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澳智慧型课堂文化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8 01:4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澳智慧型课堂文化比较
许新海

2004,我有机会作为江苏省公派访问学者赴澳洲南澳大利亚大学留学一年。在这一年中,我考察了南澳州的30多所的中小学,听了500多节从学前班到12年级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课学习了《南澳课程进展标准及学习评估框架》(South Australian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 (以下简称《课程框架》),以及各门课程具体的课程标准和学习范围,南澳《课程框架》的“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他们所需要的课程”的思想和中国新课程的“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澳洲学校不但有优裕的办学条件,丰富的教育资源,优良的教师队伍,还有严格的小班化的班级体制等。所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真正能够做到根据每一个幼儿或学生个人的特征和学习需求,制定更加详细的适合孩子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计划。中国由于社会、经济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此,新课程改革需要面对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结合学习澳洲教育的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逐步探索适合中国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本文通过中澳课堂的跨文化比较,探寻可以学习的教育智慧。希望通过文化的理解,打通教育的隔阂,从而能把澳洲课堂的教学智慧转化成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行动策略。
1.使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一直以为:使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这是我成功办学的第一大秘诀。因为有了这一核心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生成了许许多多的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创新教育策略,使一所创办才10年多的东洲小学成为省内外知名的学校。到了澳洲以后,我不但找到了强烈的共鸣,还发现他们做得比我还要精彩。
我在澳大利亚南澳州的私立学校圣.伊格纳萨斯学校(Saint Ignatius’ College)小学部访问,对这所学校的“因材施教”(Adaptive Education)计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因材施教”计划就是要使他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个“因材施教”计划一共分四个部分。一是特殊的教育(Special Education),是专门针对学校里低智商儿童的教育,这些学生属于永久性的智力障碍。他们有的是语言障碍,有的是听力障碍等。二是补救的教育(Remedial Education),这些学生属于短时性的智力障碍。是针对短时间内语言和数学有问题学生的教育。三是天才和特别才能的教育(Gifted and Talented),是专门针对智力特别优秀学生的教育。四是高智力和大潜能的教育(Ship student of high Intellectual Potential),是专门针对智力超常学生进行的教育。
对于特殊教育类的学生,他们平时都是在主流班级上课,只是在特殊辅导时间才到专用的教室由特殊教育老师给予专门指导。如果是重度低智的就一对一帮助,如果轻度的,就多一些学生。这个特殊教育的延续时间比较长,而补救教育的延续时间就比较短,有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帮助后,就可以进入正常班级学习。符合天才教育的学生,不单独形成特殊教育班,只是在自己的教室里进行,但实施的是扩充范围计划(Extension Programme),老师会给这些学生单独的学习任务和作业等。高智力教育的学生人数非常少,只占学生总人数的2%,他们会有一段时间离开教室单独组成班级,由特殊教育的老师授课,实施的是加速发展计划(Accelerated Programme),主要学习四门课程,有数学、英语、哲学、未来问题解决等,内容要比正常的快很多。比如6年级数学会学到8、9年级的内容,哲学和未来问题解决这两门课程也是专门为这些学生开设的,目的是让这些学生获得一些特殊的思维方式,学业得到快速长进。
这四类学生的课程都是由特殊教育老师设计开发的,并且确定这些学生的时候都要征得家长的同意,一段时间以后还要向家长展示孩子进步的情况。天才班的学生不是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很聪明就可以进这个班的,他们必须经过学校严格的测试,同时还要跟家长讲清楚,孩子必须努力,如果智商高,但不努力一样要淘汰的。他们的操作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
“因材施教”计划是由一批专门的教师来负责,一共有3个正式教师,还有2个助理。他们既教低智商学生,又教高智商的学生。在中国有的学校往往把骨干老师用来教天才学生,一般的老师教成绩差的学生,这就显得很不公平。
    这所学校还有一幢专门的“因材施教”楼,整个小楼全部用于特别教育,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小教室。我进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补救教育”班在上课,一共有8个学生,正在做100以内的加减法。我还遇到了“因材施教”部的主任,他正在辅导一个学生的数学。我与他进行了交流。他告诉我,四类学生学习的课程是他们与各班班主任一起研究设计开发的,他们非常注意课程的衔接性,要使得学生在这里学习的内容回到班上以后能够衔接上,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
我惊叹于他们把教育做得这么精细。全校450个学生,有这么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很细致地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品质、心理健康等每一个方面的发展,我深深体会到了“因材施教”所蕴涵的价值。我们学校一直倡导“使我们的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有着许多轰轰烈烈的教育行动,比如:阅读文化的建设,艺体个性化课程的开设,各种俱乐部活动的开展,东小吉尼斯的创立等等。但是,与他们比起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需要努力追求一种更加精致化的教育境界。
英文Adaptive是“适应的” 意思,我觉得用中文的“因材施教”来解释Adaptive Education最恰当不过了。可见东西方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相通之处。孔子先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我们的教育经典。它一直在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教学,但细细想来,还是运用得比较狭隘。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的今天,我们需要全面关注人的发展问题,特别要关注好学校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问题。使他们不但享受到基本的受教育权,而且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的资源和机会。
