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童列传---《教师之友网》辑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8:04:56 | 只看该作者
“神童教育”与“棍棒教育”2011/11/27  南雅中学C169班谢瑾凌

  “十六岁博士”张炘炀在网络与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神童”“天才”“奇迹”,在智力与知识达到同龄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时,他却走向了偏激与固执。在CCTV1《看见》节目中,他提到必须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因为他觉得在北京连房子都没有不能算是有成就的,而他,在自己眼里是必须、也是只能做一个人上人,做一个王者。父母为了他买房在他心中也是理所当然的,他实现父母强加给他的理想,父母理应满足他。

  他的言论使人们震惊,在感叹于他的偏激之时,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他的父母。用自己的理想绑架孩子的童年,所带来的后果即是孩子智力与情商的两极分化以及价值观的扭曲。这样的“神童教育”,是否是其他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取的?

  令人不禁联想到媒体、网络同样热炒的“狼爸”萧百佑。“一天三顿打,孩子上北大。”“狼爸”所宣扬的是与时下社会所提倡的“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格格不入的“棍棒教育”。虽然有许多网友、专家抨击这种教育理念,但“狼爸”教育仍是许多家长心之所向。其缘由就在于他的三个儿女都考上了北大。教育经验就是一个字——打。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都觉得,这种方式简单粗暴而又会有很好的结果,简直就是“低投入、高回报”,何乐而不为?“狼爸”的出现更成为了“棍棒教育”的催化剂。

  无论是“神童教育”抑或是“棍棒教育”,都没有跟风模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本身这些理念就与孩子所能接受的不符,即使孩子接受了、按父母的想法做了、取得了成绩也只是个例。天底下哪个父母不愿意孩子是“神童”?许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人才”,可人才又有几多是棍棒所催生的?就算不论这些教育方式的恰当与否,就说它们所得到的回报,能证明什么?读博士,上北大,并不能代表成功。君不见许多“神童”终究智商与情商完全不匹或是“泯然众人矣”,君不见许多北大毕业生踏入社会惘然不知所措,那么“神童教育”“棍棒教育”的意义何在?

  我以为,这些教育其实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腐蚀了教育的本质,不在乎实质的过程只追求表面的结果,是不可取的。但大量家长沿用甚至复制的现象,恰恰反映出当今社会许多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8:05:5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14岁神童大学毕业 坚称自己“不是天才”
2012-04-17
来源:新华网   作者:摩西・凯・卡夫林
摩西・凯・卡夫林
  美国14岁少年摩西・凯・卡夫林8岁入读大学,11岁拿到副学士学位,今年将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毕业。对于“天才”、“神童”的美誉,他一概拒绝,坚称自己“不是天才”。
  拒绝“天才”
  卡夫林说,自己两岁就开始学习,只能说没有浪费时间,天才之称忽视了自己付出的努力。法新社15日援引他的话报道:“ 天才 只是一个单词,就像IQ(智商)一样,那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个数字,只评估了一个方面,忽视了造就一个人的其他因素。”
  “我不喜欢被人称为天才,不希望成为一个数字,”卡夫林说,“我要做的是通过学习知识变得智慧,我认为,运用智慧比成为一名天才好得多。”
