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暑假里最令教师扫兴的事——继续教育听讲座 http://blog.sina.com.cn/u/1645402272
暑假将至,有的老师却高兴不起来,被安排去参加各级各类的暑期继续教育培训。包吃包住包交通,还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按道理来说,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香饽饽。为什么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呢?
记得有一次去某地讲课,正好碰到一个专家,他是上午讲的课,我的课被安排在下午。中午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抱怨,这里的老师素质不高,在听课的时候,都在玩手机,看杂书,窃窃私语,居然还有人睡觉打起了鼾,没有几个人认真听讲座,他就不明白,不认真听讲座,为什么还要费事费钱费力来参加这个讲座呢?
屁股决定大脑。立场不一样,人的观点就不同。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我能明白其中的主要原因。多数教师平时工作非常累,加班加点,不少高中教师周末节假日还要补课,好不容易撑到暑假,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早就盼望着能利用假期好好休整一下,好好陪陪家人,出去旅游放飞心情。
在这种情况下,再安排一个心力交瘁疲惫不堪的老师去参加继续教育,他能有好心情认真学习吗?如果讲课的专家再是一本正经、照本宣科、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老学究,听课的老师能有好脸色吗?
吃人家的最短,拿人家的手短,有一些讲课专家怀里揣着讲课费,就盲目迎合组织单位领导的口味,说一些不切实际的话,对老师们提出一些荒唐的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听到这句话,我就来气!在一次讲座中,我就反驳了这一谬论,当场就引起了老师们的巨大反响,大家鼓掌大声欢呼。讲座结束后,一些老师就涌了过来,告诉我,你是一个说实话的老师,不像前一场讲课的专家,左一个道理,右一个理由,在论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背后的歪理,把他们鼻子都给气歪了。
一些师德讲座报告也让人不恭维,被邀请来讲课的班主任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如何“牺牲小家为大家”的凄惨教育故事,听报告的老师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我曾听到过一个案例,说一个高三班主任把发高烧的女儿一个人留在家里,自己忘我地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等到丈夫回家后,女儿已经昏迷不醒,送到医院抢救,这位“英雄妈妈”只去医院看了一下女儿,又回到“最需要她的学生们身边”。
这样的案例真是骇人听闻,当时我就在质疑,一个不称职的母亲,能成为一个“爱生如子”的好老师吗?这不是一个谬论吗?当时谁最需要这位女教师,是躺在病床上昏睡后醒来最想看见妈妈的女儿,还是在学校里活蹦乱跳的学生?缺了你一会儿,这个学校就真的瘫痪了吗?学生的前途就真的给耽误了吗?这样悲催的讲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举办讲座的目的本来是激励大家去教书育人的,但是,既然优秀班主任的结局这么惨烈,好班主任都是一副“披星戴月、积劳成疾、悲催人生”倒霉的形象,还有哪一个老师再愿意去做班主任呢?
还有一些暑期教师培训班的组织者好高骛远,一定要请到头衔最多的专家和位置最高的领导,以提高培训班的档次和规格,折腾出一点动静出来,培训班的课程设置根本没有从听课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一位老教师跟我开玩笑说,自己教了15年英语,教学质量还不错,但听某某教授这么一说,都糊涂了,不知道怎么教书了?
这个老师一语道破了当前继续教育的一个弊端:让从未教过中学的大学教授或者常年不上讲台的专家,来培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有时候有点“对不上口型”,真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更糊涂了。”
有一些专家不认真备课,靠同一个讲座吃遍大江南北。几年前,请他过来讲课是这个内容,今年在请他过来,他只是换了一个讲座标题,内容换汤不换药。如同有的歌星一样,一辈子只有一首成名曲,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唱同一首歌。可能歌曲还要好一点,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场合听,说不定还有别样的感觉。但是同一个讲座,再听第二遍,感觉多半是如同嚼蜡了。
一些专家故弄玄虚,把简单的事情将复杂了。江苏卫视的孟非就曾经评价过说话的四个层次:深入浅出、深入深出、浅入浅出和浅入深出。简单,就是复杂的极致。真正的专家往往会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朴素的语言阐述深奥的概念和道理,让人一听就明白。有的专家就像个别使坏的的士司机,一见到外地乘客,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带上你兜上几圈先把你搞晕了再说。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非常羡慕讲课的专家和教授,表面上似乎光彩照人。但等了自己经常出去做讲座之后就知晓其中的苦衷了。如果是出省做讲座,大概要三天的时间,来回旅途劳顿,加上几个小时不停的讲课,讲座前一天晚上往往有推不倒的宴请和换了新床之后的失眠,所有的这些会把人折腾得够呛。回到单位后,还有一大堆被落下的工作等着你来补。有人说,你自己做私活捞外快,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其实,讲课费并不是明码标价的,都是培训班的组织者看情况给的,高低不等。
所以,对于那些大老远来讲座的专家,我们听课教师也要给予最起码的尊重。人家来做讲座,或是推辞不掉朋友的邀请,或是想推广自己的教育主张,或是挣点钱补贴家用。大家都不容易,都是混一口饭吃。专家讲得好,你就鼓掌多使一点劲,时间长一点。讲的内容不合你口味的,你就担待一点。大家要换位思考。坐在台上做讲座的专家教授要认真备课,准时下课不要拖堂,中间可以安排休息一两次。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安排的好,肯定会收到老师们的欢迎。希望有一天教师的继续教育是老师们的自发行为,不要落入“继续教育学时强行验证”的俗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