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性学术刊物的选题策划意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1 19:5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综合性学术刊物的选题策划意识

——以《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为例

江苏教育编辑部  王昱


品牌期刊如何打造,全国各地的品牌学术期刊各有各的成功经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期刊离不开成功的选题策划。选题策划对于品牌期刊之间的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先生所言:“有策划的期刊不一定能赢得读者和市场,但如果没有策划的期刊肯定会失去读者和市场。

一、由栏目集合到问题综合——选题策划起点
目前从我国学科类综合期刊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刊物面对急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已然作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策应,有的甚至还具有一定超前性。新形势下,作为综合性学术刊物的编辑们,早已不在将各学科稿件分类汇总后简单地加入某个固定栏目,而是变被动编稿为主动有目的地组织稿件。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办刊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综合性学术刊物依然存在着内容相同、风格相近的问题。
2004年,《光明日报》刊发了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孙麾撰写的《从学科综合转向问题综合——分析综合类社科期刊》一文。孙麾先生指出:“当代的综合类社科期刊必须站在社会科学发展综合化前沿趋势的高度调整发展战略,从而实现‘学科综合’办刊模式向‘问题综合’办刊模式转变。” 该文发表后引学界较大的反响。孙麾先生的文章探讨的是在目前各学科内部分工变得越来越细的情况下,有些问题是不可能在单独一门学科范围内就能得到彻底解决。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重视具体的问题导向,重视现实生活中综合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现在来看,这一问题的提出依然对我们综合性学术刊物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综合性学术刊物在选题策划的竞争也许首先就是期刊策划者良好问题意识的竞争。
2002《江苏教育》着重加强了期刊的选题策划意识,进行了力度颇大的期刊改版。在每期正式组稿会前,各版会集中先开一个小型“编前会,确定本期的编辑思路,并讨论准备深入的核心问题,使得所有编辑对下一季度的期刊内容都有整体的把握。对于每期的“独家策划”栏目,我们不惜版面力争做出高度和深度,并且采用“独家策划+其他版的联动方式,以期达到舞动龙头激活整本期刊的目的。2008年9月份,我们用整整一期杂志的篇幅做了一个话题——教育家办学,并特意筹备策划了由上海教育办刊总社、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和江苏教育报刊社三家联合主办了一个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专辑一经推出,以其鲜明的特色,厚实的内容受到读者青睐。其实,这期话题从策划到送审付梓我们花了半年时间还多,但是,收获却完全可以用硕果累累来形容。原教育部副部长、现江苏省人大副主任王湛先生,不仅在白忙之中亲临校长高峰论坛,而且发表了感言。教育部社科司司长袁振国不仅赴会讲学,还专门为本刊就教育家办学撰稿。
这样的编排方式,在《江苏教育》经常可以见到。《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近年来一直关注以地域为标志的流派教育研究。2010年发起了对苏派教育的研究和宣传,并推出了一期关于“江苏小学教学流派研究”的专辑,反响非常的热烈。2011年暑期,我们在此基础上,又推出“苏派新生代青年教师”专辑,受到了读者的一切好评,在江苏掀起了研究“苏派教育”的热潮。
2010年开始,我们有意识地选取了国内同类教育类综合期刊以及学科类综合陆续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些教育类期刊,虽然因内容、形式、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在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他们中的某些优秀的教育类期刊,已经慢慢从适应市场转向培养市场,体现在具体的期刊上,我们已经能看出他们的编辑意图已明显实现了从学科的简单综合向“问题综合的转变。一些期刊努力或是通过各个栏目集中呈现他们对本期教育教学发展中重点问题的关注,或是通过特殊的编排方式,让编辑的问题意识得以显现。
以《江西教育》(创刊于1950年,是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工作指导类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一级期刊)《福建教育》(创刊于1951年,是福建省教育厅主管主办的综合性教育刊物。福建省一级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例。作为办得比较成熟的两本教育类综合期刊,双方都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以面向基层、贴近教师为宗旨,所关注的方面其实大同小异,但两者由于不同的关注点,显现出来的总体风格也有不同。
从关注的热点选题来看,《福建教育》(小学版)坚持大教育观,能敏锐地捕捉到教育领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注意从前沿理论、教学课例、政策导向三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相比之下,《江西教育》(教学版)则更关注一线课堂教学,“聚焦课程改革,服务课堂教学”,突出理论指导与案例设计相结合。
从专题策划栏目的具体实施来看,则各有侧重:《江西教育》(教学版)选题重在主题意识和板块意识。他们的“专题策划”栏目的定位是围绕一个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主题,以“案例”“思考” “评论”三个版块形式呈现,有理论,有案例,有评论,这样的一组文章,从多个层面对此主题进行了阐释。特别注意把握了主题意识和板块意识两种意识。每期都围绕一个主题,用多篇不同的视角文稿来阐述问题。如关于他们所做的 “合作备课”专题,是从管理学视域下的合作备课、合作备课的操作、如何提高合作备课的实效等角度展开的。对于同一问题的呈现,讲究板块之间的组合。理性分析、实践案例以及评论评论文章搭配适宜、生动。《福建教育》(小学版)选题重在人文化和平民化。从他们所关注的栏目能体会到期刊所追求的人文关怀和视角的平民化。如常设的“关注”栏目。在选题的切入角度上,总是选择比较接近读者、最富有人情味的角度。文字少有指令性语言和概念语言,多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近几年的办刊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大家对于问题意识的重视和关注,让综合性学术刊物在赢得市场和读者的同时,走向了品牌期刊之路。