  强调勤奋胜于天赋正是卡夫林撰写《我们能够做到》一书的初衷。他希望“帮助父母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够星星”。卡夫林出生于洛杉矶一个移民家庭,母亲来自中国台湾,父亲来自巴西。《我们能够做到》一书中文版首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发行,成为畅销书。英文版随后发行。
  卡夫林在书中写道:“我到达一个许多人认为我这个年纪无法企及的高度……我攀得和月亮一样高,但没有人能够跨出银河系。”
  从小聪明
  卡夫林从小显现与众不同,4岁已能解答简单的算术题,开始密集学习数学、音乐、武术和阅读。6岁时,父母打算送他到私立小学就读,却屡遭拒绝。
  卡夫林回顾说:“他们不愿意接收我,因为我比那里的老师懂得还多。他们说,我看上去显得很无聊。”于是,父母开始在家给卡夫林上课。
  虽然极少看电视或者玩电子游戏,卡夫林的读书生涯并不枯燥,赢过国际武术比赛,学会蛙潜……
  卡夫林8岁入读洛杉矶东部学院。“我只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他说,“每个人都有潜力变得与众不同,不过你必须发挥那种潜力。这就是人们觉得我特别的原因。我努力学习,提前计划,达成目标,成就更好人生。”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8:06:26 | 只看该作者
普通男孩  在记者看来,生活中的卡夫林是一名普通男孩,回答问题时略带羞涩,语言幽默,不过说的话比多数同龄人更富哲理。
  譬如他说:“我的书并非关于如何成为天才或者如何变得聪明,而是关于如何实现更好人生。”
  至于大学毕业后的规划,卡夫林希望继续攻读硕士学位,钻研天体物理学和理论物理。“但我只有14岁,你知道,我有很多时间可以去决定,”他说。
  卡夫林的生日是2月14日情人节,有点儿浪漫色彩。不过,他还没有时间交女朋友。“对投入一段恋情而言,我还太小,”卡夫林说,“在我拿到博士学位或者硕士学位之后吧。”(黄敏 新华社特稿)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8:07:25 | 只看该作者
民国第一神童1岁识字4岁作诗




 来源:齐鲁晚报 




    文/张世镕
  一岁识字四岁作诗
  江希张,字慕渠,清代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初二(公元1907年2月14日)生于山东济南原历城县的董家镇江家庄。江希张的父亲江钟秀,是一位私塾老师,母亲王崇孟上过私塾,后来曾就读山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环境里,父母的丰富学问和对子女有意识的培养,使江希张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早早地走上成才道路。江希张刚满一周岁的时候,母亲开始教他识字,到了3周岁已经认识800多字;父母教他的100多首唐诗,江希张都能背诵。4周岁的时候,江希张学会写作诗文。童年时代的江希张就研读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江希张3岁。一次,江希张搬弄小板凳玩耍,突然凳子翻倒。母亲见他单腿跪地,说了句:“你这个‘跪地小神仙’。”江希张朝天笑了笑,说道:“我这是‘配天大圣人’。”母亲听了深感孩子的天赋优秀,不禁想到今后教育孩子的责任重大,于是协同丈夫从多方面呵护江希张的成长。此后,江钟秀时常带领江希张游山玩水,尽量让他接触新鲜事物,增长见闻。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8:07:55 | 只看该作者
 差点当上宣统伴读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江钟秀携4岁的江希张在趵突泉畔对诗作乐,旁边有一位年老的官员在垂钓。那人转过身来凑趣,给江希张出了个上联:“钓鱼”,江希张从容答了个:“放鹰”。老者让江希张再对一句。这时,泉池有片树叶漂动着,江希张瞥见树叶上面有只蚂蚁,他顺手捞起树叶,说了句“救蚁”。老者听了不胜惊喜,指着江希张说:“日后必中状元。”
  当天,老者把发现人才的事报告山东提学使陈荣昌。陈荣昌次日找到江希张,在问及个人志愿的时候,江希张答道:“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陈荣昌认定江希张是个奇才,随即上报山东巡抚孙宝琦。孙宝琦召见江希张,出了几道难题包括算术,江希张都对答如流。  
  其中,有个上联是:“五大为天地君亲师”;江希张工工整整对出下联:“一生守仁义礼智信。”孙宝琦连声称赞:“神童,真是神童啊!”