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何等理想的目标。那是我们必须追求的崇高境界。虽然摆在中国老师面前的困难要比澳洲老师要大千百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努力使我们的教育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应该向每一个学生开放,适合他们不同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使教育适合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合我们的教育。因此,我们应该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出发,设置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使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处于一个开放的弹性管理的过程中,尽量创造最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多层次的教育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作为老师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学生的需要;其次要调查研究教师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再次要合理分配学校的教育资源,特别要善于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分解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尽最大努力地为学生创造最丰富的,有更多选择的教育机会,从而促进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多样化的发展。
2.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他们需要的课程
    为了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我曾经对小组教学进行过长期的研究。从座位的排列,到小组的组合,我甚至倔强的让全校的每一个班级,每一门学科在一年中一直保持不同的小组组合状态。实验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使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到澳洲考察了他们的小组小学以后,才发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限于小组教学策略的研究,他们已经能够很熟练地做到为不同层次的小组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我在南澳州的奔赛得(Burnside)小学听了四年级的一节阅读课。一上课老师先分配了阅读任务,红、蓝、绿、黄四种颜色的小组分别拿到了不同的阅读任务。一组由老师带着,另一组由一位校长助理来帮助,还有两组由两个家长志愿者来组织。我转了一圈,发现其中一组是读小说的,7个学生拿着一样的小说内容,轮流读里面的内容,家长志愿者给予一些理解上的支持。还有三组都是阅读能量方面的书,但是每组的书不一样,我都翻阅了,明显有着难度上的差异。看得出在老师身边的那一组是最简单的,老师带他们读了一段关于什么是能量,能量来自哪些方面的介绍以后,按照书上的介绍,做了一个小实验。就是在两张椅子上拉一根线,在线上挂了两个砝码让它们摇摆起来,然后观察摇摆的状态。结合这个实验再阅读书上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学生们互相轮流读完半本书,就回到座位上做一些阅读作业。这些作业难度并不大,多数可以根据刚才阅读的内容做出来,也有一些简单的扩展。
    我去观察另一组活动时,他们正在阅读《能量和我》一本书。里面主要讲各种食物的能量,还有运动带来的能量,介绍得非常细致,包括跑步、游泳、打篮球、网球、橄榄球、踢足球、骑自行车等运动所产生能量的不同数据都很清楚地表述了出来。读完以后,这一组也有另外一份阅读作业,要求画一张能量循环示意图。
    校长助理带的那一组阅读的内容是关于能量的利用。里面介绍了人们如何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电能等,以及能量的节约问题。作业是设计一个家庭采访提纲,采访自己祖父一辈的人,看看他们小的时候能量利用的情况和现在进行一些比较。
每个小组基本差不多时间结束阅读任务,然后一起做作业,先做完的给老师批阅。整个分组阅读的过程组织得十分有序,学生也很习惯,阅读的过程中四个小组在教室的四个方向,声音都是轻轻,互相一点干扰也没有,这就是小班教学带来的好处。当然,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小组阅读不同水平的内容,完成不同难度的阅读作业,这不是一般小组学习研究所能够达到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课程更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疑是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
    像这样的小组学习方式,我在南澳的不同学校,不同年级观察到了很多类似的课例。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他们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内容一直处于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显然就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为此,我专门采访了奔赛得小学的校长。他告诉我,这所小学的小组学习研究在42年前就开始了,是澳洲研究小组学习最早的学校,特别是近25年来小组学习研究基本走向成熟,在澳洲已经成为小组学习研究最有名的学校之一。他们各个年级学生的阅读、拼写、数学等都是按照不同的学习水平分成四个不同层次的小组,每6~8人一组。通过测试的方式分组,小组一个学期基本固定。老师的任务是要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设计不同的课程,在课堂中不同小组学习不同内容,才能更有利于提高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拼写、计算等能力。另外还有专题性的小组学习,比如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根据各自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围绕一个研究专题来组合小组。现在已经发展到跨年级的小组学习,这样,形成不同年龄的学习团队,更有着特殊的课程意义。
看来我们的小组学习研究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有时还只是课堂中的点缀,与他们进行的不同小组学习不同的适合学生内容的状态,有着很大的距离。他们正通过这样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在追求“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他们发展的课程”的理想境界。我们还有班级人数多、评价等诸多的瓶颈问题。不过,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是可以通过大胆的创新实践,逐步改善目前的那种“大生产”式的教育现状的。
