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诗的发展迎来新契机
2013年04月15日来源:中国作家网
《星星》诗刊今年“由一变三”,在原来的《星星·诗歌原创》基础上,新增《星星·诗歌理论》和《星星·散文诗》。细心的人们也许还会注意到,《诗刊》《诗潮》《诗歌月刊》《中国诗人》《山东文学》等刊物最近也开设有散文诗专栏。
应该说,散文诗长久以来并不缺乏发表的阵地,除了专门的散文诗刊物《散文诗》《散文诗世界》,各类非文学报刊杂志均留给散文诗一席之地。那为什么还要对散文诗阵地进行“升级”呢?《星星》诗刊主编梁平表示,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发力点,《星星》是半个多世纪打造起来的诗歌品牌,它的发力点就是诗歌。与古诗相对应的“现代诗”分为散文诗和分行新诗两种,但过去我们只是一味关注分行新诗而忽略了散文诗。实际上,散文诗有很多人在创作,作品质量也很可观,只是缺乏一个良好的平台。《星星·散文诗》就是力图打造这个平台,联动作者和读者,把中国最好的散文诗展示出来。这样,在《星星》上,散文诗和分行新诗就可以形成相互映照的局面。
“这几年散文诗创作的步子,比理论研究要大、要快,理论研究和批评明显滞后。”谢冕认为:“散文诗的地位在文学界始终没得到确认,既有创作上精品不多的原因,也与理论研究没跟上有关。”实际上,在散文诗研究方面,谢冕、孙玉石、王光明、蒋登科、黄永健、王珂等学者、批评家都出版了相关专著,耿林莽、邹岳汉、徐成淼、灵焚等散文诗作家在创作的同时也从事散文诗理论批评,推动了散文诗研究的深入发展。现在,散文诗的理论研究也有进展。
从2012年起,《文学报》开辟“散文诗研究”专刊,包括“名家访谈”、“重读经典”、“共同话题”等栏目,由散文诗作家萧风主持。萧风介绍说,“散文诗研究”专刊的栏目设置都有着特定的目的。散文诗的文体归属一直以来都争论不休,有的认为散文诗就是诗的一种,有的则认为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既然争论无法调解,那就从“重读经典”入手,从一些大家公认的散文诗经典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散文诗的本质特征。“共同话题”栏目主要是就散文诗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比如散文诗中的“诗性”问题、散文化、精品化问题等,通过争鸣促进散文诗理论研究的发展。在“百年回眸”栏目中,邀请邹岳汉回顾散文诗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找出其嬗变的规律。
另外,湖州师范学院还成立了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散文诗研究的资料,不定期地举行散文诗的理论研讨。
近期散文诗作家作品的集中涌现的确值得关注。周庆荣、灵焚、唐朝晖、亚楠、黄恩鹏、爱斐儿、语伞等散文诗作家成立了“我们”散文诗群,在众多刊物上推出一批优秀的散文诗作,并出版了多部散文诗集。王幅明主编的“二十一世纪散文诗”丛书收入了徐成淼、庄伟杰、向天笑等人的散文诗集,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推出。散文诗在经验的表达上是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王光明看来,老一辈的散文诗作家不断有新的作品出现,持续书写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而“我们”散文诗群也写出了好作品,为中国散文诗带来了突破。比如有的作者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有的作者在表现当代现实方面取得的进步,有的作者在地域书写方面的有益尝试,都非常值得关注。梁平介绍说,在为《星星·散文诗》组稿的过程中,散文诗的来稿量超过了编辑们预期的想象。“我们所熟悉的优秀散文诗人都聚集了,我们不熟悉但其作品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散文诗作者也不在少数。从质量上看,散文诗已经不再是那种风花雪月的小情小调,在视野的辽阔与思想的纵深等方面都有了令人惊讶的进步。”
灵焚的散文诗创作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他见证了散文诗在新时期以来的发展流变。他谈到,分行新诗是隐蔽的艺术,它可以通过意象的跳跃、留白等手段为读者留下很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在分行新诗中,作者可能只是表达一点东西,但批评家可以作出很多很多的阐释;而散文诗是一种逻辑的艺术,作者有多少底蕴,作品才能呈现多少,读者也跟着读到多少。散文诗要求作者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同时得经历较多的艺术训练。实际上,真正写好散文诗、留下经典之作的都是一些大家,比如鲁迅、波德莱尔、泰戈尔、屠格涅夫。他们刚开始并没有用这种文体创作,而是到了某一时期,觉得别的文体已经无法承载他们心中所想,于是就想到了散文诗。这并非要强调散文诗就比分行新诗“高明”,而是说,两种文体都有各自独特的价值,它们是现代新诗发展的重要两翼。
在采访中,多位诗人、批评家都对散文诗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灵焚认为,散文诗具有较大的承载量,它讲究在“寥寥数语”中凝结作者对世界、人生的独特思考,同时又比分行新诗相对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没有时间读长文的时候,散文诗会成为不错的选择。王光明也表示,散文诗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散文诗的写作应该回到“有话要说才去写”的状态。散文诗不应该成为中学生式抒情的小文体,不应该成为作家们的练习文体,它应该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特别是在探索对生命存在的思考、探索人的潜意识等模糊地带的时候发挥自己的独到作用。(黄尚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