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散文的发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3 05: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散文的发言                     李敬泽               
   
    1·有关散文的艺术问题的任何争辩,都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仿佛回到80年代,那时小说、诗正为确立自身的艺术特性而斗争,陈旧的、从未经过审视的词语和观念把自己等同于自然秩序,那时的争辩不得不从ABC开始,从对基本价值的质疑和颠覆开始。
    现在,小说和诗的革命早已完成,而散文如同中国文学的一个阁楼,里边依然有大批未经“去魅”的观念在闹鬼,在文学圈子中,散文的当代性远未形成。
    ——这也许就是“散文转型期”的所指。                              
    2·中国散文的主流文学标准有很多可疑的设。比如“主体”,在小说、诗中非常谨慎以至高度自我怀疑的那个“我”,跑到散文里依然无限高大,没有一丝裂纹。所以,散文已经成了放纵中国文人自我崇拜的特殊场所,没有人指着小说或诗歌说,那体现了作者的光辉人格,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昏话,但在散文这里,大家都这么说。
    又比如“真实”,散文要真实,这是碰不得的金科玉律,但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真实”?这个概念是否经过了现代哲学、现代文学经验的检测?我看没有。散文中通行的“真实”完全是鸵鸟式的:这儿有这么个人,他写了这么件事,如果我们不能证明它为假,那么就一定是真。所以莫言一说他的散文有虚构大家就慌了,如果他不说呢?如果很多人都不说呢?你那个硬梆梆的“真实”不是一钱不值了吗?
    如此等等。
    3·对于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散文,我们的认识实际上还是“文以载道”,先假设有一团“浩然之气”,然后就是有“道统”要传承、要表达。
    五四的原初设想是解放散文精神,通过白话文将散文放于民间,让它真正逼近我们的经验。但白话文很快又被文人们驯服了,除了鲁迅的《野草》等个别例外,现代散文基本上被建构为知识分子话语。这个新的文统一度被国家意识形态遮蔽,到了80年代,散文家们所做的事是把它重新找回来。他们也确实做得成功,到今天,你打开随便一本文学刊物,看看那些文章,你会觉得有一个庞大无比的“大我”在说话,人们的思想、文体和语言处在同一场域。
    所以,有的问题纯属伪问题,比如散文的“大”与“小”,“大”看不起“小”,矛盾闹得还很尖锐,那不过是穿着礼服见客的人和穿着睡衣上床的人在争吵。两个人其实是一种人,都是知识分子、是“文人”。文人垄断了文学散文,崇高的、深沉的、潇洒的、闲适的、诗意的、哲理的,等等,他们通过散文做表情。
    4·在当代的文学散文中,你几乎看不到多少真实经验的成分。我说的“真实”包含着对“真实”的怀疑、警觉。我就非常纳闷我们的散文家怎么就能自己打理得那么光滑,好像他活在天上人间——
他要写乡村,那肯定是无限诗意,多半是回忆,是童年视角,好像他真不知道现在的乡村是什么样,除了张承志的那篇《匈奴的谶歌》,我近年来就没看到一篇散文真正写出残破的乡村和大地,倒是伪浪漫主义猖獗,中国乡村成了文人们的案头清供。
    他在“行走”,游山玩水或周游列国,但还没有出门我们就知道他要说什么,比如千万不要让他去西藏或去巴黎,那他就失控了,你就等着听他那套感慨吧。
    他要谈问题了,散文家谈问题永远有理,他永远不会自相矛盾,永远不会承认这个问题他没想清楚。而在我看来,我们这个时代里,谁要觉得他把人生问题全想清楚了那他不是骗子就是傻瓜。
等等。
    ——这一切加起来确实是个“小世界”,它把广阔的生活排除在外,它甚至与作者自己的经验都没什么关联,它遮蔽这个时代人的经验的复杂性、人的境遇中随处即是的疑难。剩下来的当然就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主题公园。
    5·在中国古代,写散文是一种文化特权、一种专业技能,所以,有道统也有文统,散文的这种权威投射到五四以后,就是它被列为主要的文学门类。但在现代社会中,散文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它再不是“儒生”们的专利,同时,它的应用范围包罗万象,你不能说《国家地理杂志》杂志上的文章就不是散文,你也不能说我在网上发个帖子就不是散文,与写小说、写诗不同,写散文是一种最普遍的语用活动。
    这种“民主”也许是真正回到了白话文运动的原初构想,而且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大众传媒和网络的强力支持。它们对散文有惊人的、永不餍足的需求,这需求是消费性的,但同时也构成言说、交流和表现的巨大场所,要知道此时中国人的世界观如何庞杂、纷歧,要知道我们的言语活动如何丰盛、活跃,你不能看文学散文,你得看报纸、得上网。
    所以,相对于文学散文,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散文“民间”,在这里,也许一切都是零散的、不定型的,但是这里有新的散文精神——
    对自身经验的执着。这里当然也充斥陈词滥调,但也有很多人是不把写文章当作扮表情的,或者说,即使扮表情,他们的自我想象与传统的文学散文划定的场域也相去甚远,他们没有一个“道统”去承担,他们效忠于自身,他们最主要的资源就是自身的经验。
    是的,他们常常不太正经、不太认真严肃,但这种不正经、不认真严肃就是一种认真严肃的认识论立场:这个世界、我们的自我充满了不确定,某种意义上,世界和自我就是各种各样真伪难辨的价值碎片喧嚣扰攘的场所,那么,当我们说话和书写时,我们要留下对话、怀疑的余地,甚至文章本身就包含着各种声音的相互争辩、嘲笑。
    还有文本的欢乐和自由,写散文是欢乐事,是体验自由。
    还有丰盛的语言力量,那是尽情恣肆的暴力,是惊险华丽的炫技,是未经驯服的本能,是从活生生的语言经验开始狂奔。
    ……
    6·散文的转型很可能是从五四开始,至今没有完成,只要我们心目中的散文还是“文人”的雅事,它的转型就还将持续。
    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散文面临最大的危机和考验,它得最终证明自己是一门具有充分特性的现代艺术,它必须更有力地回应时代的生存经验和语言经验,它应该有能力在专业水平上凝聚和彰显这个时代的散文精神。
    否则,“散文家”的专业身份就无以成立,被约定俗成地指为“散文”的那种文学散文就会在文学视野中消失,这在散文写作的权利、能力和应用范围大规模扩散的现代社会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它已经在别处发生。
                                                               (转自“李敬泽的BLO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9:31 , Processed in 0.06024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