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湖北工程学院聂丹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些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常识。谢谢了!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05:0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2011-11-17  来源: 我爱我家网(上海)

2011年10月19日下午,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新闻发布会暨“设计回归校园”学术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129礼堂隆重举行。这次盛会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协办,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意大利伊莫拉集团承办,《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家饰》杂志、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搜房网、INTERIOR DESIGN CHINA为此次盛会的协办媒体。

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

  2010年,第一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在参赛人数、论坛参与人数、学术层次、参赛类别、设计作品水平及评委专家邀请等多方面创造了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大赛的多个记录,论坛设立了展陈及体育建筑空间设计、酒店建筑空间设计、交通及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光环境及照明设计、家居设计、室内建筑设计教育6个专题论坛。大赛面向全国及亚太地区征集的1500余件设计方案中,经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评选出一 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共490名,这一举措对推动中国设计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并获得行业内的极大好评与认可。
  
  在总结2010年大赛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决议2011年继续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更好地发挥筑巢奖的行业推动作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制定了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五年规划,将“筑巢奖”全力打造成建筑装饰行业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奖项,进而让“筑巢”成为一种态度,将态度变成责任,将责任升华为信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05:2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论坛&颁奖晚宴

  8月2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北京新闻发布会已经成功举办,并于年底在北京收官。即首站广州之后,第二站组委会特别选择了时尚之都上海,之后筑巢奖还将相继在西安隆重召开新闻发布会暨设计回归校园学术论坛,并计划于2011年12月21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理事会暨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论坛&颁奖晚宴”,届时将有包括国际设计师畏言吾先生、原研哉先生、梁志天先生在内的1700名行业精英共同鉴证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希望通过持续五年的不断努力,筑巢奖将成为中国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最为专业、权威的一个奖项(即中国空间环境设计的第一奖项),将筑巢化为设计师卓越工作的态度,进而将筑巢态度变成对工作、对客户、对社会的责任,将筑巢责任升华为筑就人类美好空间环境的信仰。与此同时,将在建筑装饰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精神正气:人人以卓越工作为信仰通过认真思索、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完成设计作品,筑建出更为美好的空间环境、享受幸福生活,进而得到客户的感谢和认可,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拥护。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筑巢奖”组委会成员受聘仪式

  第二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筑巢奖)上海新闻发布会暨设计回归校园学术论坛于2011年10月19日下午在上海同济大学拉开序幕,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先生为本次盛会致辞,并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秘书长田德昌先生宣读了大赛章程,同时举行了隆重的“筑巢奖”组委会成员受聘仪式。杭州典尚设计公司创意总监、总经理陈耀光先生,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梁志天先生,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导师来增祥先生,上海玖澄设计工作室创办人宋冬先生,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金螳螂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院长王琼先生,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总建筑师王世慰先生,接受了组委会聘书。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06:28 | 只看该作者

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梁志天先生

  此次发布会特邀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创办人及董事总经理梁志天先生,为所有来宾做了主题为《享受生活·享受设计》的精彩演讲,解读最新的设计理念,共同开启中国人居的新篇章。发布会互动论坛环节邀请到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导师来增祥先生担任互动主持,田德昌先生、陈耀光先生、梁志天先生、王琼先生共同上台,探讨了设计观点和筑巢精神,精湛的观点不时博得台下设计师的阵阵掌声。

  这次规模盛大的活动还得到了传媒界广泛关注和支持,通过媒体的宣传,希望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到筑巢的洪流中,用筑巢精神不断汇聚开拓设计思想,把握文明社会设计创新的时代旋律,为中国建筑装饰设计产业以及人类美好空间环境谱写更加恢弘绚丽的凯歌。

  关于“筑巢奖”

