的关系的,这种视角很容易得出一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这种“很正确”的结论。现代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学校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知识化”“知识中心”是现代学校教育一种前提性、普遍性的倾向。语文是现代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环,于是现代课程的设计者毫不犹豫地断定了语文的知识性质。语文与知识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语文的教学性质这个角度来考虑,正如王荣生博士所说,语文知识是用以描述语文教学的目标,借以指导教师理解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工具。附语文本身来考虑,语文至少与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有关。这些知识,大致上收归在语用学这门学科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一些这样的语文知识是有益的,必要的。但是,从语文的本质这个层面来看,语文是超知识的,或者说是非知识的。语文更多地以直觉的形式呈现,语文更多地以知情意统一的特点引起人们的注意。现代哲学、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对语言的知识化理解是对语言的误解。过去,我们主要是在工具论的指导下断定语文的知识性质的,所谓工具论,其实就是语文知识论。实际上,工具论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早已被现代哲学深深质疑。从马克思的“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到胡塞尔“语言是使认识成为可能的先验性条件”,从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的住所”到伽达默尔“语言是人类拥有世界的唯一方式”,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到分析哲学的语言本体论从接受理论到语言建构主义,从认知语言学到语言人类学,它们都指向一个结论:语言远非工具,语言远非一个知识系统。如果我们把语文看作一个学校教学的科目,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即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知识。我们学物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物理世界,我们学历史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历史;物理知识与历史知识都是“真理性知识”,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必然规律,对这种客观必然规律的掌握是“掌握”物理与历史的必要条件。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可以称之为“语文智慧”(大家更能接受的表述是“语文素养”)的东西,语文知识对语文智慧的获得来说是不是不可或缺的呢?目前的研究似乎还不能证明这一点。语文知识是一种“非真理性知识”,它是建构的(传统的说法是“约定俗成”的);对于语文实践来说,重要的是获得这种建构的智慧,“约定俗成”的智慧。而有关研究表明,语文知识既不是建构语文、“约成”语文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而只是辅助条件。总之,语文涉及到知识,但语文不能被看作一个知识系统,尤其不能当作一个知识系统来学。把语文当作知识来学,既不符合语文的规律,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3.教什么与什么是可教的
现在我们回到语文构成的论题上。它要解决的问题是:
语文课教什么?
首先,这是一个实践设计的问题,它当然与语文本体有关,它必须符合语文本身的要求。但在整体上,它直接面向的,是语文教育的实际需要。换一句话说,教什么的问题,是把语文当作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来设计的问题,它除了涉及语文本身以外,还涉及到语文以外的其他要素,比方说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作为教育科目,它还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或某一社会意识,等等。语文课教什么的设计,就是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一种整体选择。我在这里强调“教什么”的可选择性、设计性,目的除了说明语文本体与语文构成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强调这种选择的相对性、阶段性、可变性:它是建立在目前大家对语文本体和与语文有关的其他社会因素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没有终极性,它随着人们对语文本体的认识的变化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它是一种面向实际的实践选择,而不是理论的逻辑的证明,虽然它并不排斥理论的逻辑的证明。当我们从“教什么”这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们同样面临一个复杂的局面。就目前的研究来说,我们可以分析出语言、文章、文学和文化这么四个成分。几乎所有的研究最后都是从反面来论证的:语文能不包括语言吗,语文能不学文章吗,语文没有文学还是语文吗,语文能去除文化的含义吗。这种反面论证方法一方面说明它的这种研究不是穷尽的,也许在这四种成分以外还应有其他成分,另一方面说明,这种反面证明其不可或缺并没有解决它们在语文中到底占据一个什么位置的问题,它只是说明它们对语文来说不可或缺,但它们相互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它们各自对语文来说起着一个什么作用、被摆在一个什么具体的位置呢,这个问题对语文实践来说也许比判定它们是语文的一个成分或要素更重要。