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陽光雨露——楊之光美術中心成立三周年展”學術研討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0 15:0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陽光雨露——楊之光美術中心成立三周年展”學術研討會
2007年08月07日 來源:人民網
  時間:二00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下午四時三十分

  地點:廣東美術館二樓專家研討室

  學術主持人:楊小彥(中山大學傳播學院新聞系主任)


  王璜生(廣東美術館館長):今天到會的各位專家主要來自於各學校及教育界的,那麼,對於“楊之光美術中心”這樣一種現象,特別是他們的教學特點,還有他們這種教學工作,

  對於我們當下社會的意義等,大家可以發表一些見解。今天下午主要是由楊之小彥先生來做主持。

  楊小彥:這是受楊老師和他的美術中心委托,其實這個展覽他們在孕壤的時候我們已經有過一些交流,我今天先講一下我的感受,然后再講下面的話。我今天來到美術館,覺得很有意思。這三層的展覽好像很有象征性:第一層是抽像畫展,(注:指《奧地利抽像畫展》,我們看到是一種品味非常好的抽象畫,有些畫相當好﹔到了第二層,是兒童畫,(注:指《陽光雨露——楊之光美術中心成立三周年展》)而且這些兒童畫讓我大吃一驚,非常精彩,比如畫的那些石膏,你說他是畫石膏呢,還是對石膏像的顛覆呢,我覺得這樣畫出來很好玩,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到了第三層是歷史文物考察,(注:指《西北藝術文物考察團六十周年紀念》)我跑上去趕緊轉了一圈。然后我覺得這三個展覽放在一起,我覺這個廣東美術館很厲害,這三個展覽非常有意思,(王璜生:還有一個“明清人物肖像畫展”)哦,對,還有“明清”的,也是“古”的。這四個展覽放在一起,我覺得能立體地呈現一個非常讓人懷念的視覺現象。這個“明清的人物畫”,我在“中大”動員我的學生趕快去看這個明清畫展。誰說中國人不寫實的,你看這個“明清肖像畫展”連老年人的一個眼睛大一個眼睛小都畫出來了,連老人斑和痣也全畫出來了,這個寫實程度我看讓西方的寫實畫家們也會大吃一驚,這個畫展充分証明中國人其實是非常寫實的,而且也有他的畫像觀念。