  当时,号称“小皇上”的爱新觉罗·溥仪,3岁登基后一直独自学习,按照皇家规矩应该有人伴读。孙宝琦上报朝廷,推荐江希张进宫填补此缺。江希张奉命进京面试结果很好,摄政王载沣批准江希张担任皇帝伴读。时值全国革命浪潮澎湃,晚清朝廷摇摇欲坠,官员们实在顾不上江希张伴读的事,江希张的这个美差不了了之。
  晚年的江希张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8:08:29 | 只看该作者
    9岁出版
  《四书白话解说》
  进入民国时期,江希张简直成了一个“神童”明星。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江希张6岁。北洋政府学部大臣唐春卿召见江希张,“令读论语,并令作《立宪论》”,江希张圆满应对,当场受到嘉奖。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作者署名为“九岁童子江希张”的《四书白话解说》出版。北洋政府大总统黎元洪为它题词:“大同先导”,印在书的扉页。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江希张10岁,北洋政府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在北京召见,聘请江希张担任公府咨议。
  小小江希张更有他的远大抱负。他7岁会见孔教大会主席陈重远时即兴作诗:“铁路轮船逾五洲,天叫小子再周游。佛老耶回同开化,鲁雨邹风满地球。”江希张9岁,针对欧洲的连绵战事,撰有《息战论》。此书一版再版,美国学者、万国教务联合会总理李佳白为它的每一版作序,称赞江希张:“以一童子而能融洽教理,为世界民族请命”;“具天纵之姿,有卫道之志”;“愿全球万国仁人君子,助其志而成其美”。 
  被康有为收为弟子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江希张跟父亲在济南创办万国道德会,共同制定《万国道德会筹备处宣言并章程》,这本线装书附有“江神童希张九岁肖像”。后来,江希张把万国道德会章程修订为:“以改建社会,缔造大同,促世界进化,谋人群幸福,实行利民生,启民智,敦民德之计划为宗旨。”
  江希张10岁前后的著作,还有《孔子发微》、《道德经白话解说》等。那套《四书白话解说》丛书,全套有十四册,编著时耗费大量人力。其中,有一半的工作量系江希张个人承担,另一半则由师兄周乐三等若干人员分工合作。此书印有:“教育部审定准任学校随便使用”;“内务部嘉奖批谓:发先哲遗言,足裨人间世道”。一时《四书白话解说》风行全国,发行量数以百万计。康有为看了此书曾写信勉励江希张,说他“堪称民国第一神童”;“今之项橐”。康有为还专门为此书题词:“后生先觉”。此后,康有为把江希张收为弟子。江希张和师兄徐悲鸿同时住在康有为的上海寓所受教。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8:09:01 | 只看该作者
20岁赴法勤工俭学  江希张自12岁之后,学习旨趣转向自然科学。山东督军兼省长田中玉,安排江希张去山东泰安新创办的萃英中学接受现代教育。江希张在萃英中学学习两年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保送至燕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前期的北京汇文大学预科,成为这所名牌大学的著名校友。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江希张20岁,他得到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机会,进入巴黎大学攻读化学专业。江希张无论上课听讲、实验,都比法国同学更加用心;各门功课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江希张的刻苦努力和聪明才智,受到法国师生的赞扬。在法国留学生的一次聚会上,江希张认识了我国女留学生宋以莲。宋以莲早在国内就听说江希张的“神童”佳话,此刻又见他一表人才,遂动了爱心。而江希张也被宋以莲的端庄、美丽和其优秀的钢琴造诣所感动。两人经过三个月的亲密交往,在巴黎结婚。
  宋以莲的父亲时任中华民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江希张遵照岳父的意见,考上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深造,毕业后赴澳大利亚任外交官,和岳父一家团聚。江希张在澳大利亚工作了一年,由于水土不服,辞别岳父回国。
  江希张9岁所著《四书白话解说》及康有为题词。
48#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8:09:36 | 只看该作者
抗战期间赴南非谋生
  江希张、宋以莲伉俪回国后定居青岛,依靠丰厚的著作版权款项为生。宋以莲一度在当时设在青岛的山东大学教授音乐课程。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江希张和宋以莲迁居北京。宋以莲到了北京,做过私人钢琴教师。江希张在宋以莲的尽心支持下,致力于重写全套《四书白话解说》。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江希张完成《四书新编》的写作任务,广为发行,两年内印行14版。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江希张放弃了关于儒家五部经典《易》、《书》、《诗》、《礼》、《春秋》的《五经新编》写作计划,同宋以莲逃难到广州。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江希张只身去南非谋生,曾在约翰内斯堡利一家报馆工作。直到抗战胜利,江希张才离开南非回国。这时候,宋以莲已病逝5年。江希张在上海就业,被一家化工厂聘为工程师。上世纪40年代末,江希张因工作劳累病倒。他入住医院治疗期间,结识主治医生郭毓环。郭毓环,20岁,复旦大学医科毕业,亲友们为他俩选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好日子,1949年10月1日于上海举行婚礼。