那么,在语文中,语言、文章、文学与文化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当我们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它们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吗,第二,作为“教什么”的问题的一个回答,它们具有可教性吗,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什么东西把它们贯穿起来呢,统领它们的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可以肯定地说,语言、文章、文学与文化这几个概念不是并列的,内涵上也在不同的领域。文章和文学是成文作品,文章与文学的区别在这种成文作品所在的不同领域与不同表现形式。文化是文章和文学的内涵,任何一篇成文作品,不管是文章还是文学,都是某一时代、某一类人的精神生活和实践生活的产物,都是某种“文化体系”的产物。直接地说,在文化学层面上,文章和文学都是人的精神生活和实践生活的成文表现形式,都是文化的物化形态(之一)。那么语言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呢?要论述清楚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相当的篇幅,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广阔的学术背景。我们在这里直接引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论述来说明这个问题。列维·斯特劳斯曾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作过这样的归纳: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结果;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而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讲,语言则是文化的一种条件。“首先,这是从历时性方面来看文化的条件,因为我们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大多是通过语言”;“另外,从理论性更强得多的观点来看,语言之所以可以说是文化的条件,是因为语言所赖以建立的材料同文化所赖以建立的材料是属于同一类型的:逻辑关系、对位、相关性,等等。由此观点来看,语言好像是为那些相应于与文化的不同方面的更复杂的结构奠定了一种基础”。斯特劳斯的意思是说,语言是比文化更基础的东西。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就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是由语言提供基本成分和结构的。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工具,则很自然把它放置在第二个层面,而如果我们把语言看作是一种“世界观”,则很自然把它放置在第三个层面上。以上论述使我们获得了一个语文要素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文章与文学;第二层:文化;第三层:语言。那么,站在语文的立场上,我们怎么样将它们统一起来呢?我寻找到的概念是:言语。不管是文章和文学,还是文化,还是语言,它们都被包容在“言语”的概念中,或者说,它们都能被“言语”这个概念所解释。文章和文学作为言语作品这是不证自明的,它们是言语作品的不同类型。从言语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正是对言语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说明,换一句话来说,我们从哲学意义上来理解言语,言语就正是一种文化活动。至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则早有前人的经典论述:“语言和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它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的部分。它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文章与文学、文化、语言,都是语文的构成要素。我们把它们统一在“言语”的概念下: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是不是把这四个要素都要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呢?一也是也不是。说“不是”,是因为教学内容是一个实体性的所指,在语文这个范畴内,文化的实体性所指不是别的,正是文章与文学。离开了文章和文学,(在语文这个范畴内)文化只是一个“概念”或“内涵”,作为一种概念性、内涵性的东西,它只能让人领悟到,思索到,体验到,却无法使它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接触”,因而没有可教性。语言是可教的,但可教的语言是物质形态的语言,是知识形态的语言,而“世界观”形态的语言则是不可教的,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作为文化的条件的语言是不可教的,因为它是一种“背景性”的存在。说“是”,是因为文章和文学、文化、语言四个范畴是相互层叠蕴涵的,它们是全息性的四个范畴。“语言结构是‘许多系统的系统’,或者说各种相互有关的范畴的‘网络’,其中没有哪个部分是完全独立的,或者完全从属于另一部分的。就语言来说,在把一切都学会以前,没有哪一部分可以完全学会的。”皮特·科德的这段论述,对语文这四个要素都是适用的。于是我们获得关于语文的一种结构描述:以文章和文学为语文的基本要件;以文化为内在的意蕴与价值取向;以语言为基础;以言语观为基本立场(一个理解语文的理论视域)。由此我们获得了语文教学的几条基本原则:从言语的角度来理解语文、把握语文;从语言的这个基本层面走向语文;着眼于文化的意蕴展开语文教学;着力于文章和文学这两个方面来实施语文教学。其基本要义可以概括为:明确文章教育与文学教育两个阵地;都要从文化来立意;都以语言为基础;都作为言语来学。