  然后還有“西北文物考察展”讓我很感動,的的確確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有這麼樣一次文化的壯舉,這個壯舉讓我們對我們民族的傳統,民族有過的這種輝煌歷史,可以說產生一種震驚,因為今年是抗戰六十周年,而且大家也知道下面還將有個“沙飛攝影展”,“沙飛”的活動我參加過很多,也參與親自寫了篇文章,可這篇文章“生活三年周刊”刊登了,“中華讀書報”也刊登了,可“南方周末”不敢刊登,我覺得這讓我有點傷心了,“南方周末”這樣一個報紙都不敢刊登,因為我把沙飛的去世的事情第一次正面地寫了出來,而且我跟沙飛的女兒說好了,我說:我們中大傳播學院要成立一個“沙飛研究所”。美術有“嶺南畫派”,音樂有“冼星海”,我們影像有“沙飛”,三足就可以成為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南方文化現象。在這裡還有楊之光老師的“美術中心”的兒童畫展,我看了非常親切。因為我也類似的經歷,我跑到加拿大呆了五年,也是做過類似的工作,我到美國去過何建成家裡,因為我們是老同學了,在他家裡我們談得很愉快,我覺得我跟楊家有著一種特殊的關系,有某種比較親切的關系(楊之光笑著說:主要都是姓楊)對,我也姓楊。我以前小時候,那時候是初中生,有一次在文化公園,應該是72年,有個省美展。文化公園有幾位畫家在講如何畫畫,我就坐在楊之光老師的前面,然后楊之光老師在示范畫畫,然后我發現原來臉上的“高光”是“一筆一圈”圈出來的,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而且我讀美院時鷗洋老師是我的老師,何建成、楊紅是我同學,楊纓呢,其實我也很熟,從她初中開始我就寫她第一篇文章,這一次又寫她另一篇文章,所以我感到非常親切,對於這個活動,何建成叫(我)到,楊老師也打電話(給我),我說我義不容辭。但是,除了這層關系,還有一個價值觀的認同﹔我非常非常認同“楊之光美術中心”的美術教育理念,這個認同我在他們那本集子裡(指陽光雨露——楊之光美術中心成立三周年展)我寫了篇文章《從涂沫開始》。我覺得我們的視覺教育,還是要重在智慧的開發,重在修養,而不要放在一個狹隘的單純培養畫家的這麼一個目標上,讓我們的兒童有更多的視覺的收獲。因為視覺世界非常精彩,我現在在中大開的課就是“視覺理論與傳播”,我剛上課的時候,學生說:楊老師你不要跟我們講藝術史了。我說:誰告訴你視覺理論就是藝術理論了?誰告訴你我講視覺就是講藝術史了?我說你聽我講,你才知道我講什麼東西。我上了一個學期。我這個課我看還有些好的反響,所以,這個學期設計系的學生追著我還要繼續上,就是講整個視覺理論,視覺傳播、視覺文化、視覺與社會的關系,那麼這種關系,我覺得在(廣東美術館)二樓的這個展覽上我覺得看到非常有意思,那是兒童的這一端,而且他——兒童的天性,兒童的那種自然,流露以及,當你把他的枷鎖打開,當你告訴他:其實你們的性情能夠用某種方式發揮出來的時候,你們一定會讓成人社會吃驚。我覺得這個展覽就是一個例子,而且這種展覽和它的成果其實也被二十世紀幾種重要的理論所証實。比如說我們所知道的二十世紀的兒童心理學,李正天在這方面是個專家,他是我很早就知道他是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包括史方方,我覺得都是非常好的專家,當時我在“嶺南美術出版社”的時候,我跟她他有過一次愉快的合作,當時她很激動地拿來一疊照片:兒童兒墨畫,讓我幫她出了四本書。所以我覺得廣東的兒童美術教育發展的確是非常興旺。那麼我現在隻是做一個開場白,因為要我做一個主持嘛,然后以下是自由發言,還是………不過我想還是先邀請北京來的專家,(把話筒遞給楊景芝)也是姓楊的(笑),怎麼都是姓楊(笑)………,(王璜生:她是楊景芝。楊之光:她是首都師范大學美術系的教授,也是中國兒童美術藝委會的領導。)