二、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选题策划原则
2008年,《江苏教育》教学版专门开辟的“专题”栏目——即围绕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进行多维深度研究。我们试图通过多方的资源整合,从多角度、多侧面组织专题稿件,从而能够提供给读者以全新阅读和研究视角。先后刊发了诸如《按照美的规律来教》《儿童的文学生活》《小学作文难题求解》《怎样建构语文课程单元》等等,谢谢专题出来以后,读者和我们编者是满意的,因为这些专题不仅有独特的研究视角,并且很多内容确实是有真知灼见的。但从2008年此专栏开设以来,我们也确实感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作者及内容“撞车”和雷同的现象。
选题策划不是闭门造车,这实际涉及到如果有了好的选题,编辑还必须充分考虑选题策划实施的实际可行性。
1.选题的科学性。学术期刊的选题策划尤其应该严谨,要以充分的科学依据为基础。许多选题是没有经过调查研究论证,只是编者或是研究人员坐在桌前想当然得出了,这样随意得出的选题,是得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结论的。对于选题的确认,编者一定要深入基层,对选题进行反复比较、论证,再决定选题的取舍。
2.选题的创新性。选题的新颖度是期刊能否能赢得吸引更多读者的关键。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根据稿件的特点,突破固有模式的限制,用最富有表现力的编辑手段,对选题进行精加工。总之,创新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关键是编辑要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不断求变、求新,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选题的亲和力,扩大选题的影响力。

3.选题的前瞻性。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虽然不能凭掌握所负责的学科门类的所有前沿知识,但切忌人云亦云,必须时时关注学科的前沿问题,对于一些话题有一定的预见性,推断他们未来的需求,以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4.选题的可操作性。学术期刊选题策划必须考虑到选题的实际可操作性,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诸如选题的前期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选题的可行性研究、作者和专家队伍的选择、选题的优化和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切忌追求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选题。
为了选题的切实可行,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有针对地进行前期选题策划会。如20119月召开2012年《江苏教育》选题策划会。来自全省的35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充分考虑选题的政策性、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基础上,我们对于申报的110多个选题,经过与会代表的慎重投票和专家评审合议,最后一共产生了10个《江苏教育》2012年小学教学版的重大选题。

