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45|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站特别关注 :欣闻孝昌县文化建设新举措--创办[讲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3 08:5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朗院长出席“北大讲堂-东林讲坛”首场讲座




--------------------------------------------------------------------------------

2008年9月26日,“北大讲堂-东林讲坛”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首场讲座,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文化产业与文化软实力》的精彩报告,就文化产业的再认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及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北大讲堂—东林讲坛”由无锡市委宣传部及北京大学软微学院无锡基地联合主办,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无锡市政协主席贡培兴等无锡市领导,及我院副院长向勇等出席并听取了讲座。无锡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立人及北京大学软微学院理事长杨芙清院士在开讲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会后,叶朗院长与向勇副院长在无锡市相关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无锡市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无锡创新与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并在推进无锡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给予积极建议。

“北大讲堂—东林讲坛”将汇集多位北大名师的研究精华和学术成果,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性讲座,为北大无锡基地的学子和无锡市民提供了一个扩展视野、提高修养良好平台。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8:55:25 | 只看该作者
金沙讲坛国家地理大讲堂


    金沙讲坛国家地理大讲堂系列讲座第 1 期昨天(24 号)在成都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讲。曾 7 次赴南极考察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刘小汉,结合自己的考察经历,向市民讲述了南极这个充满神奇的冰雪世界。

    刘小汉长期从事构造地质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南极地质考察研究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是我国南极科学研究骨干之一,极地地质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他从 1984 年开始至今,先后 7 次赴南极考察。

    在讲座上,刘小汉介绍了南极的基本概况、自然资源、动物生活情况以及我国在南极考察中取得的各项科研成果。同时,他还结合自身的南极考察经历,与市民分享了自己在南极经历的趣事。“我去南极点的时候,我站在南极点,然后我原地转一圈就是环球一周,我在南极点找南方就找不着了,因为转一圈四周全是北。另外在南极点,一年时间有四个月极夜,四个月极昼,两个月的黄昏,两个月的黎明,当南极极夜快过去的时候天快亮了,你就觉得慢慢地朝霞出来了,大家都很高兴,有些摄影爱好者就使劲拍照,结果他发现这拍来拍去朝霞老在这不动。一直持续两个月。就一直是大白天了,不黑了,然后过了四个月后开始黄昏来了,又过两个月就开始进入黑夜。”


   据了解,金沙讲坛国家地理大讲堂系列讲座今后将固定在每月的第二周周日的下午 2 点半在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8:56:20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王立群做客龙源湖国际广场大讲堂,9月17日,由龙源湖国际广场主办的“龙源湖大讲堂”第五讲在焦作市政府会议报告厅隆重举行。

《龙源湖国际广场大讲堂》是新世界地产和龙源湖国际广场共同打造的高端精英专题系列讲座。自开办以来,就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著名教育学家周弘教授、金融学家郎咸平教授、易文化专家沈立博士、财经评论家水皮先生都曾做客龙源湖国际广场大讲堂,并掀起了巨大的思想浪潮,其反响之热烈程度令人始料未及。本次龙源湖国际广场大讲堂高端专题论坛,盛情邀约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先生即将做客龙源湖国际广场大讲堂,解读古今历史风云,笑谈当代社会热点。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人。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 出版有《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现代〈文选〉学史》《〈文选〉成书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龙源湖国际广场,是2009年焦作市重点工程项目,是新世界地产全新研发的高端城市综合体项目,它以国际视野运营城市,致力于重塑焦作城市人居版图,以气势磅礴的雄心壮志,为广大市民打造集生态精品住宅、商业购物、商务办公、餐饮休闲、文化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型复合新城。它不仅核心区位得天独厚,稀缺价值日益彰显,物业价值飙升指日可待;而且龙源湖畔的绝佳地段以及周边资源优势,规划、建筑、户型设计等均是焦作楼市的一次里程碑式超越。一期观湖高层即将绝版,二期洋房现正火爆热销中。

一部史记,包含了多少为人处世、经营之道?它对当代企业发展有何启迪?企业发展的解决之道在哪里?作为企业家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处境,做出理性而正确的发展决策?王立群先生在大讲堂现场为你一一精彩讲述。
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8:57:25 | 只看该作者
众多讲坛成市民“精神粮仓”:开坛布道 传播新知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吕绍刚    2010-05-13

  岭南大讲堂,东方讲坛,文津讲坛,金沙讲坛……方兴未艾的各类讲坛,成为各地公共文化服务的“城市教室”,市民的“精神大粮仓”

  今天,我们一起听讲座

  □开坛布道,传播新知,众多讲坛正成为市民“精神大粮仓”

  □讲坛现象,要放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背景下观察

  □应把“讲坛”当成事业来做,由专业团队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王府井。首都科学讲堂。中国工程院沈国舫院士正在为听众讲述“三峡水库蓄水不可能‘触发’汶川地震”;

  上海,赤峰路。东方讲坛。同济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裴钢以“21世纪生命科学:无尽的前沿”,给市民讲普及课。

  深圳,深圳图书馆。市民文化大讲堂。希望工程创始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为市民带来“玉树地震与慈善行动”的专门讲座。

  ……

  这只是上个周末各地众多讲坛开讲的一个缩影。

  目前,很多省区市均有重点品牌讲坛;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常设的讲坛、讲座活动;有的县城、社区,甚至农村,也设了形式多样的讲坛。这还不包括大学里的讲座活动。

  开坛布道,传播新知,蔚然大观,被许多听众亲切地称为“精神的大粮仓”。

  开门办讲座,名家学者听众云集

  11日,首都科学讲堂运营负责人曹晨辉,正忙着筹备下周的活动。这个周末,第十届全国科技周就要开幕了,他们考虑组织一些关于低碳生活的讲座。

  “从2007年起,科学讲堂已经不间断地举办了147期,都是公益性,开门办讲座是我们的宗旨。”他说。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长期举办的免费公益讲座,根据组织者的不同,大体可分三类:

  一类,是各级宣传部直接指导、参与的讲坛,比如,上海的东方讲坛、广东的岭南大讲坛、河北的燕赵讲坛、广西的八桂讲坛;

  一类,由各级协会、行业部门组织的,这之中,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比较多,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上海图书馆的图书馆讲座,陕西图书馆的陕西讲坛等。

  一类,是媒体等开设的讲坛。央视的百家讲坛,人民日报的文化讲坛,北京电视台的中华文明大讲堂、山东电视台的新杏坛等。

  从听众对象来看,大部分是面对最普通老百姓的,但也有一些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如北京大学的孑民(蔡元培)学术讲坛,武汉大学的珞珈讲坛,属侧重师生的大型学术讲堂;重庆的“三峡大讲坛”,以宣讲党的最新思想、理论为主,侧重党政干部,也兼顾市民。

  众多讲坛,几乎云集了中国当代最顶尖的科学家、学者、教授,也吸引了数百万的听众。

  “全国两院院士,我们已经请来了140多位,与普通市民面对面。”首都科学讲坛负责人、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对记者说,“听众热情非常高,几乎场场爆满,有老人,有小孩,有官员,有企业家。特别是看到很多人从郊区赶过来,我非常感动。”

  这样的场景,也出现在很多地方。比如,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几年来,现场听众达20万人次,媒体受众达数亿人次。

  学者出围墙,市民收获精神食粮

  “课程表贴在书房,好奇心回到胸膛,又是一个学生时代,喜气洋洋走进大讲堂……”深圳市民蒋开儒是市民文化大讲堂的铁杆粉丝,专门创作了一首歌——《走进大讲堂》,“市民文化大讲堂的形式,满足了市民的精神需求,真正为市民造福了。”他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表示,“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办讲坛,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传经布道,总体上说,是整个社会文化意识的进步。通过讲坛,总能部分达到传播高端文化、提升市民和干部素质的作用。”

  “看待讲坛现象,应该放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的背景下来观察。”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刘明华教授对记者说,从中央的政治局集体学习,到各级党委的学习中心组,再到各地文化、科技、社会讲坛,形成了一个通过讲坛、讲座学习的立体系统,让干部群众接受到最新研究成果,效果良好,值得肯定。