  楊景芝:好吧,我就隨便說點感想吧。這次我一個是代表中國美協兒童美術藝委會,我是秘書長,代表藝委會向這次活動表示祝賀,這是主要的任務。其次,我代表我自己說,我這次來,我說實在的最近是非常忙,我猶豫了一下。后來呢,楊紅非常懇切地邀請我,我說“那我一定要來”,因為三年前我就去參觀了這個美術中心,那時候呢是叫“創建階段”,我覺得可能還不是很明確,但是教育的基本觀念是正確的。那時候的經驗不豐富,我看的一些作業我覺得還是初級階段,而這次看了之后真的是讓我很震驚,這想這次來,第一,我是來助興的,因為楊之光老師是我的老師輩兒,因為我上學的時候那時候您已經是知名畫家了,所以那時包括鷗洋老師我都知道,所以按說呢前輩的活動我應該來助興,第二點呢,我也是來受教育的,因為廣州的兒童美術活動開展得特別好,所以我覺得在一定的時期給我充充電是應該的,在這方面今天我覺得我是有收獲的。我現在是這麼想:搞兒童教育,說實在的,它是一種很大付出,沒有愛心,沒有對兒童,對社會的一種責任感,他是不會全身心地投入的。所以,楊老帶著全家全身心地來投入這個工作讓我特別敬佩,這是我真心的一種想法,為什麼呢?因為現在呀,大家的這個價值觀都變了,很多畫畫的人都要忙著自己搞業務,去賣畫,賺錢,所以真正的願意參與兒童事業的不是很多,在這一點兒上我覺得真的,特別是著名畫家願意參與我們的工作不太多。有的時候呢,他們來助興,看一看,覺得孩子畫很好玩,也就是這樣,但是真正的能坐下來去關心孩子,關心這個事業的發展我覺得不太多。所以正是因為楊老這種人格的魅力吸引我,我覺得不管怎麼忙我必須要來一趟,我覺得這個“楊家軍”把工作做得這麼好,所以我想在這一點上是特別讓我敬佩的一點,這是一個方面。另外吧,我就覺得兒童美術教育它應該是高起點的,它不是小兒科,不是什麼人都干得了的,它是一個專門的學科。在我們學校不太重視,而且當我從事這個工作的時候,我的全部精力都在業余搞的,我在我的學校,人家就說,沒人看得起你,我們的教授就是怎麼跟我說:說你怎麼搞這個,我說我真的是很喜歡孩子的藝術,而且我很著迷這事兒,而且在師范院校,我覺得這是我們正本兒的工作,我一直是這樣看的,所以呢我不管哪些,我就一直這麼干,一直到現在,真的,我全國各地都去,而我的學校從來不請我做一場報告,特別怪的現象就是這樣。所以我特別感覺到,廣州美術學院在這一點讓我覺得這個院長特別有遠見。它能有那麼多學生從事我們這種教育,我看廣州美院在我的從事兒童美術教育的領域裡有一大批人,而且都是精英來參與,我覺得這一點很不錯的,你看像我們學校大部分都不搞這個東西。所以我想在這一點上高起點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我覺得教學最根本的是教師的水平。“楊之光美術中心”為什麼發展那麼快,我覺得是它的師資隊伍棒。你想,楊老全家上陣,而且都是畫家,都是自身的業務水平很棒的,這樣的隊伍,一個核心力量在一起來做這件事,我覺得它的起點是高的,而且給予孩子也是最好的東西。我現在到全國各地培訓師資,我就感到我們中國兒童美術教育發展呢,很主要是師資水平問題,這個是很大的一個問題,它不是說幾個報告,或者是幾個典型的課例就能夠引發它,能夠做得出來,不是的,我覺得是教師自身的藝術修養和他自身的水平問題。另外呢,也包括了他對於作為兒童教育這樣一個學科他的認識的程度。我認為為什麼這個展覽能取得那麼好的成績,我感覺這是個很重要的關鍵。另外呢,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上次楊紅給我寄了一個材料,就是把“創意設計”作為兒童教育的主線,我覺得這個選題是很好的。這是他們進行教研之后,自己成立體系的這樣一個很有特色的教學,所以在這一點上我覺得這是帶有創造性地發展了兒童美術教育,這一點特別好。特別是今天何建成帶我一塊兒看這個展覽的時候,他給我講這個兒童的設計和后來再用三維做成的立體的效果,我覺得:欸!這個挻有意思的。因為兒童他要看到自己創作的價值在哪兒?這個對孩子的影響我覺得是一生的影響,所以在這兒上我覺得做得特別好。我這一次來有最突出的幾點感受:一個是,展覽所有的作品是原創的,不像有的畫展是制造出來的,是老師加工出來的,我覺得在這一點上保留了兒童自身的這是第一個突出的就對他的審美,他的情趣,他的感知的表現,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個呢,我覺得它是美的,特別是整個展示的效果很好。今年上半年中央美術學院開了個高級研修班,當時一個主題叫“兒童藝術的發展”,請了國內一共三個教授,還請了一個美國的波頓教授一起作為主講教授,結果我們四個人的發言都不一樣,最后我想我跟波頓教授最大的分岐在哪兒呢?他說兒童美術教育沒有審美教育的任務,他不同意我在發言中提到的這樣一點,他認為兒童美術教育主要的是不干予,就是提供充分的材料,讓他們自由的發揮。但是我認為這裡有個最大的問題恰恰就是歐洲他們最早的以兒童為中心的這樣一套教育思路,后來產生了偏差,就是在於他們“不干予”這一點極端的一種教育思路。我認為兒童沒有教育,就不可能發展,那麼兒童通過教育去發展他們什麼呢?對於美術來說主要是“審美”,我認為是這樣的。所以在這一點上,我看了今天的展覽,我覺得體現了。它的各種材料,各種形式,而且這種形式的把握是兒童自身參與了之后做出來的,不是我們強加於他們的,我覺得這一點上做得恰到好處。在我們國家前一階段兒童美術教育有時候有偏,比如說:認為兒童原創的、就都是大師,都是好的,我覺得不一定,有的就不具備美感,他沒有想像力,他就沒有原創性。不能一概地把孩子吹棒為了不起的“神童”,然后如何像“大師”我覺得這個就跟現在的教育,如中央電視台最近有一個盧勤在講自己著名的書叫《告訴孩子你真棒》,我對這個也有看法。我認為告訴兒童他真棒是為了讓他產生自信心,讓他能夠自己獨立地進行探索,去做一件事兒,我覺得這是對的。但是孩子需要教育,不是所有都棒。我覺得恐怕這樣容易產生一種偏差,所以教育的發展,既要尊重孩子,讓孩子自由發展,同時也應該有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前進,幫助他發展才對。所以我覺得怎麼樣去認識美,美的規律怎麼給孩子,像這一系列問題恰恰是我們現在教育要研究的問題。所以我自己感覺呢,“楊之光美術中心”的成功,主要是兩條:一條是他們的奉獻精神,如果沒有這樣一種精神,如果單純為了營利的話,他不會是這樣的,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呢,是有一個強有力的師資隊伍,然后堅持了一種正確的教育理念,在這一點上我覺得也是值得我學習的。今天呢,主要是要聽大家講,對不起,我也沒認真准備,好,我就說到這兒。(全場鼓掌)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5:03:34 | 只看该作者
楊小彥:楊景芝老師不愧是老教育家,講的很好。兒童是的確需要引導的,我是同意這個觀點的,剛才我們所有的討論都是關於如何引導。現在,是自由發言,還是?發言……這樣吧,我來請一個學生家長發言,龐偉——著名的景觀設計家,我沒想到他的女兒在這個中心裡面學習。他很自豪地帶我到他女兒的畫面前,然后我們照像。我跟他是同學,我們后來讀了建筑?士,所以我們有很多交往。

