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河南散文诗的长廊里漫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3 15: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在河南散文诗的长廊里漫步作者:河南散文诗学会
在河南散文诗的长廊里漫步
王幅明

     河南是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她有许多个“第一”,但,她也有许多是与“大”和“第一”无缘的。比如作为一种文体的散文诗,与全国一些省份相比,是绝不能称“大”,更称不上“第一”的。河南写散文诗的作家廖廖,发表的作品和出版的专集都很有限。很长一个时期,几乎都是单兵作战,缺少一个相互交流、切磋、促其发展的团体。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老作家柯蓝先生应邀到郑州大学讲学,他利用这个机会找到延安时期的老战友于黑丁先生(时任河南省文联主席),向其鼓吹散文诗,建议成立中国散文诗学会河南分会筹备组。碍于老战友的面子,于主席拉了一个名单给他看,柯蓝还特别交待把我也列入筹备组的名单中。柯蓝高兴地离开郑州,过了一段时间便打电话问我分会的进展,我只有苦笑地告诉他,省作协领导层没有人写散文诗,他们对此没有兴趣,那个名单只是让他看看而已,并非当真要做什么事情。
虽然没有可供交流的学术团体,但河南的散文诗作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改琴易弦。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在默默地坚守,在坚守中不断向读者奉献出硕果。这也与全国的大气候有关。国家开放的文艺政策,全国性专业团体的成立,散文诗专门刊物的出现,各地报刊给予的发表园地,以及由全国性学会和刊物组织的散文诗笔会,都为真诚热爱这一文学样式并愿一显身手的人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2007年11月,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外散文诗学会、河南文艺出版社在京联合举办了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的颁奖和研讨活动。这是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首次为散文诗作家颁奖,共有47位作家分获各种荣誉,其中有河南省的王幅明、王剑冰、王猛仁三位。这是对默默耕耘者的首肯和回报。作为对中国散文诗90年历程的一次全面梳理,河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两卷本计150万字的《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一书,书中收有河南籍作家18人的散文诗作品。
2008年,是河南散文诗作家值得铭记的年份。是年12月,来自18个省辖市的代表在郑州聚会,成立了河南省散文诗作家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学术团体——河南省散文诗学会。这是河南散文诗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成立学会,是为更好地推动和繁荣散文诗。学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定编辑出版《河南散文诗选》。经过一年来的准备,这部饱含河南几代散文诗作家九十余人心血的选本终于有了眉目,即将面世。为便于梳理几代人追求的脉络,目录以作家出生年代不同分为若干单元。
掀开《河南散文诗选》,象走进一座五彩缤纷的艺术长廊。几代人迥然有别的艺术追求,带给人不断的惊喜和震撼。
长廊的始端,写着一个闪光的名字:徐玉诺。他是中国新诗和散文诗的早期开拓者,更是河南散文诗的开山人。
徐玉诺(1894-1958)是河南鲁山人,中国新文学运动早期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他的文学创作始于小说(处女作为短篇小说《良心》1921年1月发表),但影响更大的则是他的新诗和散文诗。他于1922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诗集《将来之花园》,是以“文学研究会丛书”的名义出版该会会员的第一本单人诗集,也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诗与散文诗的合集,在读者中有过广泛的影响。除此,他还出版过新诗合集《雪朝》和《眷顾》。之外,徐玉诺还发表过一些新诗和散文诗,但未再结集。1925年后几乎停止写作。他象一颗流星从文坛一闪而过,但那耀眼的光亮从此载入了史册。他的创作激情犹如海潮,海潮过后,留下了闪光的贝壳,却不见了他的踪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生活的不安定。他赖以生存的职业是教师,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25年内竟变换了近50个地方,如此的“流浪”生涯,加上生活的重压,很难再掀起创作的浪花。
