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第一部编辑学著作简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7 15:0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第一部编辑学著作简论--------------------------------------------------------------------------------


 

姬建敏

  摘要: 1949 年4 月, 广东国民大学新闻学系教授李次民, 在广州自由出版社出版了《编辑学》一书, 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编辑学著作问世。该书共22 章, 主要从新闻学、新闻编辑入手探讨编辑学的有关问题, 不但开我国编辑学研究之先河, 而且该书已具有普通编辑学的意味, 为构建普通编辑学体系开了一个好头。
  
  关键词: 李次民 《编辑学》 基本内容 学科体系
  
  
  
  1949 年4 月, 广州自由出版社出版了《编辑学》一书, 它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编辑学著作问世。笔者在完成“我国编辑学研究60年” 课题项目中, 有幸在一位前辈的家里看到了复印自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的这本著作。作为我国编辑学研究之第一部专著, 笔者愿揭开其“庐山真面目” 之一角, 对此作一简论。
  
  
  一、《编辑学》的作者
  《编辑学》32 开本, 繁体字、竖版编排, 全书214 页, 约20 万字; 作者是广东国民大学新闻学系教授李次民。
  关于李次民的生平, 该书没有单列。但在该书正文前的《序》中, 几位做序者多有提及。比如“早年负笈京沪, 曾主持沪、港、粤、桂各大报笔政多年, 用力既勤, 经验丰富。民卅六年来校(广东国民大学) 担任新闻系教席”[1]。“……从马君武胡适之先生游, 尤与新闻学及国际政治诸学, 治之独勤。越数年, 余返粤,任教中山大学, 次民赴桂, 掌广西大学图书馆事, 浸淫群籍, 造诣益深。迄抗战胜利, 余参与粤政, 次民亦自桂归……盖此二十年间, 次民遂已为新闻学及国际政治诸学权威矣”[2]。“本院文学院教授李次民先生, 为研究新闻学专家”[3]。“李次民教授对于编辑工作、乃至于编辑有关的技术的熟悉, 以及他底学识的广博、经验的丰富, 是素为朋辈所称道的” [4]。如此等等, 用今天的话说, 李先生既是一位具有编辑实践经验的行家里手, 又是一位具有高深编辑学理论知识的大家。难怪他的同事罗香林教授说他“任教国民大学新闻学系, 著编辑学二十二章, 不先著新闻学,而殷殷以编辑学为务者, 以报章良否, 其先决条件, 系乎主编者学养与编辑艺术也。编辑艺术之重要, 治新闻学者, 多能言之,而专门著作, 即以次民此书为创举”[2]。
  
  实事求是地说, 《编辑学》首开学科创新之先, 作者最初也未必料得到。他在“初版自序”中写到: 一九四七年的秋天, 笔者曾承广东国民大学新闻学系陈教授锡馀及卢教授豫冬二位先生之约, “讲授该系编辑学一科,因感到有关编辑技术研究的专书尚付缺如, 故从这时起, 即将历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 参照诸家学说, 编成是书”[5]。无心插柳柳成荫。60 年后的今天, 编辑学不仅在我国已经形成自有学理、自有方术、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编辑学教育已经遍布全国100 多个高校, 而且影响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德国等世界各地,作者更是不可能想到的。
  
  但不管怎么说, 李次民在1949 年首创“ 编辑学” 这一术语, 开我国编辑学研究之先河,功莫大焉。
  
  二、《编辑学》的基本内容
  《编辑学》作为广东国民大学新闻学系丛书之一, 打开书,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系主任陈锡馀教授的“广东国民大学新闻系丛书缘起” 和国民大学校长吴鼎新、副校长张景耀、文学院院长黄轶球、特约教授罗香林、教授卢豫冬先生为该书所写的5 篇“序”以及作者的“初版自序”。这些序言, 或言新闻学在中国发展之初,人才奇缺, 尤其是报刊的发展,极需新闻专材; 或言培养新闻专材所需教材的匮乏, 尤其是专门性的新闻学理论和技术书籍; 或言编辑工作的重要以及李次民《编辑学》的贡献等。这些内容,虽说比较繁杂, 但作为《编辑学》出版背景的介绍, 是对全书内容的补充, 与全书融为一体, 不可分割。
  