  专家们认为,讲坛的嘉宾大都长期呆在大学、科研院所,是丰富的智力资源。学者走上讲坛,也是学者走出校园围墙,走近公众的良性互动过程,既让群众了解科学家、学者们的工作,又能获取知识,丰富文化生活。

  一些听众也纷纷在各自的讲坛网站上留言:“大讲堂请来的大部分嘉宾都是博导,一进去,就感觉享受到了博士待遇。”“几乎每一场讲座我都去听了,收获很大,我感到现在自己说话的底气都很足了!口才也好了!也结交了很多朋友。”

  在一些地方,更把开设市民讲坛与追求城市人文形象联系起来。比如,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去年12月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通过大讲堂,探索出一种政府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式,开拓了一条高雅文化走向社会、走进市民生活的途径。”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说。

  讲坛生命力,关键在于可持续

  不过,随着各地论坛雨后春笋般兴起,一些讲演主题出现了同质化,“学术明星”成了“抢手货”,为了聚人气,吸眼球,甚至出现了故意“戏说”、“别解”、“新解”等现象,各种“大师”也鱼龙混杂。

  作家王蒙认为,媒体、市场的介入,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也会带来庸俗化与哗众取宠。“我们不那么崇拜脱离实际的故作高深,也确实看不起哗众取宠的浅薄平庸的夸夸其谈。”

  “一些组织策划的班子有时候不了解学术界的情况,请来的专家不能理论联系实际,所做的讲演缺乏针对性,甚至个别地方请去了具有严重思想立场问题的学者,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学者孔庆东表示,还有一些地方,拉来很多媒体进行夸张报道,华而不实,这对专家学者其实是一种不尊重。

  针对这些情况,王蒙表示,“生活之树长青,讲座讲坛的质量是不能忽视的,多数情况下,常常是与实践相联系的学问,才是深刻的、精彩的又是通俗的与易于接受的。”他主张积极地发展各种讲座、讲坛,同时开展应有的评议与比较,提倡学问家面向大众,但“同时不能降低对大众讲坛的要求与期待。”

  北京科协副主席周立军认为,讲坛兴盛是好事情,公众有需求,专家有热情,政府也很重视。但不需要一窝蜂。

  “许多讲坛的经费,都是政府拨款。上级给钱就办,不给钱,就让它自生自灭。”他说,现在的关键,是要把“讲坛”当成事业来做,要有专业的团队来运营,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 吕绍刚
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8:58:12 | 只看该作者
“晨报大讲堂”让您现场感受“百家讲坛”

--------------------------------------------------------------------------------

2007年04月20日



  晨报讯(记者 冯美琳)截至昨日17时,华商晨报黄马甲024-96128热线持续火爆,“晨报大讲堂”各种门票已所剩不多,一些精英人士和大学生不仅是为了听取管理经验,也是为了亲身感受王天有教授“百家讲坛”的魅力。
  提前尝鲜:亲身感受“百家讲坛”
  日前,央视十套热播栏目“百家讲坛”邀请王教授准备了主题为“明史拨乱”的节目,虽然目前播出时间待定,但很多之前听过王教授讲座的辽沈市民都打来电话:
  “我之前在北京听过一次王教授的演讲,很受启发,对于历史有了新的认识,认知水平有了提高,”市民张先生说,“后来听说王教授将他的演讲内容系统地归纳了一下,准备在‘百家讲坛’录播,我很期待,这次算是提前尝鲜了。”还有市民表示,去“晨报大讲堂”听演讲时,会专门找王天有教授签名,以示留念。
  一天讲座:浓缩200年历史精华
  昨日下午,记者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方面获悉,王天有教授的此次演讲将确立多角度多侧重的授课方式,将历史中蕴涵的管理精髓转化为实践中创新的源泉,将历史上的兴衰成败与现今的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参与者可以通过短短一天的讲座,学习200年的历史精华。
  一名北大学生这样评价王天有:作为中国百年名校中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王教授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位亲切和蔼、幽默风趣的良师益友型教师。他在学术方面的巨大贡献、对明清史的真知灼见,赢得了很多大学生朋友的青睐。
  “听王教授的报告,会让你深深地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不仅扩展了知识,而且稳定了自己的专业思想,获得了很大的收益。”接受采访的北大学生们说。
  本报黄马甲订票热线,提供上门送票服务,电话号码:024-96128,敬请关注。







(新闻来源:华商晨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8:59:18 | 只看该作者
河北廊坊团组织办了一个市民文化大讲堂。于丹来了,陶宏开来了,孙云晓来了,
之后还有孔庆东、纪连海、阎崇年、周思源、周国平、阎学通、金正昆……

廊坊人的“百家讲坛”为何也这么火


2007年08月01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在小时候,家长要在六岁之前对孩子说‘不’,不要打他不要骂他也不要讲道理,你复杂的言语在他耳中就是噪音,你应当搬个椅子坐在他面前。等到孩子十二三岁懂事的时候再开始说‘不’已经晚了,九岁以后孩子就敢离家出走。”7月21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和河北廊坊的广大市民面对面交流。

  李玫瑾是团廊坊市委主办的第33期“和谐廊坊·市民文化大讲堂”主讲人。

  从区位上看,廊坊是河北省距北京最近的地级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廊坊人对文化需求越来越迫切,许多市民希望能像北京人一样,听到高水平的专家讲座。

  2006年9月,团廊坊市委启动“和谐廊坊·市民文化大讲堂”,把专家讲座搬到廊坊来。时任团廊坊市委书记的薛永纯这样给大讲堂定位:它一定是社会化、项目化、实业化的发展思路,一定是免费的,邀请的专家起点要高,而且最好每周一期。

  经过多方联系,团廊坊市委充分依托团组织优势,联合廊坊电视台、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销售分公司共同举办廊坊市民文化大讲堂。

  3个月后,2006年12月2日,星期六,于丹带着《论语心得》走进廊坊,市民大讲堂正式开讲,讲座所在的大礼堂爆满。欣喜之余,一些市民担心文化大讲堂虎头蛇尾,办一期,停几期。

  团廊坊市委副书记侯贵松专门负责联系主讲人,他表示这是团市委最劳神的一项工作,为了定期开讲,他们动用了各种社会关系。每周侯贵松都要到北京接送专家。

  戒除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来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来了,孔庆东、纪连海、阎崇年、周思源、周国平、阎学通、金正昆等知名专家学者先后登上讲堂。

  从第15期开始,团廊坊市委组织了部分听众问卷调查,让市民写出想要听的主讲人。渐渐地,这种市民“点菜”、专家“下厨”、企业买单、社会受益的文化大讲堂成为廊坊市民周末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大餐,据统计,全市3万多人次到现场参与,近百万人次通过媒体收听、收看了讲座。

  今年68岁的王大妈是大讲堂的忠实听众,场场不落。一些重要的讲座,她都要拿着录音机录下来。她说:“那些健康养生内容的讲座是留着自己听,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讲座是录给儿孙们听的。”

  每周四下午,廊坊大方实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桑嗣童都要到市青少年宫为单位职工领讲座的门票,周六上午组织员工去听。通过听讲座,桑主席发现同事之间交流多了,共同话题多了。

  廊坊市市民文化大讲堂内容涉及青少年教育、老年保健、家庭理财、历史人文、法律、礼仪、励志、高考等。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因备受廊坊市民的欢迎,又第二次走进了大讲堂。

  目前,团廊坊市委正在策划讲堂进社区活动,尝试在主会场之外,将在大型社区附近设立分会场,内容包括家庭教育、健康教育、理财教育等方面内容,以使更多普通市民受益。(实习生揣杨永 记者许海涛)
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00:07 | 只看该作者
云岭大讲堂又开名家讲坛
中国作协副主席昨率先开讲 我省300人齐品人生与文化



