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站在中西文明交会点上的香港语文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9 17:5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站在中西文明交会点上的香港语文教育


吴啟铮


    香港的中国语文教育在香港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显得更具兼容并包的精神气质。站在中西文明的交会点上,香港的中国语文教育汇集了中式教育的传统与西式教育的方式,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新文化的文明成果。
    早在2001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的《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初中及高中)在其课程宗旨中便指出,“学校教育要发展学生的共通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态度,以提升个人素质,达到全人教育的目的。”
    后来,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联合编订了香港高中(即中四至中五)的《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2007),该份指引指出,高中中国语文科的课程宗旨是:进一步:(1) 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2) 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3) 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性情;(4) 培养品德,加强对社群的责任感;(5) 体认中华文化,培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该指引提出,“我们期望透过本课程,培育出善于沟通、有独立思想、具批判精神、富创意、能解决问题、有审美情趣、有道德操守、体认中华文化、乐于终身学习的新一代。”
    在即将实行的新学制之前,香港中学的中学教育一直分为中一至中五、中六至中七两个阶段,其中,中一至中五相当于大陆的初中及高中,而中六至中七相当于大学预科。
    在中一至中五阶段,语文课程称为《中国语文科》,而在中六至中七阶段,则称为《中国语文及文化科》。前者每册课本均有课文二三十篇,选取的内容包括语言与文学类,而后者课文比较精简,有六篇现代文,涉及文化、艺术、科学及哲学等人文学科。
    以中四至中五为例,中四与中五共有课文26篇,其中文言文11篇,另有古诗两首、词四首、古代白话文1篇、现代白话文10篇。香港的中三课文共34 篇,其中文言文及古代诗词曲13篇(其中文言文10篇,古诗三首,词四首,曲三首)、古代白话文3篇、现代白话文17篇、现代戏曲1篇。在中三至中五中,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课文占了约一半。不过,在中一和中二的课本中,文言文及其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所占比率稍有降低,约占到三分之一。
    在近现代的白话文中,从作品的选取来看,既有左翼作家的作品,也有其他流派的作家的作品,并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均有作家的作品入选。
    其中,鲁迅的作品共四篇,分别是《一件小事》、《风筝》、《杂文二则》(随感录四十七、立论)及《孔乙己》。著名学者胡适、罗家伦、新月派作家徐志摩、台湾作家白先勇等,均有作品入选。引人注目的是,曾写出颇具影响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并曾供职于大陆《南方周末》、现任职于香港大学的著名记者、学者钱钢的作品《我和我的唐山》亦入选香港中学课本。
    在中六至中七的《中国语文及文化科》中,入选的六篇现代文分别为:唐君毅的《与青年谈中国文化》、吴森的《情与中国文化》、刘君灿《传统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赵永新的《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金耀基的《中国传统社会》以及殷海光的《人生的意义》。作者多具有台湾及海外的求学及研究背景,既受到中华文化的长久教育与熏陶,又具有深厚的西学背景。
    香港的中国语文教育将中华文化置于显要的位置。香港的中国语文教育对中华文化的态度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记忆及无条件地接受,而尤为强调“反思中的认同”。
    上述指引(2007)设定的对中华文化的学习目标是: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能力;对中华文化进行反思,并了解其对世界的意义;认同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在生活中体现优秀的中华文化。它将中华文化教育分为三个层次,即认识、反思、认同。在内容方面,香港的中国语文教育并没有对中华文化做狭隘的理解,而是将其分为物质、制度与精神三个方面。物质方面包括饮食、器物、服饰、建筑、科学技术、名胜古迹等文明成果;制度方面包括民俗、礼仪、宗法、姓氏、名号、交通、经济、政治、军事等制度规范;而精神方面包括哲学、宗教、伦理道德、教育、文学、艺术等精神活动及其成果。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均体现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的指引(2007)中,亦体现在教材体例及课本篇目中。
香港的中学中国语文课程采用全港统一教材篇目的模式,但是,各出版社均可以出版自己的中国语文教材,其区别在于课后题目及其拓展方向的不同。课程纲要及指引的编订是由香港课程发展议会负责的,并由政府的教育统筹局(现称教育局)推荐学校使用。
    香港的中国语文课程编订并非由官方包揽。在香港,各种各样具有独立地位的咨询机构是官方决策的重要依据,为官方决策提供独立的意见,这亦是香港成熟公民社会的标志之一。类似的咨询机构主要由专业人士组成,确保了咨询机构在运作中的独立性。课程编订是关涉全港中小学生教育质量的大事,为全社会所关注。香港教育主管部门的智慧正在于善于向专业人士和独立第三方寻找智慧。
                                        (作者系在读博士、曾任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助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5:22 , Processed in 0.07448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