三、将策划意识进行到底
著名编辑学家邹韬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个性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江苏教育》期待通过选题策划推出精品佳作,成就刊物特色。我们认为小学教学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1.打造品牌特色栏目。
首先,教学版的“专题”栏目需要在精深方面下功夫。根据读者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专题”策划的思想深度和理论深度,对一些热点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剖析,增强透视力,回答教师深层次的问题。期刊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否有独家内容,还在于它是否有独家理念、独家视角、独家方法。对于同一内容我们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视角、观点和倾向,既可与其他媒体相区别,也显示出自身的价值,突出自身的独特性。
其次,还需要根据学科的最新发展策划有创新精神的栏目。综合类期刊的学科性稿件同样要站在学科的理论前沿,并为其不断发展而提供展示平台的,因此,根据其最新发展策划栏目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比如《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创设的“理论新框架”栏目,南方某语文期刊创设的“个性教案”栏目,前者突出各种文艺思潮和文艺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诸如建构主义与中学语文教学,意识流与文学作品的解析),后者针对中学语文教案因袭教参的弊病而推出富有教师个性色彩的教案,这两个栏目都因其新颖的策划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样的栏目策划就相当成功。再如《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就根据读者对教授、学者介入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强烈兴趣和关注,及时策划了博导新观察栏目,先后访谈了钱理群、邢福义、王先霈、孙绍振、陆耀东等全国知名博导,这个栏目的策划就极有创新精神,这个栏目不仅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打开了宏大的学术视野,并且对当时的语文教改教研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在优势上做文章。
立足江苏教育大省,教学版首先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高素质的作者资源,所以我们首要做的就是需要在“优势”上做足、做活、做好文章。一方面,要善于做一个虚心好学的学生。迈开两脚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研室以及报告厅,观察、了解、洞悉当前课改的前沿动态;张开两耳认真倾听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学生、教研员的心声。只有当我们切实地深入到学校,与教育工作者广泛接触,了解信息,才能收集到真正有意义的并对老师有切实帮助的话题。另一方面,要善于做一个好的引导者。教学版的定位是致力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前沿理论、思想方法、教学辅导和参考资料。我们应该认真编辑修改作者的来稿,指出他们努力的方向,做一个好的引导者,从而增强教学版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提高读者的认同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需要找准自身定位、不断地贴近读者,形成品牌特色。展望未来,我们将会以什么样的形象面对读者?借用《海贼王》一句歌词作结语——“要往哪里走  才能找到更加美好的明天/举起船舵  奇迹的地图就会在胸中展开/向着天空 寻找梦想 虽然也会迷路”我想,我们有信心。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20:00:56 | 只看该作者
浅议教育行业期刊的内容整合与形式创新作者:叶 萍


我国现存九千多种期刊中有一类特别的期刊品种:行业期刊。这类期刊一般由行业行政部门主办主管,意为指导行业工作、沟通业内信息,带有一定的行政性、专业性,在计划经济时代及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上情下达、交流情况的特定作用。但是,现今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正在进行职能转换,全国报刊结构面临政策调控,网络时代各类信息传输渠道丰富且畅通,行业期刊的生态环境、竞争态势已与创立之时迥然不同。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中,每一本行业期刊,包括教育行业的期刊,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市场表现,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期刊的宣传效果,并关系到期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行业期刊要在期刊之林中脱颖而出,说到底比拼的还是内容,但行业期刊内容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增强行业期刊的竞争力,提高刊物的品位和质量,策略有两个:内容整合与形式创新。教育行业期刊也不例外。
  
