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伯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3 09:3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伯庸
[size=+0]曹伯庸先生
曹伯庸先生(1930-2011.4.20),陕西礼泉人,曾为陕西师大中文系教授、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理事、市书协顾问、终南印社、骊山印社顾问、省老年书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等。
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悉心临摹欧阳询《九成宫礼泉铭》,培养了热爱书法的兴趣。中年后,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退休后,潜心书艺研究,作品益臻炉火纯青境界,书品、人品誉满三秦。 其书作会参加全国第一、二届及省、市多次书展,并被选送日、韩、新等国展出,有些被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单位和名家收藏,还被选入《中国长安当代名家书画精品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陕西老年名家书画选》等多种大型书画集。 先生博学多才,于《版本目录学》、《古籍文献学》,文物、书画鉴定和篆刻等研究有素。于绘画、诗词,偶尔为之,信手拈来,亦无不饶有情趣。曾致力于书法教育工作,受聘于省、市老年大学、书画培训学院、中国书画函大等单位,深受学员欢迎。


先生作品欣赏
我与曹伯庸先生的几次近距离访谈
    书学惟广博而简约,传统属书法艺术之根,弃之则书法不立
------ 访曹伯庸先生
赵刚
   
    2003年,我参加中国书法函授大学西北一路工运学院内的名家讲座。
    一次,曹伯庸先生讲授诗词创作和格律的天气,7、8月份的天气异常炎热,然大家仍细心倾听、认真记录,先生诙谐地说,学习诗词创作,要多读书、多实践、多积累,如同这炎热的天气,只要温度达到一定的时候,必然爆发热量。学习也是一样,重要积累达到一定的时候,其灵感、其学养一定会得到释放的,那时,你会觉得诗词创作,如出心扉、如表其内,畅达舒心,厚积薄发也。
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倍加注意。陕西方言,有着深厚的传承,它的发音声调,与古诗词有些不谋而合。然,也不要全部相信,要细加辨识。他说:“我有事也犯糊涂,没办法,就总结了一个经验,就某一个字的韵律拿不准时,可以用方言反复四声比较,自然找对四声”,他进一步举例说,如“麻”字,可以用陕西话漫漫品出四声,分别予以辨识,即:ma ma ma ma 平上去入,反复读上几遍,自然音律品出。日久自然熟练。先生的讲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令学习者受益匪浅。我也至今难以忘怀。
   2006年,我访问了时年已经76岁的曹伯庸先生,先生行走略有不便,然阅书读报兴趣不减,书法偶而为之。
     当时,先生居住于陕师大植物园对面的家属院内,竹篱笆、小院子,门朝南,居一楼。虽然居住略显狭窄,但似乎有着别样的悠闲环境。此时,先生除因脑血栓已经导致双腿行走有些不便,谢绝了不少社会活动。然记忆绝好、思维敏捷。
    曹先生为陕师大中文系教授,已退休在家,仍担任陕西省书协理事,是终南印社创始人之一。先生1930年出生,通诗文、研金石篆刻,尤对秦汉文物、目录版本学、金石拓片考证用心。其书法由唐楷欧阳询切入,中锋行笔、字字珠玑,以清劲、俊拔、疏朗,笔笔敛锋入纸,融篆籀笔意的行楷见长。
    曹伯庸先生听说我是《书法报》记者尤为高兴。指出,《书法报》为引领书坛舆论、倡导正气书风、兼负书法培训教育、批评鉴赏等方面,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浮躁的书学风气,先生告诫热衷书法的青年,在学习书法的定位和取向上,不要盲目随风赶潮流,不要急于确立个人方向、局于一师一家而扬名创风格;要继承传统、广泛汲取、广泛涉猎各个流派,惟广博而简约。形成个人书法风格需要时间,要摒弃地域的局限向全国优秀书家学习,向历史上著名书家、经典法帖、名碑寻师,这是书法的根,弃之则书法不立。齐白石先生曾说:“学我者死”。这是很有道理的。要厚积而薄发就应多读书,奠定扎实的国学基础。单科独进配备知识不够,急功近利,修养素质不高,必然走向匮乏浅薄。故打牢基础很重要。
    对于文物收藏和鉴定,先生兴趣极能,尤其对陕西出土的秦砖汉瓦、封泥古玺、铜盘、陶器、金石拓片碑帖在行。谈及时话语骤增,记者请教收藏鉴赏者见到文物之心情。先生说:“老眼为之一明,怦然心动,心情怡悦,如面古人。故有‘金石益寿、书法延年’之说。一件好文物,能让你兴奋好几天,有的人寝食不离身,搂抱入眠,一点不假。古癖,痴心古董、金石,超超然忘掉一切,心情精神倍佳,自然有益健康。”
    先生一向不善张扬,谦逊谨慎,痴心金石书艺多年,为书法界后人之敬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17 13:23 , Processed in 0.0884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