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育,从今天开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4 11: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育,从今天开始


——学习刘永康先生主编的《语文教育学》【李华平】        
        写下“语文教育,从今天开始”几个字,就有一种无比兴奋的感觉。读了一本书,竟然产生了这样强烈的感觉,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因此,我感谢刘永康先生,感谢他及其合作者及时为语文教育奉献的《语文教育学》一书,并对一向“苛责”无比的高等教育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
      
        语文科单独设科一百年来,语文教育界学人就在为语文教育忙碌着,理论探究者皓首穷经,实践摸索着艰难前行。可是,一句“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竟让语文教育界语塞一时。扪心而问,语文教育确也问题多多。归纳起来,无外乎理论滞后,实践乏力,因此,效果差、效益低。
      
        一线老师常常抱怨,大学老师没有教会我们“如何教语文”。细究起来,“如何教语文”一语包含两层意思:语文课教什么(内容);怎样教(方法)。事实也确实如此,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教育)课程设置基本上都向综合大学看齐,师范生学的更多的不是“教语文”;其中的教材教法(或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一般也只是开设一个学期,更严重的是,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材十分落后。尽管有的教材出版的时间并不太“古”,尽管有的教材还标举“新课程”,可是教材编写思路陈旧、理念落后,并且空洞无物。

        二
        近几年有关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大踏步的发展,可都是支离破碎、片言只语,有的还互相抵牾,有的则还停留在囫囵吞枣的程度。更让人遗憾的是,有关语言学、文艺学、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成果,却没有能够及时吸纳进语文教育理论体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近年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那么它在语文教育中怎样运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以姚斯为代表的“接受美学”对语文文学教育有哪些积极影响;早在上一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引起人们惊诧性关注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语文教育中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让文学、文化界无比激动的“后现代主义”,会带给语文教育一朵什么样的玫瑰花。一句话,西方方法论与当代中国语文教育有什么样的正相关,又应该克服哪些负面影响。对这些理论问题的研究,是语文教育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人们津津乐道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理论的丰赡时,我们是否需要换一个视角,换一种思路,以开阔的胸怀,在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理论的土壤上,加入一点“催化剂”,让语文教育理论的土壤更肥沃,更厚实,更养人。
         刘永康先生主编的《语文教育学》就在这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们不为语文教育界长期存在的“从来如此”、“似是而非”所左右,别开生面,与时俱进,“比照中外,贯通古今”,为“使语文教学从长期混乱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构建了语文教育学新体系。“目的篇”、“内容篇”、“方法篇”、“资源篇”既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每一篇都吸纳了语文教育理论的新成果和西方方法论的新认识。
         三
        理论总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
       一般的大学教材编写者,总是喜欢玩弄概念,搞“腾云驾雾”,似乎越玄,越能显示理论性。殊不知,轻视实践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部好的教材,不是让读者囫囵吞枣地被动接受理论,无论理论多么先进。好教材,既要让读者提升理论认识水平,又要让读者领悟这些理论的正确性,要让读者明白这些理论在实践中是怎样运用的,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又怎样纠正。
       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切实的实践指导,因为“一切学习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
        刘永康先生主编的《语文教育学》一书,为学生认识语文教育实践,熟悉语文教育实践搭建了新的平台——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技能训练、教病诊治。这一点,在大学教材编写中,具有明显的独创性。做到这一点不难,难的是在做之前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读者的实际困难和阅读需求。
        四
        不仅在读的中文教育专业大学生需要先进的理论武装,需要切实的实践指导,就是在职语文教师也迫切需要“补课”。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首先就要带上新课本,换上新观念,然后才能上路。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走得稳,走得好,走得远。
        陶渊明在经历一番官场路、经历一番心路苦后,毅然归去,并发出感叹“今是而昨非”。从文艺理论“读者反应论”的角度来解读,人生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今是而昨非”的情况,语文教育亦然。我在教了十五年语文课后,非常幸运地学习到刘永康先生主编的这部《语文教育学》,所以这种感觉就更加分明,更加强烈。
        故题:语文教育,从今天开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20 , Processed in 0.07134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