    省内外知名专家将通过云岭大讲堂为我省送来精神食粮  本报记者  周明佳 摄


    本报讯 昨日,骤降的气温没能挡住人们追求新知的步伐。由云南省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云岭大讲堂·名家讲坛”正式鸣锣开讲。讲坛开启首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省委常委、昆明市市委书记仇和,先后登上讲台,为来自我省党政研究机构、科研院所、在昆本科院校,省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的副处级以上干部、副高以上的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州市宣传部长、州市社科联主席等300多人作了演讲。而今后,更多的省内外知名专家和领导也将陆续来到讲坛,带来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省社科联主席王义明主持了开讲仪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为讲坛开讲发来致辞。

    近几年来,省社科联组织社科学会共同推出了一系列人文社科讲座,举办了“云南思想道德讲坛”、“社会科学理论讲坛”、“先进文化论坛”、“云南国学讲坛”、“云南文史论坛”等活动,积极传播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理念,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为提升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把“云岭大讲堂”打造成我省社科工作的知名品牌,省社科联还开展了评选和奖励“云岭大讲堂优秀主讲人”活动。

    首日的讲座受到了听众们的广泛欢迎,丹增以《人生与文化》为题作的演讲和仇和以《新昆明建设的发展及其展望》作的演讲,赢得了满堂喝彩。未来几天,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名誉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央党校科社部原主任、教授赵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林,中央党校哲学部原主任、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辨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系统科学与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庞元正也将先后登上大讲坛。

    本报记者 陆敏 宋金艳

    ■ 相关新闻

    我省第三届社科学术年会今启幕

    本报讯 继“云岭大讲堂·名家讲坛”开讲后,云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今日将揭开帷幕。省内外专家将围绕“云南60年:理论与实践创新”这一主题,开展为期8天的学术讲座。记者从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获悉,今年的年会在部分州市也设了专场,有兴趣的市民可参与其中。

    云南省社科学术年会始办于2007年,旨在聚焦经典学术,推动学术创新,推出最新学术成果;展现学人风采,培育高水平人才;积极营造公正、开放、活跃、民主的学术氛围。

    本报记者 陆敏 宋金艳
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01:08 | 只看该作者
浙江文澜大讲坛——南官人文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九

                  



          从中西妇女观猛省《水浒传》与《红楼梦》


                           提   要

    《水浒传》《红楼梦》之类通俗小说在中国社会的影响远超过《四书》《五经》等中国文化经典,而对其评论长时期以来陷于概念眩惑的迷雾和魔障:说《水浒传》“诲盗”,《水浒传》“诲”出来的是改朝换代的皇帝,说《红楼梦》“诲淫”,《红楼梦》追求的是超现实的爱情;说《红楼梦》表现“新兴市民”,《红楼梦》中无豪迈雄伟的新兴市民;说《水浒传》表现“农民起义”,水浒梁山中竟然无一个真正的农民。以中西妇女观评论《水浒传》:对妇女的态度实际上反映一个社会一种文化的文明程度,对妇女的文明与否是区别文明与野蛮的标志。妇女的解放体现人的解放,妇女的婚恋自由才体现人的真正自由。《水浒传》中的李巧奴、阎婆惜、刘知寨夫人、潘巧云、扈三娘等女性的命运,值得猛然反省深刻反思。文化的反省体现一个民族重构新文化的勇气。爱之深所以责之切,责之切正是爱之深。让妇女从经济交易和政治机谋的殉葬品解放为独立的健美的自由的奔放的新女性!这是我们今天重读文学经典的领悟,也是时代赋予的崇高而艰难的使命。



主讲:张乘健 副教授

时间:2007年7月15日(周日)上午9:30

地点:老街九号(免费提供茶水、古街社区隔壁)

讲座咨询: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     82589621  82589603

讲座详情请登陆图书馆博客:http://blog.sina.com.cn/tzlqlib

主办:台州市路桥区委宣传部   台州市路桥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今日路桥》编辑部

承办: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欢迎加入南官人文大讲堂QQ群:39846719)

协办:《商都文化》编辑部  路桥区机关团委

支持: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移动路桥分公司  台州生活网

讲座期间将举办产生10位幸运听众的抽奖活动。奖品:价值50元的“清华同方全文期刊”检索充值卡和价值100元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会员检索卡,各5名。     

主讲简介:张乘健,中国红学会会员,《红学通史》特约哲学编委,国际中国哲学会通讯会员,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在温州大学、温州医学院讲授中国哲学、中国历史、佛教与中国文学、中西比较文学、红楼梦研究、古今中外诗歌鉴赏等课程。曾在《文学遗产》《文史》《吉林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十方》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出版《古代文学与宗教论集》《红楼梦与佛学》《杨贵妃秘史》等专著多种。论文《论墨子的兼》收入国家重点社科项目《中国墨学史》,论文《长恨歌与梅妃传》、《感怀鱼玄机》收入《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论著
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02:09 | 只看该作者
孙立群:《怎样走好人生路—漫谈先秦历史人物》
   
2007-10-31 文章来源:“和谐廊坊•市民文化大讲堂”工作室


     各位亲爱的廊坊的朋友们、同行们或知音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真的非常感谢诸位,因为天气不好,还来了这么多听者或者是朋友。大家能够到这里来,我觉得主要是真的了解我们市民大讲堂的意义。

     刚才我听候书记说今天已经是咱们这里47次讲座了,我听后非常惊讶,一年有52个星期,已经快一年已经接近圆满了。在国内密度这么大坚持这么长的大讲堂,我还真没有听说过。我们也到一些地方去,他们往往是不定期的,找到合适的主讲人就搞一次。说明咱们廊坊地区对文化的热爱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咱们的资源丰厚,可能有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处京、津之间,对各地的学者的信息量都掌握得很好。更重要的是咱们的热情,和我一起录制《百家讲坛》节目的老师告诉我,说廊坊特别好特别热情,这位老师就是马瑞芳老师,她也来过咱们这里。上次是《百家讲坛》总策划解如光来了,我们也是好朋友。这种资源别的地区不一定都有,大家有这种机会确实值得珍惜。

     我自己是在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工作,从事历史的教育和研究,在去年以前即2005年的时候我的生活还是很平静的,教书、写东西、看书,虽然比较寂寞,但我感觉比较充实。但2006年春节以后我的生活就有些变化,主要就是上星期到廊坊来的谢老师带编导到南开大学找主讲人,戏称要搞海选,南开大学老师很多,他们在各系挑选,而各系都挺支持他们都推荐老师让他们选,他们选人不是像超女那种才艺比赛,他们和你聊天,聊天时摄像机就对着你,不知不觉就录下来了,有兴趣就让你多讲几次。我当时也是在无意之中,我们的工作很忙不是必须参加这种活动,系里让去我就去了,结果后来说我选中了,我就去了中央电视台,去了以后感觉很不容易,为什么我知道不容易呢?我讲了几次他们都不满意,他们自己给我做了一个定位,说我讲的东西要和别人不一样。什么时候我把过程都知道了呢?就是今年五月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搞签售,《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魏先生和北京的媒体见面,他说“孙老师在我们那儿是三上三下”,他说第一次我讲完自己觉得挺好他们不认为好,确实第一次我是自己精心准备的稿,一下台他们就说我是在做学术报告,我听后感觉被浇了一盆冷水,说明我对《百家讲坛》一点不了解。第二次讲后他们说枝蔓太多,经过两次讲座后,制片人告诉编导删去不太重要的枝蔓,不然我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把不重要的东西删去之后,感觉还行,而且还真不错,这说明什么呀?说明在学校上课和到媒体讲是两个不同的环境,不是课堂搬家,我在大学讲了三十多年课了,我觉得没有问题,我们的大学是综合性的是文科的,讲起课来容易把课堂内容引出去,说句好听的是旁征博引,挡学生说就是走到别的地方去了,就是枝蔓很多,大学上课的宽度得有,不是中学按照教科书讲。到了中央电视台就不行,有限的时间讲人物、事件,原则上按线索走,枝蔓太多就不行了。后来我悟出来了,改变了原来的讲法,就成功了,今年五月三十一日北京《新京报》的记者采访了我一次,问得很细,整整登了一版,题目就叫《孙立群小火慢热像马三立的相声》,开始我讲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太松散没有兴奋点没有上来就把大家吸引住的感觉,我自己也说我不是马上就火爆的,得逐渐听几次。后来他们听出来了,就有这种说法了。其实最早听出来的是易中天易先生,我去年这个时候播吕布韦的时候讲到第二集,那时候我还不认识易中天,十月三十一日他就在他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为孙立群喝彩》,我当时比较惊讶,易先生真有眼力,当时就感觉孙立群是有风格的,所以写了这篇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找易中天的博客看一下。去年十月份易中天写过两篇文章,第一篇是《为于丹喝彩》,第二篇文章就是给我写的。内容我就不好说了,因为我一说大家会说孙立群自我炒作,当然肯定很高。但虽然易中天肯定了了,《百家讲坛》还有的老师认为我不行,马瑞芳老师马上给易中天发一封短信说“我看孙立群不行,像老裤腰”,老裤腰的意思就是很松,易中天马上回了一封信说“你再看”,马老师再看就不说我是老裤腰了。后来易中天正好到天津,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同行的知音非常难得,尤其思想观念、性格接近的,容易成为好朋友。马老师今年五月份写了一本书《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共写了九个人,我也是其中之一。