  “筑巢奖”设计大赛以促进建筑装饰行业及室内设计的和谐、快速发展为宗旨,以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为平台,促进设计师及设计团体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专业水平及开阔眼界,给予具有优秀设计能力、专业水平及良好职业道德的设计师予以肯定,并通过大赛的宣传推广,扩大设计师个人及团体的公众认知度,使其成为职业发展的重要桥梁。“筑巢奖”的参赛对象为海内外室内建筑师、设计师、大专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在校师生。本次活动参赛作品的范围是酒店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交通空间、体育空间、展陈空间、剧院空间、餐饮与娱乐空间、住宅空间、样板房空间、陈设艺术、照明空间环境、园林景观、手绘艺术设计、学生作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08:14 | 只看该作者
软装饰设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理[zt]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条件日益改善,人们对家居环境有了更高的精神层面追求,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各行业为了适应这种趋势,都在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思维观念。目前室内环境艺术软装设计中被大众认可的和比较流行的观念有:中式风格、欧式古典风格、自然风格、地中海风格、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现代简约风格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人们对软装饰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本文着重从软装饰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及风格特征表现、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空间环境;强化功能;风格特征;色彩协调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新的室内空间及各类家居装饰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随着“轻装修,重装饰”装修理念的渐入人心,软装饰设计艺术在越来越受到青睐的同时,也成为人们追求和谐、完美生活品质的审美体现。在当下和未来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软装饰的定义及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所谓软装饰设计即家居陈设配饰设计,是指建筑空间内部硬质装修完成后对其室内的家具、灯具、现代织物、陈设艺术品、景观绿植等布局、造型、质地等的二次设计,是具体技术和艺术的实体手段,是创造空间环境美的关键内容。
  软装饰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的是,软装饰的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二者互不脱离。在某个固定空间内,软装饰之于该空间就好比“花”之于“锦”。拿室内设计来说,如果要达到和谐、高雅、人性化的最终效果,除了要有前期“锦”的部分即合理的硬装设计施工,还要有后期“添花”的过程即准确的软装饰定位,二者相辅相成,只有符合当下空间环境的后期装饰,才可谓之软装饰设计。
  二、软装饰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在室内设计环境中,软装饰不仅具有实用性,其观赏性也极为突出,通常它们都处于视野中显著的位置,具有实用功能的家具、灯具、织物等直接与人体相接触,感受距离最为接近。而各类陈设艺术品(如装饰画、各类摆件)、景观绿植等极具观赏性。以上两点,使软装饰设计的艺术共同构成了体现室内设计风格中除硬装以外的另一重要部分。软装饰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 强化空间功能,突出总体创意。从软装饰的功能上来说,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使用功能,恰如其分的摆放家具陈设是表达每个不同空间功能的主要语言。例如在一个空间中摆放了沙发、茶几、电视柜、角几等家具,那么它的功能就是具有会客、接纳、聚集功能的相对开放的公共空间。而在不同家具造型的选择与摆放上,则可以体现室内的风格及创意。
  2 改善空间结构,提高空间的灵活性。在既定的三维空间中,合理利用纱帘、屏风等构件要素对空间进行“虚”的间隔或衔接,利用界面材质肌理精粗、平皱、色彩等差异性,产生意向性限定范围的心理作用,从而改善空间形态感,使其具有极大的区域性和联系性,充分发挥空间潜力,营造参与性的空间感觉。
  3 烘托空间气氛,提升文化品位。每个空间的设计风格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想营造出独特的室内氛围,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后期的窗帘、布艺、装饰画、艺术摆件等软装饰品。而每一件简单或复杂的陈设艺术品,都有自己的文脉体系,都能体现一定内涵,赋予整个空间更多的意义,从而提升室内设计的独特文化品味。
  4 统一空间关系,形成理想的人性化环境。统一空间关系,旨在统一“人”与空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家具、灯具、织物及艺术品等构成点、线、面、体,以空间的构图原理加以组织调配,使各个空间建立协调关系,使其成为整体空间关系中的积极因素,从而达到空间关系的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营造便捷、舒适的人性化环境。
  三、软装饰的风格特征表现
  1 中式风格。我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已形成东方一大特色。中国传统室内装饰风格注重人性,强调以人为本,追求含蓄的表现手法,讲究意境,以陈设物烘托“心境”,变化丰富,构思巧妙。我国传统的装饰风格广泛运用天然材质,鲜明和谐的色彩、耐人寻味的质地和独具韵味的造型,运用传统经典符号组合,体现高雅的中国气质和风度。如细部刻有山水花鸟的檀木或黄花梨木家具,墙面装饰卷轴字画或挂屏,博古架上陈设唐三彩、青花瓷瓶、青铜器等摆件,帘幔、靠垫采用墨绿或大红色的丝绸、缎面、丝麻,大红色的宫灯及。民间各种传统工艺品,此外再点缀文竹、水仙等植物,由此共同构成中式装饰风格瑰丽典雅的空间艺术形象。
  2 欧式古典风格。这种装饰风格的代表有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以及欧洲文艺复兴后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这一时期的装饰,重视人的独立价值与审美倾向,以其丰富的装饰手法,表达了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粹,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文化潮流,是一种体现豪华、高雅的风格样式。巴洛克的装饰风格具有豪华、动感、多变、大气磅礴的效果,追求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形体上的层次感。这一时期的装饰在实际运用中主要体现在精细雕饰的家具、绘有圣经故事等内容的墙纸、视觉厚重、线条繁琐的画框、精美的罗马帘、典雅舒适的纯毛地毯和极尽繁琐华丽的陈设品,以造型、肌理、纹样、质地等显示其奢华的形式。继巴洛克风格之后的洛可可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特色,尽显小巧、实用、秩序、不讲究气派、体现以自然题材、优雅不对称的曲线,娇艳的色调和闪烁的光泽,多以金色、白色、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为主。新古典主义风格去除了洛可可装饰风格的繁琐线条,继承了材质、色彩和细节装饰,保留了古典装饰风格的气质和精神,是西洋古典风格理念形式的新的体现。