  龐偉:小彥兄過意了。今天呢到這裡來后,心裡面非常高興,在這裡能見到這幾十年前的老師,八十年代我請他在華工建筑學演講,李(正天)老師,還有陳侗兄,小彥兄,這都是這些年從他們的文章裡我得到很多益處的。還有楊(之光)老師啊,是前輩,一直是我們大家崇仰的老一輩的畫家。我想,有一位朋友跟我說了一句很好的話,“君子易子而教”。現在大家這個教育啊,我覺得這個孩子是自己的,不是,孩子一生出來就不是自己的了,就是大家的了。“君子易子而教”這個觀點非常重要,實際上我覺得今天我是龐笑娟的家長,是她的一個附屬,我感到特別高興,把她生下來八年之后我能夠因為她的關系,來這裡說上幾句話,這是我的驕傲。對這個孩子我有個最大的感覺就是:我不配教她。為什麼不配教她呢?如果說我覺得我現在還有什麼東西的話呢,更多的就是來自於過去學到的東西的一些遺憾,那麼,我拿這些遺憾的東西去教她,難道不是庄子說的:謬也,殆也。我們知道確實我們自己實在教育裡面一個是不能不教育,這個很重要,就像剛才來自北京的專家講的,但是另一方面呢,我們教育的誤區實在很多,我自己是做設計的,比如說,關於美這個事情,我們的社會關於“美”有多少偏差?為了這些“美”,我們做了多少錯誤的事情。這個美裡面,實際上我們的這種美如何要滿足的話,第一我們的國力要受不了﹔第二,比如說老百姓面對一個雕塑,他會問:這像什麼?就是這個美感的來源,為什麼我們中華民族會有這種美感,我們的小學或者沒有美育,或者是搞了美育之后出了很多問題,如果從“美”這一點的話,在座的有很多藝術界專家,像羅丹的關於一個年老的妓女的雕像,因為藝術的這個事情不一定都是關於美的。我作為一個學生家長呢,我的一個很重要的政策呢,第一:讓她在節假日去“楊之光美術中心”學習,不止是向未來做畫家職業的這個目標,這是第一判斷。第二判斷呢,孩子從小有一種視覺經驗並把它付諸於一種表達這件事本身是非常好的,是非常讓人開心的一種體驗。我覺得我願意看到她的這個過程,而且她的過程,出的結果,和她的這些老師們有關,也是今天我特別要在這裡真心感謝的是楊紅老師、黃丹紅老師,她們是多麼好的人哪!我們一個做教育的人再加上好的教育方法,再加上一種善良的對孩子的一種愛,這是件多麼好的事情哪!我覺得我不想說我自己是“君子”,但是我用“君子易子而教”的方法,初步培養了一個挻可愛的孩子這是很多老師和同學們經常跟我說的話,我覺得我內心非常的高興,我把我們這個喜悅跟大家報告。謝謝。(全場鼓掌)