     《百家讲坛》火了几年了,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关注。比如上个月九月十八日在央视开了一个学术会,名字起做《百家讲坛战略品牌发展研讨会》,我们二十几个人都去了,研究《百家讲坛》下一步怎么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关注使《百家讲坛》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批示“要把《百冢讲坛》做大做博,贴近百姓生活”,这是很重要的指示。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指示“《百家讲坛》要讲民族发展史要讲民族创造史”,所以《百家讲坛》命名要讲红色经典,审查非常严格。政治上的敏感度不像古代,到目前能够播出的不算太多,今年五月播的是《红旗渠》,今年八月份播的是《杨子荣》,国庆节播的是《焦裕禄》,这几个节目都是千锤百炼的。引起重视的《长征》录了十集,倾注的力量很大,但没有通过,这种重大政治题材审查非常严格,涉及到现代史的人物、事件的评价。虽然很难,但央视说一定要搞,还说了《红色经典》占百家讲坛节目的百分之多少,高度关注引起的纠纷或问题或争鸣就非常大。

     昨天晚上我到了北京,在北京凤凰卫视做了一个节目,凤凰卫视大部分节目是在北京做的,就谈现在《百家讲坛》后揿起的国学热,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国学热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北京有一所大学像国务院学术办申请把国学作为一级学科要授国学学位,也许大家不太注意和了解,这在学术界在高校引起很大震动。昨天录制节目就是辩论这件事,请了好几位学者,彼此都不认识,在台下时也没有切磋,上去就说,我感觉确实就是真的,不像有的节目事前就对好台词了。大家发现观点对立得十分尖锐,但学者又十分平和,主持人胡一苦说以前辩论到面红耳赤,甚至站起来,昨天还不错,虽然对立,但风度没有破坏,他觉得非常满意。现在中国的老百姓包括在座的朋友们似乎都意识到我们有一种追寻文化的记忆,有一种文化回归的感觉,现实生活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太多了,有人浮躁有人悲观,我们如何对待现实中的问题,比如贫富差别比如现实中的一些东西,历史上是怎么样对待这个问题的?那些人们是怎么样走自己的人生路的?《百家讲坛》在一部分节目中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就是告诉人们在当今的环境下如何保持自己的心态,于丹常说的几个字是“从容、淡定”,就是要保持内心的清静,这是很重要也是很现实的。

     去年我讲了几个人,一个是战国到秦朝的吕不韦,一个是春秋战国之季的范蠡,我认为这些节目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我不能自己在中央电视台在学校里面和认识我的人说我的节目很有意义,那有些自吹自擂,所以让听众去评价。大家知道今年正月初一开始播的是于丹的庄子心得,一共七集一直播到正月初八,当时是春节,很多人都放假,收视率最高。从初八开始播吕不韦和李斯,吕不韦是重播李斯是新播,当时两会要召开,我又赶上元宵节,我感觉央视这种安排应当有他的用意。后来到北京我问编导初一到初七播于丹的庄子心得最合乎现代人的需要,大家感觉受到很大安慰。到初八就播我讲的两个动乱份子,这两个人没有得到好死,把秦朝社会都搞乱了。我问编导什么意思,编导说播于丹的庄子心得就是要对和谐社会做一点贡献,平和人们的心态,播吕不韦李斯具有警示作用。我心里怯喜,但没有表露出来,我心里知道央视的思路和用意与我完全和拍,央视作这个节目播这个节目是有用意的,从吕不韦、李斯到范蠡,他们的所作所为、价值观、人生观和他们人生的结局距我们并不遥远,古往今来做人的道理是一个,要么做一个君子要么做一个小人要么做一个对社会做过贡献又背叛自己走向人生反面的人,这种人在历史上不计其数。要走好人生路你应当怎么样去做?把这几个人拿出来做一个比较做一个鉴别,评心而论,我自己都感到震憾。没有到《百家讲坛》讲时看得方方面面那么多,必须多看,我发现在现代社会应该反思历史研究历史人物,除了那些风云人物,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秦皇汉武、朱元璋、康熙,更和我们生活接近的不是帝王将相,帝王相将离我们太遥远了,更和我们接近的是那些做具体事的人,这些人起步的时候就是平常人,只是后来随着他们能量的释放潜能的发挥,他们逐渐变成了我们说的能够进入正史的人物。大家知道古代写书很难,司马迁那个时代没有纸,要把字写在竹片上,写完之后捆上成一卷一卷的,所以那时惜字如金。他要写谁、要把谁写到什么程度都是三思而行的,我们在《史记》里读到了吕不韦列传、李期列传,还有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传记里面写经济史的写到了范蠡。凡是《史记》要写的人物一定是有影响的是司马迁对他有特殊看法的,现在我们看这几个人物,对我们今天的人应该说很有震憾力。

     我想具体说一下我感觉到他们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一定意义上讲他们都成功了,而且都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是当时全社会瞩目的人物,对社会对历史都作出杰出贡献,这是他们能够入司马迁笔下的最主要原因。如果没有贡献是不值得一提的人,司马迁绝对不会写。他们有很多个人的东西,这三个人中有两个人没有走好人生的后半程,是在最辉煌的时候跌下来了,人没有走好人生的后半程或者说没有保持晚节,在今天大家所见所知的太多了,比如昔日的劳动模范、英雄后来变成阶下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委员跌下来,道理都是一个,就是没有走好自己关键的几步,而吕不韦、李斯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还原到他们年轻的时候,会发现这几个人之所以有自己的光辉成功,他们都有自己的志向,我们常说青年人不立志不能成材,但是立什么样的志要因人而异。我们今天也是这样,不是想干什么都能梦想成真,没有那么容易,如果都能梦想成真做个梦就都发财了。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实际能量,定位一个恰如其分能够操作的能够到达的目标。我们现在如果攀比,别人怎么有那么多钱,越比心里越浮躁,我们常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但也不是说不比,心里要有个定数,要知道如何做能够成功的地方。