  3 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因此室内多用木材、藤艺的家具,棉、麻的小碎花或条纹布艺,乡村题材或花鸟、植物的装饰画,石材、陶、铁艺等装饰品,借以表现材料的纹理和清新淡雅的感觉。其典型的也为我们较为熟悉的风格样式有欧式田园风格和美式乡村风格。田园装饰以清新粉嫩的色彩,在室内环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趣味、舒畅、恬淡的生活情趣,强调取材天然,不需要精细的雕琢,专门保留自然材料的粗糙感,表达自然材料天生具有的亲和力。
  4 地中海风格。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用色大胆,线条简单柔和,取材天然,不矫揉造作,体现自然的感觉。这一风格多体现在室内拱形的门廊、未经修饰的白灰泥墙以及利用马赛克镶嵌、碎瓷砖拼贴、贝类等元素进行的装饰。家具的表面通常采用擦漆做旧的方式以表现自然而然的生活氛围。室内织物多以颜色淡雅的棉、麻织物为主。色彩上多以蓝、白、黄、红褐色等进行搭配,表现出地中海沿岸国家独特气质。
  5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以“简洁”著称,是流行于19世纪30年代的一种设计风格。设计注重与北欧地区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追求简约,崇尚功能。室内装饰多以直线为主,形式上克制过多的装饰,不拘泥于严格的几何形式,室内家具通常采用淡黄色木材等纯天然材料制作,运用皮革及素色的织物,常使用从淡褐色到亮白色的协调色调作为室内色彩的背景,用少量鲜艳的强调色加以点缀提升。
  6 现代简约风格。是一种抽象、简洁而明快的艺术风格形式。主张利用新材料、新工艺创造崭新的室内风格。重视功能和空间的组合,发挥构成本身的形式美,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自身的性能和质地,讲究色彩的搭配。室内装饰以率直的流动线及几何纹样形式,表现其纯朴的质地和简明的造型,展示了艺术与生活、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统一的现代精神。
  四、软装饰设计在环境艺术中的色彩搭配关系
  当初次踏入某个室内空间的时候,最先被感知的一定是这个空间的色彩,一个空间的色彩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不同的色彩组合能营造出不同的气氛,给人留下不同的心理印象。软装饰的色彩与室内的背景色彩,如门、窗、墙裙、地板等有密切的联系。各种不同形式、材料的各式家具,如沙发、桌椅、床等,是室内家具陈设的主体,是表现室内风格、个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控制室内总体效果的主体色彩。因此,在此基础上的织物色彩,包括窗帘、帷幔、床罩、台布、地毯、靠包、床罩等,都应注意与主体家具在色彩搭配上的相互协调关系,进一步提升室内氛围,是室内的重点装饰。此外,如灯具、电视、日用器皿、工艺品、绘画雕塑等陈设品,虽然体量不大,但其合理的色彩运用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近年来出现一种趋势,某些带有一定色相的协调色开始流行。实际上,协调色大多是由那些没有列在色轮上的中性色变化而来的,比如白色、黑色、灰色、棕色和茶色。协调色运用广泛而有效。如今,用协调色的家庭装潢给生活带来安静与静谧,可以提亮房间,并使空间显得宽敞,为忙乱生活的人们带来一丝舒缓和宁静。协调的配色不仅能美化空间,体现一个人的审美品位,更能给人带来和谐健康的生理与心理感受。
  软装饰因其合理搭配及舒适的独特质感得到人们的认可,带给生活许多美感,它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美术艺术论文在当今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软装饰的地位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得到提高。我们要充分掌握软装饰的独特作用,让其发挥出更大的功效,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出美好和谐的环境。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08:50 | 只看该作者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11:04 | 只看该作者
   鲁迅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是在1986年成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上,于1993年建立的。目前设有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专业。旨在培养能够掌握和运用环境艺术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表现技法,具有较强方案设计能力和方案施工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环境艺术史论、环境艺术设计原理、建筑制图、环境艺术设计表达、建筑技术与构造、建筑装饰细部与施工工艺、施工组织策划与设计、居室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大堂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城市形象设计等。
    城市规划设计专业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环境艺术史论、建筑制图、环境艺术设计表达、建筑技术与构造、施工组织策划与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空间概念设计、园林绿化设计、建筑与景观设计、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城市街道立面设计、城市形象设计等。
    环境艺术设计系师资力量雄厚,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9人,助教7人,获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3人,有硕士学位12人,其教学、科研、创作等方面在国内业界有重要影响。
近些年,师生在参与国内外专业设计大展(赛)中获奖率排在国内专业院校前列。
    多年来,环境艺术设计系的师生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国内城市多项建设规划和设计及重要展馆设计和施工项目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制
本科四年制,硕士三年制。

