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细数人像写真中的大禁忌——摄影作品点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3 11:0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细数人像写真中的大禁忌——摄影作品点评[zt]
  我们现在所谓的艺术人像。其实只是广义艺术人像中的一个分支。它以盈利为目的,向消费者提供有独特的摄影产品。这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与其它商业摄影尤其与婚纱摄影有着一定的区别。本文通过作品点评的方式来教你如何打造完美人像写真

  作品点评:作品在拍摄手法,模特神态的捕捉都十分到位。最为喜欢模特的表情平静中带着涟漪,像是述说一个故事,而画面里有着足够可以让人遐想的点滴,还有凝固的时间。硬要挑刺的话我会觉得眼神或许补点光,也可以为画面添加灵气。或许更理想。

  作品点评:作品里安静,带点忧伤。眼神的捕捉很到位,看得出来作者内心也是蛮细腻之人。还有模特的脸颜色是否过红了点点,因为和身体的皮肤色有点衔接不对,最后就是画面里的心作为道具来说十分到位,很好,只是在画面的展示感觉有点刻意了,建议可以在不经意间,带点随意的手法把那个心和模特在画面里链接起来,应该更加触动人心。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1:01:37 | 只看该作者

  作品点评:整体作品很是舒服,在色调,气氛上的运用和把握。出彩之处作者用了立可拍的底纹做了作品的点缀背景,可以看得出作者的细心,而在模特表情还有和动物间互动性捕捉也很到位。至于建议的话我会觉得可以尝试拍一点人物特写,把喜悦的心情以画面的形式放大,加插点局部特写,再配回现在一些看似随意的图片穿插起来我想幸福已经洋溢于图。

  作品点评:画面给人有点温暖的感觉,淡淡的黄,比较耐看。模特在摄影师手里感觉还蛮是百变,可爱,表情蛮多。衣服和头饰的配色也蛮到位,视觉上蛮搭调。有点斟酌意见是整组作品拍摄的构图,模特表情的捕捉有点随意了,整组看有点乱和散。几乎整组片模特都在看镜头,有时候这样的片子把握不好就起反效果,很容易破坏掉画面气氛。个人建议是可以多尝试以一种纪实手法去捕捉模特,让其尽情玩耍,而你拿着相机在不远处为其记录就好了。我想当中记下的,不仅是记录,更多是情感。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1:02:14 | 只看该作者

  作品点评:模特的神态、姿态就不说了,相当的专业。呵呵。作者的技巧无疑是娴熟的:该特写很大胆,该表现整体构图也很稳。后期处理方面,该黑白的就黑白,该彩色就彩色。逆光处理及运用图片软件制作特效也相当到位。照片有时尚大片的味道。如果说有什么不足,我是觉得把黑白及彩色的照片排成一张图,在视觉上过于跳跃,反而让人无法静心去品味作品的内涵。虽说,现在翻开众多一线时尚杂志,一个专题里黑白、彩色照片混搭比比皆是,但是,似乎都是以单张的形式出现哦。

  作品点评:甜美的照片大家都爱看,生活,本来就应该甜甜美美的哦。但是,要拍好这类作品却不是那么容易,一不小心,“糖水”就变成了“糖精水”,咋一进口,甜,慢慢品尝,却没有回甘,甚至有怪味。一幅成功的甜美人像,它至少应该有几个元素:1,要有一个好的天气,呵呵。2,摄影师是个对色彩有感觉的调色高手,调出来的色彩浓而不艳,饱和而富有灵气。3,模特不仅要美,还要可爱。令人欣喜的是这组照片完全具备了这些元素。照片看起甜而不腻,阳光清新,很好地诠释了主题。如果要说不足,还是构图,作者或许过于注重表现模特本身而忽略了环境,以至于照片上无法看到完整的环境表达及巧妙安排。但是,作为外景人像,多注重一下环境与人物的互动,只会锦上添花哦。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1:02:48 | 只看该作者

  作品点评:这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女性人像作品了,是那种男孩子看了喜欢,女孩子看了高兴的片片——柔柔的光影、柔柔的眼神、柔柔的动作,还有柔柔的环境,构成了一幅柔柔的都市小资画面。这些画面让生活在烦嚣都市的年轻人看了,会不由自主地萌生几分恬静,而美丽温婉的女子,也会给人一些美好的想象,这也许是这类作品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吧。作者出色的地方,是在有限的环境内,通过对模特的特写,及不同角度的取景,让画面摆脱了一般“大头照”的平淡无奇,让作品变得清新可人。后期处理的色调,也让画面充满温暖的感觉。

  作品点评:这组照片一下子抓住我的眼睛——小女孩大胆地直奔主题,小男孩在躲闪不及之间被“强吻”,让人忍俊不禁。虽然这个动作是设计好的,但是,摄影师能抓到这一刹那也需要眼明手快才行,不是说拍孩子拍动物最难么!