《将来之花园》为诗人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同样是中国散文诗开拓者的王任叔读了徐玉诺的作品后,著文《对于一个散文诗作者表一些敬意》称徐是“绝大的天才”,是自己“最钦敬的散文诗作者”,并说:“多少不赞成散文诗的老先生们,且来看徐先生的诗,再下反对的言论吧!恐怕到这时候,你们笔也提不起、话也说不出了。”闻一多在《致梁实秋等人的信》中说:“……《将来之花园》在某种类中要算佳品。它或可与《繁星》并肩,我并不看轻它。《记忆》、《海鸥》、《杂诗》、《故乡》是上等的作品,《夜声》、《踏梦》是超等的作品”。
徐玉诺的不少散文诗都是直接抒写他内心对生活的感受,有着浓重的主观色彩。这较之于中国现代最早写散文诗的刘半农用白描的方法偏重于客观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称得上是一种进步。被闻一多称为超等作品的《夜声》,全诗只有三句,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对当时那个兵匪横行的黑暗社会的典型感受。形式上明显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但感受是独特的,堪称散文诗短章的珍品。《命运》、《记忆》、《人类的智慧》、《海鸥》等短章,均可作如是观。由于诗人尝遍了人生的苦涩滋味,痛苦的记忆缠绕着使他不能成为自由人,他诅咒“记忆”这个“人类自己的魔鬼”,悲叹道:“为什么我在寂寞中反刍……为什么我肚中这么多苦草呢?”(《记忆》)《海欧》寄托了他向往自由平等社会的人生理想。他倾慕“没有尝过记忆的味道的海鸥”,“在这不能记忆的海上,她吃,且飞,且鸣,且卧……从生一直到死……”认为海鸥是“宇宙间最自由不过的了”。这样的理想也体现在《人类的智慧》、《快放的花苞》、《我的诗歌》等作品中。《一步曲》寄托了他的天人合一的理想,营造出人与大自然自然融合的优美意境。徐玉诺还写过爱情散文诗,如《一点墨》、《爱的表像》,细致而又甜美,令人读后难忘。
在徐玉诺之后,是于赓虞(1902——1963)。于赓虞小徐玉诺8岁,属同时代人,出生于河南西平,名舜卿,字赓虞,以字行世。于赓虞曾留学英国,游历西欧,受现代诗风影响较深,除三部新诗集外,还于1928年、1930年分别出版过两部散文诗集《魔鬼的舞蹈》和《孤灵》。这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诗人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一生,可称为一个狐独的行吟者,也是一个悲剧诗人,曾被称为“恶魔诗人”和“悲哀诗人”。与徐玉诺相似之处是,他的文学活动也如同夜空中的流星一样,一闪而过,便失去了光芒。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以后,他被遗忘了半多个世纪。新文学史终究不会遗忘对新文学作出贡献的人。最新出版的20世纪新诗和散文诗的选本,都会有徐玉诺和于赓虞的大名。
于赓虞在中国新诗及散文诗的发展历程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他的风格迥异的作品外,对新诗和散文诗的理论建设,他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于赓虞发表的诗论有20多篇,多有灼见。1932年,他选出其中的12篇,编成《诗论》一册,序言也已写出,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出版。他的诗论《诗之艺术》发表时,曾被人赞叹为“一个诗人兼诗的批评家的产生”。他为《将来之花园》写过评,还为焦菊隐的散文诗集《夜哭》写过序。他说:“科学家让我们的智慧增加,知道一切;诗让我们的情感丰富,感觉一切。无知将不能生存,无感则非美满的人生,是以,诗人及科学家均为人类的工作者”。(《科学与诗》)这是多么精辟的关于诗与人生的见解!他在他最后一部诗集《世纪的脸》的序言中谈到他对散文诗的理解:“对于散文诗,我一向抱着这样的意见:在情思上,散文诗介乎感情与思想之间,而偏乎思想;在文字上,散文诗介乎诗辞与散文之间,而偏乎散文。所谓偏乎思想与散文者,仍含有诗之感情与诗之辞藻,不过思想与散文的成分较多耳。诗与散文诗最大的区别,就在作散文诗者,在文字上有充分运用的自由(不受音律的限制),在思想上有更深刻表现的机会(不完全属于感情了)。但散文诗写到绝技时,仍能将思想融化在感情里,在字里行间蕴藏着和谐的音节。因此,我们可以说,散文诗乃以美的近于诗辞的散文,表现人类更深邃的情思。抱着这样的理想,我写了《魔鬼的舞蹈》及《孤灵》。《魔鬼的舞蹈》可以说是为写《孤灵》的练习,然而《孤灵》也并未达到这种理想。”