     吕不韦和李斯就不一样,在一般人看来,可能觉得吕不韦很低下,因为他绯闻缠身、谜团很多,其实还原一下看这个人,会发现这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是从战国到秦这个阶段中最有目标的人,而且不光有目标,还敢想敢干。吕不韦生于商人之家,他的父亲是经商能手,《史记》记载吕不韦的父亲家产万金,形容非常富有,他父亲到底是怎么富的,《史记》中没有说。吕不韦也经商,在他父亲的熏陶下他也有一套经商的本领,《史记》说吕布韦“贩贱卖贵,家富千金”,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搞长途贩运,这种商人在古代非常多,因为各地经济水平不一样需求不一样,战国时期贩运是非常多的,但经营不久就家富千金表示吕不韦年轻且聪明,如果他继续经商成为大富翁肯定没有问题,但他到邯郸突然决定不经商了要从政,吕不韦的志向是弃商从政,为什么他要弃商从政呢?他看到商人只富不贵,只有钱但社会地位不行,战国时各国对商人的态度不一样,有的国家重农抑商,使得商人可以发财但受到很大限制,在社会上没有地位。那时候商人是很冤枉的,一方面为社会做了贡献,但很多王朝压抑商人,我国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慢与此有关。秦朝、汉朝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秦始皇规定发现商人就像对待罪人一样,把秦朝的政策放大到全国,抓苦役兴修工程就抓这些商人,汉朝也规定商人不许骑马不许穿丝绸衣服,吕不韦感觉自己不能经商要从政,既贵且富。这是吕不韦的志向,那么如何弃商从政呢?吕不韦独出心裁,他想定立国君,所以我说吕不韦是古往今来敢想敢干的第一人,我们在央视讲的时候串词说“他是敢想敢干的人,他是用金钱改变历史进程的第一人”,在这一点上,大家知道每个人都有志向,但吕不韦的志向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他有算计有谋略,他看到秦国王室的公子异人在邯郸当人质很委屈很无奈,人质是战国时的抵押品,如果秦国背信弃义发动战争,会先杀掉人质。吕不韦要用异人做赌注用他来达到目的,吕不韦说“此奇货可居也”,吕不韦是商人的价值观,拿异人当商品来投机。为了验证这样做行不行,吕不韦回老家见父亲,和父亲探讨这件事。这在《战国策》有记载,吕布韦问父亲“耕田之利几倍?”父亲说十倍,他又问“珠宝之赢几倍?”父亲说百倍,经商比种地要富,他又问父亲“定立国君几倍?”父亲真不知道了,他父亲是个大商人,很明白利的概念,但无法回答,说“无数”,意思是“你干吧,这个玩儿成了那就可以得天下了”。吕不韦接着说“我现在辛苦干事业,只能得到温饱,但如果我定立国君成功,不仅自己荣华富贵还可以泽及后代。”他告别父亲回到邯郸开始运作这件事。吕不韦的志向可以说是心比天高,胃口极大,一般人很难实现,甚至连做梦都做不到。吕不韦就敢说自己可以定位国君,他身上有商人的气质,他有这个能力,他的能力起自于他对社会的关注。照一般人理解,他要活动的国家是秦国,秦国是一个经过商殃变法走上了法家治国的国家,法家治国的特点是“奖励耕战,严刑竣法”。老百姓心里就两件事,要么好好种地要么上战场杀敌人,上学学法律,在法家眼里对老百姓就要看得紧管得紧,对他们要严刑竣法,秦国这种治国方针极其稳固了秦国的政权,把老百姓武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把老百姓的思想都抽空了,要么种地要么打仗,前提是守法。秦国老百姓后来都被管成除了种地彼此的用语都很简单,现在夫妻二人丈夫出去上班离开家门时互道再见,秦国人丈夫离开家妻子送丈夫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要好好守法失法逆令你亡我亡”。老百姓怕政权,也从潜意识中感觉到家庭平安就得听政府的。我讲这个例子,和大家分析吕不韦从邯郸竟敢带着重金,他拿出五百金买礼物到秦国运作这件事。秦国严刑竣法,公开的行贿受贿,谁敢呀?为何别人不敢吕不韦敢?而且他竟然成功了,这就是吕不韦超出别人的地方。我是这样分析的,吕不韦是商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在经商过程中在和人的接触过程中他可能知道虽然国家法律很严老百姓都服贴但上层其实不受法律的制裁,而他们说话就是法律,也许吕不韦不知道当时是人制社会专制社会是中世纪的落后的社会,他也许不懂,但他从直觉上感觉到要拿下社会的关键人物,要拿下管事的人物就能成功,民主、法律都是假的,法律对下不对上、治民不治官,吕不韦可能没有这个判断,但直觉感觉拿下秦国最重要的人这件事就成了。他说动的关键人物是个女子是华阳夫人,华阳夫人的丈夫是安国君是秦国的老太子,异人就是安国君的儿子,华阳夫人虽然特别美貌但没有儿子,吕不韦让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干儿子,让华阳夫人说动安国君立异人为太子。吕不韦买动华阳夫人的弟弟说通华阳夫人的姐姐,一块对华阳夫人做工作,华阳夫人同意了。吕不韦四两播千斤,他知道无法接触到华阳夫人,就从外围说动华阳夫人的姐姐弟弟,让他们一起说动华阳夫人,可以看出吕不韦的聪明度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胆量之大办事之周到。他运作这件事非常冒险,不可知的事情非常多,但他一下子就成功了。异人被立为太子,安国君死了之后当了国王,可以看出吕不韦非常不一般,异人能够不感谢他吗?异人在当了国王以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享受十万户的租税,丞相是官文信侯是爵,享受十万户的租税与爵是对应的,官爵禄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在秦国都很少见,吕不韦当初立的志向成功了。

     在这个过程中,异人当了三年国王就死去了,即位的就是异人的儿子赢政即秦始皇。赢政即位时十三岁,按照规定不能亲政,吕不韦辅佐赢政九年,吕不韦在秦国把持朝政应当在十二、三年左右,这期间展示了吕不韦的才华,因为他把秦国的朝政和国事都向前向上发展,不因为他辅政国家就衰败了。这个时间正是秦国灭六国最关键的时刻,秦国已经远远强于六国,但如果不慎秦国内部出现问题就难说了,吕不韦保持了秦国强劲的势头,造成六国一听到秦国可以说是谈秦色变,一个国家根本没有办法和秦国抗衡。公元前230年以后秦始皇势如破竹,十年打败六国,不能全部归功于吕不韦,但知道他是有政治才能有充足谋略的人。

     吕不韦不是一般的人,他能够超越一般人思考问题有远见,在他执政期间请了一批文人门客,大家集体写了一部书叫《吕氏春秋》。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不好给它定位,因为这部书里面包括了战国各家思想。中国古代到了汉代把战国思想给定位究竟有多少家?汉书上说有十家,在这十家里面有儒、道、法、小说、杂等,《吕氏春秋》被放入杂家,是各家思想的汇合,这部书很长时间不受重视,近些年在咱们挖掘祖国文化的时候发现这部书价值很大。战国的主要学派,到汉朝董仲书献策独尊儒术,儒术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一代代传承,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但这个儒家思想已经不是孔孟之儒,而是汉以后不断加入新东西的儒,里面有道家法家有阴阳有迷信神学。而《吕氏春秋》本身就是杂,可惜因为吕不韦出事因为他的失败,后来当皇帝的赢政不看《吕氏春秋》,这使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就没有受到《吕氏春秋》的影响,吕不韦派人写这本书是想告诉赢政执政时要看这本书,他知道自己有一天会从政坛上退下来。他在赢政亲政以前写成了这部书,把书挂在城门上,这边挂着他的书这边放着一大堆金子,告诉谁能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哪部书没有几个错字呀?但挂了好几天,没有一个人敢改一个字没有人得到千金,是这部书无可挑剔吗?不是,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没有人敢改。这是吕不韦意料之中的,他知道自己权势很大。还有一个含义是告诉赢政这部书没有人敢改说明是无可挑剔的,你当政时要好好看。吕不韦用心良苦,目的很明确,可惜他自己走错了一步,导致赢政上台不看他的书,这部书被列为杂家,很长时间不受重视,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就是社会的主流思想主导思想。大家都尊儒术以后,从官方到学者到民间儒术很有影响,对儒术的评价是另外一个问题。