  一、教育行业期刊的内容整合
  
  整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为: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整合是一种组织方式,信息通过整合获得更为清晰、准确、全面的表达效果。
  对于教育行业期刊而言,“主题聚合”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同一主题,不同报道的配合。体现在期刊专题的制作上。这种专题,以专栏形式出现,有的叫“本刊特稿”,有的叫“特别策划”等等,一般放在刊物的重要位置,作为每期刊物的重头稿件。比如《河南教育》2007年7-8合期的《特别关注》栏目,主题为“让教科研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各有“教师飞鸿”、“专家视点”、“一线感悟”三个类别的文章数篇,对这个问题进行集中报道。
  二是同一内容主体的板块组合。内容主体可以是人物、事件、区域典型等,运用不同的板块组合报道,一方面能够使内容主体的各个侧面都得以体现,信息比较完备;另一方面,革新了以往此类内容一篇文章到底的表现形式。比如《江苏教育》2007年的《名校长研究》、《特级教师》栏目,前者划分为“校长档案”、“管理哲学”、“管理案例”、“专家点评”四个板块,后者分为“成长故事”、“教学观念”、“精彩课例”三个板块。《江西教育》2007年6月管理版《区域亮点》栏目“信丰县篇”,以“精彩纷呈”(总体情况介绍)、“决策者说”(局长自述)、“经验点击”(优秀学校介绍)等板块组成。将原先分散、孤立的信息通过集中整合,形成内在有机联系的组织优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内容聚合,这种方式目前已为绝大多数教育行业期刊应用。
  在运用这种方式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 注重板块内容的有机关联
  内容整合并不是说,只要围绕一个主题,将相关的稿件放在一起就是“内容整合”了。进行内容整合首先要考虑的是篇章之间、板块之间是否具备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相互之间的组合是否相得益彰而不是叠床架屋或零敲碎打,在组织稿件时要求编辑具有一定的策划功力,即对主题的内容进行合乎刊物风格的剖析、拆解、归并、组织、阐释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否熟练、到位,将直接决定整合后的效果和层次。
  这里面有一些经验可以归纳:
  在内容选择上,开口要小,挖掘要深,思路要开阔,主题与主题之间最好具有一定的联系。比如《湖南教育》2007年的《当代校长》栏目,就对校长的品质、才能及其养成、示范性高中校长怎么当、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校长的课题研究——想说爱你不容易、校长谈学习、校长日记等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在内容处理上,要善于变换视角——从行业期刊习惯的行政视角,改换为百姓视角、专家视角、人文视角、国际视角……内容处理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多维度,可以给主题增添质感、厚重感。比如《江西教育》2007年6月教学版的专题是围绕一次教学改革观摩研讨会的“特别策划”,主题为“简单明了教数学”,由现状分析、教师感悟、会课评点、教学实录等组成。分别呈现了这次活动的行政角度、参会者角度、专家角度、上课者角度。
  在进行内容组合和板块分割时,要根据题材要求因时制宜,不要固定、僵化,否则会给人以套路、模式的感觉,产生审美疲劳。《上海教育》定位为“中国第一本教育新闻杂志”,因此它比较重视内容的时效性和新闻性,视野非常开阔,布局显示出一些新锐时政杂志的特点。在内容整合上,该刊设有固定专题和临时专题。固定专题按时出现,如“当代校长”和“当代教师”。临时专题应时出现,如2007年7月A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的“香港教改十年”专题,2007年7月B上海教育论坛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基础教育”专题、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的“教育家办学:有多近有多远”专题等。其整合特点是:格式和表现非常灵活。如7、8两个月的“当代教师”专题合并至8月,形成一本专刊:教师人文读本——创新读本:7月A的“当代校长”主题为:组织架构改革:学校文化行进中的表现,分为理念篇、实践篇、政府态度等板块;7月B的“当代校长”内容为半年盘点,主题是:行进中的2007基础教育,内容有教改亮点(教改信息摘编)、教育前沿(半年教育热点问题)、教育思考(半年教育理论与实践)。这些内容上的策划就体现了刊物“因时而动”、按需整合的特点。
  就算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策划理念也决定了不同的表达效果。比如同样是教学经验内容,大部分教育行业期刊选择学科主题来聚合材料,语文学科的找一个主题,数学学科的找一个主题,谈作文的是一个专题,讲算法的是一个专题,诸如此类。而《四川教育》的《教学专题》栏目则更进一步,在各学科专题之上再作整合,提炼出各科教学的共性问题,再以此组织相关的各科材料。比如2007年6期的“有效讲授”、2007年7-8合期的“有效练习设计”等,都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事实上,有过教学经历的人都知道教学这门技艺有其内在的规律,《四川教育》的实践,为冲破学科樊篱,摸索规律和总结经验作出了努力。
  在内容储备上,要积蓄一定的材料。整合只有在材料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因此,首先要进行有效的内容管理,像新华社那样建立多媒体待编稿库。这个待编稿库包括各类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稿件和多媒体混编稿件,开放给全社授权采编人员使用,以此实现社内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有了这个丰厚的材料基础,一方面可以全社共享采访线索,另一方面,稿件资源可以多次利用。如国内部编发的面向国内读者的对内稿可被对外部转发成面向海外媒体的对外稿;反之,对外稿也可被国内部转发。再者,可以为内容整合准备完善的材料来源。目前,各省教育行业期刊往往由教育报刊社管理,社内一般有数种教育报刊,比如江苏教育报刊社就有涵盖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的两报六刊,完全可以借鉴新华社的做法,建立一个关于江苏各类教育信息的内容库,形成规模效应。其次要进行作者管理。《江苏教育》编辑部目前正在建立作者