这是中国散文诗早期理论建设的一篇极有价值的文献。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于赓虞的散文诗与他的新诗一样,大都诡异凄凉,充满了忧伤绝望的情调。这与他当时困顿和坎坷的生活际遇有关,与当时流行的“世纪末”文学思潮有关,与他受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颓废诗风影响有关。他因此获得了唯美—颓废派诗人乃至“恶魔诗人”的名声。对于别人的评价,他是这样回答的:“也许他们会疑我不曾在太阳以下生活过,不知道人间有享乐的幸福,然而,这正是我的生活”。(《世纪的脸》序语)这说明他作品中绝望、虚无的生命颓废意识,来自他切身的生命体验,而非一般模仿者的无病呻吟。显然,他与西方那些专一渲染极端变态的官能刺激和乖僻享乐的恶魔派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当我们再读这些充满忧伤,充满奇异和怪诞意象的散文诗,有晃若隔世之感。我们在享受丰富想象力的艺术美感的同时,又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黑暗深处的历史,感受到作者从心灵渲泻出的无奈与惨痛。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15:15:3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在河南散文诗的长廊里漫步(二)作者:河南散文诗学会
第二个单元是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三位诗人。于赓虞之后的几十年间,河南散文诗出现了空白。不仅是河南,在整个中国,散文诗创作都是低谷。这是特殊的时代背景使然。
痖弦是南阳人,生于1932年,比于赓虞整整小三十岁。1949年随军去了台湾,后成为台湾岛颇负声望的诗人。他一生只写过一首散文诗,名为“盐”。仅此一首,遂成为绝唱。这是一首为诗人赢得声誉的作品,可以称为经典的作品,曾被各种选本收入过。《盐》写一赤贫农妇的悲剧命运。诗人采用戏剧式的手法,摘取生活中的几个特写镜头,进行蒙太奇式的迭印和组接,从而形成极强的艺术张力。全诗共分三段,每一段都有二嬷嬷的一句话“盐呀,盐呀,给我一把盐呀!”直到她上吊死后,余音还在风中回荡。凄凉之声沁人骨髓!前后两句的洋典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痖弦堪称语言大师,十分讲究语言的密度和鲜活,各种技巧均用得天衣无缝。
李清联是有名的工厂诗人,上世纪60年代曾名噪一时。写散文诗是他晚年的客串,写得从容和机智。《沉积物》令我们感受到他对自然和人类的终极关怀。李金安是一位诗歌园丁。他在诗歌编辑的位置上培育过不少诗坛新苗。他出版过散文诗集《旅人蕉》。他的散文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人生的哲思,简洁而富有内涵。在同时代的作家中,他在散文诗的创作上无疑是一位佼佼者。
四十年代出生的共有四位。潘万提原是军旅诗人,人到中年时爱上了散文诗,一发而不可收,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后收入多本散文诗集,成为中原诗坛新时期以来最早以散文诗扬名的诗人。他的散文诗多以爱情题材为主,曾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后来,表现的领域不断拓展,他又写了不少哲理散文诗。《伏击者》曾受到好评,并为多种选本收录。潘万提的散文诗是沉思之后的艺术结晶,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英年早逝的周熠是多面手,小说、诗歌、散文都写,成就最大的当属散文。散文诗对于周熠,只是偶尔为之,却为后人留下了佳作。他的作品象他的为人一样朴实,温馨和厚重。五种调味品在他的笔下成了五种人生,品之后味无穷。
高旭旺是著名的黄河诗人。他出生在黄河岸边。黄河水常常在他的诗中流过。他的散文诗依然离不开黄河。散文诗集《流彩的世界》里的作品,大多是有关黄河的。他写黄河的帆影,古渡、河床、纤夫,梦想……。在诸多关于黄河的深情咏叹中,我们感受到一位黄河赤子的心音。
王幅明是选集中唯一的一位共和国同龄人,这个特殊的年龄使他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算不上勤奋,但他属于少数坚守者之一,出版过三本散文诗集,多部评论集。2007年,安徽省的《鳄城文学》搞了一次中国散文诗大展,同期刊物上发了一篇属名兰若的文章《第二代中国当代散文诗十六家短评》,其中有王幅明一段,现原文转录:“王幅明创作、理论双管齐下,早就成就斐然,‘美丽的混血儿’是其对散文诗的精妙定义,至今影响很大。其作品不温不火,淡定,内里自在,有一种理论家的内注性。值得我们好好玩味。”