注释:①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9.
②参见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59-268.
③参见拙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54-265.
④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72.
⑤[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0.
⑥[英]皮特·科德:应用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391.




发表时间:2005-5-31









作者六:刘尔笑:(网上曾有一二次聊天。我喜欢尔笑的文字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38076




作者七:朱永通: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35385
作者八:谢云: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24439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1412&extra=



作者九:史金霞:(女杰)http://xnjyw.5d6d.net/thread-51414-1-2.html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0543


作者十:李镇西:(很熟悉!但至今未谋面!)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47976

作者十一:李政涛:(岳阳一面之缘,无交流!)

http://xnjyw.5d6d.net/thread-48942-1-2.html


作者十二:吴非:(敬重之前辈/藏读其《不跪着教书》)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33437


作者十三:朱永新:(约十年前曾通信一札.大忙人。‘新教育’公司业务摊子铺得大!别累着!)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49074



作者十四:李希贵:(由外省入皇都之教育家)

http://xnjyw.5d6d.net/viewthread.php?tid=51401
      校长李希贵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兼任国家督学、教育部高中新课程专家工作组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校本教研专家组副组长,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长兼潍坊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筹建工作负责人;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新课程:课堂里的挑战与反思》《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文章,出版《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美国中学教育》《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等专著。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工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李希贵:《发现学校》

前面的话:最近半年的时间里,您拿出过3分钟时间观察过你的爱人吗?身在庐山,而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发现学校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工具。
学校是一个孩子们自认为

很好玩的地方

如果学生仅仅是因为学习而来到学校,那他还有必要来到这个地方吗?如果现在他依然忍受着还来到学校,就是因为他认为学校还是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学生喜欢的10个地方?学生喜欢的10项活动?调查中,学生没有写到:教室是好玩的地方,没有人喜欢学校的教学活动。我们希望能够用10年的时间能够让学生喜欢教室,喜欢老师的教学活动,哪怕是第10名也是可以的。
其中,学校有一项活动进入了学生喜欢的十大活动:春季趣味运动会、秋季田径运动会、新年联欢会、图书美食节、名家大师进校园、文化艺术节、感动十一
我在思考:第一次学生喜欢,为什么一样的第二次活动没有人喜欢了呢?在思考中,得到答案:学生喜欢“新”,搞活动,一定是要新的。把应该吃的变为喜欢吃的。
创新运动会课程
春季:寻找童趣运动会;青春拓展运动会;职业模拟运动会;
秋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民族运动会;五洲城市运动会;
今年的开学仪式得到了学生的喜欢。我们进行调查为什么会喜欢呢?进行调查:
通过操场大屏幕互动环节最震撼;
大屏幕能够滚动播放全校学生名字最吸引人;
幸运学子可以得到新学期礼物;
每个被选中的同学,摄像机都能追踪拍摄,很激动;
教师代表发言形式新颖,短小精彩;
整个过程时间不长,创意丰富,意犹未尽;
优秀家长能够和班级结对子,很令人激动;
首页,第二页是校长、主任、教师的名片;邀请10位教师写出目标;邀请20位同学写出目标;家长寄语;个人奋斗目标。
在活动中,其实,是好玩的“糖衣炮弹”
沟通与交流;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明确目标,达成三方共识;
校园泼水节:高三泼水节的第二天是高三的毕业典礼;讲了四个意思:昨天泼水节的四个体验,开泼仪式,(1)直面任何泼来之水,视泼来之水为享受;(2)敢于湿,才能赢;(3)好的工具才能有大的能量;(意味深长的工具其实就是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武器,这就是知识,知识就是我们的工具。)(4)公众人物要有稳定、健康的心态。(公众人物往往会被鲜花和掌声所包围,但是,这个时候也会遭到陷害和诽谤,所以,公众人物就要有一种稳定与健康的心态。)
总之,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浪费时间的活动呀,学习就是要浪费时间,所以,活动表面似乎是浪费了时间,其实教育就在其中。