  黃一翰(廣州美院國畫系副教授):那我就講幾句吧。因為我最近剛從北京、上海參加完一系列的“向八五致敬”的現代藝術大展,在跟朋友的交流之中,我再一次親自感受到了楊之光先生的巨大的名聲。因為很多朋友聽說我是楊之光的學生,都紛紛拜托我向楊老師致以他們對楊老師的問候。 這點讓我更加倍地感到非常地驕傲——能作為楊老師的一名學生。這幾年,特別是這兩年社會活動參加多了,我也親身感受到了“楊之光美術中心”短短的這幾年迅速地成為南中國響叮鐺的,叮鐺響的,名氣很大的一塊大招牌,我覺得確實是個奇跡。其實我想:“楊之光美術中心”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功,我想有它的必然性。首先它有了楊老師這塊積累了這麼長時間的巨大的名譽作后盾,我想這它成功的依托。第二,它有了像楊紅校長這一批能夠奉獻愛心,而且素質極高的一批老師,在這樣一個施教的過程中,因為像楊紅校長我是很了解她的,我覺得她是素質非常高的,不得了的一個人,我覺得她就是想從事美術教育。憑她的天份,其實她現在要成為一個著名畫家,應該是早就實現了。但是我覺得她是熱愛教育,她成功地把從外國留學多年來的實踐轉化成為教育方面上的實踐,所以我想“楊之光美術中心”的成功是可想而知的。

  那麼,在這裡我想提出一個問題,因為關於兒童教育,一直不是我的課題。我想,包括剛才聽到幾位老前輩,老師提到兒童教育的問題,但我一直有一個反思維。因為我從教有二十多年了,我就覺得兒童美術教育到處都是,但是,怎樣才能是一條比較正確的路,我覺得大家都要探索。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來自於那些有名少年宮的學生,最后沒有一個是成功的,全軍覆沒。那麼我想,我提出這個問題就是在於我們不要打著“美”的名義來對少兒美術教育隨便下定義。因為在美術教育中可能有很多條路,比如說,對於“美”的教育,什麼是“美”?當面臨著一個出現斷裂的時代,這時候假如把一批學生交到這樣一個在快斷裂層的老師的手裡,可能就毀掉了一代孩子。那麼,我參觀完這個展覽之后,我突然感到,楊紅她從美國帶回來的這整個教育體系,我覺得有希望。我模模糊糊地感覺到,她為什麼能成功,為什麼這展覽的質量怎麼高,這覺得跟一個嶄新的思維有關。我特別喜歡那一塊叫“意想”還是“聯想”的,聽說你們在爭論,我也沒來得及思考,但我覺得那種訓練比起所謂的“美”的訓練要有益得多。實際上美術史他一定是反叛,美的定義早進時了,什麼是“美”?現在,“超 女”是美嗎?一夜之間,像楊紅這種美女,現在看覺得不美了,而是李宇春那種“玉米頭”,像BB的那種卡通機器嗎?現在已經成為美了,一夜之間中性審美已經影響了整個中國。這樣怎樣教育孩子?因為這才是文化,這才是構成人類中一環緊扣一環的,包括對性別的顛覆、對美的顛覆,它才能造成美術史,它才可以使我們在少年兒童中培養一種反抗的心理,因為這美術史就像一環緊扣一環的,人類史也像一環緊扣一環的。像楊之光大師他為什麼能成功?就是他在顛覆美術史,他在顛覆美術史“美”的定義,所以才能誕生了楊老師。所以這就提出了這麼個問題,但我想在最后,衷心祝願我們的“楊之光美術中心”越辦越好。(全場鼓掌)