出生于五十年代的共有二十一人,其中多为实力派诗人。诗人赵跟喜长期在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工作,他的这组名为《坐望蛰庐》的散文诗,从不同的角度艺术再现了这座杰出碑刻博物馆的魂灵,和对蛰庐主人的深情缅怀。单占生是诗歌评论家,其评论文章颇有见地。他写散文诗不多,但由于对这一文体的准确把握及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所写哲理短章尤如他的评论,掷地有声。作品佳句颇多,如“无处归依的灵魂,如迷失于枯枝上的狂风,随着一声干哑的断裂,跌落于地”。“用一生的行为写一首诗,等于用一腔血火锻造一架爬出地狱的梯子,为后人,也为自己。”“渴望有灵魂来访。有如沙漠中,孤零的沙棘,昂着散发披扎的头”。等等。
马新朝是河南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其长诗《幻河》荣获鲁迅文学奖,为河南诗歌赢得了荣誉,也使黄河题材的诗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是一个严谨的诗人,作品总是在反复修改之后才出手。写散文诗也是如此。马新明的散文诗以哲理见长。《雪》《偶感》及《我们》,均可视为诗人关于纯诗的宣言。《赶不走的睡意》与《时间的本质》写出了他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层思考。艺辛是一位勤奋且高产的诗人,也是河南诗人中兼写散文诗数量最多的几人之一,已有多本散文诗集出版。正如他自己所言,他的散文诗创作有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艺辛不仅追求形式的美感,追求语汇、色彩与音乐之间的奇妙的关联和感应,同时不乏形而上的探求,诸如灵魂与肉体的归宿。对大草原反复咏叹之后,最终,诗人的灵魂与肉体与他深爱的草原大地融为一体。齐遂林是一位诗坛多面手,自由诗、格律诗、散文诗都能写,且样样都能拿捏到位。他的散文诗大多属于哲理类,在看似寻常的仰俯之间,发现和捕捉到生活的哲理。在描述了自由而瑰丽的云霞之后,诗人说:“热爱云朵,就要像天空一样,把浩瀚铺展成自己的胸怀,这时,满天的云朵,都成了你心儿的俘虏”。读者顿感心中一亮。
行者是一位有成就的小说家,是南阳作家群中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在对石刻汉画反复观赏之后,心中诗情涌动,一发而不可收,写出数十章散文诗。本集选出六章。“写意”的对应词是“工笔”,工笔是散文,写意当属诗魂。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画面只给出最典型的一景,其余全靠观者的想象力了。行者帮助我们想象。在他的引导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全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且升华为智者。张天福是一位散文家,偶写散文诗,读之过目难忘。他的语言老到,尤如高档琴弦,经琴师随意一弹,余音能在听者心中久久不去。他这样写“炊烟”:“炊烟的话语是从来不跟人说的,只对天空讲。把神秘、私房话、雄心和柔情大篇大篇地书写在蓝天上,描绘在白云里,谱写进清风里,储藏在季节里。据说,天书是炊烟写就的。和炊烟一起飘浮,可以听见天籁之音”。不仅仅是语言的功力,没有对乡村生活的熟知和热爱,难以产生如此细致而又美好的情愫。《激情》一章中的感悟,直达生命真谛,读之热血激荡。
王剑冰以散文家和散文评论家名世。其实他是一个多面手,以写诗开始,而后散文诗、散文、小说、理论,涉猎颇广。他自2002年起,每年编出一部散文诗年选,对散文诗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而荣获“中国散文诗重大贡献奖”。王剑冰1992年曾出版散文诗集《在你的风景里》,收作品七十余章。因他有新诗打底,写起散文诗便出手不凡,特别讲究语言的质感和对诗眼的营造。当然,今天看来,格局似乎窄了些。本集所选均为新作,都是作者生命旅途所得。读之,你不得不佩服作家观察生活的一双慧眼,以及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本领,与二十年前绝不可同日而语。如:“平直的石桥阳光一般是照不到的,但它会通过水的传递,将光线反向里打上去,使多少有些阴暗的石板下部显出些明朗。如果说任何东西都有灵性的话,那么唤起桥的灵性的,最早应该是水,而后是太阳。”(《阳光的相对性》)所写事物平凡么?再平凡不过了,而揭示出不平凡道理并启迪读者的,是作家王剑冰。这便是包括散文诗作家在内的一切作家存在的价值。十九章作品几乎章章都有作者独特的感悟。我要特别感谢剑冰的,是本选集的书名“河,是时间的故乡”,来自他的散文诗“河之语”中的一个句子。当我读到这个句子时,眼前顿时一亮,当即认定它就是河南散文诗选的书名。每个人的心中都流淌着一条河,我们大家又共同拥有着一条河,我们所写的永远离不开一条河。