库,按研究方向、专业、擅长题材、能产程度、约稿难易等指标对所有《江苏教育》的作者进行分类、汇总。编辑需要时便可按图索骥,找到合适的作者人选。对于专题制作来说。作者调用也较方便。
  
  2 要具备全程整合和整体整合意识
  制作高质量的专题,着力点不能只放在信息组织层面,而要将整合的意识渗透到信息的生产、采集、呈现环节,也就是要做到“全程整合”。现在期刊编辑都要成为“多面手”,不单编稿,还要根据编辑需要采访、写稿,刊物上的自采稿件比重越来越大,这就是策划意识进入生产环节的表现。采集环节的渗透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的《独家策划》栏目,2007年制作的几个专题,“锡山课改启示录”、“名校经营学”、“校长之难”等,编辑都是直接介入,召开研讨会。约请专家访谈等,这些材料直接构成了专题的内容。《四川教育》每个专题都有编者的评述,这些评述超越了传统“编者按”的功能和范围,成为专题内容构成的一部分,编辑直接呈现意见和立场,这是在信息呈现环节整合意识的体现。
  “全程整合”还有一层意思是指跟随事件发展过程来组织不同的专题。如《湖南教育》2007年第6期刊登了通讯《时代呼唤感恩教育——聚焦“陶星现象”》,引起巨大反响后,又于第7期《热点关注》栏目进行了此文的笔谈,从“感恩是一种品质”,“反思感恩教育”,“学会感恩”三个角度来整理读者来信来稿,扩大了典型的影响力。在这个方面,报纸因其反应迅速,有不少精彩的实例,可供期刊借鉴。(可参看《湖北日报》2004年“基层民政助理周国知”、新华社2005年“码头工人许振超”的相关系列报道)
  整合意识不只局限于一本期刊的某几个栏目上,要对整本刊物进行策划和思考,这就是“整体整合”。《四川教育》是一本具有整体策划意识的行业杂志。月刊分为教育和教学两个部分。拿2007年第6期为例,教育部分有“校长聚焦”(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品质)、“热点话题”(均衡发展——区域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教师关注”三个专题,教学部分有《新生代教师》(美术教师马铭罕)、《名师课堂》(孙双金)、《教学专题》三个专题栏目,不仅每个栏目都有各自主题,注重了专题内部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也考虑了专题与专题之间的互补性,如教育方面,有区域、校长、教师,教学方面,有年轻教师、名教师,反映了教学普遍问题,基本涵括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具有“整体整合”意识的刊物,能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年与年之间、期与期之间都具有相对的整体感和连贯性,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特色和风格。
  
  二、教育行业期刊的形式创新
  
  形式,这里特指媒体的信息呈现方式。创新,是相对于以前的因循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传媒主要考虑的是“传播什么样的信息”。随着社会开放度的增大,受众群体文化素质、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精神需求水平不断提升,他们已从对信息的被动接受状态转变为对信息进行主动认知、选择、参与。加拿大传媒学家埃里克·麦克鲁汉说过,“受众在接受传播时。可以为之付出必要的经济上、精力上、时间上的代价,但是绝不会乐意付出人格上的代价”。传媒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淡化教化功能,增强传播、引导功能。工作重心要从完成行政任务转移到重视受众心理和传播效果。着重考虑“怎么样传播信息”。形式创新就是这一转变趋势在刊物上的直接体现。
  形式创新包括视觉形式和认知形式的创新。前者指信息呈现物质意义上的创新,如排版、安插图片、开本、装帧等视觉效果上的出新;后者指文本信息意义传递方式、阅读感知习惯方面的突破。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后者的实践。
  