  要改进的地方是:作为双人照,作品没有同时表现出两个孩子的精彩瞬间,有点顾此失彼的感觉。男孩子只能看到侧边,而女孩子的表情也无法说明此时二者之间处于何种状态。此外,小女孩的表情也有些呆滞,孩子,给人的感觉应该还是充满童真和稚气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1:13:54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1:15:25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3:19:57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DMC-LX2
曝光时间:1/4 光 圈:4 曝光补偿:0EV 曝光模式:程序模式
白 平 衡:自动 ISO感光度:800 焦距:72mm
拍摄时间:2009-02-09 21:22:36 分 辨 率:750*432




                                    
作者谈拍摄经过
         
         2009年2月9日,这是52年来月亮最大最圆的元宵节,这天晚上,浩月当空,夜色斑斓,礼花绽放,歌舞升平,许多摄影爱好者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精彩的团圆时刻。而我在用镜头记录完元宵节精彩瞬间回家的时候,却在一个较僻静的地方发现了两个吸毒人员正无所顾忌的“享受”毒品的诱惑,他们用鼻吸,用针管推,皮肤已开始溃烂。见此情景,我借助昏暗的灯光,凭借多年的新闻敏感性,不顾一切拍摄下了整个吸毒的全过程,并把标题定为《夜幕下的罪恶》。
评委:马晓军--点评金奖作品《夜幕下的罪恶》

            摄影属视觉艺术,讲究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讲究在观赏作品刹那的视觉感受和心灵感应。试问在展厅中悬挂的一幅摄影作品,如果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能够在若大一个展厅中紧紧抓住观众的视线吗?报刊、杂志、网络中的图片同样如此,《夜幕下的罪恶》就是一幅一下就紧紧抓住观众的视线的好作品,这一幅图片的视觉冲击力和内容震撼力是不容置疑的。
          《夜幕下的罪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黑色背景衬托下夜幕里发生的丑恶事件。黄色灯光、白色注射针管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首先,冲击我们视觉的是浓烈的黄色及大面积的黑色和虽然不多但非常突出的白色;其次,是由于黄色光的作用而引起的强烈不稳定感和人物背景中大面积的黑色既交代出事件发生在夜幕下,与主题遥相呼应,又给观众暗喻这一事件的罪恶和黑暗,使观众感受到有一种压抑感和罪恶感,给观众一个心灵上的冲击;这一作品给我们广大观众带来了两个冲击:一个是视觉的冲击;一个是心灵上的冲击;再次是位于画面中心处于黄色和黑色交界处的低头注射状的两个吸毒者这个决定性的瞬间,两个吸毒者的动作相互作用,一个吸毒者正在调制准备注射的毒品,他的手臂上是已经溃烂的注射伤口,让人触目惊心;一个吸毒者却是不顾一切、全神贯注的在自己的大腿根部注射毒品,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毒瘾很深,已经发展到无可救药了,也给广大的观众一个警示教育;再一个就是小数码相机(作者用的是:松下LX2)的高感光度的躁点,本来是小数码相机夜晚拍摄的一大弱点,但是,在这里却正好是这一幅作品的长处,虽然这是一种巧合,作者也并非意识到去刻意这样拍摄,但正是这种高感光度下的躁点恰恰更好的表现了主题夜幕下的——罪恶。如果,图片拍摄的非常清晰反而过于直白,在这里没有高清晰度的结像,没有四平八稳的构图,拍摄这样近距离反映社会阴暗面的图片,可以肯定的说是在行进中以相对静止和慢的速度拍摄的,只见光与色和人的跳动。
            这组照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为组照缺乏组照应有的元素,一是:缺乏一幅反映事件发生地的大环境场面交代的图片;虽然,作者意识到这一不足,发表了一幅繁华夜景的图片来对比,但是与事件发生地的环境相差太远。二是:两幅反映吸毒者注射的图片大致重复;虽然,两幅图片有一些细小区别,但反映的画面是大致相同,作为组照有一点牵强。这个主题一幅注射毒品的决定性瞬间就可以充分说明问题了。当然,这一些不足并不影响该作品获金奖。从辩证法来说,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同样任何一幅作品也都存在一些不足,完美的作品是没有的。
           拍摄这样的作品需要作者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敏感性和相当的胆识与勇气,可以看出作者在认真的观察生活,在记录人生百态。