  楊小彥:黃老師講得很好啊。“超女”現在很出名,不過楊紅還是很美的(笑)。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5:04:15 | 只看该作者
史方方(廣東美術館美術培訓部教學總監):

  心情很激動啊,因為在座的都是我的恩師,還有同學,還有專程從北京趕來的專家楊景芝老師也是我非常好的老師和朋友,還有小紅姐,我一向是這樣子叫她的,因為她也的確是我非常尊敬的一個姐姐輩的這樣一個人,很有人格魅力的這樣一個老師。那麼,楊之光老師是我們一家兩代三個人的老師,我父親是楊之光老師的學生,那麼我先生和我也都是楊之光老師的學生,我跟“楊之光美術中心”挻有淵源,也挻有緣份的,然后和小紅姐我們經常在路上見面,就會站在哪 兒聊很久、很久。這次看了這個展覽我感觸挻深的,我覺得的確是這個展覽也引發我們一些思考性的東西。因為從兒童美術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其實應該說它是顛覆了以往我們小時候學美術的一種狀態,但是我覺得現在的兒童美術教育又有形成一種新模式,一種“偽兒童”的一種模式,其實我們挻反對現在很多一種兒童畫,兒童的所謂裝置藝術,它是在反映老師個人的審美和老師的一種狀態,所以我們前一段時間提出,就是“童工“的問題。就是很多的兒童美術老師是把孩子當成一種”童工“,來實現他自己對藝術的一種理解。那我們現在是高舉著這面旗幟又反對一種新的模式,前段時間我們很多同行在研究這個問題也提到如何來改善這種局面?如何創新?如何去有一種新的氣象、一種活力,在兒童美術教育當中形成一種新的教學風氣?那麼我們也嘗試就是一種跨學科的結合,或者是一種新思維的新生。所以我也覺得有挻多的困惑。今天我看了楊老師他的中心的展覽,覺得還是有很多很多的作品讓人很激動的,他們很原生態地反映了兒童一種情感的東西,這個是非常非常的難得,沒有說用老師來代替孩子思維,很真實地反映了兒童的那種原生態的狀態。那麼我覺得小紅姐呢一直給我的感覺是非常的大氣、豪放,這三年來真的是看著他們一步步地這樣走到今天,走向一種很輝煌的狀態,他們應該付出了非常非常多的勞動。還有我覺得小紅姐呢是非常有人格魅力這樣的一個美女,她吸引了很多的老師,我覺得他們的老師都非常的賣命,兢兢業業地來做這份事情,把愛心、把激情完全地投入進去,我覺得是非常難得。我覺得我們的家長和我們的孩子也非常幸運能夠去到“楊之光美術中心”那麼好的地方,接受那麼好的教育,那麼我衷 心祝願“楊之光美術中心”發展得越來越好,成為我們中國的一個品牌。謝謝。(全場鼓掌)

  楊之光:“我們中心的老師都很漂亮”。

  楊小彥:剛剛史方方講“偽兒童“講得非常好。楊紅你應該把你的教師們介紹一下嘛 ,總不致於是光杆司今呀,你手下肯定有好幾個老師很精彩的嘛 ,像坐在你旁邊的那個呀,你要介紹一下,說說話嘛,(笑)。

  楊紅(“楊之光美術中心”校長):