49#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8:10:15 | 只看该作者
学贯中西的美誉  江希张热爱祖国,他对乡亲们说过:“地球上有七大洲,我除了南极以外,曾经涉足六大洲。见过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花花绿绿世界,亦见过尚未发达的贫穷落后、饿殍遍地的所谓第三世界;见过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亦见过无家可归、沿街行乞的人群。我深深知道,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经济封锁,国内不少工厂原料匮乏严重影响生产。这时,江希张在报刊上接连发表十几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建议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取代进口原料保证生产。江希张的建议立即被有关方面采纳,先后把他调到中国化工原料公司、上海轻工业设计院担任总工程师,一直工作到离休。其间,“文革”浩劫曾把江希张打成牛鬼蛇神,开批斗会常常罚跪,给他的腿部造成残疾。
  1979年,江希张恢复工作后,不顾自身病残,先后完成国家安排的科研项目;在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上百次;担任数十种专业书籍的编审和顾问;还利用他通晓英、法、俄等外语的专长,及时提供国家需要的译文,并在美、英、法、德、意等国家的化工、轻工专业刊物上发表不少论文。2004年初春,江希张这位负有“学贯中西”美誉的老学者、老专家与世长辞,享年97岁。(张世镕)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18:15:40 | 只看该作者
昔日神童成为北航最小博士生(组图)
2011-11-13

  上午8点多,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钟秉林等领导以及学校职能部分负责人来到迎新现场,欢迎新生及家长。
  昨天和今天,是北京片子学院新生报到的日子。昨天上午,在场的媒体未能等到周冬雨,作为师兄、师姐的张一山和杨紫也未参加新生报到工作。
  >>北师大
  生机毕业后能读博士后
  昨天上午8点30分,新生报到大厅只开了一扇侧门,只有新生自己可以进入报到大厅内。不少来报到的新生表示,希望能在到校第一天看看明星,但是却落了个空。
  张?炀:一来学校不容许跳,二来确切本人程度也没到达。在硕士阶段真正休会了要做正式发表论文的阅历,太辛劳了,花了我很长时光才实现。
  今年,16岁的他成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9月1日,张?炀到学校报到,北航党委书记胡凌云(左)等校引导与其交谈。 北航供图
  2008年,13岁的张?炀通过北工大研究生复试,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朱嘉磊 摄
  2005年,10岁的张?炀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全国年纪最小的大学生。(材料图片)本报记者 张斌 摄
  新上任的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在仪式上宣读了颁发2011至2012学年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的决定,并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问:为什么考试成绩简直垫底,是说你的研究水平高于你的应试水平吗?
  本报讯 (记者 周逸梅)昨天,北京不少高校举行了新生报到和新生开学典礼活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一名特殊的博士新生,他就是曾经被称为中国最小的大学生和中国最小的研究生。现在,他仅仅16岁,就已经成为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
  新生中未见周冬雨
  问:你在三年前的时候说,不晓得什么叫挫折,你当初知道了吗?
  ■相干消息
  >>北京电影学院
  问:你在各个求学阶段都跳级了,为什么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没有跳级?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张仁权昨天告知记者,在前一天举行的新生会晤会上,感到张?炀十分低调,而且比较成熟。他用“后生可畏”四个字评估张?炀,“虽然看起来年事小一点,但是行动举止和其他同窗都差未几,很雀跃。同学们都没发明他的特殊。”张仁权告诉记者,对张?炀来说,最重要的是给他供给一个平稳的学习气氛,他也不希望得到特殊化的照顾。但是学院会在对他的选课等详细问题上,给予领导。
  问:博士毕业以后预备干什么,对自己有职业规划吗?
