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身体政治与批判的人体摄影论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0 19:5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身体政治与批判的人体摄影论述
郭力昕

http://www.cc.org.cn/newcc/browwenzhang.php?articleid=4369

  无论西方或非西方的摄影实践,对人体这个主题的最大宗创作方向,长久以来总被窄化为女体摄影,或者其实只简化为对年轻姣好之女性裸体的影像。无论保守方向的艺术摄影,业余/沙龙摄影的人体摄影概念,或者大众媒介、广告影像里对人体/女体的呈现或使用方式,改变似乎不大。当西方过去几十年来,在人体摄影的题目上,有着大幅度且多元的进步实践时,华人世界的摄影创作,仍相对地单调、停滞。消费性、业余性的女体模特儿影像,在过去以来的台湾,和目前仍乐此不疲的中国大陆,仍是一种主导性的人体摄影操作。

  John Pultz的《摄影与人体》,从理论与政治的向度,介绍了人体摄影论述在西方的多元实践进程。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当摄影里的人体,被去脉络地简化为裸体或单纯生理上的存在,而从政治与历史时空意义中抽离时,那个去脉络、去政治性的(女性)身体,其实依然有着“政治”效果:它是一个被主流价值或男性文化定义、规范的身体,并且这样的影像,继续牢牢地巩固着此种僵滞的性别政治。因此,作者开宗明义的定位此书检视人体摄影的角度:只要摄影呈现人体,就是在呈现一种权力关系,就有政治。
  西方世界的摄影论述者,无论以影像或文字,勤于对身体进行思考与反省的原因,可能源于他们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即勇于注视“人”在宗教与世界中的位置和意义。这样的内观与省思,延伸至西方摄影艺术家在现代化的过程里,深刻思考、陈述身体在工业化文明、消费社会、与男性文化霸权等各种语境下的位置,或处境。当西方社会里的家庭意义渐次崩解,或身体在工作中异化、工具化,或人屈从、被收编于消费文化的巨大网络里,孤独、断裂的身体与人,要如何抵抗,如何救赎,在逼着西方摄影艺术家思索。新的哲学思考与身体政治会从这里发生,新的摄影艺术语汇,也会从这样的问题意识中发芽。
  华人文化的传统内涵,比较没有反省“人”看待自己在上帝前或世界中之位置的面向,而较多的是人在社会中对应的各种伦理关系。我们总是做为某个(家庭、宗族、国族)群体成员而存在着,而非个人意义的存在;对于思索个别身体的政治意义,遂缺乏动机与意愿。人们似乎宁可集体地、浑然无机地活着。但是,长期深受西方现代性洗礼、以及西方大众文化里对身体意识之各种冲击的东方或华人社会,使我们的身体,其实早已经是个又中又西(或不中不西)的混杂体了。这个杂乱流动、尚在发展形塑之中的身体,可以是相当有趣、充满可能性的,但是恐怕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回避对它必须要展开的直接面对、思索、与陈述。既然当代华人的身体里,已经早有(可能很大比重的)“西方”的成分,Pultz的这本书,就有了相当的参考价值。
  《摄影与人体》的理论架构,是循傅科的社会建构论与权力/知识论,做为核心路径,展开对西方人体摄影的批判性阅读。傅科强调,启蒙思想和实证主义的理念,被包括摄影在内的言说形式承续、发扬,并进而以摄影“客观、理性”的观看与提供的知识/资料,当做正当化其社会控制权力的有效工具。这个理论被傅科派摄影理论家塔格(John Tagg)进一步展开论述,系统的研究了西欧与北美自十九世纪以来,在商业、司法、政府、与社工等各方面利用摄影再现,对人与身体所进行的监控和规训(可参考Tagg, The Burden of Representation: essays on photographies and histories,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88)。这个后现代/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路径,使此书所介绍的人体摄影,不同于一般西方主流摄影史对人体摄影“经典”的选择角度,让读者得以接触一些较少被认识的、多元并陈的影像材料。
  女性主义观点的身体影像言说,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性别论述、心里分析等),当然也是此书另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1970年代以降的几位主要西方女性主义摄影家,如史本思(Jo Spence)、雪曼(Cindy Sherman)、克鲁格(Barbara Kruger)、戈丁(Nan Goldin)等,在书中皆有一定的着墨。她们的摄影作品揭示了,女性如何可以动人地陈述自己的身体,将它做为性别政治坚定有力的论争战场,与诉说女性情欲、日常生活、消费文化、生命困境的展演媒介。她们为自己的主体意义而展演,而非为男性的凝视欲望。与此同时的某些男同志影像,与男性身体的重新注视,也有提及。不过,女同志和酷儿的摄影实践则在此书中缺席,就一份出版于1995年的书写,这是一个比较遗憾的缺失。
  作者以编年的方式,对西方人体摄影实践,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概分为六个历史时段,依序进行介绍。这样的分法,有助于对不同之人体摄影创作发生之先后次序、以及同时期内不同之人体摄影方向或理念的对照了解。另一方面,按照线性时间的摄影发展脉络,也可以让读者了解,人体摄影在西方的实践,确实随时间的推移,展现了开阔而进步的多元空间。不过,这样的内容编辑方式,比较难从人体摄影之不同议题类别的角度,阅读某种主题下的创作实践,在过往与现今的演进情形。
  例如,此书最后一章(自1975年起)有相当的篇幅,介绍前述性别政治观点的人体摄影作品;但是在第二章(1850-1918)里,主要的一节也介绍了当时的女性摄影家与女性题材。而且,例如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摄影家卡美隆(Julia Margaret Cameron)或哈瓦登夫人(Lady Clementina Hawarden)等作品中的女性,从当代英国女性主义摄影学者Lindsay Smith在《The Politics of Focus: women, children and nineteenth-century photography》(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8)一书的分析,是以不同方式对当时男性建构的摄影言说,进行着具有性别政治意涵的摄影实践与挑战。若以女性主义/性别政治的主题将这些不同时代的摄影家的作品整理对照,或可在相关议题的发展上,有个更清楚的理解脉络。
  但整体而论,《摄影与人体》对华文世界的读者,是一份极有价值的阅读与参考材料。如我先前所言,它不仅仅是关于摄影,更是关于从摄影中对人体的诸种言说,如何可以让华人文化里持续被忽视、压抑、或遮蔽的身体与个人主体意识,受到更多的启发与鼓舞,从而苏醒过来。在远流出版社再版这份具有进步性的《摄影与人体》中译本时,我推荐这本好书给对人体摄影、视觉文化、与身体政治有兴趣的读者,并藉此感谢译者李文吉先生精准流畅的翻译工作。文吉是我长期敬重的资深摄影家,对以摄影介入政治和历史不遗余力;他的翻译此书,因此有着格外适切的意义。
  (郭力昕 学者 台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15:36 , Processed in 0.5056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