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普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带给我们诸多的方便,换来了我们舒适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尊重这些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的?(用课件播放小朋友接受别人服务后表示感谢的图片,并让学生分成多组进行角色扮演,大胆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不同的场景,教师巡视各组,然后分组汇报。) 生: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我会给它们端上一杯茶,说声“爸爸妈妈,辛苦了”。
生:我会为钟点工搬来小凳子,说声“谢谢你”,请她坐下。
生:我会为送煤气的叔叔端来一杯水,说声“辛苦了”。 生:我看到地上有垃圾会主动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 生:我看到邮递员叔叔送来邮件,会说声:“叔叔,谢谢你!”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对于这些为我们做出贡献的每一个劳动者,我们对他们的尊重不仅要体现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上,尊重他们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说声“谢谢”,长大后,要用同样的热情为社会服务,回报社会。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体会由情感到行动的转化,体验教育的全过程;②让学生理解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形式的多样性,体验劳动者受尊重的喜悦心情,增强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师:(用课件播放一对母子对话的图片:其中母亲教育儿子说:“不好好学习,没有文化,长大以后就像她一样扫马路……”)同学们讨论一下,看到这幅图片你有什么体会? 生:除了要尊重清洁工,我们要尊重所有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这些劳动者辛勤的汗水,创造了我们健康舒适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说:“谢谢你,所有的劳动者!”(学生齐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父母和认识或不认识的劳动者表示感谢。 【设计意图】①通过让学生辨别身边的言行实例,再次体会所有劳动者是平等的,都应该的到尊重;②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感恩情怀;③从情感上得到激励,让学生对所有劳动者油然产生感谢和敬意,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落实。
2、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随着商品经济的市场化,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也开始出现偏移,越来越向“钱”看,公德意识也产生界线模糊,社会的偏见和家长的潜移默化,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身边的孩子,加之独生子女的普遍化,过分娇宠在所难免,理解劳动的艰辛,尊重劳动者和劳动成果,真正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真诚的说声“谢谢你”,已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用“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任务驱动”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的多维互动模式。课前,我要求学生收集身边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的信息,初步让学生认识劳动的艰辛和由此换来人们的方便之处,力求让学生理解人们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其置身与积极探索的学习状态,自主获得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并根据自己对当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的理解,获得相应的感性认知。 二、用建构理论促进学生知识和情感的自我生成
建构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获得的起点,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独立探索或合作探究,而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相互分享个人收集的资料和信息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加强小组内部的交流和讨论,力求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外部的信息,从而获得知识,避免了由外向内的灌输。当学生的自我生成遇到障碍时,我尽量选用发散式的提问,例如:“你是怎样想的”、“你能从中发现什么”“你有什么体会”等,力求让所提的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鼓励学生大胆的、富有个性化的思维,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上自我生成。 三、用“感恩父母”作为突破点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例,引导学生情感的正迁移。学生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的艰辛付出也是学生最常见的,激发学生感恩父母的孝心,由此及彼,拓展到尊重所有劳动者、珍惜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内心洋溢感恩社会的真情,勇于说“谢谢你”,形成新时期“感恩、博爱、责任、和谐”的广义孝道,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