  2005年,10岁的张?炀以510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008夏天,13岁的张?炀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国春秋最小的硕士研究生。他的前两次入学都引起了舆论的惊动,也让他入学的那一天成为了一场新闻宣布会。
  16岁,大局部的孩子还在上高中,可是张?炀已先行一步,成为了博士生。除他之外,数学与体系迷信学院今年最年青的博士生23岁。
  ■对话张?炀
  张?炀:目前不需要。
  昨天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的近7000名2011级新生到学校报到。其中,本科新生2212名,研究生新生3600名,留学生近1000名。本科生中包含407名免费师范生。
  张?炀:就是完成学校的要求,完成论文发表要求,顺利毕业。
  昨天, 张?炀的博士生导师周梦表示,最主要的是给他一颗平凡心,不要让他再认为自己是蠢才少年。所以对他的请求会和其余博士生一样,须要加入的探讨班、读的书、写的论文都需要完成。然而为了补充他学习始终是疾速推动,但是深度不足的问题,周梦表现会特殊给予强化培训,培育他发明常识的能力。“他的学习才能特别强,这一点是他的上风,有盼望能尽快进入学科的前沿。”
  3分钟走完绿色通道
微博推举 | 本日微博热门(编纂:SN014)   >>北大
  张?炀:前三个学期还有课程考试,我的成绩几乎属于垫底。后来到了做论文的阶段,我才缓缓遇上去,博士生考试成绩也不错。
  而这一次,身高已经1.78米的张?炀面容上脱去了孩童的稚气,在大学新生中显得并不突兀,也没有了尾随的媒体。他很享受这样宁静的环境,“这样很好,愿望可能解脱浮华更天然地融入群体。”在9月1日新生报到时,张?炀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学校,但是和本科生、研究生报得手续全由父母打理不同,这一次所有手续都是由他个人完成。
  张?炀决议博士研究生期间不在学校筹备的三世间博士宿舍栖身,依然寓居在北京海淀区租好的屋子,还是由父亲照料他的生活。
  问:现在读了博士,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计划吗?
  问:你在硕士阶段的成就怎么样?
  问:从小就一直跳级,现在想想,这样的生涯有不遗憾和缺失?
  校长寄语“闳约深美”
  张?炀: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经由高三这种高考高压下的学习经历。固然我也是通过高考上大学的,但是学习的经历不能和他们的压力比拟。我认为这种经历很重要。
  在开学这天,母亲吴慧娟趁着通讯企业搞运动,买了一部3G手机送给张?炀,这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吴慧娟说明,这并不算什么读博士的嘉奖,只有孩子有需要,而且理由充足,仍是会尽量满意他。
  张?炀:知道了。做论文太辛苦了,有的时候为了一个问题、一个小的步骤需要好多少天的苦心煎熬。同时做论文也转变了我,磨练了我的心性,从前比拟急躁,现在理解了保持。
分享到: 欢送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问:你觉得你还需要被学校特别化照顾吗?
  张?炀:不是,我就是以考试起家的,所以我当然是善于测验,研究是后面磨难学习的。重要是我那时候考上研究生就放荡自己,平时不好好学习,到了临考前一礼拜才看书,感到考试能过得去就可以了。
  昨天上午,北京大学举办2011年开学典礼。在博雅塔下的北大第一运动场,7682名北大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席地而坐,参加北大的“开学第一课”。校长周其凤援用老校长蔡元培1918年所书的“闳约深美”四个字,激励新生造就良好学术境界,寻求新知。
  张?炀:毕业就去博士后流动站嘛。我当前必定是以教养跟研讨为主。
  今年来办理“绿色通道”手续的学生仅需3分钟就可以完成借款办理、国度助学贷款申请,并能够领到爱心大礼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5 03:15 , Processed in 0.09093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