王猛仁是在散文诗和书法创作均有所成的两栖类作家。他以爱情散文诗著名,出过多部爱情题材的散文诗集,是荣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称号的十位作家之一。他的爱情散文诗如同他的为人,炽热如火,直率真挚。随着人生阅历的深广,他的散文诗题材也在不断拓宽。本集选录的作品,既有丰沛情感世界的挥酒,诗意的瞬间冥想,又有描绘大自然的风情画卷,语言富有张力和弹性。吴长忠作过多年的党政官员,目前是是河南文艺界的领导,平日事务缠身,但他文人情怀未泯,不时创作出令人称道的散文诗章。所选四章均为佳作,《炊烟》与张天福的同题,异曲同工。“听说山外有很高的楼,很长的桥,大街上有礼花般的霓虹灯,网吧里有梦幻般的西洋景。我知道,这样的花花世界是他人的,飘荡炊烟的山村,永远是我的世界中最美的风景”。这种化不开的乡土情结,几乎贯穿吴长忠所有的作品。“故乡之于我,是一只五彩斑谰的翠鸟,而我的心是一只密闭的木盒。我把这翠鸟藏在我的木盒里,翠鸟美丽的羽毛对于我是一种永恒的诱惑。但我不敢打开木盒,我怕它飞走,又怕看到的不是原来的它。”(《故乡》)这种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让读者的心顷刻间紧收,它引发了那些远离故土,而故土又常常魂牵梦绕的游子们的强烈共鸣。
沉沙是居住在北京宋庄艺术家村落里的一位诗人。客居于此的大多为穷艺术家。富裕的艺术家会住在更体面的别墅里。诗穷而后工。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成就了一位出色的诗人。沉沙的作品具有大地生长和天空飞翔的双重特征。他为自己的散文诗集取名为“鸟是鸟的梦”,也是他本人的写照;棲息在大地上的鸟,更向往在蓝天上自由翱翔的鸟。沉沙是一位唯美主义者,他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吧,我的身体是一间如伍尔芙所渴望的房子,我的身体内住着一个美女,至今她不愿意走进这个如王国维或海子不愿意活着的世界。”(《每天的饮食》)他对美的崇拜让我们感到似乎他是一个不食烟火者。他的主题也常常在大地与天空的矛盾之中挣扎。沉沙是一个将散文诗当作信仰和宗教的人,对人文精神的坚守是他不倦的追求,也使他的作品增加了几分沉重。豫北的刘德亮从事散文诗写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是新时期最早投入散文诗的作者之一。他的第一部散文诗集《生命的误区》,出版于1990年。之后一直不间断创作,散文、随笔集子出了许多部。他的散文诗以哲理见长,常常在人司空见惯的事物里发人之未发,启人心智。刘德印是煤田战线上的一位才子,他创作的散文诗集《稻草人》2004年出版后在系统内颇有影响,荣获首届“马烽文学奖”。本集收录的“祭奠诗人”是他用散文诗的形式,深情祭奠我国古代十三位诗人。作者选取诗人们最具特征的一些诗句加以锻造,重铸出一个个面目各异的伟大诗魂。
五十年代出生的年龄段中,南阳人几乎占了一半。除去前面已经介绍的马新朝和行者,还有廖华歌、王俊义、张玉峰、张克峰、窦跃生和温卫平几位。廖华歌是西峡才女,年纪轻轻时就在人民日报发表散文,颇让同代人羡慕。她的创作以散文为主,1991年出版散文诗集《朦胧月》。书名暗示出作者的风格。纵观她的作品,则是朦胧与明朗并重,清纯与热烈共存。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童心和缠绵,为她的作品增添了韵味。王俊义也是西峡人,才子。他的散文诗属于先锋类,连标点都不要,留出更大的艺术想象空间,让读者去玩味。他用冷峻和睿智直面工业化时代的人生。读他的作品不能太快,因为每个句子中都有其信息量,需慢慢细品。张克峰与窦跃生都写过数量可观的散文诗,且被多部选本选载。窦跃生结集出版过《青铜月》。时过境迁,唯一没有遗落的是童年纯真的记忆。这些记忆也许会伴随我们一生,照亮我们一生。张克峰的散文诗所以打动我们,是他拨动了我们心灵中最柔弱最敏感的一根神经,沉睡的童心幡然苏醒,记忆的闸门被瞬间打开,我们又回到童年的本真。两位作家都写乡情,不同点是窦跃生的笔调更加阳刚。他这样写父亲:“爷爷把喊山号子插进石缝,长出来的是我的父亲么?父亲不喜欢饮月光,月光太甜太淡。父亲喜欢饮山坳上滚来的龙卷风,要醉就醉成风化的石头。父亲,是一棵石头树。”(《喊山号子》)窦跃生还有另一种笔调。《丹江放排》则是一篇有着宋词余韵的绝妙天成的爱情散文诗。
第五个单元是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一群,共四十人。他们堪称河南散文诗的中坚力量。他们中有新时期诗坛的明星蓝蓝、汗漫、冯杰、森子等等,也有以主要写散文诗受到关注的作家空间、曼畅、毅剑、郝子奇等人。
蓝蓝是河南女诗人中兼写散文诗数量最多的一位,说成果丰硕,毫不为过。她是全国新时期“十佳”女诗人之一,且以高票名列榜首,可见其在中国当代诗坛女诗人中的地位。评论家多评她的诗,理所当然,似对她的散文诗关注不够。其实,她散文诗的成就同样不可低估。她出版过两部散文诗集,两部散文与散文诗的合集。她将精选出的一组短章冠以“碎的、小的、慢的”总题,暗示了她对散文诗文体特征的某些想法。我不妨把以此语为题的短章抄录如下:
……碎的、小的、慢的,有什么比你们更多?
一颗在爱情中碎了又碎的心,有什么比你更完整?
我看到婴儿无辜的泪水停留在她的小脸蛋儿上——而世界也是从这一片粉嫩的皮肤上诞生。我听到妇人压抑的悲声,引来了月光更多的倾注。