现任领导:
主  任:马克辛
书  记:王伟杰
副主任:曹德利
历任领导:
主  任:周  洪
  记:王  伟
副主任:马克辛 文增著

任课教师:
马克辛: 色彩构成 城市空间概念设计
文增著: 立体构成 城市广场设计
曲  辛: 餐饮空间设计 居室空间设计
郑  波: 绘画基础 素描 色彩
张英超: 绘画基础 素描 色彩
王树琴: 绘画基础 素描 色彩
曹德利: 大堂空间设计 建筑装饰细部与施工工艺
张  旺: 办公空间设计 居室空间设计
席田鹿: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 环境艺术史
赵春燕: 建筑装饰细部与施工工艺 建筑与景观设计
石  璐: 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原理
李志刚: 环境艺术设计表达 办公空间设计
施济光: 建筑技术及构造 小型建筑空间设计
张  强: 建筑制图 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姜  民: 城市形象设计 大堂空间设计
郭旭阳: 餐饮空间设计 城市街道立面设计
林春水: 展示空间设计 施工组织策划与设计
杨  帆: 环境艺术设计表达 建筑与景观设计
李  科: 园林绿化设计 规划设计原理
金长江: 施工组织策划与设计 建筑装饰细部与施工工艺
胡书灵: 平面设计 建筑装饰细部与施工工艺
卞宏旭: 城市空间概念设计 色彩构成
赵时珊: 办公空间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表达
刘  健: 建筑与景观设计 城市形象设计
尹  航: 办公空间设计 城市形象设计
王  蓉: 建筑制图 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李  江: 建筑技术与构造 环境艺术设计表达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15:35 | 只看该作者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15:59 | 只看该作者
》》湖北工程学院聂丹/郭勇/聂丹/王宏林/龚怡慧老师给我们中小学美术教师 介绍一些美术常识。

谢谢了!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6:20:19 | 只看该作者
聂老师:

       您在作讲课准备时搜到的一些好图片,或者您的学生的课堂练习,都可以接着[跟帖]发在这个帖后啊。
       谢谢!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5 00:51 , Processed in 0.1048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