     吕不韦因个人问题导致中国历史发生微妙的变化,吕不韦犯了几个错误,从超一流的政治家一下跌到深谷。第一件错事也是吕不韦失事的最关键的事是为情所扰为情所困,为爱情献身殉难的事太多了,有的让我们感觉非常悲伤,但唯独吕不韦的为情让我们觉得不值得觉得因小失大一叶障目,但这个错误一下把他摔到千古深渊。吕不韦当年在邯郸为了让异人当皇帝成功,把和他一起同居的女子赵姬给了异人,传说给异人的时候吕不韦已经让赵姬怀孕,赵姬和异人走了,后来生了一个孩子就是赢政,所以对赢政是吕不韦的后代还是异人的后代争议很大,我去年讲了以后引起风波也是这件事。凭心而论,秦始皇的妈妈是真的,赢政肯定是赵姬生的,但他的父亲是谁?两千多年以前的事很难说清,是存疑的,大家可以说赢政的父亲是吕不韦也可以说不是,要闹清楚不好办,我们先不说这件事了。赵姬和异人走了,赵姬生了赢政,异人当了三年皇帝死了,赵姬年龄不大,吕不韦进朝当了丞相,赢政年龄还小,吕不韦思想上的一根弦即理智放松了,大摇大摆进入后宫和赵姬旧情复燃。《史记》记载的很清楚,司马迁说了这样一句话“史皇意壮,而太后淫不止”,告诉我们吕不韦可危险了,赢政十七八岁,吕不韦还在后宫流连忘返,赵姬是一个思想情绪不高的人,她离不开吕不韦,可吕不韦在这个时候为何还不止步呢?吕不韦后来也意识到了,突然感觉到不能再去后宫了,满朝的大臣以及赢政都看着他呢。他意识到要出来,说明他还有一点自制性,但他又犯了第二个错误,他引进了一个“大阴人”,他觉得自己要对得起赵姬,他走了赵姬不能太寂寞,又给赵姬找了一个男人,“大阴人”是性功能极其强大的人,他到了后宫想取代吕不韦想取代赵姬身边的真空,这是吕不韦一错再错,一错是不能旧情复燃,二错是不能引进这个人。司马迁写的《史记》好像责任在赵太后,吕不韦在邯郸策划把赵姬给异人时是否有默契?两个人没有完全变成路人,赵姬是绝美的一个女子,异人得到她后心满意足,吕不韦能舍得她吗?在异人没来以前,吕不韦和赵姬策划时是否说过什么呀?我们做一点推论,可能吕不韦对赵姬说“你和艺人走吧,到了那儿等他爸爸死了你就可以当皇后了,然后你可以当皇太后”。赵姬可能就答应了,但对吕不韦恋恋不舍,一定要说“我走了,我想你怎么办我寂寞了怎么办?”吕不韦一定会说“你走吧,你想我了就告诉我”。这些推论是从人物性格说的,《史记》中好多性格评议是司马迁根据人物、情节写出来的,大家读《史记》会发现有好多两个人对话有好多内心读白,司马迁看见了吗?历史允许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做一点推论。赵姬和吕不韦不清不白应该是有背景的,但不明智是导致吕不韦犯错误的最根本原因。吕不韦觉得对得起赵姬了,又给赵姬找了个男人,但这个人是个小人,他是以宦官的身份入宫的,但他入宫后赵姬生了两个儿子。他还有野心,对赵姬说“等赢政死了立咱们的儿子为皇帝”,赢政二十多岁怎么会死呢?他想杀掉赢政想独揽大权,赢政二十二岁亲政,吕不韦把大印交给赢政,意味着赢政以后独揽大权,就在那天“大阴人”在宫中政变。是乱还是制止叛乱?吕不韦面临着最关键的考验,他又犯了第三个错误,当叛乱的消息传来,朝廷决定如何办的时候,作为丞相作为政父作为和赢政有非常关系的吕不韦一言不发,商人见对自己不利时不说,当时如果吕不韦旗帜鲜明请命率兵返叛,也许赢政会对吕不韦改变看法,两个人的关系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吕不韦失职了甚至渎职了,赢政亲自下令派另外的人官员平定,对叛乱者实行酷行即车裂。这场事件平定后,吕不韦面临着该受到惩处了,《史记》记载得很清楚,赢政面对这样失职做这样对不起他事情的吕不韦犹豫再三,按照赢政的脾气绝对不能留,国君杀一个犯罪的大臣并不难,但赢政念其功大感觉吕不韦还不能杀,赢政还有另外的想法,看到一些大臣给求情决定不杀吕不韦,但认为吕不韦在咸阳是不稳定因素,于是赢政做了两个决定,免除吕不韦丞相的职务,等于在政治上给解除了职务,让吕不韦离开咸阳回到洛阳,洛阳是吕不韦的封地有十万户租税。吕不韦回到洛阳又犯了第四个错误,就是他到洛阳后应该低调做人闭门思过做一般人过一般人的生活,他能做到,如果他这样做了,赢政不会对他有任何想法,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太微妙了。但吕不韦又不明智了,因为他名气很大,六国的使者、门客不断到他那去和他聊天叙旧谈问题,每天高朋满座酒席不断热热闹闹,消息传到赢政处,赢政感觉不行,再三考虑决定给吕不韦一封信,赢政作为国王对一个大臣还用得着写封信吗?派人告诉他赐死就解决了,微妙之处再次显示。赢政在信中说“你于秦有何功,封为文信侯?你于秦有何亲,封为政父?”意思是你吕不韦可对秦没有功,我封你白封了。你吕不韦于秦有何亲称为政父,你和我没有亲情关系称什么政父呀,你既无功又无亲,我命令你全家迁到四川。大家想这封信有没有文章可做,说吕不韦无功不是事实,说他无亲其实把赢政内心的各种想法给否定了,或者正话反说,其实吕不韦既有功又有亲,赢政在极度的愤怒之中想否认这个事实。吕不韦看到这封信感觉自己的一切全完了,想了想是走还是不走,觉得走也是死不走祸也越来越大,所以不久就喝下毒酒自杀了。

     吕不韦之死给我们很多思考,这么精明的一个政治家聪明的一个商人,因为在赵姬问题上的错误,不知道用有效的办法纠正自己的过错,一错再错,酿成终身大错。前半生的辉煌晚年的悲哀,看起来是吕不韦一个人的事,但是有典型意义。