  我是應該做聽眾的,因為今天請了那麼多專家,剛才方方提到一點就是說我並不是一個光杆司令,我的的確確是靠著我們這麼一個非常有凝聚力的集體,來從事這麼一個以前被認為是小兒科的這個行業。我今天真的是要特別提一下我們“楊之光美術中心”的一些員工:在這兒的是黃丹紅,是我的好拍擋(鼓掌)。黃丹紅是副校長,這個一定要提的是,她主要是管我們的教學,是教學總監,基本上就是說教學的任務我們是親力親為的,我跟她兩個是等於是伙伴一樣,在教學研究上面我們經常會有共識,可是也有爭執,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現象,不能說是一個人“一言堂”把這個事情給一鍋端了。另外呢,還有一批素質很高的老師,特別是剛才提到的廣州美術學院的畢業生在裡面,這是我們的蔡軍老師、吳蓉波老師都是版畫系畢業的(鼓掌),還有楊華老師也是廣州美術學院畢業的(鼓掌),還有任鬆老師是廣美油畫系畢業的(鼓掌),還有廣東教育學院畢業的梁平老師,何春曉老師(鼓掌),這兒還有個黃丹鬆老師,這個不光是我們的老師,還是我們展覽館的主任,他還有一個展覽館特別重的任務。還有很多………啊,何建成也是我們美術中心的老師,另外他也是一個策劃人,這次的展覽他是功不可沒,就是十分操勞,自動減肥。還有很多助教,這裡有我們的員工李維。還有小寧、鳳儀。還有這是我們的阿姨。這位阿姨我們特別要說,我們美麗的環境就是靠阿姨每天的辛勤勞動,這非常難得。還有些員工今天都無法到場,都在忙別的,他們都在外面忙,所以在這裡這要特別特別地感謝我手下的這批勤勞的教職員工。另外呢,我還要提到的是,今天那麼多專家來到這兒,我們實際上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夠拿出點東西來,不管是好,是不好,或者是很不熟的這些些東西讓大家來看看,我們這個學校這條路是不是該這麼走下去?這是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隻是剛剛開始。三周年,隻是三歲,是剛剛學步的一個階段,但能夠吸引到在座這麼多的關心我們的人,包括我自己、同學、師兄、師妹、還有來自遠方的專家、楊景芝老師及來自香港方面的很多同行過來這邊兒,這樣一個聚會我心裡覺得,我們所付出的一切都值了,以后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因為我感覺是我把他們拉下水了,因為這個水很不好趟,為什麼呢?就是說少兒這塊原來很不會引起人家的正視,雖然有這麼多的人在從事這一行。但是我們在座的都認為這一行對於提高整個國民素質來講,和在國際上來講都是一個非常引人囑目的一個行業,而且是責任非常重大的一個事業,那麼也就是說要有很多人默默地付出,才能夠使一代人健康地成長。那麼我的父親不僅是位畫家,更是一位教育家,他在他的晚年能夠把精力投入進去,這對於我來說,無論是從精神上,經濟上來講都是很大的支柱,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后援,這點很重要,在座所有的人都知道,我們辦這個展覽,不管是出書也好,展覽也好,做每一樣事情都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我覺得我很幸運,我們的這批員工也很幸運,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后援,很堅強的支柱,能夠領導我們,支持我們,讓我們這批有愛心有能力的老師員工,在這個舞台上能夠展現自己的才華,能夠讓很多喜歡美術的小朋友,甚至是些朦朦懂懂的幼兒,在這麼一個有軌跡的道路上面跟我們一起摸索地,至少是很健康,很快樂地一起成長,我們覺得我做一行是非常快樂地一個事業。謝謝大家。(全場鼓掌)

  楊小彥:成功寓自於偶然,我也要順著楊紅校長的話,愉快地“寓”一下,下面請我們的林杭生老館長講一下吧,你也是我們美術出版社界的老領導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5:04:44 | 只看该作者
林杭生(前廣東美術館館長):