学校要帮助孩子逐步脱离老师和家长

自己去做事情

教育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实现孩子的社会化。在美国,一个孩子慢慢走向社会化,所以,我们当前的教育生活就必须改变,否则就不能实现教育的本义。
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书,
英语使用的是学习任务书;
只有这样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学生才能够慢慢地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
老师是不是有时候也是这样,一步步地教育学生,而不是一步就把所有的全部教给他。思考: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如此呢?我们应当把所有的目标一次、或者直接都教给他们,而没有必要看似一步步地循循善诱。
第五期校园机会榜:由学生自己来投标,然后把任务教给学生自己来做。
156个社团也由学生自己开做;
学校的“校园委员会”由学生来组织开展;
校园新闻发布会也是由学生来自己组织完成这件事情。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能够知道自己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能够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做什么。
一个成功人士不是子在于工作的时候比别人强多少,而是他们知道自己在工作的时候做什么?闲暇的时候做什么?
学校是学生寻找同伴的地方

有时候给孩子从这个学校转到那个学校,而孩子不去,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好朋友在这个学校。
学校进行了一项调查:
从小学生转到中学生,目前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71%的学生选择“思念小学的好朋友”。
在新的班级里,你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有约87%的学生选择“尽快结交新朋友”。
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结对子、同伴关系日、戏剧节(每个学期结束,就安排两天进行汇报表演,能够拿到2个学分;)