我听见风声——被单在晾衣绳上的摆动,树叶的细细尖叫黑了下去。蜜蜂带着睡意投身于甜蜜的花丛,还有蝴蝶双翅间的闪电……一滴水,几片雪花,慢腾腾老牛四蹄间的时光,在我心中,还有什么比你们更令我感到我的呼吸、观看、四肢和活着的生命……
只有这些碎的、小的、慢的事物,才构成我们真实鲜活的生命,才使我们更加留恋和珍惜生命。而扑捉这些碎的、小的、慢的事物,并注以作者复杂独特的感受,正是散文诗作家肩负的使命。
可以想象蓝蓝写作时的宁静。没有宁静的心绪是写不出这些朴素、纯净,散发着土地和心灵芳香的文字的。她的某些篇章又充溢着感恩和爱心的宗教气息,高贵而典雅。她的文字象从大地上生长出来,自然、清新,这是总体风格,而每一章的视角和剪裁则又各具千秋,绝不雷同。
汗漫是新时期颇有成就的诗人,是《诗刊》新世纪(2000-2009)十佳诗人奖的得主之一。他的散文诗别具一格,置疑已有对一些司空见惯词语的解释,由作者另赋新意。这是一件很冒险的举动。没有丰富的精神阅历,没有将理性思考转化为诗意结晶的能力,很难胜任这一工作。令我们惊喜的是,汗漫成功了。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新解,他在不知不觉中充当了一回向导,带领我们走进一座又一座气象万千的精神高地。冯杰是长垣才子,诗书画皆能,河南作家中少有的全才。他的诗文多次在海峡彼岸获奖、颇受宝岛读者的青睐。他是河南现代乡土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所选的几组散文诗,同样也来自乡土。他写树在一天十二个时辰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梦,(《树知道自己的一天》)令人惊心,寓意深远。他用意象的显微镜去透视一片片乡村之瓦,使看似平静无言的瓦片顿时有了生命。(《九片之瓦》)我们看到瓦的表情,瓦的籍贯,瓦的不同颜色,瓦的美人痣,听到瓦的方言,瓦在天空中飞翔,感受到瓦的灵魂。从未看到有人如此细心观察并深思过故园的旧瓦,冯杰也许是第一人。同样写自然和乡土,冯杰与蓝蓝明显不同,冯杰常常采用文人的视角,唯美之中不时夹杂几个现代语汇,读之有一种另类的新鲜,又不同于当下的时尚。最后一片“瓦魂”,作者这样写: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瓦的纹路,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此刻,瓦是什么?它是一种象征。它与人的灵魂化为一体,成为人的精神归宿。冯杰写出了在工业化时代到来之时,当代文人刻骨铭心的乡土情结。《丈量重组的方式——灯盏六说》,异曲同工,亦可归入乡土散文诗一类。森子是河南诗人中更为先锋和前卫的一位。他的散文诗既继承鲁迅的传统,又受西方现代派大师的影响,面目迥然有别。他是一个执著的倾听者,观察者,思考者。在倾听和观察之后,则是他带有深刻理性批判精神的思考。读他的作品不宜快。在有些作品中,我们还感受到他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及对弱势物群的关爱。《11点钟,太阳落山》,是一篇极为个性化的作品,它提供给人看待事物的不同视角,荒诞事物背后的合理性。
空间和曼畅都是豫东人,且都选择了散文诗作为文学发声的主要方式。二人均参加过《散文诗》杂志主办的全国散文诗笔会。此笔会类似《诗刊》的青春诗会,参会者全是经过选拔的佼佼者。他们都是乡土散文诗的高手,因为那里有他们最熟悉的生活。他们借助散文诗让他们熟悉的土地、草木、苦难、梦想和追求,在有性灵的文字中复活。他们在坚守已有优势的同时,表现领域又在不断拓宽。空间写了不少山水风情类的作品。曼畅与汗漫不谋而合,对词语新解产生了兴趣,且有同题,如“舍得”,但多为单词。读曼畅的“词语”,与汗漫大异其趣,感性多于理性,缠绕不断的仍是乡情。毅剑是多面手,诗歌、散文、报告文学都写,成就最大的当数散文诗。2007年,他因一组对生命探究的《生灵》,获散文诗杂志社主办的全国“十佳散文诗人”大奖。出版过散文诗集《相知世界》、《一个人在路上》。《生灵》受到专家的好评,是近年来少有的寓言体佳作。作者通过对一些动物的悲剧性命运的描绘,让人联想到的却是人,人的生存况味与人性的变异,及灵魂的拷问。他自荐的《一个人在路上》及《散乱的羽毛》两组作品,同样受到好评。毅剑是一个不倦的跋涉者,思想者,因而也是一个孤独者。只有清醒者才会感到孤独。毅剑写出了他在远行中鸟羽般飘飞的思絮,对于梦想不懈追求的痛苦和欢乐。郝子奇涉足散文诗较早,他是1987年《散文诗》杂志全国首届会龙散文诗大奖赛的获奖者。获奖作品《叛逆》收入多种选本。出版过散文诗集《寂寞的风景》。他的作品的可贵之处,是远离对事物表层的吟唱,直达生命内核,因而有一种厚重感。