     李斯和吕不韦是同时代的人,李斯比吕不韦年轻,一前一后在秦国担任丞相,是秦国政坛上两个耀眼的明星。如果没有他们,秦国的政治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李斯几乎也像吕不韦一样在他的后半程走上了不归路走上了自己的反面,李斯和吕不韦又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志向,李斯的志向也是要做高人一头的人,但李斯没有吕不韦政治上的投机,李斯只是想做富贵的人想改变自己的面貌。李斯是穷人家的孩子,这种志向是对的,没有人愿意永远贫穷,但李斯立志向也出了问题,就像吕不韦立志想定立国君用商人的角度做评判,司马迁用十五个字介绍李斯,马上引出一个经典的故事就是仓鼠一叹的故事,李斯到厕所看到有老鼠又脏又臭在找吃的看到有人来就跑,到仓库看到高高的粮仓上面有老鼠在上面大摇大摆吃粮食,这些老鼠在高处很安全可以吃得东西又很多。李斯想同样是老鼠,一个在厕所一个在仓库,厕所的老鼠那样狼狈仓库的老鼠却那么舒坦,李斯说“人之贤与不屑,必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他的人生观,就是全凭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仓鼠在高高的粮仓上面厕鼠在厕所里,人也是一样,我如果得到荣华富贵就像仓鼠一样,李斯的志向就是要做仓鼠要荣华富贵。从表达看没有问题,但问题是他用老鼠做比喻。他一生就抱定了这个信心,我要不荣华富贵我就没有出息,这就潜伏着威胁,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平静静的生活,真正实现荣华富贵的人非常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李斯抱定这个信心,要不择手段得到而且要保住它,他把自己定位太高,内心深处的私心太重。但他和吕不韦不一样,吕不韦有钱,李斯没有,他决定拜师求艺,拿真本领换得荣华富贵。他离开家乡拜到儒学大师旬子门下,学的是帝王之术,就是帮助君主治国的本领。旬子非常器重他非常关注他,他告别老师时说了一番话是仓鼠一叹的进一步表白,他说老师我要走了我和您讲“垢莫慎于悲贱”,人生的最大污点也没有悲贱大,人生的悲哀没有比穷困大,我要离开您求得我的事业,可以看出李斯想富贵的心态是多么强烈。汉朝有些材料证明旬子对李斯心怀担忧,当李斯离开以后旬子好几天没有吃饭,他心里不安,他觉得李斯抱着这个心态去从政去做自己的事业有不策之祸,旬子能看到人生观价值观的不足之处,太强烈的追求荣华富贵未必是好事。李斯由于学得了旬子的真本领,又抱定事业成功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先在吕不韦处当助手,很快受到吕不韦的赏识,后来又得到赢政的重视,李斯做到丞相是一步一个脚印,凭借自己的本领一步步升迁。李斯的政治经验、素养、谋略要强于吕不韦,他的后劲更足。李斯确实展示了他的才华,他的才华是吕不韦比不了的,非常细致非常周到,且是全才人物。纵观秦国历史,在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制定各项制度的过程中,李斯绝对不可以绕过去,李斯对秦的帮助最大建术最多。从秦国到秦朝,国家的大政方针包括制度的建立措施的推行发动的战争都有李斯的功劳,我们讲到秦朝时常常讲的政治军事法律郡县官僚制度都是李斯制订的,在《史记》写得清楚清楚,李斯是个文学家,大家在中学语文课本学过李斯的《谏逐客书》,这篇文章成为中学教学的经典。鲁迅在写汉文学史纲时说法家的文章不好看,唯独李斯的文章好,如果要说秦朝谁是文学家那就是李斯。在鲁迅眼里李斯是文学家。李斯的字写得也好,大家读中国书法史,李斯是我国有名有姓的第一个书法家。秦统一中国后用小椽做文字,李斯写了范本,他和秦始皇巡游时刻石都是李斯写的,石刻上的文字是李斯写的。李斯还是秦始皇陵的设计者,秦始皇陵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可能也是最大的,秦始皇十三岁当皇帝就开始修陵墓,共修了三十七年还没有修完,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死得很突然,死后草草下葬,所以墓到最后很草率。但墓的规模创了古今中外王陵的记录,现在限于财力物力科技能力还不能挖,但从李斯给秦始皇上书可以知道墓已经把地下都挖空了。秦始皇是很矛盾的人,他一直在修墓,却又怕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李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帮助了秦始皇,秦始皇对李斯非常敬重,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两个人还结成了儿女亲家。对李斯来讲,人生的辉煌富贵都达到了,这是在公元前221秦统一中国后的那几年之中。

     这个时候李斯的心态应当是心满意足,看到厕鼠的感慨已经被荣华富贵所取代。这时李斯的大儿子从外地回家探亲,大宴亲朋,《史记》记载那次宴会他家门口的车数以千计,可能会有些夸大。宴会进行的灯火辉煌,李斯在人们庆贺的时候出家门看,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内心独白,这可能是司马迁根据他的性格、命运说的“唉呀,我的老师说过,勿近大胜。”李斯聪明,知道月圆则亏,人在最鼎盛的时候要注意勿近大胜,他本是皇帝重视提拔成为人臣之极。然后他又说了一句“胜极则衰”,他已经知道事情会有变化的,但是怎么变他不知道,他以后的归宿在哪他可不知道。李斯朦胧感觉到要做新的决断,从个人的成功讲已经没有问题了,但再向前走还是怎么办,他没有主意了。你们如果站在李斯身边会怎么告诉他?如果是我可能会劝他退居二线,当时李斯已经接近七十岁了,如果这样见好就收自己回家,可以说是圆满的人生幸福的晚年。但司马迁写到这有点悲哀有点无奈,李斯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了,他可能意识到老了已经到头了,要真正明智的自己退下来多好,可他仍然在第一线顶着,要保住荣华富贵,于是他的政见、正直不见了,变得迎合。公元前213年、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焚书是李斯的建议,是李斯把秦始皇给闹迷糊了,本来不大的事却变成全国烧书,这是对文化的毁灭。说得做得好像很坚决,但效果是他意料不到的,那就是激起了社会愤怒。第二年秦始皇坑儒,堂堂的丞相李斯没有说一句话。秦始皇荒唐暴虐,丞相应当劝皇帝但他没有说话,李斯失职、渎职。秦始皇当时已经利令智昏,头脑发热,他被仙士给骗了,一直没有得到长生不老药,变得非常暴怒。李斯变得非常乖巧非常圆滑,再没有像当年写《谏逐客书》那样仗义执言的东西。这种心态作为政治的高官在政治的第一线能保全吗?秦始皇死后李斯的防线终于被冲破了,赵高要发动政变,李斯做了一件最荒唐的事,赵高和李斯是不可比的,李斯是丞相,赵高是中车辅令,赵高居然说要立胡亥杀扶劳,如果李斯是政治家是君子是清醒的智者,他有办法,李斯有权力有能力,从他的职责从他自身承担的责任看他完全有必要阻止赵高,而事实情况是这样超强的政治家在赵高的威胁下唯唯诺诺,他也先骂了赵高几句,但赵高软磨硬泡,李斯彻底溃败了,他自己还搞不清楚,人可能在特殊情况下会有想守住富贵的打算,在关键时刻容易暴露人的内心私欲,李斯以为和赵高这样干了会保住荣华富贵。当赵高政变成功后杀了扶苏杀了蒙恬蒙毅秦二世的兄弟姐妹,屠刀举到李斯头上,李斯无计可施。当时他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变成小人,竟然写了一封上书,告诉皇帝对老百姓要严加镇压不能给老百姓好处,他已经是助纣为虐了,但赵高没有饶他,给他定了谋反罪,李斯不承认,严刑拷打后李斯承受不住画了押,对李斯用了中国古代最严重的惩罚,具五刑后拉到咸阳腰斩。李斯之死让人感觉太残酷了,当把李斯押出牢房,李斯和他的二儿子奔赴刑场时,当时他的大儿子已经死了,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李斯突然明白了,他说“孩子呀,我现在多想回到上蔡咱们的老家,出上蔡城东门牵着小黄狗去追逐野兔呀”,他突然想到了老百姓的生活,这时已经晚了,两个人抱头痛哭。所谓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往往是过眼烟云,李斯得到后给他带来了什么呢?当他理性的底线被冲破后,他变成了小人。他一生追求荣华富贵,但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他成了一个罪人。人生平平淡淡才是真。李斯在司马迁笔下立起来了,这就是在物欲面前在利益面前没有站住阵脚,后来司马迁在文章最后给李斯做了一个评价,非常深刻,说李斯如果论功劳不比周初的周公差,李斯也做了这种事业也很伟大,但李斯名声为何没有周公好呢?因为他太奉承,太想保全自己却把自己葬送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理想,但志向、理想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定要以君子的心态去打造自己,不要私欲太强,从吕不韦为情所扰从李斯为富贵所扰,其警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要说的第三个人物范蠡恰恰弥补了这两个人的错误,范蠡几乎无可挑剔,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人才之一,但恰恰没有给范蠡立单独的传,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列进古代王朝宣传的楷模之中,诸葛亮、岳飞、关羽都被宣扬,因为范蠡不太符合古代君主对臣子的要求,过去君王都要求臣子要忠要义无反顾,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蠡帮助勾贱复国后就离开过自己的好日子去了,在古代给范蠡的评价是一个谋略家,只是看到范蠡的一面没有看到他的全部,他是最值得挖掘的古代的智者,甚至可以说在某一方面是圣者。南阳是范蠡的老家,南阳人把范蠡作为家乡的四个圣人之一,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科圣张衡,我们觉得这是南阳的骄傲,但是我们现在看范蠡是全面的。范蠡不光是经商,我们现在在《史记》中看到的是范蠡经商,结合其他材料可以发现这个人的思想很有一套自己的定向,非常有现代意义。古代人的思想有时代的局限性,今天肯定范蠡是因为可以用现代的理念去解读他。指导范蠡一生从政、经商的思想是六个字:持赢、定清、节制。持赢就是使发展势头不断向前,劲可鼓不可衰不可卸,搞事业搞建设需要的是一鼓作气需要的是再接再厉。我们提倡的坚持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是讲的全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人物,这是现代科学的,但范蠡在古代就有这种思想很可贵。定清,范蠡在主张发展的同时又非常清醒,改正不安定不好的那一面,要拨乱反正,要纠正发展中的不足,在我们搞事业在今天我们搞建设的时候也在不断改正,要保持清醒,不是一窝风大干快上。节制,办事有节制一步一个脚印。三者是互相关联的,讲发展、改正不足、脚踏实地,用来做他的事业是这个思想做主的。我们现在看,今天我们讲最现代的我们的时尚名词是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全有必要借鉴范蠡的思想。