第二个环节:李希贵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提问1李老师的学校搞了呢么多的创新性的活动,我想知道你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很棒的智囊团呢?还是您自己的个人智慧在做这件事情?
我最喜欢德鲁克《做一名卓越的领导者》它最重要的就是把管理者与领导者进行了区别。所以,真正好的管理就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最大限度地迸发激情和智慧。
管理就是组织才华和塑造才华。
首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放松的氛围,每一个人都是在最宽松的环境中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我每一天能够接到学生的短信,而我是一定要回复的。现场解决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每天有一位老师和孩子共进午餐,从学生口中了解学生所喜欢的。
另外,在老师当中,我们每一个学期都有一个“金点子奖”,从老师那里获得智慧。
提问2有关于学生本位的一些课程进入学校,学校是一个好玩的地方,学校是学生寻找同伴的地方;那么,对于学校,您认为是老师的什么地方呀???
教师是个什么职业?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崇高的职业,它不仅仅是在传送过去,更重要的开拓未来。所以,老师这个职业,我们更要启发老师的价值在哪里?在明天学生对于社会的奉献里。教师的职业既不会升官,也不会发财;而在于他未来的学生里。
对于老师的定位,是我们最为看重的。此外,学校还要做一些老师不能做,而学校要帮助做的。帮助老师们团购房子就是学校最重要的事情;此外,老师们的亲属病了,到医院看病是很麻烦的,这对于老师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对于学校是可以帮助做到的。老师孩子的升学,对于老师是无能为力的,而对于学校是可以做到的,我会把老师毕业的孩子集合起来,为老师们解决到更好;餐厅改建的好一些;老师的休息安排的好一些。
提问3学校教育在意义重大方面做得变本加厉;而您把这些结合的非常好,是怎么做的?您办学的第一大难点就是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那么您面临的第二大困难又是什么呢?
作为领导,在有些难题方面是可以放一放的。作为领导,是可以等待的,在没有找到未来的方法是,旧的是需要坚持的。关键是:观念问题,当老师们的观念改变了,这就到了进行改变的时候,观念的改变是不可以靠说教来完成的。
把学校变成一个很放松的地方,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真正放弃那些无为的东西。
人类几千年来最大的贡献在于:人们懂得了把权力放在了笼子里。布什在讲话的时候,说到了自己:我就是在笼子里跟你们在讲话。获得一片掌声。“把权力装在笼子里”你有没有真正的放得下?一些事情是不要用行政来推动的。
我们学校有两个民间团队:专业发展团队、课程研发团队
提问4同伴关系日非常好,对于初中学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同伴的结交。我想在开学的时候搞这个活动,给注意什么呢?
文化是需要故事的。我们的“同伴关系日”是由一个故事衍生出来的。每一年的612日,这一周的时候,周一我们不升旗,必须到了12号这一天才进行这个活动,讲一讲这个故事,揭一揭我们的“伤疤”。为校长推荐: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
提问5您用两年的时间,把权力放下了,那么在后面的工作中,您的工作如何处理的???
最大限度地削减笑校长的权力,要靠《制度》来管理学校。比如:新生报名时的花名册都要按照音序来排列,而不能随意。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而不是权力的制约;所以,领导者与管理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领导是有追随者的,他们即使在你没有权力的时候,他们也是愿意跟着你干的。全校大会很少开,即使开大会,也不会点名的。开会是一定要有内容的,
提问6在班级名额偏多,的情况下,你该如何开展教育活动呢?初中的学生会在放学的时候,会敲诈小学生的钱,以至于大学生会对小学生敲诈钱,你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来进行教育呢?
解决问题不能回避,要面向自己的“痛”,事情要公开,这个犯错误的学生是秘密的。通过“戏剧”、“文化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教育。
你们学校有没有男女生交往过密的现象?怎么办?
要鼓励男女生的一种正常交往,但是要把握标准,这种标准没有具体的,只有感觉。男女生交往要在大家都能够目光顾及的地方,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别人对于你的猜疑。所以,一定不要认为:没有男女生情感的学校,那一定不是一所好学校。在个性张扬的欧美学校里,男女生都有好朋友的。
提问7条件不好的学生太可伶了。我们的老师也很可伶。我们该怎么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
我不认为好的条件就是好的教育,我在农村,同样带着孩子进行很多现在很难忘的游戏。搞活动与学习是矛盾的,这个观点我也是不同意的。硬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够等都条件好了才去做事情,而要现在就同样可以做的。最重要的是: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找到孩子喜欢,又符合教育规律的事情,好好研究,然后,可以来做。
提问8您打算取消广播操,可是上级部门不会管你们吗?你们打算怎么来替代?
我们打算在取消广播操之后,增加体育课一节,挖掘最好的老师的特长。广播操如今我们取消了两个年级,我会一步一步地进行取消,然后培养老师进行特长的挖掘和辅导。
提问9发现的背后,一定是教育,您背后的支撑是什么?这也让我看到您背后的那种人性化的管理。我要问:在农村、甚至不太规范的学校该如何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呢?有没有一种范式?
其实,在每一个环境,人们都需要被尊重,不管我们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一定要重视人的需要!管理的时候,一定要专注到老师的需要。身体的需要、生理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要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们的潜能。
在教育背后,支撑我的教育理解是:人的一生只干一件事情就可以了,这样要办好,就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时间。
提问:你们不开任何大会,如何进行日常的教学?
我们学校实现“联邦管理制度”,校长只负责外交。此外,每一个部门都有他们负责的事情和权限。
提问:请您谈一谈您认为的校园文化?
最深入的文化就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热爱是境界,热爱是胸怀,热爱更是有技巧的。让学生都认为你是爱他的,爱就是要说出来。