邵超的散文诗以短小取胜。短到以少胜多,显出灵气和智慧。“一条鱼,在蚯蚓的诱惑中,上钩了。又一条鱼,同样在蚯蚓的诱诱惑中,上钩了。一条鱼如此,又一条鱼如此。我想告诉鱼,不要老是重复一个悲剧。鱼张着嘴,永远听不懂我的话”。(《一条鱼又一条鱼》)这是写给成人看的寓言。但对于那些利欲熏心者,也许永远不会看懂。冷焰的作品可圈可点之处颇多。《把自己放进一首诗里》,写出了诗的要义。《补鞋》、《垂钓》、《锁孔》,道出人生的多味与隐秘。《井》和《桥》里,则流淌着浓郁的乡情。《走进一本书》是爱书人的夫子自道,包涵着启人心智的读书智慧。张鲜明的散文诗别具一格,属于大地上生长出的一类。《上坟》和《长发回家》都有情节,可列入叙事体。它们与一般小说不同的是,读后有一股诗情飘之不去。刘高贵的作品深蕴哲理。“寂寞本是水,因为有思想勾兑,就酿成了一壶淡淡的清酒,而且窖之越久便也越有味道。”这是深刻的人生感悟。吴元成的散文诗有些另类,另类出另味,新鲜感亦伴随而来。杨炳麟气格大,读他的作品心胸为之一展。贾文水是一个勤奋的散文诗作家,写过数百章作品,曾结集出版过《春梦无边》。他的作品大多短小,注重结构和剪裁,语言灵动。
高金光的散文诗不追求题材的宏大,在山川草木中发现哲理。《童年纪事》是一组既淡又浓的短章,写出了真纯未泯的童心。冯向东称自己的散文诗为“灵魂独语”,他的所有作品均为哲理短章,灌注着他的禅意和智慧。杨吉哲主要写诗,散文诗只是偶尔为之,但却不可轻视。“桥”与“鸟”是具象又是意象,他那充满思辩和张力的语句令我们想到比桥和鸟更多的意蕴。田君的作品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它使我们感到亲切和温暖,又使我们自醒。
该说说女性作者了。此年龄段有多位才女。几乎所有女性诗人都是描绘和咏叹爱情的高手,她们那些充满感性的缠绵话语,往往把人带到一个梦幻的天国,享受到真情的抚慰。如萍子的《荆棘与花朵》,《结局》,《絮语》,《夏日回想》。孙新华的一些短章,她笔下的风物,几乎都是爱的精灵,《醒着的柔情》写出了汶川地震中生死不渝的爱情,令人震撼。又如爱斐儿的《废墟上的抒情》。邱春兰和李俊颖的作品有着唐诗宋词的余韵。韩露的短章朴素,淡雅精致。申艳讲究语言的密度和弹性。
用年龄段的划分看河南的散文诗,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六十年代出生的诗人作家人数最多,其左右两边人数则分别往下递减。七十年代与五十年代大致相同,八十年代四位,则与四十年代相同。
七十年代的作者是新生代,是趋于成熟的一代。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绩斐然。乔叶是七零后的佼佼者,河南文坛五朵金花之一。她的青春美文在九十年代风靡一时。后进军小说,同样硕果累累。她的散文诗重理性,大多写人生的感悟,文笔简洁、干练、亲切,有一种朴素的美感。张孝杰的《换一种眼光观察》,带给我们别一种口味的审美快感。这是一组描写古城开封当代风物和风情的短章。这些近乎白描的文字,写出了古今交汇处的特有景观。丁萌霞笔名丁梦,网名幽梦逸韵,可以看出梦对她的重要。梦几乎宠罩着她的所有作品。《妖精与魔鬼》记下一个奇梦,梦中是当代一对青年关于爱情的对话,可视为不太常见的戏剧小品型,别具一格。这篇作品是某一类人群生活方式的绝妙写照。月光,是伴随中国诗人数千年的一个意象,有数不清的关于月光的诗篇,但依然没有被古人写绝。张红梅的《垂钓》带给我们新的惊喜。她的用词大胆、新奇、准确。可以看出她对古诗词的深厚修养,及对古人炼词炼意的成功继承。扶桑以写爱情诗出名,曾获全国爱情诗大赛一等奖。她写爱情散文诗,仍是位佼佼者。《茉莉小简》用极为细腻的敏感的笔触,写出了成熟女性关于爱的种种感受和体验。乔书彦是我未曾谋面的同乡,一位执著于散文诗创作且成果颇丰的年轻人。他不属于那些高产作者,重质而不求量,往往一年只写十几章,大多都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他的作品朴素、淡定、内在,全写现实生活的感悟,几乎没有花前月下的吟诵,象一壶雨前绿茶,饮后有一股清香直沁心脾。陈维建用“火”、“风”、、“金”、“木”、“土”、“月”、“水”七个代码来解读从秦到清二千年的历史,(《历史的代码》)初读似觉荒唐,细细读后,方知维建对历史的用心及用诗意提炼历史的能力,不可小看。当然,由于历史观的差异,对这样的提炼和解读,会见仁见智,那是另一回事,无关散文诗。作为散文诗,有这种大胆的创意,已足够得到掌声和赞许。《飘来飘去》有超现实的味道,颇耐玩味。赵瑜的《十种相思》都很短小,可谓惜墨如金,有多之一字则嫌多之感,写出了相思的种种温馨。王长敏的《抵达海的蓝色火焰》是一曲浪漫柔软的爱情咏叹调。姝惠的作品不多,读之令人难忘,显示出她驾驭这种文体的能力。她的笔触直抵现实生活的深层,且充满人性关怀。无疑,她选择了一条正确的登山之路,正确的路有助于她快捷地向山顶攀登。《城市鸡鸣》表层写鸡,它“不关心女房东在念叨着鸡肉价格上涨还是降落。血液里流淌的高傲,使它只凝视着天边悠悠飘过的白云。”谁能说它不是一种悲剧人生的写照?
长廊的末端,即被称为八零后的作者,虽只有四位,却召示着这一文体的创作后继有人。马东旭出手不凡,语言犀利,颇具现代新风。张僧是一位年轻的成功人士,《走自己的路》可视为他的精神自传。史芳娜以江海般浩荡的青春激情歌唱微笑,生命,人类,歌唱带给所有人希望的一支支神秘的花香。娄华用散文诗记载青春的梦想和脚步。
边走边赏边议,不觉已走到长廊的终点。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为河南散文诗深感骄傲!实实在在的,这是一部沉甸甸的书,一部有着丰富美感的书,一部记载着几代河南作家向散文诗艺术高峰不懈攀登的书,一部既养眼又养心的书!