     范蠡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这个人有治国的愿望也有自己的理想,他是儒道护五行的,他一方面从政不忘记主体人格,不把一切都拿出来,而是恰到好处,我们常常说忠臣是一无反顾为了君主献出生命也在所辞,从个人的人生道路来讲,做这种无谓的牺牲为君主奉献一切大可不必。古代的政治之争没有什么正义之分,就是权势,为了权势之争牺牲自己是不值得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贱复国时就察颜观色寻找成功后的去路,他发现勾贱这个人不怎么样,决定离开他,他给文仲写信告诉他“飞鸟尽,良工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贱可以患难但不可以常乐,子何不去?”开国君主杀大臣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开国功臣帮助他成就天下功高,能量都很大,不允许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尤其怕天下安定的时候反他。范蠡觉悟了决定走,他和勾贱说要走的时候勾贱很纳闷,说封你为上将军你还走,范蠡坚持走,勾贱说你要走我就杀你家里人,范蠡让他看着办,后来勾贱并没有杀范蠡的家里人,范蠡和家人一起离开越国。文仲没走,后来被迫自杀。这就使得范蠡巧妙的在功成名就后保全了自身,成为古代在这方面的典型人物。他的那些话不断被后来遇到这个问题的人所引用,后来引用这句话的是韩信。韩信被刘邦抓住软禁的时候,韩信也要走这条路,但他没有走得了,在软禁后被杀,范蠡的做法是不留恋功名富贵,不贪图李斯像仓鼠一样永保荣华富贵。范蠡能官能民能上能下,离开越国到了齐国,在齐国带领全家人埋头苦干,几年就富了,后来又开始经商。十九年中三掷千金。从政务农经商都行,范蠡是坦荡的君子,他不要钱,留下够用的,剩下的钱都分给穷困人和自己的好朋友。他两次拿出钱给别人,最后一次把钱给了儿孙,儿孙继承范蠡的事业也非常成功,成为巨富,《史记》注释“巨万之富”就是亿万。贪官有最富的,但劳动致富的是范蠡最富,凭借的是埋头苦干不搞欺诈。富了以后还给别人,好德擅施,这种人生是审时度势,根据自己的志向打造一个最美好的人生。

     由于范蠡非常完美,人们想把更好的东西加在他身上,于是有了范蠡和西施的故事。我在《百家讲坛》时最后讲的西施,播放时把最后录的西施放在第一集,叫做《西施之谜》,创了一个高收视率。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人们喜欢她,不断给她美化。到了浙江、南阳一定不要说西施的坏话,西施是当地的文化符号,是当地的旅游景点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南阳今年五月刚过完西施文化节。有关西施的民间传说很多,说她和范蠡离开越国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中国人喜欢大团圆喜欢他们在一起的良好的愿望,人们太喜欢这两个人了。但是可惜正史没有这样的记载,我们很难说这是真的。真的是什么样的?我有这样一个解读,因为西施就是一个乡村美女,被越国选出来送到吴国当宫女,吴国灭亡后这些人就完成任务了,很可能西施后来就被杀掉了,根据勾贱的性格西施应当是被杀掉了。离西施勾贱最近时代的墨子记载了这件事,离事件发生最近的史料是这样说的,墨子的书里有一句话说“西施之沉因美也”,因为她的美貌被沉到水里去了,在当时一个小女孩被杀不算多大的事,所以《左传》、《史记》没有记载,可能有些人不相信有西施这个人,因为《史记》里没有记载,但是不写不等于没有,因为这件事不算大事,诸子如墨子、庄子、韩非子中都有记载。可能有一个本色的女孩西施,但故事情节不太复杂,所以正史中就没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回想后越发感觉这个小孩太好了,现在西施的形象已经被放大,西施已经成为巾帼英雄了,大义凛然以国家利益为重忍辱负重英勇复难,给她放大是因为她太值得同情了。现在又加上了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在《史记》中有一些蛛丝马迹,根据《史记》根据西施这件事,我认为很可能范蠡暗恋西施,当范蠡离开越国到齐国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范蠡改名叫鸱移子皮,意思是用牛皮马皮缝制的大皮囊。范蠡为何改这么怪的名字?范蠡离开越国的时候,先到太湖游荡了一圈,我分析他是找西施殉难的地方,但没有找到,他心里很悲哀。他太喜欢西施了,是勾贱派范蠡去寻找美女,范蠡看到西施并一眼看中,范蠡看到西施时西施充其量十六、七岁,而范蠡已经五十多岁了,所以很难推断西施也一眼看中了范蠡。西施从进宫到被杀,范蠡都无法控制,他去太湖寻找西施遇难的地方但没有找到,西施被沉江时放在大皮囊上压上石头,所以范蠡改名表示怀念。8月28日在央视我就是这样说的,当时我在北京教育部开会,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个老师看后找我说同意我说的范蠡暗恋西施的观点,他是搞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他说他同意我的观点但我说得不到位。现在在《百家讲坛》讲的好的还是中文系的老师,包括易中天、王立群、于丹、马瑞芳。这个老师说范蠡改名是因为心里永远热恋西施,改名的意思是“你永远在我心中,我永远拥抱着你”,这就是历史系和中文系的区别,我的表达和中文系的老师还是有区别,但我也如实说了。暗恋说起码到目前没有接到激烈的反对,大家可能感觉有点那意思,没有充足的理由把我驳倒。这是一个谜,反应的是咱们老百姓对美好结局的向往对英雄的景仰,总爱让他们更美好。

     范蠡用自己的实践用言和行走了一个完满的人生,吕不韦、李斯由于自己的私欲而没有得到好的结局,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得到很多启示,反思自己反思今天的生活,如何更好的做一个君子做一个正直的人,如何走好我们的人生路。我们讲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大家带来某种收获。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09:03:45 | 只看该作者
苏州是周作人绕不开的人生驿站
——余斌教授做客苏州图书馆“名家大讲堂”

    3月5日下午,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余斌教授做客苏州图书馆“名家大讲堂”,为苏州市民带来题为“漫谈周作人”的讲座。数百名听众齐聚苏州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聆听余教授从多个视角详细解析周作人的文学地位与生平的几桩公案。

    余斌教授此次来苏开讲前一天想起了周作人写过一篇题为《苏州的回忆》的文章,读了此文,决定换一个题目,讲讲“周作人在苏州”,并就此做了不少“功课”。“周作人和苏州其实并无太多渊源”,余斌老师说,周作人早年曾好多次经过苏州,但都未作停留,而他在《苏州的回忆》一文中写到的那次到访(1943年4月)也只在苏州待了两天,但他是在一个特殊背景下来到苏州的,这么一个特殊的时间点,只是他漫长生命中的一个点,却能通向这个人的很多“角落”,有关他的几桩公案,比如他怎么“落水”成了汉奸、他与章太炎的关系等等,都可以和苏州这个地方联系起来。苏州是周作人绕不开的人生驿站。“周作人那次到苏州,他的身份是一个汪伪政府的高级官员,而他来苏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去拜谒他的老师章太炎的墓。所以,以苏州为一个点,沿着某些线索去追溯的话,可以探讨周作人一生中的很多问题”。“在一个很微妙的时候,在一种很特殊的心境下,周作人来到了苏州”。

    来源:苏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5:56 , Processed in 0.0693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