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本站独家首发原创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4 10:4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

——关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点思考

湖北省汉川市教研室
金 秀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特级教师窦桂梅曾经这样说过。的确,读书能让我们充满智慧,而智慧是人类永恒的财富。人类要拥有财富,就必须喜欢读书。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就等于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然而,一个人读书的喜好,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文教师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利用语文让学生喜爱读书而充满智慧呢?在这里,我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尊重主体,以人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毋容质疑。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孩子是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从教师霸权中走出来,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用自己思想控制学生,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应该以人为本,通过课文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给学生语文学习自主权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自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激情,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他应该是一位带领者,带领学生由经课文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他应该深知,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通过诸如告诉、教导、训诫等手段而获得的,而必须是借鉴课文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自身良好的语文素养,引发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去感觉、去领悟、去精思、去品味,从而觉得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滋味。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孩子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突现,那么整堂课,孩子们悦耳的童音,天真的笑脸、自信的目光,争先恐后高高举起的小手,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浓厚的读书兴趣,会让你觉得仿佛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一座精神的殿堂。请看一位教师在上《翠鸟》一课时,是这样把孩子带入阅读的境界的。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翠鸟吗?
    生:喜欢。
    师:让我们一起把翠鸟喊回来,好不好?
    生:好!
    师:生(齐):翠鸟,你回来!
    (师出示课件,教室的大屏幕上,一只美丽的翠鸟飞来停在了苇秆上。)
    师:瞧,我们的翠鸟飞回来了。噢,看一看,你对翠鸟的什么印象最深?
    生:(羽毛、外形、捉鱼)
    师:你想先了解翠鸟的什么?
    ……
    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一起和老师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文本,整堂课,老师一直是这么亲切地和孩子们交谈着。孩子们正是在这种朋友般的对话中,热情被点燃,读书的欲望被唤醒,课堂主人翁的姿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本课即将进入尾声时,这位教师提问:看到这美丽的翠鸟,你想怎么样?
    生:我想捉回家饲养。
    师:请读老渔翁的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生:翠鸟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是翠鸟的家。
    作为整个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看似不经意的提问,实则是精心的点拨,把学生领进了更高的精神境界。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升华,阅读效果显而易见。

    二、张扬个性,走向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开字明义,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四大基本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只有开放,学生才能摆脱精神的桎梏,张扬自己的个性,引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开放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必须开放语文教学目标,开放评价方式。分数不应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用发展的观念看待学生,要用整合的观念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说会写,能画会唱,都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课《卜算子  咏梅》一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试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情景,并把它画下来。解答此习题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象的情景,然后再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画下来,最后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这时,学生所表现的语文能力各有不同,会说的不一定会画,会画的不一定会写,会写的不一定会说。语文能力谁优谁劣,我没有用一个标准去评价,而是对每个人表现出来的优势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得到了表扬,得到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每个人对文本的阅读,对阅读材料的理解都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需要。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中主要写了哪四个人?这四个人中,你最喜欢谁?孩子们的回答各有见解:有人喜欢诸葛亮的心胸宽广,有人喜欢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人喜欢鲁肃的诚实守信;有人喜欢曹操的带兵有方,治理军队严明。
    孩子有孩子的思想,他们各人都有各人喜欢的理由,你不能强迫他们去爱谁恨谁,孩子们的喜恶爱好,价值观的取向在自己独特的对文本的体会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目标的开放,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到了读书带给他们的精神愉悦,从而更加喜欢读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不仅仅只是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评价,还要开放教学观念,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手段。唯有开放,才能张扬学生个性,还给学生一片自由阅读的天空。

    三、熏陶感染,注重教学艺术
    学生阅读的兴趣,不在强迫,重在唤醒。学生阅读兴趣的唤醒,一方面来自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教师高尚的情操,渊博的学识,诗意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谈吐,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味。
    另一方面来自教师灵动的教学艺术。阅读教学时,去掉条条把把的分析,去掉呆板枯燥的说教,让课堂充满情,溢满趣,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时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去分辨事物的美与丑,善与恶,去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带着感受读,齐读,小组读、比赛读……会让学生更深切地领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作者所要传达的情,语言文字的魅力及其深刻的内涵就在学生极富情感的朗读中得以彰显,学生阅读的兴趣定会增强。
    其次,教师灵动的教学艺术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是小心维持,而是注重生存。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对话”过程: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师生积极互动,相互激活,共同发展,课堂教学处于动态之中。过去,我们强调教学设计结构的严谨和细密,一切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而这种结构化的、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强调的是对教材的记忆和内化,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没有关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新知识,影响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环节。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担心这位年轻的战士会突然叫起来或跳起来”,因为那样会使整个连队的作战计划落空。我问学生:你们希不希望邱少云跳起来?不少学生回答:希望邱少云跳起来。我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我不忍心看到这位战斗英雄,这位伟大的战士被活活地烧死。学生的回答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因为几十年来,从我知道邱少云的故事起,不管是在读书还是教书生涯中,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邱少云能从火堆里跳起来。那么,课堂上,难道我能否定孩子们的答案吗?难道仅能用我个人的想法去扼杀孩子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吗?不行,绝对不行。因为这是孩子们通过积极的与文本对话而诱发出来的一种美好情感,它是真、善、美的体现。我们应该尊重它,呵护它,从而让孩子们享受自由阅读的精神愉悦。
    总之,阅读教学中,尊重孩子,以人为本,注重熏陶感染,不失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6 01:50 , Processed in 0.3989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