正象沿着山腰赏景,总有一条激流伴随一样,无独有偶,本书还有另一个亮点,即作者每人一段的“散文诗观。”这是一簇簇令人心醉的山花,是用惜墨如金的语言写出的微型诗观,是攀登时为我们引路的向导。这些微型诗观,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类,本体观,创作观。
最短的要数马新朝,仅六字:“无定法,有大境”。可谓六字真言,直抵散文诗堂奥。前三字谈创作的自由度,后三字说思想与艺术的容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这是散文诗的使命。
一些作者写出了散文诗文体的不可替代性。胡济卫说:“在诗歌与散文难以触摸我的心灵的时候,散文诗是最适宜于我倾诉和表达的唯一形式”。杨吉哲认为:“散文诗是散文之形与诗之灵魂结合的产物,属于形制短小的一种文体。它比诗歌放任,比散文克制,而又绝不同于诗歌或散文”。汗漫说:“以散文为面貌,以诗歌为内核,散文诗是散文和诗歌相互倾慕之后的产物,因混血,而美妙。”胡亚才的表述更加诗意:“散文诗是灵魂自然的渴望,是生命本真的诉求。是蹈火而舞在散文与诗歌之间的独立自由的精灵。”姝惠认为“散文诗是晨昏交割时分悬在天际或映入心底的那颗大星,”强调它对人心的照亮和慰籍。这些都可视为本体观。
大多数作者则写出了他们在创作时的独特体会。曼畅说:“散文诗可以让土地在文字里苏醒,触摸人类以外自然的生命”。孙新华说:“散文诗是人性本真的光焰,是焦虚心情土壤里一泓宁静的清泉,是浮躁状态下一曲唤皈的焚音”.本体观与创作观兼而有之。空间强调散文诗语言的重要性:“追求散文诗语言的成熟。像一株花草的叶片,飘逸、透明、鲜嫩、自然,伸入时间内部,让精神生命产生震动。语言和思想一样,是散文诗飞翔的翅膀。”乔书彦则突出作家与生活的关系:“诗歌和生活碰撞的时候,诗人没有理由继续花前月下。诗人需要一副经历风雨磨砺而不折弯不变形的骨头。”
也有作者以大诗歌观看待散文诗。蓝蓝说:“散文诗是诗歌的可能,抑或是诗歌的延续。自波德莱尔和兰波始,它便是表达现代人生活独特的声音,因此它将为诗人复杂的感受押上更为悠长的韵脚。”
读过这些经诗人们反复过滤留下的句子后,我不知读者作何感?就我本人而言,受益匪浅。它使我对散文诗的认识更加清晰,以后的创作有了新的追求。散文诗虽然短小,但绝不是轻巧的易碎品,它是既给人美感又给人良知有重量的混合物,掷地有声。一个作者对文体的理解程度,影响他在创作上所能达到的高度,在这部选集中,同样可以找到例证。
在结束该文之前,补充说明我的一个感慨。在全书九十多位作者中,南阳籍的作者竞有二十五人之多,占总人数四分之一,在本土生活与在外地工作的大概各占一半。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过南阳作家群的讨论,颇具影响。作为南阳人,我为南阳的文化传统感到自豪,也为南阳籍作家在当代文学作出的贡献感到骄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影响一方人。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首个新春到来之际,我向南阳籍作家及河南散文诗作家致以最美好的祝福!也许在若干年后,人们在谈论河南的时候,会说出这么一句:那是一个盛产散文诗的地方。
                        2010年2-3月,写于郑州天堂书屋
后  记
《河,是时间的故乡—河南散文诗选》编选完工。有关的编选思路应该给亲爱的读者和作者朋友们作一交待:
这是编选者继全景式的选本《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之后,对河南散文诗近90年(1921—2009)的一次区域性梳理。
所选作家为两类:1、在河南工作(包括外省籍)的作家;2、河南籍(包括在河南本土以外工作的)作家。不属于这两类作家的,不选。
所选作品亦分两类:1、从作家自荐作品中选出;2、从已发表作品的报刊和书籍中选出。名为散文诗选,所以只选散文诗和类散文诗,明显属于散文小品或分行诗的,即使很优秀,只能割舍。限于篇幅,每位作家最多选20章以内。
河南专注于散文诗创作的作家,充其量不过二十人,大多为客串,或阶段性成果,或偶尔为之。由于作家创作态度严谨和对这一文体的深刻理解,偶一试手,即成佳作。提出选题时,我曾有过担忧,因河南专写散文诗的作家不多,怕集子单薄。随着编选的深入,我一直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九十多人的作者规模,且风格多样,个性鲜明,诗意深邃,佳作叠出,称蔚然大观,绝非妄言!这只是编选者的个人感觉,我在前言里也作了充分的表述,但真正的评判者是广大读者和评论家,河南散文诗的创作实绩在全国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只有让他们去作结论。
我坚信,这部河南首部散文诗选的编选出版,对河南散文诗乃至全国散文诗创作,都将是一个鼓舞和推动。
由于诸诗友自荐和推荐作品,才使得这个选本有可能更加接近河南散文诗的整体面貌。在此,谨向各位表示真诚的感谢!正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河南散文诗才有了一部具有里程碑份量的选本。
    王幅明
2010年2月中旬,写于激荡人心的迎春鞭炮声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4:17 , Processed in 0.1280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