“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他们需要的课程”,是成功办学的重要法宝之一。不管是城市的学校,还是农村的学校,只要校长有所追求,就应该在这上面多思考,采取适合自己学校的行动办法,坚持不懈,一定能使自己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发展效果。
作为老师,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研究自己学校学生、资源的不同状况,采取分层、分组教学的方式,编制和开发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更好地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课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对老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澳洲6年级的孩子,老师可以给8、9年级的数学内容给他学习。我想中国老师也是可以做到了,只是我们还没有这种开放的思想,给教师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大胆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来学习。
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有必要的教学资源、开放的课程管理机制、教师个体的学习和群体的合作智慧等作保证,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学校要尽最大努力的为师生提供足够多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及丰富的学习材料。同时要制订开放的课程管理政策,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教师的创造力,组织起合作的研究团队,让创造的智慧得到分享,相信一定会呈现五彩的课程实施局面。
3.课堂向着生活和时代开放
课程综合化是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它要求学科之间有机整合,以减少课程门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澳洲有着非常开放灵活的课程管理机制,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快速发展。南澳州新课程的特点是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以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与选修课程结合,实行的是小班教育。课程门类与中国新课程设置的门类很相似。只是中国小学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综合实践活动,南澳小学是社会与环境和设计与技术等两门课程。南澳初中综合化课程体系也完全形成,一门科学就综合了理、化、生,一门社会与环境综合了历史与地理。这样,初中的学科门类就非常少。南澳高中学生学习门类更少,高二是6门,高三是5门。必修课程只有英语、数学、[url=]澳大利亚[/url]研究 ,还有就是选修课程。选修课程门类很多,学生选择的机会也多,所以,一般每门课程只有几个学生选择,显然教学效果就比较好。特别有很多与生活和职业密切沟通的选修课程,如木工、金工、家政等,这些实用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的成绩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一样有用,深受中学生的喜欢。
南澳教师包班教学或兼任多门课程,从客观上促使教师把课程之间贯通起来,把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避免了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实施效率。有许多学校的老师甚至开发了能贯通各门课程,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主题综合课程。比如2004年是国际稻米年(2004 is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Rice)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事件。南澳林登公园(Linden Park )小学的老师就以这个主题专门开发了一个完整的大综合课程。有稻米和社会与环境、数学、科学与技术、音乐、美术、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还有稻米的历史、稻米的种植与用途、稻米与健康、米的加工过程、世界各地的米等极其丰富的内容。
再如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南澳奔赛得小学的老师就以奥运会为主题设计了综合课程,语文有为奥运会写报道、办奥运小报;数学有制作奥运金牌统计图表、运动项目的测量等;科学有奥运会运动项目的科学规则、服用违禁药品等;社会有奥运会的历史、希腊雅典的历史与文化等;音乐有奥运会的歌曲、各国国歌等;美术有设计奖牌、吉祥物等;体育与健康有哪些运动的项目、各个项目的比赛规则等;计算机有收集信息、制作奥运会专题网页等。南澳大多数学校都有类似的综合课程。这样,语文、数学、艺术、体育、科学、社会不再是纯粹的学科课程,而是与生活、时代紧密结合的综合化的活课程。这完全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在南澳的中小学,不仅可以感受到老师们经常用跨学科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他们对学科内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也非常熟练。比如用精读名作的方式把英语学习中的阅读、理解、字词句篇章的训练综合在一起进行,既让学生学会怎样深入细致的读一本书,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灵活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再如,把数字的学习与几何图形的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打破了原来纯数理的技能性的计算训练,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到本领。