  1 体例多样。兼取所长
  一方面,各类以前较为少见的表达形式越来越多地活跃在行业期刊的版面上,如体验、链接、评论、解读、调查、趣闻等,这说明行业期刊所涉足的信息范围更为广泛,期刊开始主动为各种内容选择最适宜于表达的形式,照顾到受众方方面面的需求。比如《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7年结合“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刊登了系列文章。以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从心理疏导角度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践策略。《陕西教育》利用页脚刊登“一句话新闻”,《北京教育》、《上海教育》创设“刊中刊”等。
  值得一提的是。行业期刊中解读、评论的分量逐渐增加。这样一来,刊物的引导力量加强了,又能发挥行业期刊专业信息、专业素养的优势,顺应了从“新闻纸”转变成“观念纸”,由资讯提供者成为思想供应商的传媒发展趋势。解释和评述能更好地突出和强化新闻价值。尤其是所提供的鲜明而独到的观点,更能影响受众,满足受众的认知需求。
  另一方面,现在的表达形式“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就是说,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和丰富,随着受众对新闻作品要求的日益提高,体裁形式正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呈现出杂糅和融合的特征。传统的三大形式吸收了其他体例的特点,比如运用散文写通讯,运用杂文写评论等,还派生出了许多亚种,例如消息派生出了简讯、现场短新闻、新闻速写、标题新闻等,通讯派生出了特写、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体验式报道等等多种体裁形式,还有调查报告、现场见闻、服务式报道、滚动式报道、图表式报道、目击式报道、多面式报道等等几十种。这些变化了的体裁为报道形式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各家行业期刊上都有所体现。
  
  2 板块报道,主题综合
  这是内容整合特点在表现形式上的反映,优势是使信息呈现多层次、多侧面、立体化。
  
  3 互动生成。鲜活贴近
  求同、参与心理的凸现是现代受众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要强调新闻价值的接近性。行业期刊增加互动性内容就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传统的期刊制作格局是这样的:作者自写他的稿,编辑自编他的文,读者自读他的刊,三个环节相互之间是隔绝的、不相干的。这自然造成了刊物内容脱离现实状况,脱离读者需求。教育行业期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导教育一线工作,长此隔绝,指导的效果能好到哪里去呢?
  互动,意在打破这三个环节之间的隔绝。在打破作者与编辑之间的隔绝方面,比如许多教育行业期刊开设某些栏目,就今后几个月关注的主题,邀请感兴趣的教师、校长、教育行政工作者参与讨论;比如许多编辑直接进入内容生产,开教育问题研讨会、组织教育交流活动、作为意见领袖发表教学专业意见,等等。在打破编辑与读者之间的隔绝方面,比如召开读者座谈会,开展读者调查,开辟《编读往来》栏目,邀请读者评刊并刊登评刊意见,等等。
  互动生成为行业期刊的内容整合解决了大量的信息来源问题,并贡献了诸如讨论实录、专题研讨、问题调查等新表现形式。很难想象缺少互动与生成的期刊会在内容整合上有上好的质量。不仅如此,互动生成拉近了受众与信息之间的距离,尤其是情感距离、利益距离,使信息更为鲜活,更贴近受众的普遍需求。
  
  4 突破常规。新意夺人
  行业期刊的形式创新还具体反映在一些传统体裁的制作创新上。
  比如行业期刊最为常见的会议报道,以前往往是长篇大论,让人望而生厌。现在则强调将会议重要信息进行归并与拆分,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并常配合深度分析、解读。《江苏教育》2007年第2期《向“教育强省”迈进》一文,把当年江苏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归结为8大部分,眉目清晰,然后在后续几期中配发了相关解读。
  比如评论,也由专章式向对话式、沙龙式、摘录式、访谈式转变。
  比如典型报道,属于教育行业期刊中的常规内容。以往的典型报道,尤其是区域或事件典型,往往选取一些经验、成果、方法等骨干材料、概括性材料,采用宏大叙事的方法,非常抽象、概括,不易贴近。而现在则努力开发一些细节材料和背景材料,采用日常生活化叙事的方法,追求典型的故事性、人性。故事可以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把他人与自己联系起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做典型,是一种人文沟通的通道。比如《江苏教育》2007年第4期《队伍是这样炼成的》一文,报道了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教师队伍成长的典型。其中谈到了学校校长许新海对教师的引领和指导,用了两个材料:(1)许校长办公室的灯光,被老师们称为“伏尔加河上的灯塔”;(2)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教跨栏,许校长路过,放下包就和学生一起跨起来。后来学生得了市里跨栏比赛第一名,人家问怎么教的,体育老师说,许校长教的呗!由此可见,细节和故事,就让典型活起来了。
  内容整合与形式创新,是行业期刊的发展趋势。重视和灵活运用这两种策略,将直接影响期刊的内容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9:52 , Processed in 0.0896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