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人的城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6 04:1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人的城池

张水鱼

说实话,接到向浩老师要我为他的书写序的邀请时,我是诧异的。因为以他的人脉,找位当红名师或学问大家为他作序应不是困难之事。而我,只是一个与他同行的人,一个人微言轻的普通工作者。但我还是忐忑着接受了这个任务。因为对这本书的来由,我应当算是个知情者。许是机缘巧合吧,在他这本书写作最密集的几个月里,我是一个忠实的跟读者。这本《朝闻道》的如期问世,我似乎也早有预料。

第一次知道向浩老师,是他向我驻守的刊物上投稿。稿件是由我敬重的陆先文老师推荐过来的。陆老师提及他时说道:这个年轻人有朝气,很阳光,教研热情很高。

第一次关注到他的课堂是他投稿给我们的一个教学实录《精雕细刻,凸现文章亮点》,课堂起始段是他自编的一首小诗《昨夜偶记》,很吸引我。原诗录如下:

昨日细把作文看,感受五味直上翻

即兴创作“诗”一首,记下自己读后感

文辞优美暂不说,就那细节最耐看。

瑜波舒静慧兰燕,我对你们有好感。

文章别致脱俗套,是那立意“牛”过山。

嘉琪苏曼芮柏辉,构思让我直拍案。

文章选材最典型,哲楚东康兴涛添。

若说我们有不足,且听我来细细侃。

……

对于我们借着文字来观察课堂的编者来说,文字就是作者的表情。我相信,生动的课堂背后,一定有一位积累丰富的语文老师。于是有了电话交流。交流中得知,他是一位在赛课中获得自信,并慢慢走进大家视野的语文人。他的语文赛课,从学校,到区里,到市里,到省里,到全国。基本上各级别的奖都获得过,听罢顿生敬佩。但第一次听他的课是在我们杂志社于苏州举办的全国首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上。他当时做课的题目是《如何写好喻体》。对于如何准备好这一节展示课,听他讲过一些,有一些数剧印象深刻,为了这一堂课,他走进不同学习程度的班级,试讲八次,收集到学生在课堂上生发的相关喻体二百多个。

进一步了解他,是因为走进了他工作的原野。向浩是教研员,对教研员身份的人,我向来是非常钦佩的。他们的头衔就代表着他们的出类拔萃,因为只有在当地百里及至千里挑一的好老师才能走上这个工作岗位。这个工作岗位上的人,不仅要有极强的教研能力,还需要特别的组织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他们踏上的不是寻常路,他们的工作无可复制,他们是行走在语文教育的田间地头的袁隆平,俯首探寻与遍处搜求是日常功课。非常荣幸的是,2016年暑假的深圳行,得机会参与了向浩老师组织的教研活动。活动中听了他的一场报告,被他工作的投入精神深湥感动,不得不叹:向浩是个语文痴人。这次再读他这本书,又加深了这个印象。

《朝闻道》一书的写作,便是一个语文痴者的劳动结晶。这本书的核心文章是他两个月劳作的成果。这两个月里,他“朝闻道”“夕拾文”。即每天早上自己写一篇文章,每天晚上要研读一篇他人佳作。这样的坚持需要激情,更需要耐力。他的写作,与其说是不得不发, 不如说是有意识的历炼更准确些。从做了规划的那一天起,他每天五点半准时起床,进入学习的吸纳与表达状态:做着,想着,写着。写得怎么样,及时贴出来与朋友分享。当我看到他的空间每天更新,令我读得目不暇接时,不禁疑心他写作的整块时间是怎么挤出来的?他说,哪有整块时间啊,基本是零碎时间写的,利用工作的间隙。那地点呢?他说大多在手机上,写好就随手发空间里了。让不禁让我想起,那次他去机场接我时,走出来就看到他握着一个手机,细问才知他在等我的一个小时里完成了一篇千字文的写作。

他有一篇文章是“活一个序列来”,他先“写出了”一个序列。他写的,不是记生活的流水,而是有意对正经历着的生活和工作进行梳理与提纯。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本能使然吧。

他的写作,有性情抒写,行走拾慧,但更多的,是基于工作本身的思悟。不是要研究写作教学吗?他先从自己的写作出发了。以身试水,熟悉水性,并努力学会各种泳姿,再和同游者交流激水感受。教研领军之帅气,莫过于此吧?在他这本书写到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常常把自己当写作教学的资源,当语文课程,当生产力。在“写好一个喻体”的教学实录里,他就地取材,问学生看到的老师头发像什么;当教女儿写作时,他把令女儿发笑的碑酒肚交给女儿素描写生。他的妻子,也是他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他很自豪的一件事情是,他开启了家庭磨课新模式,让太太当学生,真可谓痴人一个!这样的人,他看《心声》课文时能看哭,自然不会觉得奇怪了。

对于“痴”,字典上的解释是: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是:做事情投入、专一到一定程度。在我看来,“痴”是一种修炼的手段。他的“痴气”在哪里,他的“修炼”就在哪里。家庭、工作、生活都是他“修炼”的道场。

对向浩老师另一个印象是,他是一个热场达人。无论在他的哪个组合里看到他,他都是那个能热场的主人。这种热场,与其说是能力的展现或魅力的体现,不如说是他心里装着他人需要的为人态度使然。我也非常荣幸,能看到过他在工作的田野里,在课堂上,在朋友中间,在妻女身边的场景,每次总是被那份和谐的场景所感染。这时候我体悟到,他工作上的游刃有余来自于生活中的自恰,这些生动的场景背后,站立的是一个生动的人。

说到这里,如果你对他的世界有兴趣,请你翻开这本书,这是他用文字搭建的属于他一个人的城池。这座城池折射的是他内心深处的景观:有他真诚建构的语文追求、高瞻远瞩的课程视野,以及他积极追求的人生境界。

    文字的砖坯源于思想的琼浆玉液与心灵的真实,是对粗砺生活和细碎工作的抽丝剥茧,也是对庸常生活的对抗与禅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书里有他对生活的顿悟,有对教育问题的理解,也有拐弯处的迷茫及拨云见雾后的别样清澈。他不断地在写作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写作的伴行使他的生活和工作更踏实,也更有意义。

思考的活水来自于他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一个人也需要历史”,为了完美属于自己的历史,他拜师学,向书本学,在行走中学,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学。他的一路行走,是扩充自我阅历、丰富自我人生的行走,是思考者的行走。思考,使他总有新的追求,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世界。

聊到这里,不知你是否产生了跟我一样的疑问:向浩老师坚守的动力来自哪里?我猜测的答案是,向浩老师非同一般的坚守来自于对这座城池的明丽想象。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哪个不浸透着他的期待、他的欢欣、他的情意、`他的敬畏?

他用心构筑的城池,他用文字所描画的世界,现在,就摆在你的面前,在哪里安营扎寨,那里布小桥流水,哪里设碉堡,哪里挂红旗,体现的都是向浩老师心中的丘壑。我非常荣幸被邀为这座城池的第一批游客,在这里,我且读且微笑、默叹,以为不虚此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0:44 , Processed in 0.0684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