  接下来的正文共22 章, 第1~7 章主要谈新闻与新闻学的有关问题———新闻、新闻学和新闻纸; 研究新闻学应注意之点; 新闻的写法; 报纸的功能; 报纸的五“化”; 新闻的新、真、切; 新闻的分类及其来源。看似与“编辑学” 关系不大, 但实际上在作者对新闻、新闻学、新闻纸的阐述中, 已蕴含了对编辑工作、编辑学的初步认识。比如“所谓新闻, 就是世界一切新发生的事件,经过天才的新闻记者, 和新闻编辑的识别、记录、编制报道或刊载以后, 才能构成新闻”[6]。“新闻编辑, 决不是任何知识分子,都能胜任的”[5]。显而易见, 作者已经意识到纯粹的新闻学已经包含不了编辑学的有关内容, 编辑之为学, 也决非一般的新闻学所能够代替。
  
  第8~12 章主要是从新闻编辑的角度对编辑理论进行探讨,包括编辑人员的先决条件; 编辑部编辑人员地位的认识; 编辑人员应备之参考资料; 编辑政策与编者的责任; 编辑工作的意义及其过程。在作者看来, 编辑不仅应该具有刻苦耐劳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和学习精神, 以及对新闻事业的坚定志向, 最重要的还应该了解编辑的责任、编辑的地位、编辑工作的过程和意义。如果说,对编辑主体的研究是编辑学重要内容的话, 以上探讨足可以表明,《编辑学》已经在关注其自身的理论, 关注编辑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虽然作者是以报纸编辑为例进行论述的, 但他显然已经不再把编辑学等同于新闻学了, 它所探讨的内容也是新闻学无法包含和代替的。
  
  第13~19 章是新闻编辑的有关技巧和方法, 内容有处理稿件及新闻识别; 新闻的融化与删改;标题制作的实际问题上中下; 分栏新闻编辑法; 发排后的技术处理。在这里, 作者结合自己的报刊编辑工作经验, 不厌其烦地阐述编辑如何选择、如何判断、如何删修稿子, 以及用大量的例子讲述标题的制作、字体字号的识别、版面处理的技术、发排校对等问题, 不仅对新闻专业的学生大有裨益, 而且也带动了新闻教育与编辑研究的务实之风, “新闻教育, 不仅研究学理, 且应注重应用” [1], 正是这种思想的导引, 编辑学研究从开始至今, 一直致力于对编辑技术、编辑实践的研究。尽管这种研究范式有人认为影响了编辑学研究的深入,但笔者认为, 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编辑实践是编辑学研究最活跃的对象, 编辑实践的需要是推动编辑学理论不断创新的根本力量。编辑实践和编辑理论永远是编辑学研究的两翼, 缺一不可。
  
  第20、21 章是副刊编辑法,包括副刊的地位; 副刊史话; 副刊的种类; 从约稿看副刊的选材;副刊版头之选用; 副刊与正版配合问题; 编者应有的学养; 副刊取材的原则、编辑的技术、编余漫话等多项内容。在这里, 作者通过对报纸副刊从刊登才子佳人吟风弄月的“报屁股”, 到刊载小说、诗话、笔记、图画木刻以及其他小品文的报纸“香料”, 论及对副刊的认识和副刊编辑方法等问题, 显然已经突破了新闻学乃至新闻编辑学研究的范畴。
  
  第22 章是杂志编辑法, 内容包括杂志概说; 版式与版面; 编排的设计; 标题的制作。研究的重心是“刊载专门和综合文学、艺术、科学”[6] 的杂志的概念和编辑技术问题。这部分内容篇幅不多, 论述也比较简单, 但对杂志编辑法的探讨和对副刊编辑法的探讨一样, 使该书研究领域拓宽了, 研究对象扩大了, 研究视线跳出了新闻编辑学的领域, 向普通编辑学延伸了。
  
  总之, 这本《编辑学》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好评, “在中国新闻界中, 向来所缺乏的, 正是这种较专门性的新闻学理论及技术的书籍的出版———尤其是编辑学, 能够像李先生这本书那样,广泛的从新闻学、新闻纸、一直论到杂志, 精细地包括了全般的编辑理论和技术, 并加以透彻的阐释的, 据我所知, 这似乎还是第一本”[4]。而且, 在今天来看,也确实具有开创意义。
  
  三、《编辑学》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 从新闻学入手, 以新闻编辑学为重心, 开创一门新学科———编辑学。
  