李希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发起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尴尬”的产物。不久前,在江苏省金坛市召开的实验交流会上,他列举那些令语文教师们感到尴尬的事例,想要说明的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但是当我们把课堂分割零碎了之后,孩子们就感受不到生命的活力了。
   在“尴尬”中捕捉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机
   曾经是山东一位出色的中学语文教师和校长的李希贵,善于在“尴尬”中捕捉语文教学改革的良机。
   他在山东高密四中任教时,有一年,高一新扩建的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学生们依靠自学,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让语文学科的老师们感到惊讶又尴尬的是:这两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题目和写作上的表现,比其他平行班还要略胜一筹。
   李希贵说,这件事情使得他们开始思考: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在课堂上付出的那些汗水和努力到底能起什么作用?
   让语文老师们尴尬的事情还包括李希贵在山东潍坊工作期间所做的一次小规模问卷调查,他请41名学生回答: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如“自己登上讲台讲了一节语文课”、“当校刊的编辑”、“积累了300首宋词,看完了《家》、《春》、《秋》”等。“但是在所有的答案里边,没有一个提到是因为老师教得好。”李希贵说。
   让语文老师们尴尬的事情总是发生。1996年,李希贵让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初中四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上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他们分别获得了82分与85分的成绩,而高三年级(含两个复读班)的平均分是84.5分。李希贵至今还保存着那两份试卷。
   后来,他又让儿子在初三的时候参加了一次高考,语文成绩是122分。
   大量的阅读让孩子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
   他们取得这些令人惊讶的分数,不是语文老师的功劳,而应归功于阅读。“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李希贵说。这两个孩子在他的指点下,阅读了大量适合他们年龄、年级的图书,“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他们买的书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他们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了他们的名字”。
   李希贵让读初一的儿子写下“你最喜欢的10本书及其理由”。儿子给出的答案是:《纸牌的秘密》——以引人入胜的童话式故事将人引入最原始的哲学思考;《涅克维奇精选集》——宏大的叙事场面和难以抑制的爱国热情;《死水》——杰出学者在新诗发展中的一大贡献;《鹅掌女王烤肉店》——诙谐的文笔、美妙的谈吐和随处可见的讽刺;《伊豆的歌女》——细腻的叙述、缠绵的感情,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唐宋名家词选》——偏重大家而稍有遗珠之憾;《雍正王朝》——将复杂的官场揭露得一览无遗;《苏菲的世界》——很好的哲学启蒙书;《契诃夫精选集》——深刻的讽刺,特别是短篇小说;《戴高乐传》——略带感情地公正评价了伟人的一生。其中的《戴高乐传》,这个初一的小孩先后买了3个不同的版本,“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这本传记写得比较好,那本传记写得有问题”。
   李希贵让儿子和侄女参加高三语文考试的结果是,统一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1996年,这位山东高密一中的校长启动了语文教学的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6节,改成2节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4节由学生进入阅览室自主阅读。为此,高密一中专门建了一栋能同时容纳1600人的“自修楼”。这场改革带来的效果是: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在潍坊市遥遥领先,而且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李希贵说,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们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他相信,阅读的力量能够影响孩子终身。
   不要从成人视角去为孩子选择读物
   但如何阅读常常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李希贵向与会的老师和家长们提了几点建议。他反对从成人的视角出发为孩子们选择读物,主张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图书。他借用卢梭的话说:“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他举例说,把朱自清的名篇《匆匆》、《春》这些成人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就是没有从儿童角度出发的表现。他对小学生的一次调查表明,他们并不喜欢《匆匆》和《春》之类的名篇。
   “小学生需要的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和童话。”他说,“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喜欢。9年制课标修订之前,我们课标推荐的那些书,哪一本是学生喜欢的呢?几乎没有。为什么?因为是我们成人的视角。”
   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但李希贵说,他至今还没有发现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他们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不喜欢大人们给他的书”。
   他还建议大人们降低对孩子阅读起始的期望,不要让阅读带上任何附加条件。几年前,太原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向李希贵校长讲述了一件令他感到不安的事情:他的外甥女,只要出去旅游,妈妈就会让她写游记,后来,孩子再也不喜欢旅游了。“很多家长,孩子一阅读就让他写读后感,使得孩子们也不喜欢阅读了。”李希贵说,这些家长太着急了,孩子们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你不叫他写,他也忍不住”。
   那么,一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阅读多大量的文字是可行的、合适的呢?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12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阅读对一个人的人生到底有多么重要?李希贵校长在报告的结尾引用了两段话予以说明。有人问一名哲学家:“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打算干什么?他说:“阅读。”“如果你已经被囚禁在牢房里,你干什么?”他说:“阅读。”“如果已经到了世界末日,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他还是说:“阅读。”
   有人请教美国一位著名的成功学家:“如果我的事业失败了,我该怎么办?”他说:“你阅读吧。”“如果我失业了,怎么办?他说:“你要提升自己,你阅读吧。”“如果我失恋了,该怎么办?”他还是说:“你阅读吧。”
  来源:中国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3:24 , Processed in 0.0839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