  很高興,我這是很想聽大家說,我像是小學生,什麼都不懂。總的感覺是:在“楊之光美術中心”開幕的時候我就參加了,看的很仔細,整個樓上樓下我都參觀了,那個時候就給我非常好的印象,就覺得這個東西是花了大力氣的,很專注的,很深入的,很投入的去開辦,而不是對付什麼東西的。一下子過了三年了,這個展覽很全面地展示了他們的教學成果。的確是,正如大家發言說的那樣,我也有同樣的感覺:的確是很不簡單,成績很大,也是出手我的意料之外,能夠辦成這樣的成果很不容易,的確是花了很大的功夫。 我首先感動的是楊之光老師本身,他已經那麼大年紀了,他一直從事教育,而且是成人教育,但是他現在把精力放在兒童身上。過去五十年是對成人教育,而他現在能夠花那麼大的精力,那麼大的投入來關注兒童教育這一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麼大的年紀,還這麼大的熱心,熱情來辦這個(中心),這在全國都是少有的,在我的七十齡人來講,還沒有看到哪個地方有個這麼大的教授、大畫家能夠花很大的心力來關注,來辦這個(中心),這不是簡單的。你說經濟效益?楊之光老師他不需要從這一塊來得到什麼經濟效益吧,對不對?那他為什麼這樣干呢?那是愛心哪,心在兒童那裡,化了很大的力氣,這個榜樣,剛才楊紅講得很好,這是個台柱,也是個榜樣,也是筆精神財富,給她支撐著。楊之光老師功不可沒,非常值得我尊敬,值得我學習。

  第二就是,以楊紅校長帶領這批(教師),觀念是非常好的,這恐怕跟她在美國生活了一段,吸納了很多在國處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包括教育,有著很大的關系。所以,現在能夠回到廣州來辦這樣一個機構,首先她的觀念新,把國外的那些……不知道用什麼名詞來說,就剛才那些發言的提到的……總之、思路比較活。我們老是說啟發兒童的創作性、創造思維,但具體的手段是什麼?做我們這個教育的具體又怎樣來啟發兒童的創造思維,想像力?講起來理論上好像是這麼回事,但具體手段呢?剛才說的,“審美“, “審美”本身也是很多問題的,現在國外的說這個兒童方面,不用搞“審美”教育。我們國內大部分還在搞“審美”教育,但“審美”這本身,剛才說的(指黃一翰)什麼是“美”?各家各法,那怎麼教呢?你有你的“審美”,他有他的“審美”就是說“審美”本身就沒有標准,哪又怎麼教?這是一個難題。現在無論怎樣,理論上我們很難說得清,我們看實際的。“楊之光美術中心”目前展出的教學成果,我覺得還是美的。它啟發美、啟發創造思維、想像力,從全國來講它是突出的。我覺得,在這方面要好好總結,楊之光老師要帶頭主持一下小學的教材問題,這是不簡單的事情。你看我們現在各區的少年宮、市少年宮、包括我們的美術館也有美術培訓,其實在廣州,我參加過好多次這樣的活動,基本要求是有的,就是要啟發,對兒童教育要啟發性教育,不是隻在一個什麼固定模式裡,首先是啟發想像力、創造力、但這裡面我覺得具體的手段,標准及理念還是模糊的,講不清的。這是目前我們面臨的兒童教育的一個問題,但我覺得從廣州兒童教育這一塊來看,總體來講比外省的好,從成果來看的話。不知道我這個估計對不對?這裡有位少兒藝委會的領導在這裡,可能我是瞎說吧。整個觀念來看,與文革前,文革初期相比,有很大的提高,從實踐上也有很大提高,理論清不清楚我不知道,但從實踐效果上來講它是有提高的。我們辦廣東美術館,也是從一開始的指導思想也非常關注這個,不僅是成人這方面,一定要在少兒這一塊給予相當的投入。因為美術館本身也是教育機構,是社會教育機構,面向男女老少,而我們重點還在成人。我們這些年也是摸索著前進,我們美術館也有美術培訓,我們這幾年也不斷舉辦各地區,包括全國的的美術教育成果展覽和教育成果的交流,從“楊之光美術中心”成立三周年這麼一個成果展覽,我覺得它是很有代表性的,辦得很好,我覺得廣東美術館這個美術培訓中心應該很好地向楊紅他們學習。(全場鼓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00:22 , Processed in 0.06482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