《夜幕下的罪恶》 http://bbs.0812.cn/showtopic-9155.aspx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3:20:48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NIKON D70s
曝光时间:1/400 光 圈:5.6 曝光补偿:-0.7EV 曝光模式:光圈优先
白 平 衡:自动 ISO感光度:未记录 焦距:120mm
拍摄时间:2009-01-30 12:03:23 分 辨 率:529*750






评委:陈辉--点评银奖作品《印象.泸沽湖》
        
         这一组拍摄《印象.泸沽湖》的作品,作者利用晨光和雾的变化来写入气氛,光影很好,云雾给作品带来了动感与生机,把泸沽湖的神秘感表现出来了,主题突出。
        今后在构图方面还要注意,还有组照的组合有待提高

《印象.泸沽湖》 http://bbs.0812.cn/showtopic-9172.aspx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3:21:30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COOLPIX L1
曝光时间:10/127 光 圈:5 曝光补偿:0EV 曝光模式:程序模式
白 平 衡:未记录 ISO感光度:50 焦距:157mm
拍摄时间:2009-01-09 09:57:53 分 辨 率:750*502






评委:周毅--点评银奖作品《家在哪里?早餐在哪里?》

        这是一幅反映生态环境恶化的纪实图片。作者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发人深省,引起广大读者共鸣。
        作者能在平凡的生活中,从司空见惯的景观中捕捉到这一题材,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摄影表现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摄影是一门瞬间艺术,纪实讲求真实再现;而作者是把艺术和真实完美结合的人,该幅作品的作者是一个很会把握机遇的人,而机遇往往是降临于有思想准备的人,摄影的功夫在于厚积薄发,没有千日修炼就没有瞬间的成功。
        该幅作品能获得银奖取决于题材,取胜于表现形式和熟练的抓怕技巧。一只栖息在枯枝上的翠鸟,处于黄金分割点旁,在大面积污水、垃圾画面上,占的比例虽然很小,但却十分醒目抢视线,起到了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功效。翠鸟是作品的点睛之笔,深化了主题,赋予了作品的内涵与魅力。面对这恶劣的环境,弱小而可爱的翠鸟好像在对人类说,“这样的环境,我们怎么生存啊?”
         该作品不足之处在于标题让人费解。从画面上看不出翠鸟是在找家,也没有早晨的氛围,所以标题命名为《家在哪里?早餐在那里?》不合适。如果命名为《昨日的清水河》或者《翠鸟的烦恼》会更合适些。

《家在哪里?早餐在哪里?》http://bbs.0812.cn/showtopic-9111.aspx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3:22:12 | 只看该作者
相机型号:Canon EOS 400D DIGITAL
曝光时间:1/13 光 圈:4.5 曝光补偿:0EV 曝光模式:手动模式
白 平 衡:自动 ISO感光度:800 焦距:18mm
拍摄时间:2009-01-06 16:16:57 分 辨 率:750*509







评委:陈渝平--点评铜奖作品《山亭皮影》

         
        作为一项地方的民间艺术,山亭皮影是我国地方皮影艺术中的瑰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很多传统的艺术在不断的消亡,记录下他们辉煌的历史,向后人展示出中华皮影艺术的一瞬间,是我们每个摄影人的责任和义务.我想,山亭皮影的摄影者也正是用相机拍摄下如今仍存在的这项皮影艺术,向世人传递着皮影如今存在的空间和正在承受着的没落.摄影者用纪实摄影手法,在光影条件差,拍摄地方窄小的情况下,用自然光拍摄了这组照片,形式和内容都颇有独到之处.七幅作品中,用中景、特写和场景拍摄,构成了组图,摄影光圈和速度的配合也洽到好处,从照片中也可见其摄影人的水平和艺术修为均是一流.但这组照片不足的是,要有一至二幅竖图会更好.此外,拍摄组照是个慢活,在拍摄角度、构图和人物动态的抓取上都可细致推敲,拍摄下难已取舍的瞬间,使整组摄影作品的内容更为丰富饱满.  
《鲁南艺术瑰宝-山亭皮影》 http://bbs.0812.cn/showtopic-9119.asp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3 11:09 , Processed in 0.1354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