  任何一门学科的开创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正如国民大学吴鼎新校长所说, 新闻报纸在我国风行之初, “鲜有专门之学, 仅有文士主笔政, 迨至近年, 报业范围, 与时俱广, 分科日繁; 于是各大学, 开设专系, 以栽培此项人材。由采访、编辑、排印、发行以至营业管理, 莫不精别讲究”[7]。即新闻业的发展, 推动了新闻教育的产生, 新闻教育的发展, 又推动了编辑、发行、营业管理等的研究。《编辑学》出版的1949年, 我国的新闻学教育才开始20多个年头, 当时虽没有编辑学这个学科, 但对新闻编辑有关问题的研究已趋向深入。比如, 李次民论新闻工作, “不是单靠个人有学问就能做到的”, “新闻编辑, 决不是任何知识分子, 都能胜任的”[5]; “今日的新闻纸, 是生活的指导者, 是思想的钥匙,是时代的镜子,是世界的缩影……是二十世纪人类的必需品”[6] ;报道记事体文字、抒写体文字、议论体文字应该是编辑报纸媒介特需的文体, “任编辑工作的人, 既然有整理教改和决定一切新闻稿件的职责, 那么对于各种新闻稿应有何种体裁, 也必须先有充分的认识”[6], 如此等等, 不但拓宽了新闻学的研究范围, 表现出了鲜明的媒体意识和文体意识, 而且依据编辑学“一定的媒体都是借助一定的文体来缔构的” 原则,在新闻学的母体里编辑学的概念体系已悄悄诞生了, 且越来越明晰。
  
  不过, 实事求是地说, 1949年编辑学一词产生了, 《编辑学》出版了, 编辑学的学科体系却还很不完善。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 我国自1924 年北平燕京大学成立新闻学系以来, 新闻学教育发展比较迅速,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新闻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经历了爆发式发展, 不仅研究内容深化, 研究领域拓宽,而且还衍生出了传播学、编辑学、出版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等新学科。编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截至2005 年12 月, 全国已有100 余所高校设置了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 在校学生近万人,专业教师500 余人, 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点已有31 个, 博士生教学点有7 个[8]; 出版的教材、专著越来越多, 专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队伍庞大, 科研成果的水平越来越高。正如河南大学王振铎教授所说, 自1949 年李次民创立编辑学开始, 到改革开放才“三十而立”, 如今编辑学学科体系已臻成熟, 可谓“六十而成”。[9]
  
  第二, 从新闻编辑到副刊编辑、杂志编辑, 编辑学一诞生就具有普通编辑学的味道。
  
  有人说, “编辑” 的范畴体系, 就像“编辑学” 的胚胎, 经过大量的差异化研究与媒介分类学研究, 最终导致了对编辑活动的普遍性、共通性或同一性的追寻和探讨。[10] 其实不然, 李次民的《编辑学》作为我国第一部编辑学研究专著, 它最初的登场就彰显了普通编辑学的思想。
  
  尽管作者当时是“因感到副刊编辑方法及杂志编辑方法也是当前急切的要务, 故一并列入讨论”[5], 但讨论内容由新闻编辑到副刊编辑、杂志编辑的变化, 已经是把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扩展到报纸副刊和杂志了。我们知道,刊载新闻的报纸和报纸副刊、杂志分属不同的媒体, 从事这些媒体的编辑活动也是有区别的, 作者把它们一并拿来探讨, 是否认同了三者的编辑活动具有共性的一面, 我们尚不可知。但不管怎么说, 这种把新闻编辑、副刊编辑、杂志编辑都引领在“编辑学”的大旗下分别进行探讨, 不但使《编辑学》实实在在地脱离了新闻学乃至新闻编辑学研究的范畴,富有历史洞见; 而且它也为建立涵盖多种媒体的普通编辑学开了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 黄轶球. 序[M] //李次民. 编辑学. 广州: 自由出版社,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2] 罗香林. 序[M] //李次民. 编辑学. 广州: 自由出版社,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3] 张景耀. 序[M] //李次民. 编辑学. 广州: 自由出版社,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4] 卢豫冬. 序[M] //李次民. 编辑学. 广州: 自由出版社,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5] 李次民. 初版自序[M] //李次民. 编辑学. 广州: 自由出版社,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6] 李次民. 编辑学[M] . 广州:自由出版社,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7] 吴鼎新. 序[M] //李次民. 编辑学. 广州: 自由出版社,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8] 李建伟. 谈编辑出版学的学科地位[J] . 河南大学学报, 2006 (3) .
  [9] 王振铎. 编辑学学科体系已臻成熟[J] . 河南大学学报, 2009 (4) .
  
  
(《出版发行研究》2010.第10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2:19 , Processed in 0.1310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