澳洲老师能够自由充分地进行综合化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与他们有着开放的课程管理环境分不开的。他们的老师都是大学的文化,教师素质起点高。教育部只提供课程标准,没有统一教材,教师必须自己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教师们对课程综合化的开发自然就驾轻就熟了。另外,澳洲学校作息时间的管理很有特色。南澳的中小学都是8:45--9:00上学,上午11:00左右有20分钟的休息,中午1:00左右有40分钟的中餐时间,下午3:15-3:30一定会放学,包括高三的学生。在这中间的时间各个学校安排各具特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几个大块时间里面的具体安排几乎天天不一样,在每个时间段内的各课程所需要的时间完全由老师自己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来决定,于是就会出现了一张天天不一样的课程作息表。老师可以根据需要把时间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中间的时间间隙有半小时,有40分钟,也有50分钟,甚至1个小时的。完全因需要而定,但也不是处于无序的状态,而是有着严格的管理的。教师必须在前一周周末前把下周的课程计划详细安排好,并交给学校,每天早晨还要公布在黑板上。澳洲老师在享有权力的同时,也在有规则地使用着自己的权力。相比较,中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基层学校的管理过细,规定得过死,有的地方是全市一张课程作息表,太多的条条框框,使基层学校只能执行的多,创造性的工作少。这是管理体制上的重要差别。中国的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要求,应该不断创造课程管理新机制,用机制来激发教师的创造潜力。
教师有了充分的课程权力,并由开放灵活的课程管理机制作保障。所以,澳洲的课堂教学充满着活力,课程资源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不同课程之间、同一课程不同内容之间得到合理的沟通,系统的整合,时代最新科技的发展成果,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随时可以走进课堂。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很显然,澳洲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会与生活和时代同步,将来一定能更好的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促进者。
4.让智慧在动手实践中闪耀
    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动手实践对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要求更全面,更能促进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澳洲是能力教育为主导的国家。考察澳洲的课堂教学,与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模式的不一样,澳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在教学中,任务驱动式学习模型运用广泛,特别在小学,教师很少集体教授很多内容,学生有非常多的时间动手实践,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收集加工整理资料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合作和创造能力等,是一种完全以能力发展为主导的课堂。在南澳的中小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承担某一部分任务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他们让一年级学生就来研究交通工具;二年级学生研究濒危动物;三年级学生研究澳洲历史,做学校体育规划;高年级的学生研究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中学生让他们规划荒岛和制订规则等等。从到图书馆收集资料,上网查询信息,加工整理,形成研究报告,制作电脑幻灯片,还要进行陈述。整个过程老师只是对完成任务的方式和工作量作一些规定,学生尽可以自由发挥,学习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其实,这样的学习难度也是不小的。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有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阅读完一部作品后,要排练、表演出来,从制作道具和服装都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学校每学期都要结合读书周举行戏剧表演活动。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设计和制作数学游戏卡等等。当然,他们也注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不过这种学习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力。
    在南澳的小学有设计与技术课,中学有木工、金工等选修课程。小学生在课上要独立地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或机器人等,中学生自己在一个学期中做成一张椅子或餐桌,从设计到制作,持之以恒,培养了学生做事情的毅力。澳洲老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公众表现力,从学前班就开始,教师总是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有机会公开演讲。学生在演讲前被要求进行大量阅读,筛选、组织、分析、加工发言的材料,每次陈述后都要留时间给大家质疑。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质疑和讨论是课堂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南澳的小学每周都有集会,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人人都要在公众面前亮相,家长也被邀请到学校来观看,这就从小培养了学生大大方方在众人面前表达的能力。所以,澳洲的学生特别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话,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澳洲老师喜欢把课堂搬到野外进行。比如南澳奔赛得小学四年级的老师带学生到离学校不远的自然森林公园里,测试小溪的水质。孩子们两三人一组,用不同类型的仪器取水。或直接观察、或对照色卡纸、或用试剂及PH纸,获得各种数据,记录在河流监察组织提供的表格上。这些原本是那些研究员们做的工作,现在小学生也做,并且还能得到研究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澳洲无论是社区、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动物园等,都有专门人员负责对孩子的教育,有的还有专门的儿童教育区,他们与学校和老师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老师经常可以把学生带到实地去上课,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效果自然不同。
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少。这是一种知识教育的导向,注重学习、记忆和掌握人类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倡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与澳洲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有着重要的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摘自《重建课堂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11:16 , Processed in 0.0800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